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挑戰新浪TRENDY & ORIGINAL
來自阿喀郎的舞約
阿喀郎是近幾年國際重要舞蹈節上,一再出現的名字,這位英藉印裔編舞家對多元混血文化深具自覺,融合西方現代舞技巧和印度傳統卡達克動作於一爐,確立其獨創的當代卡達克舞風。即將在九月在新舞台「新舞風」系列呈現的新作品 MA,從個人經驗出發,刻劃大地生命運作的圖像。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如幹細胞在劇場裡繁殖開來……
二○○四年酷熱夏天,很想把一塊薄荷軟糖,拉長切割成四段舞蹈枕頭、布偶枕頭、音樂枕頭、話劇枕頭。誰知道童話幹細胞的臍帶血,會溫馴遺傳還是凶猛突變,衍生出麗如豔陽的四朵向日葵,抑或絕望疲憊棄我們而去的四隻蝴蝶?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二○○四誠品戲劇節顛覆童話想像
四位創作者,奇思異想「衍童話」
延續去年「一個舞台‧四齣戲」的命題策展,今年誠品戲劇節主題鎖定「童話」,透過點石成金的劇場魔法,讓戲劇、舞蹈、偶戲和音樂的四種創作形式各自表述。四位創作者卓庭竹、石佩玉、雷光夏和Baboo,將呈現對童話或冷靜、或迷離,或戲謔的解讀與想像。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導演們的童話囈語……
卓庭竹 前雲門舞者,近期作品有《驚夢》 站在高聳的塔頂,長髮公主望著眼下深不可測的地面,再摸摸及腰的長髮,若要等到髮長可作為王子攀爬而上救贖的繩梯,不知還要等上多少年?靈光一閃,不如換來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光讓俠盜羅賓漢現身相救 記憶中最接近童話的真實,是那一年的情人節,整個房間觸目所及都是蘭花的身影,牆上、桌上、床上蔓延至一地的花海,在那詭譎的空間裡,空氣中滿溢著虛幻的幸福那一段年少的愛戀,在時隔數年後的今日想起,卻像是,最不真實的存在。問我相信童話嗎?是吧!不管是創作還是愛情,許多時候「童話」的存在,並不具足形式,也並非真有劇情或脈絡可循,它可以是個密室,提供保護與慰藉;可以是信念,在徬徨無措的瞬間擁有依靠;可以是大樹,在燠熱的午後予人一方蔭涼。 難懂嗎?其實,我也不懂,也不覺得一定要懂,就像是創作,許多時候僅僅只是直覺,直覺,而已。 石佩玉資深劇場製作人、偶戲編導,近期作品《廚房》發表於女節 在閱讀童話的當下,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應該拒絕這些甜膩又沒營養的事,開始長大 「你是誰?」毛毛蟲問道。 這很難回答。我停下閱讀開始打量自己。 洗澡時疑惑地看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老去的身體略顯鬆垮的小腹、眼尾細細的笑紋、微微搖晃的上臂膀。我還天真的笑著呢,打量著這樣的變化,有點意思喔。但過程呢?想不起來。就算蘋果熟爛了腐敗了也是有氣味重量溫度的過程啊,怎麼我的變化在腦中空白如一張紙?到底真的發生了嗎?難道,「時間」只走過身體壓出一些痕跡,卻沒有走過心留下記錄?還是心長久以來被新鮮真空包裝,不會腐敗也不會長大?這樣一來,打開後很有可能會瞬間氧化老去,立刻死亡。那麼,我是該不顧一切地打開這層童真塑膠薄膜?還是維持真空,偋住呼吸,睜著無辜的漫畫星星眼睛看變形的奇妙世界? 快來一隻狂奔的兔子把我帶走,我真的答不出來。而這不過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一個章節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詩人,藏在黑盒子裡
