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經貿南向和文化交流

這一波經貿的南向,如果持之有恆,一定也會帶動文化的雙向交流。

這一波經貿的南向,如果持之有恆,一定也會帶動文化的雙向交流。

記得在美國有一次一位華人對我說:「印尼音樂應該由印尼人去推廣。你應該多多推廣中國音樂才是啊!」一向熱衷於印尼甘美朗(Gamelan)敎學的我一時不知怎麼作答,趕快辯稱:「我也推廣中國音樂啊!」(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爲我組織了碧眼黃髮的北伊大中國樂團,到過香港和台灣演出)。後來回想起這件事,我還是有點納悶:那麼多學習和推廣西洋音樂的中國人,怎麼沒有人去問他們?說來也很簡單,文化價値取向也。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西洋音樂「科學」、「進步」、「崇高」、「文明」。中國音樂不論喜不喜歡,高不高尙,終究是自己的,總得擁護。至於印尼音樂或其他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音樂則不能入流,何須勞神?恐怕很少人知道在國外印尼的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樣受到尊重,而甘美朗樂團之遍佈世界各地,廣受愛戴,則絕非中國音樂所能望其項背。

這一陣子經貿南向的口號響徹雲霄,使我們忽然之間領悟到南方也有一些値得一顧的鄰邦。雖然整個動向的誘因是要賺人家的錢或用人家的人,但也未嘗不是開拓政治空間的契機和發展文化交流的先聲。大家所熟悉的古代絲綢之路的形成不也是從商業利益起步?(當然也包含宗敎的目的)最後卻孕育出光輝燦爛的文化交流洪潮。現在這一波經貿的南向,如果持之有恆,一定也會帶動文化的雙向交流,其結果必然會促進國人對東南亞文化的尊重和東南亞人民對我們文化的深入一層認識。

文化的優劣(如果眞有這回事)本來就不一定要和科技及現代化畫上等號。然而,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進化論的心態所主宰。總認爲「科技」等於「進步」等於「優越」等於「西洋」,所以一切皆以西洋爲楷模。凡是不合乎西洋準則的就是「落伍」、「低等」。事實是否如此呢?試以印度爲例:她那炫麗的傳統文化並不因爲目前經濟的貧困和現代化的緩慢而失色。印度古典音樂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同理,一個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也不會在意我們的現代化程度如何。由此類推,只要我們抛棄西洋文化優越感及衡量準則,只要我們也排除中國文化沙文主義,那麼,接受或認識東南亞文化還是指日可待的。這個日程表決不會距南向經貿的行程太遠。事實上,進化論「進化」到二十世紀末的現在也已經受到挑戰,也已經成爲歷史。我們沒有理由抱著它不放。

最近閱讀大陸學者徐新達的一本新著,其中有一段話發人深思,似乎特別適合作爲本文的結語,因此抄錄如下:

「面對今日的世界格局,中國文化中古老的『一點四方』結構以及傳統的『漢文化中心』史觀也和西方世界的所謂『歐洲中心主義』一樣,作爲一種『軸心時代』的產物,理應結束其原有的歷史使命了。」(《西南硏究論》。昆明,雲南敎育出版社,1992年,頁6。)

 

文字|韓國鐄 北伊利諾大學音樂系教授、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