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以今釋古或以經解經
「以經解經」看來傳統,卻反而能給生命最新鮮的經驗與刺激,而也只有在這種態度及了解下,才能有眞正「以今用古」的「文化再生」。
-
戲劇
不再閒置的身體
台東劇團的演員除了先天身體的優勢外,經歷多位戲劇工作者的訓練,累積了穩重、專注、集中的能力,讓觀衆強烈感覺到身體說話的力量。
-
戲劇
從「需要」醞釀而生
「是不是因爲自己本身的需要而釀造出來的?」是決定一個作品是否具備說服力的重要關鍵,以這個角度來看,這齣戲仍停留在「觀念創作」,觀念和落實之間仍有一段距離。
-
舞蹈
繁簡相呈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
-
舞蹈
晦澀、曖昧的自我
六位年輕編舞者的作品反映了某種世代根源的同質性,呈現現代主義曖昧、晦澀的藝術風格。和蔡瑞月女士一起在四十年歷史的中華舞蹈社觀賞這樣一場演出,令人有時空倒置的錯愕。
-
現象視察
山地歌舞的地圖政治學
即使山地歌舞通過這樣策略的運作,而達到不斷再現之目的性,我們擔心的卻是,保存下來的所謂傳統文化,只是一組動作的外在呈現,而原住民身體終究在新的政治神話之中,被建構爲台灣人四百年最後救贖的祭品。也許有一天,原住民將發現到漢人幫他們保留下來了舞蹈,卻把他們的身體流放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北京掀起「話劇熱」 爲紀念中國話劇九十周年,新年伊始,文化部、中國文聯聯合舉辦了大陸各地十八台經典劇目及新創劇目的展演,使北京舞台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廣州話劇團《男兒有淚》、中國靑年藝術劇院《全是北京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尊嚴》、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船廠歲月》、南京市話劇團《大江奔流》、福建省人民藝術劇院《滄海爭流》、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蛐蛐四爺》等,受到歡迎,場場滿座。此次展演劇目中,最引人矚目的當數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推出的《虎踞鍾山》,該劇以劉伯承創辦軍事學院爲背景,風格厚實凝重,大氣磅礴,凸顯出創、演人員的藝術功力。 (蕭勇) 〔德國〕 《暴風雨》引起舞台混亂 最近,德國科隆劇院上演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來自九個國家的十二位演員在表演時均各自使用自己的母語。導演卡琳.拜爾今年三十二歲,她過去六年曾執導了十部莎士比亞的戲劇。卡琳.拜爾非常崇拜莎士比亞,她說,「莎翁很懂得心理學,在其戲劇中,人性隱藏的墮落被暴露無遺。他是個天才,因爲至少有上百種方式來讀他的每一個劇本。」一些反對歐洲國家此次共同合演《暴風雨》的人士則尖銳批評卡琳.拜爾,指責這位年輕女導演「製造了一場多種文化的舞台混亂。」 (蕭勇) 〔法國〕 巴黎第二屆「想像」國際藝術節開鑼 在法國文化部擘畫下成立,以展現非歐洲地區藝術表演爲特色的巴黎世界文化館(Man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 MCM),去年舉辦第一屆「想像國際藝術節」(Festival de I'lmaginaire)頗獲好評,今年從二月十六日到四月四日再度於同地舉辦。除了邀請各國的民俗音樂、戲劇、舞蹈演出,並舉辦討論會,放映相關紀錄片外,巴黎西邊巴卡代勒花園的特里阿農畫廊(Galerie du Trianon de Bagatelle)也將在此次系列活動中展出台灣畫家吳炫三的作品。
-
即將上場
六種不對號入座的自由