詩人把詩意帶到黑盒子裡,一個個丟出來:丟在演員的動作上、丟在演員的走位上、丟到舞台上的音樂、燈光上然後經過反覆推敲或即興排列組合,組成一首有別於以往、有別於想像,用三度空間構成的詩。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劇場導演的私房詩
美麗出演 所有想言說及無法言說地都置放在這── 演出裡了──關於艾蜜莉關於自己── 如艾蜜莉底詩篇所說──我卑微底雙腳── 數次蹣跚欲倒而所能做地只是── 靜靜坐在摯愛死者身旁──感受── 某些事物逝去於黯黑中彷惶── 奔忙──無法預知曙光──何時到來儘管是── 鳥兒歸來底季節──花葉瓣尖── 露滴──晶瑩──她──我── 交換訊息以一種讓人歡愉底謎語形式書寫── 再以更似謎語底樣態漸次── 揭曉──有著──我── 她──底低低輕嘆或仰息或嫣然或── 啃囓靈魂幽微聲音如── 新芽抽長──美麗── 2004年6月11日 台北 (劇場作品《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2004年7月港、澳巡演導演筆記) 文字|魏瑛娟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近期作品有《艾蜜莉.狄金生》 下小雨 下小雨 快開雨刷 看不清楚 路好大 蝦子在跑 我剝牠</p
-
戲劇 四年級的流行歌,五年級的民歌,六年級的童謠
音樂劇 《真善美》 歷久不衰 十月台北上演
說到《真善美》,大家一定馬上想到由茱莉‧安德魯斯主演的電影,以及片中動聽的Do Re Mi、〈小白花〉等名曲。現在電影的源頭《真善美》音樂劇即將巡演到台灣,在看戲之前,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齣名劇從真人實事到搬上舞台、再登上銀幕、最後傳唱全世界的傳奇吧!
-
戲劇 本土溫馨音樂劇
夢幻組合相遇《天堂邊緣》
改編自電影《天堂過客》,即將在實驗劇場上演的音樂劇《天堂邊緣》,不砸大錢搞華麗排場、聲光特效,反而另闢蹊徑,以有限的資源、樸實的形式實現最大創意,用動人旋律擄獲音樂劇迷的心。
-
戲劇
長壽音樂劇,來台說中文
沒有校園的紐約大學(NYU),勉強有個華盛頓廣場可以喘口氣,華盛頓廣場南邊有條小巷叫做蘇利文街,我常走這條街到南邊的街角,四邊角落各開了一家各具特色的咖啡館。 喝咖啡的路上總是會經過一家叫做蘇利文街劇坊的小劇場,上演著The Fantasticks,來來回回數十趟都未曾進入,直到幾年後某個午後走下階梯推門而入,小小的大廳擺滿了介紹這齣戲的資料,演了整整四十年的歷史資料,也包括了劇場門面的改變,赫然發現中文字,原來這齣戲曾在中國演出,劇名譯為《異想天開》。售票口有座位表,一百五十個座位,卻沒有任何折扣票,終究還是錯過演出,直到聽說此戲下檔,懊悔萬分。 二○○一年發行了電影版的DVD(此片圖書館有收藏,編號dv00301),雖說忠於原作,劇情詞曲都相同,稍稍一解沒聽到Try to Remember的遺憾,但是獨幕的劇場版要如何調度這麼多的場景,外百老匯是否如百老匯有這麼多的機關佈景。 所幸綠光劇團購買了版權,由邱媛翻成中文,讓我們有機會Try to Remember The Fantasticks。這齣戲首演於一九六○年五月三日,到二○○二年一月十三日下檔,總共演出一萬七千一百六十二場,比CATS的創下七千多場的紀錄,整整多出一萬場。如今來到台灣,看能不能說中文繼續長壽下去。 《月亮在我家》舞台版的故事由馬戲團的魔術師開場敘事,述說著小鎮兩戶相鄰人家都是單親爸爸,一戶只有兒子,一戶只有女兒,兩個愛情小說看太多的老爸爸,為了撮合叛逆期的兒女,故意吵架築起圍牆,以為他們會因為受到阻撓而翻牆結合,還花錢請魔術師出馬增加情敵,企圖營造羅密歐與茱麗葉或是西廂記或是梁祝的情境。 一雙兒女發現老爸的設計,卻毅然分手。兩人各自在現實社會中吃虧上當後,才深深體會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這次他們再次攜手──少了戲劇性的愛情結合,多了份深刻的人生體驗。
