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可以這樣看表演藝術
2008 你可以這樣看表演藝術
剛剛揮手道別的二○○七,是飽滿又傷感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遇見了很多大師:羅伯.威爾森、鈴木忠志、菲利普.格拉斯、楊頌斯、麥斯基、帕胡德、基頓.克萊曼、羅伯.勒帕吉、碧娜.鮑許、莫努虛金,他們以厚實靈魂灌注的藝術作品,豐富了我們的生命;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許多大師:馬歇.馬叟、帕華洛帝、史托克豪森、羅斯托波維奇、莫里斯.貝嘉,他們的逝去,讓我們記得,在一個眾聲喧嘩、價值混亂的時代,暫歇步伐,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展望二○○八年,除了藍綠對立的紛雜聲,好像還有更多事情,值得我們靜靜去聆聽、思索。 《PAR表演藝術》雜誌在○八年的一開始,便蒐列了未來一年即將發生的表演藝術人事,其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代表意義與風潮。經過編輯們在編輯檯的反覆推敲討論,為讀者選出二○○八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紀事(Top 10),內容涵蓋了趨勢、事件、人物、演出,以及其所十個所有關心表演藝術的讀者們,不可不知的熱門現象與議題(10 Topic)。 趨勢篇 二○○八奧運即將在北京火熱起跑,北京國家大劇院「水煮蛋」悶熟開鍋,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也趕上這股奧運文化熱,躍上對岸大劇院舞台。台灣表演藝術西進成趨勢,但對岸的發展是否真是一片坦蕩?或是應該步步為營?而台灣小劇場幾年也與對岸交流頻繁,面對兩岸不同的觀眾,是挑戰也是打磨作品更成熟的契機,雖然跨海之路非坦途,但仍為未來發展埋下無限可能。 表演藝術評論空間的消失和減縮,使得表演藝術評論人,轉戰網路世界尋求揮灑的空間,但資深劇評人陳正熙提醒我們深思的是,網路的開放互動,書寫詮釋的權力共享是其最為人稱道的特質,只是,我們會不會因此而怠惰了、而犬儒了?而滿足於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不去深究表象之下的實質內涵?就如同我們在慶幸資訊自由流通的同時,卻遺忘了知識的真正價值? 隨著台灣近年景氣持續低迷,油價、物價指數不斷飆漲,產業外移、失業率高、民生痛苦指數高居不下,過去較少在台灣發生的消費兩極化現象,這兩年卻變得相當明顯:M型消費趨勢蔓延到表演藝術界!藝文多金族的崛起,間接帶動藝文表演的定價向上攀高的趨勢。不過,對於預算有限的觀眾而言,可運用的金錢變少,節目選擇性更多元,市場更加分眾化,卻是不得不正視的市場態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一:跨過海峽,尋找新舞台?(之一)
審慎多角經營,跨上交流平台
隨著《暗戀桃花源》的大陸熱賣,《莎姆雷特》的征服北京,都令人感到台灣表演團隊在對岸的發展似乎頗有光明遠景,但是否真是一片坦蕩?或是應該步步為營?讓我們來看看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的「文化交流」經驗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一:跨過海峽,尋找新舞台?(之二)
另闢戰場,尋找更完滿的可能
中國的「商業小劇場」如火如荼蓬勃發展,是否也可能打造台灣小劇場西進大陸的春天?台灣小劇場的創意實驗個性,是否可能在對岸獲得共鳴?這幾年來小劇場赴大陸演出的機會頗多,面對完全不同的觀眾,是挑戰也是打磨作品更成熟的契機,雖然面對經費拮据與交流匆促的事實,但仍然累積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二:不景氣,票價不跌反升?
表演藝術高票價時代來臨了嗎?
M型消費趨勢蔓延到表演藝術界!藝文多金族的崛起,間接帶動藝文表演的定價向上攀高的趨勢。不過,對於預算有限的觀眾而言,可運用的金錢變少,節目選擇性更多元,市場更加分眾化,卻是不得不正視的市場態勢。如何深耕品牌,走入分眾市場,培養高忠誠度的消費族群,正是每個表演團體經營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三:平面衰頹網路興,評論者的新花園?
網路評論 : 多了揮灑空間,誰問評論專業?
隨著平面媒體上藝術評論版面的消失或減縮,表演藝術評論人的舞台,似乎只能在網路世界找到揮灑的空間,他們以個人網站或部落格的形式,致力於與創作者對話的評論書寫,也與讀者有了更直接的交流互動。然而在這樣看似百家爭鳴的榮景下,是否會因匿名與直觀書寫,而讓評論的專業更不被信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四:藝術超級推手,新象迎向三十
藝術歲月三十載,新象依然很「理想」!
