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影子擺脫光展開惡作劇 《調皮的影子》開創偶劇新形式
影子是個簡單卻又能引起孩童無限好奇的表演元素,由德、法國成員組成的七巧板劇團(Tangram Kollektiv),在作品《調皮的影子》(Shades of Shadows)中,用創意幽默重新定義「影子戲劇」、探索影子獨立行動後的奇趣世界,將於7月11日至13日在牯嶺街小劇場上演。
-
絕不回放! 第27屆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啟程
邁入第27屆的臺北藝術節即將於9月11日至9月28日登場,今年以「超限動」(Reeling Hyperreality)為主題,共有8檔售票節目橫跨劇場、影像、舞蹈、裝置與實驗展演,參演藝術家來自日本、印尼、賽普勒斯、德國、菲律賓、台灣。另有「北藝人物」和「北藝筆記」系列講座,邀請觀眾與創作者乃至於整個城市、世界對話,並感受劇場所能帶來的真實體驗。售票節目7月7日北藝中心會員預購起跑,7月14日全面啟售。
-
「身體藝術節 𝗢𝗻_𝗕𝗼𝗱𝘆 𝗔𝗿𝘁𝘀 𝗙𝗲𝘀𝘁𝗶𝘃𝗮𝗹 」首度登場 開展山海之間的藝術冒險
2025年夏天,花蓮將迎來一場屬於身體、自然與節奏的感官革命!首屆「身體藝術節 𝗢𝗻_𝗕𝗼𝗱𝘆 𝗔𝗿𝘁𝘀 𝗙𝗲𝘀𝘁𝗶𝘃𝗮𝗹」將於7月19日至27日於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花創)舉行,由FOCASA馬戲團主辦、文化部支持,結合藝術、設計、運動、音樂與生活風格,打造一場全台獨有、從早到晚不停歇的藝術野放派對。
-
首屆「臺北戲劇獎」 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最佳戲劇獎大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一屆「臺北戲劇獎」的頒獎典禮,於2025年7月7日晚間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盛大登場,最佳戲劇獎由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得,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
《太空小狗萊卡》登台 穿越冷戰時空的人狗情誼與生命思辨
正值冷戰時期的莫斯科,一隻聰明機智、性格溫順的小狗──萊卡,通過了太空訓練營的重重試煉,將成為歷史上第一隻飛往外太空展開冒險的動物。曾於2021年獲西班牙戲劇最高榮譽MAX大獎最佳親子劇的《太空小狗萊卡》(LAIKA),7月5日、6日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開啟冒險。
-
第二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 當代再續傳奇
當代傳奇「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今年邁入第二屆,自7月5日到9月14日,將有超過50場精采的展演活動在CLT板橋放送所盛大舉行。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興國與執行長林秀偉表示:「台灣是一個文化能量十分豐沛的一座島嶼,為此我們深深感受到,要打造一個理想的藝術舞台的重要性,可以提供共享功能跟人才培育的文化生態園區,讓有才華的表演團體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可以展現他們文化的力量,提供國際交流及全民化的生活美學和精神生活,是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進駐百年古蹟返橋放送所的重要使命。」林秀偉透露,因為連續兩年成功舉行藝術節:「明年已經有義大利、美國、捷克、還有日本的藝術家,希望能夠來這邊共襄盛舉,讓我們一起以藝術來永文化續來達到人類的和諧、促進世界的和平。」
-
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9月登場 共感當代生活「臨界點」
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主辦的「2025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下稱「新舞臺藝術節」)9月至11月登場,本屆以「動態臨界點」為主軸,關注現代人分秒必爭的焦慮日常,匯集四部來自歐洲與台灣的當代跨界作品,融合新馬戲、手勢舞蹈、當代舞蹈及偶戲,風格多元卻互有呼應,探索身體與時間的極限邊界,邀請民眾一同共感當代生活「臨界點」。
-
沉潛才會出味 《漚 少年 àu siàu-liân》以身體書寫時間詩篇
《漚 少年 u siu-lin》本週於台北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登場,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楊乃璇以中年之軀、少年幻想之力,由五位風格鮮明的新生代舞者和現場演奏獨樹一格的國際知名電音製作人鄭各均(音速死馬)一同攜手演出,邀請觀眾走進「漚」的絕對領域,以極具詩意與力量的身體語言,探問「老去」與「自我認同」的課題。
-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 沉浸式劇場呈現「時間」魔法
「電燈幾歲呢?熄滅的電燈,剩下幾歲?車子幾歲呢?開得很快的車子幾歲呢?通往遠方的道路幾歲?遠方,會是幾歲?」如此美麗而抽象的詩句,將於7月3日至6日在臺北兒童藝術節《1家2加毛毛蟲》節目中,轉化成一齣在空間中遊走、沉浸式的戲劇演出,結合光影與音效,重現童年世界的迷人細節。
-
