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如》劇因為演員經驗的相對接近,這種落差的影響就能調至最低。目前表坊版中有些演員的顏色畢竟是太亮了,這固然是精采的演出;然而整體卻也就無法調和出一種溫柔婉約的色澤。
表演工作坊《如夢之夢》
TIME 4.24〜5.7
PLACE 台北國家戲劇院
《如夢之夢》這個長達八小時的作品,當年能夠在香港這個缺乏耐性、講求速度的地方上演,其實相當不可思議;如果相信緣,這不也就是了?二○○二年由香港話劇團製作、賴聲川親自執導的《如》劇在香港演出時,據報導說即使票賣光,劇團亦要賠本。然而藝術上的追求也如夢般令人迷痴,演出成為香港劇史的重要一章。
表演的落差,失掉了最令人感動的整體性
香港版《如》劇有知名影視演員汪明荃飾演中年顧香蘭,香港話劇團總監毛俊輝則擔綱伯爵一角;而這次台北版的製作也特邀盧燕、金士傑和丁乃箏等重量級演員演出。《如》劇的時間和地域跨度,令劇中出現了近百個不同年齡、國籍和語言的角色,在處理上相當費心思。從演員資源的角度來說,香港話劇團無疑是目前所有《如》劇上演的版本中,最為豐富和理想的;所有角色在客觀條件上都找到恰如其位的演員。這次台北版演出最明顯的限制,便在演員演繹能力上的落差。北藝大年輕學生們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生命經驗的淺薄,還是難掩其演繹上力有未逮之感。
如第一幕醫生首日上班即面對四個病人幾乎同時離世,這是生命最無常,也是最荒誕不經和無奈的的體現。但整體演繹的浮誇和表面,卻令其變成一場過分好笑的鬧劇。這場戲本應是旅程具體開展的重要序幕,其意義卻輕易流失了。
難以避免地,這種落差相對地讓特邀演員們的光采特別明亮,然對於《如》劇來說,卻也就可惜地失掉了最令人感動的整體性。這不是技術層面所能處理的,因為《如》劇中雖有主次人物的分野,但每一個角色,卻是缺一不可的生命遇合,才能交織成一張貫穿全劇的綿密的網;從這角度來說就沒有主次的分別了。毛俊輝在分享《如》劇演出經驗時曾說:「我只是戲中的一分子,是點綴的一點顏色」。香港版《如》劇因為演員經驗的相對接近,這種落差的影響就能調至最低。台北版中有些演員的光采畢竟是太亮了,這固然是因為個人的演出精采,然而卻也就無法在整體上調和出一種溫柔婉約的色澤。
難於拿捏的分身演出
此外,劇中許多重要角色都被安排了二或三個「分身」,當角色A在某場景時,同一角色的分身B會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成為A的對照或鏡像。一方面生命正在進行式中,另一方面也在抽離地檢視著生命本身。這個時間的概念和輪迴的意象,正如《西藏生死書》中談到人在瀕死前,會經驗一種「全景式生命回顧」,配合整個環型劇場貫徹成一個有機的系統。B是A但又不是A;同一個角色的不同演員既要有接近的質感,但又能獨立成章,當中的微妙相當難於拿捏。
以三位顧香蘭的演繹來說,每位都有自己的丰采和神韻,然卻是三個完全獨立的個體。朱芷瑩的青年版在低迴的媚態中見早來的滄桑,也拿捏到三○年代上海女性古典氣韻與時代感兼具的夾縫特質,這種特質表現了一個中國女性獨有的面對命運的潛藏韌力。但丁乃箏演中年版卻只見太濃的都市感,強勁的肢體語言,使她在眾演員中常常有突圍而來的感覺,失卻了顧香蘭應有的古雅涵蘊,也正因這種氣質的失落,讓後來命運幾度由下反轉直上的顧香蘭,在重返上海前,探望背叛她並瀕死的前夫伯爵時,只看到其不甘和惱怒,卻遠遠感受不到顧香蘭獨力迎向命運的沉著和坦然。然而,缺乏了這種沉著和坦然,也就成就不了晚年的顧香蘭。
顧香蘭成了三個疏離的個體
盧燕演來賞心悅目,她的氣度完全是在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的,而在微笑中透視世情。晚年的顧已進入另一境界,是其夾縫特質令她可以來去如風。盧燕和朱芷瑩在質感上雖較為接近,但因顧香蘭整個生命是個完整的輪環,丁乃箏在演繹上的落差,影響了輪環的流動性,反讓「顧香蘭」成了三個疏離的個體。對《如》劇這個有關生命輪環的戲來說,有點可惜了。
文字|陳國慧 香港獨立劇場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