第一屆耕莘藝術季,由主辦單位邀請含括北、中、南三區各具特點的十個表演團體參與演出,耕莘除了免費提供一切設備,票房收入亦歸表演團體所有,這樣的作法對許多團體有很大的鼓舞。此次第二屆藝術季首先登場的是河左岸劇團的《迷走地圖番外篇》,導演爲陳品秀,內容主要描述一個時空迷離的空間(暗喩今日的台北),居住在那裡的人民爲了要了解神的意旨,而展開一連串的心靈旅途。其間有神與神之間的爭執、人與人之間的懷疑、試探、迷惘、傷害、以及痛苦。最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撫慰,聖地子民們終於獲得了某種救贖,只不過這救贖竟是透過死亡的方式顯現。 牛古劇團《等待三部曲》則由鍾雲鵬編導,以三部短劇成一齣「等待」的劇情,段落中都是以兩個角色爲主,明確的對話卻只是戲劇情節的導引作用,重點在於對話之外所無法承載的空間感以及象徵性,將著重演員的肢體語言以及演員與舞臺空間的互動關係。文薪劇團則推出《新孟麗君》,企圖捨棄傳統布幕,強化肢體的語言,希望在保留歌仔戲精髓的創作上,帶給觀衆另類的感動。耕莘實驗劇團將帶來《獅王史赩魔》,以表面具熱鬧的表演型式爲主調,但卻於內層深處凸顯人物的內在張力。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窗外的舞者,專注地排練著舞步。 優柔的動作,吸引了經過的我,舞者爲舞,渾然忘我,而我,拿起相機讓時間停格,爲了欣賞再欣賞,那可能稍縱即逝的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劇敎育校閱
在舞台劇漸漸受到年輕朋友喜愛下,不少知名劇團開設表演訓練課程,提供許多躍躍欲試的靑年學子一個學習與表現的機會;的確,戲劇不似舞蹈、音樂、傳統戲曲般需從小打好根基,現代戲劇的表演可以隨時被開發及引導。然而,舞台上的光芒使不少人抱著「戲劇等於表演」的想法進入戲劇學校就讀,而當明星夢碰上劇場磨練而幻滅時卻後悔不已。因此,從二月開始,不少相關戲劇學校已陸續招生,本刊特別依高中職、大學院校及硏究所作一深入報導與介紹,讓有興趣的學子能在報考之前先認識各科系所的現況,以作爲選擇的參考及準備之方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考古第一現場
每到考季,戲劇學校的辦公室電話成了熱線、信箱也被雪片般飛來的信件塞滿,因爲總有許多考生買了簡章還不能放心,頻頻打聽到底「術科」要考些什麼?會不會要求穿西裝打領帶?留怪髮型或淸湯掛麵哪一種容易錄取?太極推手與霹靂舞派不派得上用場?進了考試場上不會臨時要求演哈姆雷特吧? 爲了解決有志劇場「學途」的朋友滿腹疑問,我們特別蒐集了戲劇學校術科的考古題,高職部分如:中華藝術學校戲劇科、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華岡藝校戲劇科;大學部分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硏究所部分如: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硏究所及劇場藝術硏究所。經過整理,大致方向如下: 高中職 中華藝術學校戲劇科 1.即興抽題表演:進入術科考場前五分鐘抽題目,有些是狀態,如被跟蹤、等待、喝醉酒。有些是角色扮演,如推銷員。 2.口白測驗:要求唸一小段散文,或一首詩,也是臨場抽測。 叮嚀:不過,將來戲劇科將和舞蹈科、音樂科合併,稱表演藝術科,術科考試也將改變。校方表示,未來要考些什麼還沒決定,等確定之後簡章辦法會公佈。 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 1.素描:當場進行石膏像素描。 2.美工勞作:分爲兩項,一是就學校提供的材料與圖形製作舞台設計成品,二是當場有一個舞台設計成品,考生以文字描寫對它的感受與想像。有點像看圖說話。 叮嚀:第一年考過空間邏輯,但是第二年取消了,往後或許略有變動,但是保持創作、想像、詮釋的大方向就對了。 華岡藝校戲劇科 1.術科筆試:測驗考生抒情、理解、想像的能力,例如當場給
-
專輯(一)
無聲的舞台
他帶著明星式的笑容出場,走了兩步路,一個踉蹌往前滾了三圈,才要穩住,脚上又踩到個東西,一滑,劈腿橫坐地板上。摸摸口袋拿出個氣球,鼓起腮幫子用力一吹,球愈漲愈大,人也慢慢地被氣球往上拉起舞台上,沒有繩子、沒有香蕉皮,也沒有氣球,只有個白著一張臉的──小丑演員。
-
回想與回響 Echo
蔡瑞月返台日記