國藝會、C-LAB攜手NCAR 啟動「2025策展人學院國際交流計畫」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rt Research,簡稱NCAR)於6月3日正式簽署為期一年的合作備忘錄(MOU),攜手搭建一個促進各藝術文化領域專業人士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動雙邊的多元合作。
-
2025臺北藝穗節規模創新高 「粉色綿羊」入侵城市
由臺北市政府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2025臺北藝穗節」,將於8月23日至9月7日盛大展開。今年非但延續「不設限」的精神,更全面突破歷屆規模,創下3項新高共計 178 組表演團隊、47 個展演場域、866 場次演出,為藝穗節寫下史上最多團隊、最多場域與最多場次的紀錄。為期16天,各方團隊全面開啟不同領域的創作能量,帶領觀眾在這燦爛的夏暑中將藝術滲透至城市的各個角落。
-
表演藝術圖書館非靜態策展 藝術家羅智信以《KnockKnock#1: 黃瓜》打開空間想像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2025藝術家展覽登場,邀請國內知名當代藝術家羅智信創作全新作品《KnockKnock#1: 黃瓜》,以機械裝置敲擊玻璃牆面,幽默卻荒謬,無聲卻充滿劇場性,重新打開人們對圖書館空間與感官經驗的感知。展覽自7月2日至9月21日於表演藝術圖書館展出,期間亦將舉辦兩場周邊活動──7月12日《黃瓜是黃瓜?譜架不是譜架?─物件的延伸想像》,邀請羅智信與劇評人黃馨儀對談物件與空間的延伸想像;7月19日《Who is Knocking:藝術家羅智信與工程師鍾湫浤》則由藝術家與工程師共同分享跨領域創作背後的實踐歷程,開放觀眾免費報名參與。
-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8月23日在臺灣戲曲中心隆重登場,今(2)日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行入圍名單公布記者會。總召集人暨戲曲表演類召集人李國俊、音樂類召集人潘皇龍共同公布本屆入圍名單,並由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揭曉特別獎得主陳茂萱及林吳素霞,表達對傳統藝術的高度肯定與支持。
-
四大鋼琴名家即將登台 獻上跨時代經典琴聲
喜愛鋼琴的樂迷有福了!今年10月至12月,國家兩廳院將主辦四檔古典音樂節目,邀請法國當代鋼琴巨擘皮耶-洛朗.艾馬爾(Pierre-Laurent Aimard)、七度獲留聲機大獎肯定的挪威鋼琴名家萊夫.奧維.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以及魯賓斯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基里爾.格斯坦(Kirill Gerstein);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最年輕金獎得主任奫燦(Yunchan Lim),更準備攜手英國知名指揮丹尼爾.哈丁(Daniel Harding)及義大利聖西西里亞管絃樂團,為觀眾獻上經典鋼琴協奏曲。這些節目演出形式從獨奏到協奏,曲目更橫跨巴洛克、古典、浪漫與現代,保證滿足每一雙喜愛鋼琴的耳朵。
-
台灣原創音樂劇《台北莉莉絲》 以華麗歌舞探索慾望與自我
由赭月製作推出的原創音樂劇《台北莉莉絲》,歷時五年開發,從文本打磨、讀劇音樂會到女巫店暖聲音樂會,經歷多階段測試與細膩修整,《台北莉莉絲》終於以成熟之姿走上舞台,與觀眾相見。
-
金枝走演全台319鄉達陣 6月28日兩廳院小廣場感恩最終場
16年前,一個用戲劇帶給全台民眾歡樂的簡單理念,國家文藝獎得主、金枝演社創辦人王榮裕帶著全團啟動「金枝走演.美麗台灣」全台巡演計畫,發願演遍319鄉鎮,自籌經費主動將劇團好戲送到民眾家門口,邀請免費看戲。從2009年6月高雄縣鳥松鄉踏出第一步,至2025年6月在金門縣金城鎮抵達終點站,完成這趟跋涉5,846天、奔波逾7萬公里、累積329場次、超過21萬觀眾笑顏見證的藝術長旅。
-
《同學會!同鞋~》十周年巡迴 新同鞋聯手金牌重量級原班底撞出新火花
全民大劇團《同學會!同鞋~》原班底卡司張玉嬿、王琄、楊麗音、夏靖庭、湯志偉、洪都拉斯、吳世偉、凱爾等金鐘獎加持的堅強陣容,十周年巡迴加上新成員葉全真,氣勢浩蕩。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即將抵台 邀請觀眾踏上劇場奇幻旅程
備受國際矚目的舞台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即將迎來亞洲最盛大的台北站演出。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歷經倫敦西區、美國百老匯與歐美各大劇院,今年首度進行亞洲巡演。今(25)日舉行宣告記者會,邀請台灣知名舞台設計師王孟超、實力派雙金演員劉冠廷與李霈瑜(大霈)站台出席,分享他們對這部作品的深刻觀察與個人感動。
-
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泥巴》三度搬演 9月起全台巡演
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二部「擊樂劇場」作品《泥巴》於2019年誕生,從苗栗蘆竹湳的家園情懷出發,揉合陶藝與打擊樂的跨界創新,探尋投身熱情的「變與不變」。樂團亦於2021年選擇以《泥巴》作為35周年重點作品再度搬演。
-
4齣作品輪番上陣 阮劇團打造「噪音風暴」新展演形式
2025年夏天,嘉義阮劇團首度將以全新劇場行動計畫「噪音風暴LOUDER」進軍台北,希望能擾動語言、生活與劇場的關係。「噪音風暴LOUDER」將於7月18日至8月24日間在PLAYground空總劇場展開密集演出,連演6週,總計39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