在台灣的表演藝術發展史上,「新象」是一個決不能被忽視的名字,除了是國內藝文經紀公司的龍頭,也始終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在表演藝術發展史上留下數不盡的「第一」,為國人的藝術視野,開疆拓土。今年適逢「新象」邁入三十年,本刊專訪「新象」負責人許博允,一談「新象」三十年的藝術歲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五:出版人王榮文的華山新時代
華山來論劍 創意起擂台
從老酒廠、藝文特區,到今天正式成為「華山創意園區」,走過九十年的歲月,華山這塊場域將蛻變成為眾人競飆創意的擂台。新任擂台主、遠流出版社創辦人暨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豪邁邀約:「我在執導一齣酷華山大戲,把自己定位成製片或導演,歡迎各界一起來此飆創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六:型男當道,舞蹈飆發新勢力
四小天王舞優而編,男舞正紅!
他們都是舞者出身,肢體功力不在話下,編舞成績也令人驚豔!鄭宗龍、黃翊、周書毅、陳武康,四個在台灣舞蹈界正在升起的編舞明星,今年都將端出最新的創作,四位型男之舞,將成為2008舞蹈觀眾的當紅話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七:選擇繼續任性的劇場三十世代
劇場三十世代,不想「轉大人」
持續在中小型劇場耕耘活躍的三十世代劇場編導如王嘉明、呂柏伸、符宏征,明年將推出的新創作不少,但是否曾想過接下賴聲川、李國修等劇場導演的棒子,跳上大舞台呢?答案是:沒有。滿腦子好玩創意的他們,仍然鍾愛中小型劇場或另類場地的挑戰實驗,也許無法製造表演藝術產業的「產值」,但堅持的是對創作自我的忠誠。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八:戲曲跨界風,熱潮搶搶滾
劇場大師加持,戲曲跨界越來越有味!
為了突破慣性思維、激盪嶄新創意,戲曲近年的「跨界」演出蔚為風潮,然而,戲曲跨界雖不像實驗小劇場搞得這般驚世駭俗,但更需要在古今東西、傳統當代縱橫交錯的混血藝術中,擁有精準的藝術判斷與直覺品味,以及大刀闊斧的革命勇氣。從現代劇場劇作家跨界寫京劇、歌仔戲,到國際級導演與傳統戲曲一觸即發的電光石火,即將發生的重要戲曲跨界製作,本刊帶你搶先目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九:2008值得期待的舞蹈戲劇演出
時代雖瘋狂,好戲依然連台
明年有超重量級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的作品首度訪台,還有瑪麗.書娜、瑪姬.瑪漢等人作品來舞動春天,加上麻辣的劇場語言聖手紀蔚然首度下海寫京劇、台灣戲劇史經典《閹雞》登上國家戲劇院面對二○○八,時代動盪依然瘋狂,但好戲依然可以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紀事十:2008值得期待的音樂演出
兩大天團前後拼場 本地樂團跨界出擊
就算景氣不佳,今年音樂演出排出的菜單仍然很驚人:英美兩大天團紐約愛樂與倫敦愛樂分別在老少指揮家馬捷爾與尤洛夫斯基率領下訪台,曲目排了同樣的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透露出較勁氣味。本土樂團或持續跨界路線如台灣絃樂團將推出結合劇場元素的大型製作,或走創作路線如NSO製作本土題材現代歌劇《福爾摩莎信簡馬偕行腳》,讓音樂不只好「聽」還要好「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37街,他們的樂園與地獄
去年七月七日,他們兩人頂著光環,來到對兩人都有深刻記憶的大都會紐約,展開在巴瑞辛尼可夫舞蹈中心的駐村創作。他們在紐約37街,拋開那個光環,從零開始,編舞、排練、生活。在生活與關係的張弛中痛苦歡樂、撕裂癒合布拉瑞揚與許芳宜,帶著他們的紐約記憶,舞出走鋼索的力量。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嚴俊傑
二十四歲的嚴俊傑,曾獲俄國浦羅柯菲夫鋼琴大賽第三名,是近年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表現亮眼的年輕鋼琴家。能力超卓的他不僅鋼琴、大提琴演奏強,數理頭腦也是一級棒,雖然如此,面對未來,他也有著尋求突破的徬徨,不過,他確定的是,音樂就是他的未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盧佳慧與盧佳君
鋼琴家盧佳慧與小提琴家盧佳君,是台灣樂壇上一對甚受矚目的姐妹花。琴藝精湛的兩人出身音樂家庭,在鋼琴家母親陳郁秀的嚴格教育下,打下了紮實的音樂基礎。雖然兩人擅長的樂器不同,但在音樂路上,卻也只有彼此最了解對方的需要,是彼此的「知音」。
-
藝壇動態
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一月展開