-
戲劇 老兵的故事
屏風表演班《西出陽關》 第三度重演
李國修說,所謂的「歷史」總是偏離人的境遇和感受,我們無法從中看到凡人或庶民記憶,他欲藉由《西出陽關》寫出時代對這群老兵的嘲弄,再現歷史的悲涼。
-
戲劇
戲劇新訊
視覺演繹莎劇,融入戲曲程式 德籍導演執導南風劇團《仲夏夜之夢》 長期根植高雄的南風劇團近年將創作視野從本土轉向國際,繼推出以文學大師波赫士、佩索亞為本的劇場作品之後,這回野心更大,挑上西方正典莎士比亞,邀請擅長執導莎劇的德國籍導演亨利‧赫爾斯考特,與在地演員合作,打造南台灣版的《仲夏夜之夢》。 莎士比亞劇作有無限開放性,每個導演都能從中挖掘不同詮釋角度,尤其《仲夏夜之夢》現實和夢境交錯,更添想像空間。亨利‧赫爾斯考特出身美術背景,在德國時曾以傀儡劇形式搬演《仲夏夜之夢》,大受好評,這次與台灣演員工作,因為語言隔閡,他所執導的版本將從視覺出發,透過場面調度和畫面構圖詮釋莎劇。此外,戲中也將融入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程式,讓《仲夏夜之夢》散發濃濃東方味。 舞台服裝設計梁若珊是亨利‧赫爾斯考特在慕尼黑藝術大學時期的同學,她的設計承襲德國表現主義風格,線條極簡卻飽含張力,如戲中作為主景的森林,由懸浮在半空中的巨大葉片呈現,創造仙境般的魔幻異境,亦象徵愛情本是一場夢。 中秋夜,台北即將毀滅?! 王嘉明讓兩廳院戶外晚會詭譎奇幻 今年中秋夜,兩廳院藝文廣場推出一個相當特別的節目,劇場搞怪鬼才王嘉明 碰上國光劇校綜藝團,將在中秋夜啟動一場拜月儀式,身懷絕技的雜技演員,飾演月球人,群魔亂舞,在編舞家姚淑芬的指導下,大舉入侵地球。 故事敘述因生活壓力而吵架分床睡的台北都會男女,被月球人綁架設定為研究的實驗目標,診斷結果開出台北的七大症狀,判定台北已病入膏肓,無藥可醫,為遏止病情蔓延,決定,將台北毀滅 被當成白老鼠的男女歷經劫難,醒來後發現原來是夢,沒想到月球人從床底下爬出來,然後又醒來,醒來後又遇上光怪陸離的事情,原來還在夢中;這樣的如夢之夢,就如同王嘉明的一貫作風,即使這樣的中秋戶外聯歡,照樣峰迴路轉,曲折離奇。 嘉明以雜技演員柔軟的肢體象徵月球的陰柔,批判都市生活的僵硬與過度功利後的
-
舞蹈 第二屆台北國際探戈節
情慾飛舞的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探戈則可以讓男女間產生非常細膩而深入的溝通,在即興的過程中,男人的帶領,女人的跟隨,都是靠身體的接觸來傳達,這住細微的感情變化,加深了阿根廷探戈的誘人。
-
舞蹈
舞蹈新訊
當現代舞、舞台劇與京劇的高手相遇,激發出的火花前所未有。三個各霸一方的表演藝術家吳義芳、羅北安、劉稀榮,表演經歷相加超過六十年,演出逾千場,十月將攜手跳舞。
-
音樂
音樂新訊
聆賞義大利的優雅弦音 威尼斯弦樂四重奏來台演出「義大利之夜」 四位來自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傑出弦樂家,因為對歐洲音樂高度熱愛,就讀於威尼斯音樂院時,即合組「威尼斯弦樂四重奏」,成軍至今已超過十餘年。獨具的舞台魅力、完美協調性、情感豐富的樂音,及擅長以創新的方式詮釋古典音樂,令他們一再受到世界各地樂迷的歡呼與肯定,成為現今國際樂壇上最受歡迎的四重奏之一。 義大利各大音樂節中都曾有威尼斯弦樂四重奏的身影,巡迴演出更是橫跨歐、亞、美、非等洲。至今已錄製過多家古典獨立唱片的經典專輯,其中在Dynamic發行的專輯,還曾創下古典唱片銷售第一及長紅的紀錄。