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二:指揮
霍格伍德精古通今 梶間聡夫各界期待
對交響樂團來說,帶領整場音樂會演出的靈魂人物──指揮,當然是各家節目的重要賣點,新樂季中各團當然也邀來多位各具特色的指揮:不管是NSO的「古樂達人」霍格伍德,或是電視劇「交響情人夢」男主角玉木宏的指揮老師飯森範親,還是國台交新任駐團指揮梶間聡夫,大家都等著看這些「音樂魔法師」如何帶領樂團施展音樂魔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三:名家
名家接踵 兩大交響樂團各見千秋
從邀請名家的角度來觀察,NSO的名家是以曾有良好合作與演出效果的大師為主,著重在新的合作曲目開發與粉絲的長期累積與經營,即便是邀請國內聽眾並不全面熟悉的獨奏家,也因著長時間來演奏的口碑,形成票房的基本盤。TSO則以本身就具票房魅力的名家,讓現有的大師名氣,為票房作保證,也提升樂團音樂會的整體吸引力,兩樂團對於邀請獨奏家的經營模式是不相同的,但是同樣看得見用心之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四:未來大師
NSO放送國際級新銳 各大賽選秀明日大師
除了國內外大咖加持的節目,各樂團也肩負著拔擢新秀提供展演舞台的重要任務。大家總是期待著新生代的光芒綻放,這個樂季裡有哪些新秀等著讓大家眼睛一亮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五:現代音樂
挑戰觀眾的耳朵 給你世紀末的頹廢
在這個票房欲振乏力、節目規劃傾向討好觀眾的時期,「現代音樂」恐怕是一帖票房的毒藥。但是NSO卻大膽地拓寬視野,計畫性地在「維也納世代對話」中排出現代音樂的曲目,讓維也納不僅停留在古典,更拉近至十九世紀末。連演出的歌劇《艾蕾克特拉》也走世紀末頹廢風,挑戰台灣聽眾的耳朵。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六:首演作品
兩幅「畫」驚豔世人 鍾耀光新曲不斷
樂季節目中是否安排了首演作品(不管是世界首演或台灣首演),往往可以讓人觀察到主事者的規劃遠見。這個樂季有兩幅《畫》的首演令人矚目,一是NSO演出王怡雯的《台灣雙連畫》與北市國演出周以謙的《歌仔風情畫》。而北市國團長鍾耀光在樂季中依然推出多首作品的首演,展現作曲家的豐沛能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七:節日派對
好音樂伴中秋聖誕 妙樂章盼情人「沖婚頭」
節慶到來,總是要有好音樂鼓舞氣氛!各樂團都相當注重節慶音樂會的規劃設計,從中秋、國慶、聖誕、跨年無一不缺,更有那音樂會搭配年底結婚潮,設計讓你很想「婚」的曲目,催促你踏入結婚禮堂!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八:歌劇、音樂劇
北市交《弄臣》老戲新詮 NSO《艾蕾克特拉》兇猛麻辣
台灣的歌劇迷每年莫不殷殷期盼北市交與NSO的新樂季揭曉,為的就是想知道可以看到那齣歌劇上演,一解思念。北市交推出的是經典作《弄臣》,除了有指揮陳秋盛掛保證,還有德國導演倫梅爾的新詮釋。NSO的理查.史特勞斯《艾蕾克特拉》是國內首演,此劇故事出自希臘悲劇,是相當麻辣灑血的人倫慘劇,邀來爆發力十足的女高音普里姆蘿絲擔綱,是否會讓人聽到流鼻血?令人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九:東西同台
東西樂器交流 織展音樂新貌
東西跨界融合不是新世紀的新鮮事,早在古代就有,只是要看是否能交流出「代表樣本」,成為最後的「王道」。這個樂季的跨界風依然熾盛,除了有兩大國樂團孜孜不倦地打造國樂新版圖外,以西樂為主的管絃交響樂團如NSO也在開季音樂會中,演出二胡與箏分量不輕的《台灣雙連畫》。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十:跨界
怎麼跨都可以 就是讓你大開眼界!