由 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將於1月5日登場,此次以「十城十美」為題的研討會,匯集了來自台北、高雄、上 海、北京、首爾、香港、雪梨、格拉茲等城市長期關注表演藝術與創意產業議題的人士,齊聚一堂發表專題演講,研討會將在1月11日到12日在台師大教育大樓 202國際會議廳舉行。另外並於1月5、6、12、13日舉行四場大師班,分別由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Dr. Edward F. Emanuel、風之舞形舞團藝術總監吳義芳、奧地利格拉茲國際音樂學院教授Heimo Smola、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系主任鄭新文等擔任指導。詳情與報名可洽0918033960張小姐,或參活動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performing07,報名截止日為1月4日。(莊珮瑤) 湯皇珍邀請七人,自囚「瘋人船」激盪創作 行 動藝術家湯皇珍「以瘋癲為名之船我是他人」創作計畫,構想來源是對人生與藝術的思辯所採取的行為藝術。她邀請了舞評人鄒之牧、劇場編導林乃文、藝術行政 工作者詹淑齡、攝影錄像工作者韋啟美、視覺藝術系老師范宴暖與行動藝術家葉子啟,一起自囚在台南的鹽分地帶文化館,整整14天的自我放逐隔離,集體創作出 一個可以演出的文本。而今,展演的時候到了,這個「瘋人船」的創作成果,將在一月份登場。靜態的隔離期間相關紀錄於1月5日至31日間展出,創作出來的文 本則於1月12、19、26三日演出,地點都在台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覓空間」。詳情可電洽02-23965505。(莊珮瑤) 2007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得獎名單出爐 由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2007 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於去年12月8日假國台交霧峰演奏廳展開激戰。決賽共有六名競逐冠軍寶座,皆自小接受音樂教育的優秀學子,更是許多著名鋼琴大賽的優秀 得主。其中林亦凡、陳孜怡二人分別就讀於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Karlsruhe 音樂院碩士班;鄞蔚婷於師大音碩班畢業後,年底擬前往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攻讀鋼琴演奏博士學位;劉倩芸甫獲美國克里夫蘭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歌劇的天才十問
為什麼歌劇不用說的,而要用唱的呢? 義大利文或德文歌劇根本聽不懂,為什麼不用中文唱咧? 什麼是莊歌劇,什麼是喜歌劇呢? 一、二月接連著多場精采的歌劇演出,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想品味不同形式的歌劇演出,這正是最好時機。 本刊特邀國內的歌劇研究權威、台灣師大音樂系的曾道雄教授,為想輕鬆走進歌劇殿堂的你,打開這扇五彩繽紛的華麗大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就是主體 美聲構築天籟
較之其他戲劇所不同的是,歌劇的演出更重視歌唱和歌者傳統聲樂技巧等音樂的元素。音樂在歌劇中,才是重要的關鍵部分!演員必須同時具備歌唱與表演的藝術才能,根據劇本與作曲家所譜寫的歌曲來重新塑造角色的形象。而樂器的演奏除了與聲樂相輔相成外,也需要擔負著刻畫人物性格、提示或揭示劇情和發展戲劇,烘托環境氣氛等等任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征服舞台四世紀的Prima Donna
從有史可考的第一齣歌劇《達孚尼》在一五九七年誕生以來,歌劇這個演出形式,始終佔據著劇院舞台的中心,也以各種變貌擄獲各個年代樂迷的心。回顧這個風華絕代的Prima Donna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她的歷史樣貌,是如此多樣繁複,如此迷魅動人。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對鏡看花 創造自己的美麗
去年的十二月初,劇場大師、丹麥歐丁劇場藝術總監尤金諾.芭芭與資深女演員茱莉亞.瓦雷,應江之翠南管劇場之邀,為該團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訓練。芭芭充滿創意的思考與訓練方法,讓習於南管傳統肢體的成員展現出另一種美麗丰姿。歡喜扮戲團藝術總監彭雅玲從旁觀察,特為本刊寫下芭芭與南管演員的工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