八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爲了籌劃蔡瑞月舞蹈館及整理史料,移居澳洲多年的台灣舞蹈前輩蔡瑞月,於這一天返台。 下午四點 蕭靜文、蕭渥廷及她的兩個兒子,和舞蹈劇場的團員,蔡瑞月的學生包括:方淑華、李淸漢、廖末喜、游好彥等人,以及各個媒體單位的記者,一起搭上遊覽車前往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爲蔡瑞月接機。 五點四十五分 飛機預定於四點五十分到達,但衆人在出境大廳一直等到五點五十分,才終於見到蔡瑞月和她的兒子雷大鵬。 蔡瑞月一出現,媒體的記者蜂湧而上。受到如此熱烈的接待,蔡瑞月的眼中隱隱泛著淚光。稍後,游好彥就在機場大廳對著蔡瑞月獻舞《頌》,接著在蔡瑞月的傳記紀錄片中飾演蔡瑞月的徐紫櫻,也上前獻上她的新作《愛與和平》。蔡瑞月唸國小的孫子──雷攝吹了一首直笛曲,迎接她的祖母。 這項活動引來一旁接機的民衆的觀望,好奇地問說:「在迎接誰啊!這幾個是日本人嗎?」 舞畢,蔡瑞月在機場說了幾句話:「夢想已經實現了,我和大鵬非常感謝大家這麼熱情地來接我。非常感動。由於政府對(蔡瑞月)舞蹈館的肯定,我想舞蹈館對台灣多元文化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十二月十三日 下午一點二十分 中華舞蹈社巷子裡幾個看板,佈置了蔡瑞月早年演出的照片。台北市市長陳水扁抵達現場,陪伴著蔡瑞月一家人,一起看著這些過往的照片。 兩點 記者會 陳水扁一再強調市政府改建舞蹈館的決定不會改變,未來,中山北路將從士林市府官邸到中正紀念堂連成一條都市文化帶。 對於陳水扁的保證,蔡瑞月爲了表達她的感動,站起來給陳水扁一個熱情的擁抱。 三點三十分「蔡瑞月的舞蹈世界」座談會 座談會由蔡瑞月資深的學生胡渝生主持。許多舊時學生皆到場,話敍當年。一些年輕的舞者也在會場,希望能借由這場座談多了解當時台灣舞蹈界的一些狀況。 六點三十分
-
即將上場
夢幻、蝶舞、小精靈莫斯科兒童芭蕾舞團
莫斯科兒童芭蕾舞團成立於一九七六年,團員共有四百多位,年齡在七歲至十五歲之間,目前與「莫斯科維奇古典芭蕾學校」建敎合作;爲培育新一代的年輕舞者,兒童進入該團後,必須學習古典芭蕾、民族舞蹈及現代舞三大主要課程。自建團以來,該團演出的舞碼超過六十部,該團並爲俄羅斯電視台「傑出藝術家」節目錄製一連串兒童靑少年的系列節目。
-
即將上場
《舞想2001》舞蹈美學新型構
從小開始學舞至今,跳過民族舞、現代舞、芭蕾舞的樊潔兮,自一九八六年與先生柯錫杰深入中國西北的絲綢之路,認定「敦煌」就是她文化上的依歸,因此開始硏究敦煌壁畫,從傳統中創新,創造一系列富含中國文化傳統及新意的舞蹈新語彙,如過去充滿敦煌壁畫語彙的《舞出敦煌》、《有女飛天》。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樊潔兮所編的《舞想2001》─舞蹈美學新型構,充滿自傳意味,舞作共分四節:〈鄕土情懷的台灣〉主要是樊潔兮幼時習舞的情形,由國光劇校舞蹈科十三、十四歲的舞者擔任;〈東方詩情的日本〉是關於樊潔兮前往日本學芭蕾時的情景,舞者皆具備中國傳統京劇的底子;〈西方活力的紐約〉敘述樊潔兮赴紐約的過程,舞者由十七、十八歲的國光舞蹈科學生擔任;〈現代流行的台北〉則由樊潔兮和另一位舞者擔任,最末的群舞舞台上會有將近三十位的大小舞者,呈現她回歸成長故鄕的內在矛盾,以及台北這個大都會充滿傳統、現代,彩色繽紛卻也紛亂吵雜的特質。 《舞想2001》的音樂由紐約前曼哈頓音樂學院電子媒體音樂系主任Mr.Elias TanenBaum作曲,他自一九八七年起即與樊潔兮合作,兩人默契十足。舞台技術方面,加入多媒體科技元素,將攝影師柯錫杰親自拍攝的幻燈片投射在二種材質的紗幕以及舞者身上,如此簡單的舞台設計不但不會干擾表演者,還能使坐在後排的觀衆看淸舞者細膩的肢體語言,讓整個舞台不但淸楚而且乾淨,符合樊潔兮創作的理念:舞蹈就是舞蹈,肢體才是最主要的創作元素。
-
即將上場
魏樂富鋼琴獨奏會