不管是跨東西,跨樂種,還是跨表演領域,新樂季中的節目就是讓你看到樂團跨界的無界限。做的最頻繁、最勇於挑戰的北市國,除了推出新鮮組合,還要讓上一季才跳過舞的演奏家這回要上台演戲。而NSO也不遑多讓,演奏家還得上場當奧林匹克運動員呢!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歡度二十歲生日
台灣絃樂團 邀大師皮凱森以樂同慶
為了慶祝台灣絃樂團二十歲,不僅團長鄭斯鈞將親自上台,曾任台灣絃樂團的首席及團員的小提琴家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台南藝術大學小提琴教授林暉鈞、小提琴家何信宜、客席指揮家林天吉等紛紛受邀回娘家、輪番上陣演出。而重頭戲就在下半場皮凱森的獨挑大樑,將演出十九世紀法國小提琴的經典曲目。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八仙傳奇」完結篇
糾葛於親情與義理間 《曹國舅》勸人為善
明華園睽違四年的經典「八仙系列」,繼長達六小時的《何仙姑》之後,將推出新作《曹國舅》,為「八仙傳奇」系列劃下句點。本劇仍由明華園三大台柱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演出,劇情錯綜複雜,主旨正是在勸人為善,強調「福雖未到,禍已遠離」。
-
即將上場 Preview 稻草人舞團《鑰匙 人.The Keyman》
肢體為鑰匙 打開內在的苦難掙扎
稻草人舞團最新作品《鑰匙 人.The Keyman》說的是人類內心潛藏的各種負面感受,展現現代人類內心痛苦和矛盾。藝術總監羅文瑾,透過生活中觀察人、事、物細節,決定以家庭為概念出發,不同於純肢體的舞蹈表演,也不如戲劇那般設定故事的發展細節,舞者將以肢體傳達情緒,盡可能用動作引導表情,使用人們生活中的小舉動,發展出一連串的舞蹈動作。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文建會主委從「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談文創政策的未來
盛治仁:過去都只看創作這端,現在也同時要看消費者這端
去年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順利在立法院通過,今年也就成為台灣的「文創元年」。除了日前已完成「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的簽約,十月文建會也將在華山創意園區舉辦首屆的「華山起藝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他一談舉行「華山藝術生活節」的想法與願景,以及近期文建會在文創政策上的規劃方向。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僵固到流動 從藝術到商業
中國的小劇場運動很快將邁入三十年,年過七十的大導仍有新作問世,中生代的導演們確立了風格,新生代的導演們則在剛剛開放的市場中試水溫。北京的小劇場戲劇會怎麼走?資金倒不是問題,而是要看這些獲得資源的創作者,最終的藝術選擇。
-
焦點專題 Focus
林兆華 從形式到表演 堅持前行的先鋒
林兆華可說是近代中國戲劇發展最重要的導演之一,開啟了八○年代以來的實驗話劇和小劇場風潮的他,三十年來持續在劇場中實驗創新。林兆華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導演了許多歷史之作,如《絕對信號》、《車站》、《狗兒爺涅槃》、《哈姆雷特》、《趙氏孤兒》等,這些作品在不同階段不僅扮演了先鋒者的角色,也引起思想和美學上的爭議和觸及中國當代劇場的重要問題,例如對導表演方法的再思考與嘗試,以及戲曲美學的現代應用等。
-
焦點專題 Focus
孟京輝 形式實驗不斷 最具票房魅力
作為中國早期的「先鋒派」導演之一,孟京輝卻能在不斷的劇場形式實驗中,發展出驚人的票房魅力。他的作品多以形式進行一種擦邊球的挑釁,諷刺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假道學;更能以突破傳統主題的作品,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心。現今他更涉足劇場經營,擁有檔期與場地的主導權,除了讓他創作上更有發揮空間,更有利於栽培新一代的劇場演員。
-
焦點專題 Focus
李六乙 跨足戲曲與戲劇 雙刃揮灑革新
李六乙是話劇和戲曲的雙棲導演。在戲曲方面,他不但是公認導演戲曲種類和數量最多的話劇導演,也是少數真正能掌握戲曲精髓和技術的話劇導演,他的「新戲劇」系列戲曲,透過現代戲劇手段解構舊有程式在表演脈絡中的意涵、並進而產生不同意義,對有為戲曲革新做出劃時代成果。在現代戲劇方面,他以「純粹戲劇」的理念,嘗試找到人的精神典型,對李六乙來說,人的精神典型要比人的社會典型來得更為強烈和重要。
-
焦點專題 Focus
王曉鷹 深究文本內涵 嚴肅詰問生命
除了林兆華以外,在八○年代實驗話劇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話劇導演,至今仍活躍於話劇舞台的恐怕就屬王曉鷹了。雖出身於八○年代的實驗導演之列,但他從九○年代後至今的導演風格趨於沉穩,不再汲汲於劇場表現形式的探索,而以詮釋嚴肅和具深刻生命意義的戲劇文學作品為其舞台創作的核心。王曉鷹的戲劇中的文學經典、嚴肅的題材、幾乎不用大明星、不取悅觀眾、也無廉價笑聲,這在當前過度商業化的中國話劇舞台的確是鳳毛鱗爪。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中國新銳女導演
田沁鑫:我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尋找自己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曾說:「我跳舞,因為我悲傷。」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唯一的女導演,田沁鑫也寫過一本書叫《我做戲,因為我悲傷》。碧娜.鮑許不僅在藝術層面影響了田沁鑫的劇場創作,於精神層面,田沁鑫也貫徹了這位女編舞家的意志,作品挖掘人性深層的壓抑、渴望與訴求,大氣的格局和視野,又不乏女性慣有的纖細、感性和敏銳。
-
異聲藝談 Tribune
將南管極簡情感與意義推向極致的實驗
台法跨國製作的南管現代歌劇《羽》,在導演漢柏斯與南管音樂家王心心的合作下,已於八月十三日完成首演。身為一個德裔法籍的導演,漢柏斯七年前首度接觸南管,之前也曾執導南管舞劇《洛神賦》,這次的《羽》則更著重南管音樂與現代時空的碰撞激盪。藉著導演的這篇自述,也讓讀者瞭解一位異國導演如何進入南管的世界,並從中挖掘其當代表演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