此次受邀來台,將帶來經典的義大利作曲家作品,包括:玻凱利尼《A大調第六號弦樂四重奏,作品八》、巴濟尼《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6》、威爾第《e小調弦樂四重奏》,以及廣受聽眾喜愛的改編曲──彼得‧海德瑞希《生日快樂弦樂四重奏變奏版》,別出心裁的曲目,相當令人期待。 走出跨界創意! 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再度訪台 在古典樂壇已佔有一片天的約夏.貝爾,飄逸金髮下的清秀五官是多數樂迷心中「音樂偶像」的典型,不過三十歲之後的他,卻亟欲突破世人對他「帥哥提琴家」、「青年提琴家」的刻板印象,一如他的前輩馬友友,他想要創造出更多的音樂可能性與驚奇。 於是約夏.貝爾用琴聲代替歌聲,深情奏出蓋西文著名的歌劇《乞丐與蕩婦》,結合影像與電影,以魔鬼般的技巧演奏出目眩神迷《紅色小提琴》的宿命輪迴;換下燕尾服,穿起率性的牛仔褲,讓手中的琴弓熱情飛舞出「非常民歌」的美國藍調,約夏.貝爾每每在音樂上的創意,都帶給世界樂迷再一次的驚奇與喜悅。 暌違四年之後,約夏.貝爾再次來台,曲目包括:舒伯特《G小調小提琴小奏鳴曲》、葛利格《C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拉威爾《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柴可夫斯基《憂鬱小夜曲》,及薩拉沙泰《序曲》與《塔朗泰拉舞曲》。 無瑕美聲,抒情展現 女高音芭芭拉‧邦妮獨唱會</stro
-
親子
親子節目新訊
親子大戲,九月持續HOT! 真奇怪,暑假明明已經過完了,為什麼兒童藝文活動還像九月的氣溫一樣,Hot得要命呢?家長們請別因為暑假結束而鬆懈,因為許多劇團的年度大戲才要推出呢!例如新舞臺的「親子系列」邀集了朱宗慶打擊樂團、如果兒童劇團和蘭陽舞蹈團輪番上陣,看來今年下半年小朋友真要樂壞了。
-
戲劇
兒童觀點的城市寓言
《速度專賣店》大部分的表演均以誇張而機械性的雕塑動作表現,就兒童戲劇的表演方式而言,確實是大膽的嘗試,但是,在講究表演「速度」與角色「速成」的同時,卻失去了角色生活化與性格深化的可能性。
-
戲曲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石》劇由呂瓊珷擔任編劇、導演,並扮演劉備腳色,呂瓊珷兼具編導演多項才華,且為歌仔戲界罕見的男性小生。在劇中演技精湛、唱腔優美,尤其以〈哭靈〉一段,串聯宜蘭哭、艋舺哭、彰化哭一氣呵成,表現優異令人激賞。
-
戲曲
多一點激情更好的《血染情》
《血染情》有「台灣霹靂火」味道,二男一女恩義情欲糾雜的劇情,劇名擺明了悲劇肅殺收場,但很遺憾的,看完兩個小時長的戲,男女主角的痛苦不夠深刻,悲情不夠「山地饅頭」(sentimental)。
-
戲曲
更待去蕪存菁的《古鏡奇緣》
《古鏡奇緣》最讓人不滿意的是劇本詞文。儘管盡力追求詩文層次,但無法達於雅俗共賞,傳情達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是愛爵士! All That Jazz!
沒有龐克的衝撞體制 沒有搖滾的抗議反叛 沒有嘻哈的隨性嘲諷 爵士沒有外放的靈魂 一種藍色思緒的搖擺 一首低調樂曲的共鳴 一抹迷人醇香的回味 爵士是種生活的即興 像是走在城市叢林的寂寞巷道中, 偶爾傳來一曲輕盈靈動的旋律, 就這樣不設防地隨著音符舞動起來 即興過日子,爵士搖擺! 這個月的PAR不僅帶您紙上聆聽即將在兩廳院發生的三場重量級爵士音樂會,更讓重度爵士樂迷來告訴你他們愛上爵士的N種理由。還有,在您用耳朵聆賞爵士樂之餘,PAR的編輯群也希望您能打開感官,透過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全方位來感受爵士般的生活品味。 這個夏天,PAR讓您就是愛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