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滾藥不藥》(2011台北電影節、聯影影業 提供)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瞄準英倫風光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的城市主題是「英倫」,透過英國影史上重要影片修復與名導處女作等經典重現,搭上導演艾佛利拍攝作家佛斯特的三部曲,以及精選這一兩年新片的「英倫潮流」,豐富的議題、類型多變,還有多部傳記式電影。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的城市主題是「英倫」,透過英國影史上重要影片修復與名導處女作等經典重現,搭上導演艾佛利拍攝作家佛斯特的三部曲,以及精選這一兩年新片的「英倫潮流」,豐富的議題、類型多變,還有多部傳記式電影。

 

第十三屆台北電影節

6/24~7/16  臺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總督數位影城

INFO  www.taipeiff.org.tw

 

《末代舞者》Mao’s Last Dancer

6/10起  台北真善美戲院、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

INFO  www.cineplex.com.tw

 

六月下旬開始的台北電影節,除了每年固定頒發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與台北電影獎,今年首度頒發特殊貢獻獎給李幼鸚鵡鵪鶉。本名李幼新的他,深耕電影近四十年,是圈內傳奇人物,那頭篷鬆白髮也是台北的移動風景,八○年代曾將觸角延伸到台北的小劇場,一直以旁觀者的角度,記錄與觀察劇場的發展。這次他配合嘔心瀝血的新書《鵪鶉在鸚鵡頭上唱歌》,與花了許多年拍攝剪輯成的影片,在影展將有一場特映場,由李幼鸚鵡鵪鶉現場解說,透過影像娓娓道來他用生命書寫死亡、記憶與想像的巨著。

英倫電影風景多樣呈現

今年影展的城市主題是「英倫」,透過英國影史上重要影片修復與名導處女作等經典重現,搭上導演艾佛利拍攝作家佛斯特的三部曲,以及精選這一兩年新片的「英倫潮流」,豐富的議題、類型多變,還有多部傳記式電影,像《我寫故我在》The Arbor介紹了備受看好卻早逝的英國新銳劇作家安卓亞.鄧巴(Andrea Dunbar),十五歲寫下處女作到廿九歲腦溢血死亡,留下三部作品與三個孩子。片名取自她的第一個劇作,描繪青少年懷孕與醉酒的父親的虐待,一九八○年於倫敦皇家宮廷劇院首演,而本片導演先以紀錄片訪問家人鄰居等,再由演員重現紀錄片的現場,穿插她的劇中世界與真實家庭生活,透過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將鄧巴心中長久的隱忍與精神層面的混亂拉高到美學的層次。

另一部傳記式電影《搖滾藥不藥》Sex & Drugs & Rock & Roll,則是介紹了小兒麻痺的搖滾樂手伊恩.杜利(Ian Dury)傳奇的一生,由飾演《魔戒》咕嚕的安迪.瑟克斯飾演伊恩.杜利。片名取自其成名曲〈Sex & Drugs & Rock & Roll〉,他自幼得靠拐杖與腿部支架才能行走自如,靠著不懈的努力,在卅五歲發行首張專輯,他的人生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不管怎麼樣失敗,不管人生在世的殘缺困難有多少,都要努力活下去,他的故事在○九年也被改成音樂劇Hit Me! The Life & Rhymes of Ian Dury在倫敦上演。

而英倫主題安排的專題導演,則是去年拷貝重新修復《紅菱豔》的導演麥可.鮑威爾(Michael Bowell),這次邀來他五部作品,其中的《魔宮豔舞》The Tales of Hoffmann則是另一部絕佳的表演藝術電影,改編自奧芬巴哈的同名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主角在感情路上尋尋覓覓,經歷三段似幻如真、怪誕荒唐的愛情,終於投向繆思女神懷抱。將歌劇、芭蕾舞與電影完整結合,拿下一九五一年柏林影展最佳歌舞片,隔年入圍奧斯卡與最佳藝術指導、服裝設計。

《末代舞者》演出芭蕾王子的故事

「音樂High翻天」中有一片《樂來樂愛妳》Chico & Rita,回到《樂士浮生錄》的當年,歌舞升平一九四○年代的哈瓦那,只是這片變成音樂愛情成人動畫,透過拉丁音樂與爵士樂風,透過大時代中的愛情故事,從哈瓦那到紐約,再到巴黎,從好萊塢到拉斯維加斯,男女主角的愛情與音樂,呈現大時代的切片,也呈現了古巴政治及爵士樂的革命。

影展之外,有一部改編自芭蕾王子李存信暢銷自傳的澳洲電影《末代舞者》,他目前定居澳洲,是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本片由《溫馨接送情》金獎名導貝瑞斯福執導,電影從他童年被挑選到藝校,接受嚴格芭蕾訓練,十八歲因緣際會被指定當交換學生送到美國學芭蕾,深受西方文化衝擊,受到自由、藝術和愛情的召喚,與美麗的金髮女孩熱戀,決意留在美國,卻被中國領事館收押,甚至驚動副總統布希與鄧小平斡旋。自傳即 描述了他的一生與當年的關鍵時刻。由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曹馳演出李存信,陳沖則飾演他的母親。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