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講座摘要
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與戲劇
日本的現代化,明治維新是一個階段,戰後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階段。日本戰後在政治上的左翼運動,形成了一股新興的政治勢力,對於以天皇爲中心的社會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從六〇年代的「安保鬥爭」及「全共鬥」兩個學生運動即可以檢驗出其影響。在文學上,浪漫主義的興起更使人們看到頭上頂著一片「藍天」,三島由紀夫曾在他的詩句中提到廢墟上的「藍天」,乃指自由之意。而藝術上,不管大島渚的電影,土方巽的舞踏,寺山修司的小劇場等等,都開創出具有日本獨特風味的前衛藝術。 武士道是表彰男性身體的美學 戰後日本的文化,是在恢復傳統的秩序主義與受歐美影響的脫中心化之間拉扯。三島由紀夫以陽明學說中的知行合一思想,在當時那樣一個緊張狀態創造出新的出路;他強調用行動來建立秩序。他先批判日本文人坐而言,不起而行的習性,後又回頭從日本武士道找到行動的美學,武士道可以說是在表彰男性身體的美學;第一個重視的是「我」的存在性,武士道的修練是把身體與「我」融和爲人身一體,身體在這裡已成爲境界的裝置,不同於中國道家認爲身體不在亦可自由翺翔;其次重視的是「他人」的存在性,也是對象化的問題,每一個小對象都被一個大對象包攝,最後則是由天皇這個巨大的身體所包攝,三島自然就成爲一個天皇主義者。但三島的行動美學又僅止於是一種觀念的、幻想的形式呈現,獨善其身是爲了達到非實在性的境界,這也是日本文化深層意象所在之處,所以三島的對象,並不是一個政治的天皇,以統治國家爲主題,而是一個文化的天皇,以國家祭祀爲主題發展出來的一個抽象的天皇。具體地說,三島是一個不承認現在天皇制的天皇主義者,也是主觀意志下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美學思想無論與客觀的歷史或現實都沒有關係,因此,在他的現實內容裡,是社會不在,庶民也不在,只有蜷伏在他的身體最深處的靈魂,才是他最關心的。 美麗軀體是絕對的渴望 在三島小說中出現的女人,即是他此種思想的延伸,都具有一付美麗的軀體,那是爲了對於現實的否定而產生出絕對的渴望,然而美麗的軀體卻包藏著一個脫離了日常性的美女意象而誰都無法輕易接受的異質靈魂。這一點是深受西歐文化的影響,從法國、德國到古希臘,尤其古希臘神話所具有的「愛慾」(Eros)更成爲三島小說中很重要的元素;《憂國》這本小說即顯露出尼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國際舞蹈影像作品大獎 一年一度的「國際舞蹈影像作品大獎」(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Vido Danse)已於日前開始受理報名。 這項每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性競賽,已在今年邁入第六屆,今年比賽項目共分四大類:一、專門爲錄影而設計的舞蹈作品。二、舞台上的作品錄影與改編成錄影帶作品的舞蹈。三、紀錄片。四、現場演出的舞蹈作品。 每年參加這項大獎的舞蹈、電影名家都不少,如拍攝《魔法師的寶典》的彼德.葛林那威前年就有作品入圍。今年獎項共分六大類,獎金自一萬五千至兩萬五千法朗不等(1法朗≒5台幣)。聯絡地址、電話如下:Grand Prix International Vido Danse. 1 Avenue Gabriel F-75008 PARIS Tel:(331)4266-9144,Fax:(331)4742-6053、 (李立亨) 〔香港〕 中國音樂節 十月份香港樂壇最矚目的活動,將是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舉行的中國音樂節,可以說是市政局在兩年前舉辦中國劇藝節後,另一個專題藝術節。 中國藝術節以香港及中國大陸的樂團及樂人爲主。來自大陸的有中央交響樂演奏團、內蒙古靑年合唱團和由劉德海率領二十多位中樂名家組成的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香港中樂團則擔任揭幕演出,另外有六個香港合唱團演出韋瀚章、黃友棣、林聲翕〈歲寒三友〉的合唱作品。五位港、澳、穗(廣東)的地水南音大師聯袂演唱,香港小交響樂團及宏光國樂團演出三位香港作曲家融合中西樂器的作品。來自台灣的漢唐樂府及亂彈嬌北管樂團則將同台演出兩場南、北管音樂。較爲特別的是兩項「競賽」式的名家演出──來自大陸的劉德海與台灣的王正平,居美國的吳蠻將演出兩場琵琶名家音樂會;居日本的姜建華與大陸的劉長福、香港的黃安源,則將以胡琴作同場演出。 (周凡夫) 「剛劇場」亮相烏茲別克</p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試刊號至第十一期 單元索引
