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現古典風華 柏格曼的劇場生涯
你們有沒有見過,矗立於馬爾默市立劇院(Malm City Theatre)大廳中的雕像泰利亞?一尊巨大,豐腴的美麗女性身軀,有著一張粗野、無慮的臉孔;她跨出大剌剌的步伐走來,手中拿著哭面和笑面。她絲毫不臣服,完全自由,臉上露出無比神奇的笑容。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劇場,在它最善最眞的時刻。 ──英格瑪.柏格曼
你們有沒有見過,矗立於馬爾默市立劇院(Malm City Theatre)大廳中的雕像泰利亞?一尊巨大,豐腴的美麗女性身軀,有著一張粗野、無慮的臉孔;她跨出大剌剌的步伐走來,手中拿著哭面和笑面。她絲毫不臣服,完全自由,臉上露出無比神奇的笑容。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劇場,在它最善最眞的時刻。 ──英格瑪.柏格曼
民國七十五年,「當代傳奇」劇場的一齣《慾望城國》,以傳統戲曲唱唸做打詮釋莎士比亞,不論是傳統或現代戲劇界均甚矚目。「當代傳奇」掙脫傳統的包袱,開闢京劇的一個新空間,證明了汲取傳統寶藏的可能性。究竟,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融之路,「當代傳奇」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如何定位?又將往何處去?鍾明德和林秀偉的對談,是一次理論和藝術的堅實碰撞。
今年三月果陀劇場推出改編自懷爾德Our Town的《淡水小鎭》。早在演出月餘前,隨著宣傳品(一幀五〇年代背景的劇照及感性文案)的四散,《淡》劇流溢出一股淡淡的鄕愁與期待。然而,落幕之後,鄕愁與議論交錯本文係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敎授鍾明德與知名影評人黃建業的對談討論,從他們的談話中,可一窺《淡》劇所碰觸到文化殊異、改編劇本、導演風格的問題。
掙扎,在尋歡作樂的苦惱與追求解脫而受難之間的掙扎,在苦苦懺悔與放縱感官享樂之間的掙扎 ──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夢幻劇》
睽違四十年之後,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經典作品《雷雨》終於在台灣粉墨登場。重新投身舞台劇的電影導演李行,特別談及對《雷雨》新的詮釋角度、執導手法,並藉此劇表達對曹禺的敬意。
目前台灣學校體制之外的各種兒童才藝敎學,可以說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究竟這些由私人開設的兒童敎室情況如何?這種才藝敎室對社會整體的藝術敎育有無助益?都是値得社會關心的問題。
四年前,四年後,「果陀」兩度搬演《淡水小鎭》,時逢「果陀」五週年慶,讓我們看看這個「小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國家劇院主辦的第五屆實驗劇展落幕了。從一九九二年八月開始,在一百五十個觀衆席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共有六個劇團六齣戲演出五十三場。這屆劇展的各個戲,呈現多樣而歧異的面貌。本刊特別舉辦一場「實驗劇展年度彙評座談會」,針對每一齣戲作詳盡的討論,包括理念的探討、技巧方法的分析等等。同時,也對台灣的劇場及文化環境提出看法,希望在原來的「表演/觀衆」的關係之外,能夠解析出劇場與社會之間更多的面向,例如「表演/批評」或「表演/媒體」等關係。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