魏樂富曾跟隨俄籍鋼琴家艾羅諾夫、美國鋼琴家葛拉夫曼、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嫡傳弟子培烈姆特及德國名師凱默林等國際名家硏習琴藝,並曾受敎於兩位美國現代音樂作曲大師:約翰凱吉(John Cage)及艾里奧.卡特(Elliot Carter);魏樂富亦先後巡迴歐美及亞洲、南非各地演出;曾與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俄羅斯史維德洛夫斯克愛樂交響樂團、瑞士洛桑室內樂團、加拿大加爾各里愛樂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樂團搭檔演出。除此外,也經常做室內樂及現代音樂之首演。此次音樂會將呈現的曲目包括有:史卡拉第的二首奏鳴曲、貝多芬降A大調奏鳴曲、韋伯的邀舞、蕭邦四首練習曲、降b小調奏鳴曲以及浦羅柯菲夫瞬間的幻影、魔鬼的誘惑等多首名曲。
-
即將上場
鄧皓敦小提琴獨奏會
目前還是國立藝術學院學生的鄧皓敦,九二年獲得市交協奏曲比賽小提琴組的優勝,與市立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後,同年參加國際太平洋音樂節,赴日硏習深造並演出,目前是台北名弦管弦樂團的小提琴首席。而這次的音樂會,在鄧皓敦積極的策劃下,推出小提琴代表作品,包括巴赫的夏康舞曲、帕格尼尼第二十四號隨想曲等。
-
遊藝場 ART SPECE
集十方之樂,築多年之願
座落於民族西路的小巷內,推開木框玻璃門,昏暗燈光下的樂譜、四處流溢的樂聲,再再宣示著此一角落相較於外的不同與獨特。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伊的學生與新生代舞者、市長、仰慕者,還有少不了的傳媒簇擁著,急切地問著:回來定居嗎?發表舞作嗎? 歡迎活動中,汗溼舞衣的驅體會吿訴我們何種答案?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劇本創作和一般寫小説、散文有何不同?若想學習寫舞台劇劇本,但非中文系畢業,本身的「文筆」並不優美,是否只要著力於對日常生活、人性有深入的觀察,熟悉如何將口語化的語言轉化爲文字,也可以成就一部好的寫實劇本?又或還需有別的條件?(樹林 小妙) 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很大,我只能簡要地回答。劇本創作的特色除了對白很重要外,還得預先設想舞台視覺及聽覺的效果。根據我閱讀的經驗,西方著名的劇作家,「文筆」都很好,要他們寫一篇好的散文,並不成問題。像契可夫、皮藍德羅、貝克特等都是寫小說的好手。 文筆優美與否和是不是中文系畢業無關。最重要的是你個人對文字的敏感度。建議你除了戲劇外,還要多加硏讀小說、詩、散文,於硏讀過程中從名家偷點本事,再逐漸發展自己的風格。少看目前市面上的暢銷書,那些只是浪費我們的時間。我所謂的名家是有獨特文字風味,且不以市場取向爲主的作家。 要將「口語化的語言轉化爲文字」是一大學問,我個人摸索了十幾年,還在摸索。假設我在一家咖啡廳偷錄別人說話,回家後逐字寫出,我所得到的不是戲劇對白,只是對白的雛形,雖然它是活生生的語言,但是沒有經過戲劇的處理,它在舞台上卻是死的對白。如何「轉化」要看人物、情境、氛圍等要素而定。 問:台灣劇場界的演出,自創的劇本較少,請問癥結是什麼?是缺乏創作人才,還是創作者無法發揮?除了已知環境的惡劣因素之外,劇場界的人又該負什麼責任?(台北 小鳳) 答:台灣劇場表演中,自創作品比例較小,原因很多。容我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劇場界好的編劇人才不多,甚至有些導演連一部劇作的好壞都無能分辨。因此每當這些導演改編西方經典時,因結構的觀念太弱,加上功力不夠,常常將雞湯變淸水,導致「改編」淪爲稀釋原著的過程。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劇場工作者喜歡自編自導,但是眞正能自編自導的人才可遇不可求,不是輕易就可隨便試試的。 台灣不乏對編劇有興趣的人,但是因爲下列的理由好劇本不多:生活經驗狹隘(我有這個問題)、寫作前不做資料的蒐集及寫作對象的硏究、結構觀念太薄弱、對白陳腔濫調、才出爐就急於發表。 這幾十年台灣劇場累積的好劇本(無論是文字劇本或表演文本)不多,跟「環境的惡劣因素」無關。我相信只要有好劇本,它一定會出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劇場工作者的人文基礎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