【編輯室報吿】 發刊辭/胡耀恆 1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第一期 紀錄就是歷史/黃碧端 5 第二期 表演是時代的代言/黃碧端 5 第三期 從經濟條件到文化條件/黃碧端 5 第四期 表演藝術與現代化/黃碧端 5 第五期 親子關係的「藝術」/黃碧端 4 第六期 文化的有機與多樣/黃碧端 4 第七期 期待一個城市/黃碧端 4 第八期 影像與歷史/黃碧端 4 第九期 學與思/黃乃寬 4 第十期 交卸與祝福/黃碧端 4 第十一期 【封面故事】 台北/慕尼黑雙城記/編輯部 6 試刊號 台北表演藝術生態評估/編輯部 8 試刊號 政府應該興建更多不同等級的表演場地/陳秋盛 10 試刊號 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亨利梅哲 10 試刊號 國樂應適應現代社會,多做包裝廣吿/吳大江 11 試刊號 一家人能浸潤在音樂之美中,這個家庭就會和諧/李靜美 11 試刊號 台灣樂壇八怪象──「資治通鑑」/許常惠口述 12 試刊號 我們不止需要國家劇院一個「巨蛋」/賴聲川 14 試刊號 眞正屬於台北的戲,也許會在這樣的氣候下日漸成形/汪其楣 14 試刊號 我們的創作應與台北的狹小、嘈雜、競爭息息相關/鍾明德 15 試刊號 舉辦活動的經驗不能總結和傳承是很可惜的/郭小莊 15 試刊號 表演藝術?還是表演者的藝術?/鍾喬 16 試刊號 台灣是個很獨特的地方/林懷民 18 試刊號 即使台北的表演場所同時開放,與人口仍不成比例/伍曼麗 18 試刊號 唯有透過劇場,才能淨化台北人/林秀偉 19 試刊號 應該建立與世界表演藝術齊進的圖書資訊網/陳偉誠 19 試刊號 「台北的舞蹈」──她們的話/陳怡如 20 試刊號 台北市表演場所現況(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交響天空下
指揮家以手中的棒爲針,以聲音爲絲線緊密地穿梭時空,交織出一張多彩的飛氈,乘載著人們的幻想。 歐洲三大樂團中的維也納愛樂將於十一月來華,而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也將與享有盛名的英國聖馬丁室內樂團於九月首先開拔抵台。 音樂廳、樂團、指揮、經營,形成以音樂爲軸心的藝術同盟,是令人玩味的交響。
-
藝術之旅
文化城廣場
除了市中心與環繞密布的運河區,阿姆斯特丹另外一個跳動的心臟位於「文化城廣場」(Cultural Town Square)。一百年歷史的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Concertgebouw)位於彼處南側,著名的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與國家畫廊(Rijksmuseum)則分落於西南與北側。在這綠意盎然的廣場裏,藝術與商業同時進行著,長年累月的室內、戶外表演,十七世紀典雅秀麗建築物,與博物館內傳統、現代兼備的展覽,在在吸引人流連忘返。
-
台前幕後
侯俊明探求表演的另類主體
侯俊明是一個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美術工作者,近年來他與實驗劇場及舞團的密切合作,爲國內一向以導演或演員爲創作主體的習慣,提供了以裝置空間主導表演的另一種演出形式。這種合作關係由於尙在摸索、發展,所產生的現象和問題,也就更値得注意。本刊特邀莊弦「按圖索驥」,逐一評述侯氏與不同表演者的合作情形,及在劇場中的效果。黃海鳴則比照侯氏的裝置作品與舞台作品,分析其創作動機,指出可能的發展。
-
加拿大篇
窮則變,變則通 加拿大委員會善盡巧婦之職
文化及藝術對國家的重要性,沒有人敢輕忽,但卻沒有一個國家不曾面臨經費短缺的困擾,這個月我們來認識加拿大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
編輯室
交卸與祝福
從去年十月的試刊號起算,《表演藝術》雜誌到這一期已經出滿一年。就一本在中文世界裡没有前例的表演藝術專業刊物來説,這一年當中,雜誌同仁的艱辛摸索眞是甘苦自知,而克服種種主、客觀困難的過程,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爲什麼「跟人有仇就勸他去辦雜誌」會成爲流傳久遠的名言。不過,這艱辛的成果,幸運地也赢得了社會大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在回顧的此刻,我們有許多感觸,但有更多的感謝:没有兩廳院當時的胡耀恆主任的催生和各單位同仁的配合支持,這份雜誌不可能誕生;没有出刊後文化界朋友們稿源和資訊的熱心支援及精神鼓舞,雜誌不可能有日後的面貌。我們的一點成績,原是衆多關心的朋友共同的心力灌溉成的。 而我自己,也終於到了可以一了「編滿一年就告退」的心願的時刻了。下期起,兩位文稿主編,林靜芸女士和閻鴻亞先生將分任其艱,承擔主導編務的工作,他們兩位不僅專業素養豐厚,敬業負責的工作態度更是使雜誌有目前成績的最大功臣,由他們來主編,是他們辦事大家放心,我自己,尤其棒子交得安心。 國内的表演藝術生態,無可避免地是「一極集中」──集中於台北的狀態,這一極的演出,又往往有某一類型在一段時期中特別強勢的現象。今年的前三分之二時間,熠熠生輝的世界戲劇展使戲劇舞台一時帶領了風騷。但是,八月開始,舞和樂重新取得平衡的表演空間,呈現屬於聲音和肢體的美感與思維。