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國立藝術學院擔綱演出《夢幻劇》。(李銘訓 攝)
即將上場 Preview 即將上場

夏夜夢幻劇 訪導演陳玲玲談史特林堡

掙扎,在尋歡作樂的苦惱與追求解脫而受難之間的掙扎,在苦苦懺悔與放縱感官享樂之間的掙扎

──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夢幻劇》

掙扎,在尋歡作樂的苦惱與追求解脫而受難之間的掙扎,在苦苦懺悔與放縱感官享樂之間的掙扎

──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夢幻劇》

《夢幻劇》

5月14、15、16、20、21、22、23日 19:30

5月15、22日 14:30

國立藝術學院

表演藝術中心戲劇院

「要導好一齣戲,條件之一是,導演的智力必須和劇作家相當。」《夢幻劇》的導演陳玲玲如是說。

史特林堡,這個精神分裂的天才,一直像一塊巨大的陰影般籠罩著台灣劇場。人們因爲他是柏格曼的師承而尊奉他,這麼多年卻是聞其名不見其劇,讀其劇不見上演。除了早期的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茱莉小姐》偶爾有學生嘗試演出之外,他的顚峯之作如《魔鬼奏鳴曲》、《夢幻劇》向來無人敢碰,成了有字天書。

經過漫長的「等待導演」,台灣終於將在今年五月上演《夢幻劇》,由任敎國立藝術學院的陳玲玲執導,國立藝術戲劇系演出。陳玲玲在藝院敎了七年的《夢幻劇》,不斷浸淫的結果,再加上自己的生命經驗,使得她終於覺得現在已經可以向史氏挑戰。

面對龐大的、將近一百個角色的《夢幻劇》,陳玲玲以一句佛家語詮釋:「浮生如泡影」──眞實有時與想像難分軒輊,生命也許就是虛無;人類只能等待神的憐憫。爲了掌握劇中「夢的本質性」,陳玲玲嘗試同時使用十多部幻燈機及大量的懸吊系統,企圖在舞台上製造五光十色不斷流動的情境,像夢一樣變換流暢而沒有任何窒礙。例如戲的結尾是因陀羅(印度天神)的女兒走入著火的城堡中:「……音樂聲可聞。背景升起,火焚城堡,城牆上顯示出人類的各種表情,質疑、哀痛、沮喪。城堡火焰熾烈,屋頂上的花苞綻放成一朶巨大的菊花。」在史特林堡寫就此劇的年代(1901年),要在舞台上呈現這幕景象似乎是天方夜譚;但拜現代科技之賜,史氏的「靈視」(vision)才可能有目共睹。

陳玲玲認爲,史氏《夢幻劇》的手法其實非常現代,例如劇中那位拿著一束玫塊花,「容光煥發,非常快樂」的軍官,等待迎娶他的愛人,但短短的十分鐘,進出舞台兩次之間,他「頭髮、鬍子都已灰白,衣領髒汚起縐,手中的玫瑰花束只剩下花梗」,不但準確地描寫人渴求愛情而不能得的妄念,而且將時間壓縮,使得變換在一瞬間爆發,對觀衆造成更大的衝擊。但是有些地方,例如戰爭,她覺得史氏過於「輕描淡寫」,陳玲玲希望能以戰爭場面呈現人間煉獄的景象,因此她增加了戰俘、乞丐、苦力等原劇沒有的角色。

爲了使演員充分理解劇本,並能符合理想中的角色,陳玲玲特別找了許多圖片、照片、柏格曼影片的錄影帶作輔助,使演員的詮釋不致和她偏差太大。陳玲玲認爲:「演員的本質是魔術。導演和劇作家或多或少都和戲有距離,但是演員必須完全給出自己,而且在短短的時間內貫穿另一個陌生人一輩子的生命,眞是奇蹟。」

的確,台灣的觀衆,在劇場裏飽受「無聊」的折磨後,倒是很期盼能看見奇蹟,能看到有一齣戲讓大家鼓掌叫好,或低頭沈思。五月,初夏之夜,關渡等待著大家和史特林堡共築大夢。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陳玲玲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講師

導演作品:

1986 灰闌記

1988 犀牛

1989 紅鼻子

1990 彼岸

1992 國王的新衣

1993 夢幻劇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