這個月,我們更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演出使得九月的台北,音樂戲劇與舞蹈一起成爲舞台要角: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和英國聖馬丁室内樂團來台演奏,姚樹華重新編寫曹禺《北京人》的舞台演出,歐亞絲的佛拉明歌熱舞緊接在八月的雲門《九歌》之後展示不同的舞蹈世界都是這個月台北的勝景,也是《表演藝術》評介的焦點。對於戲劇的不同角度的詮釋有興趣的讀者,則請不要錯過三篇有關同一個希臘作品在台演出的評論,黃建業、王安析和呂健忠的三篇討論到《米蒂亞》/《樓蘭女》演出的文章,雄辯而多面地引發我們對經典新詮及舞台展現方式的再思考,深値一讀。 一直深受戲劇界注意的「大陸劇場」單元和名家執筆的三個專攔連載,展現觀察評析的功力,也是閲讀的焦點。 末了要説的還是感謝,尤其是雜誌同仁這一年來蓽路襤褸的辛勤和往往晨昏顚倒、分秒必爭的工作承擔。也要感謝兩廳院甫上任的李炎主任,他一到任就給了雜誌社堅定的支持,允諾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蓋房子,裝聲音 從荷蘭音樂會堂與管弦樂團說起
九月份即將來台灣演出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Concertgebouw Orchestra)從名稱上看得出與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Concertgebouw)頗有淵源。話說一八七○年代末期的阿姆斯特丹市,三十二萬居民生活優裕,卻缺一個像樣的音樂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加冕的樂聲 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
荷蘭的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是歐洲三大樂團之一,原名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樂團百週年慶時,女皇特頒「皇家」封號,正式成爲荷蘭的首席文化代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揮與他的樂器
交響樂與室內樂一如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各有風采、各有神韻,端視指揮魔棒是大筆揮灑或細心勾勒。亨利.梅哲這位曾於芝加哥帶領百人大樂團,也才率領台北愛樂赴維也納愛樂廳演出的指揮,談他對指揮這個角色的詮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交響曲,英倫變奏 倫敦樂團的經濟奇蹟
倫敦的淸晨,踢踢踏踏的馬蹄聲在金融區的巴比肯表演中心(Barbican Centre)響起,蘇.馬勒特小姐每天戴著安全帽、脚上套著及膝馬靴,精神昻揚地騎著馬來到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上班
-
藝術之旅
一片平實的音樂天地 阿姆斯特丹的「兩廳院」
具國際水準的阿姆斯特丹歌劇院與音樂會堂,突破傳統封閉華麗的空間形式,轉以開放而平易近人的設計呈現,已成爲當地一個新的都市指標。
-
焦點
佛拉明哥的詠嘆
佛拉明哥舞具體而微地勾勒出西班牙這個民族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脈動,是美學上所謂形式和內容統一的眞切實例。從佛拉明哥舞的旋律中,我們不但學習到一個民族特有的肢體語言,也分享了一份熾烈而浪漫的深厚情感。
-
焦點
佛拉明哥之星 克莉絲汀娜.歐亞絲
以情造景,以心造境,一雙深鎖的眸子,透出靈魂的特性,表露出整個身體空間所散發出來的氣勢,這就是克莉絲汀娜.歐亞絲的舞蹈。
-
焦點
解錮《北京人》 從五四的氛圍走到台北的舞台
歷史的洪流,沖走了我的溫柔,時代告訴我,要學你的風流。──姚樹華〈遙遠的靈魂〉
-
台前幕後
劇場如何「刑天」 侯俊明舞台裝置作品的一些抽樣考察
藉著一些侯俊明在劇場中裝置作品的取樣,本文試著檢視個人成品與劇場空間互動的完成度,並希望條理侯俊明舞台裝置的脈絡與往後的可能。
-
台前幕後
從封閉空間到迷宮 試探侯俊明作品的某些邏輯
幾年來,侯俊明是造形藝術界中少數與小劇場合作最密切的一個特例。本文試探他的裝置作品與劇場空間設計結合的可能性。
-
里程碑 Milestone
瑪麗.魏格曼現代舞蹈的前驅 魏格曼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今天我們舞者所面臨的處境有許多的困難。我們沒有傳統,沒有淸楚通用的舞譜但是這些短處,同樣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還可以實驗,我們還能尋找、嘗試、發展;因爲舞蹈語言中,還有太多東西等著我們去加以釐淸。 整個舞蹈世界正在我的面前,而我們的時代已爲新的舞蹈作好準備。 瑪麗.魏格曼,《我們正在起點上》
-
環球舞台
碧娜.鮑許在巴黎
改寫了現代舞蹈史的大師碧娜.鲍許每年六月都會在巴黎演出,今年推出的是經典舊作《穆勒咖啡館》和《春之祭》。她融合舞蹈與戲劇的嶄新風格,她在舞蹈上達成的自由與深刻,全盤刷新了人們的觀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