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鴻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吶喊竇娥》與《阿濕波變身記》
我要為台北的觀眾推薦《吶喊竇娥》。雖然是學院製作,但封刀多年的編導陸愛玲,是國內少數對肢體、聲音、敘事與場面調度面面俱到的創意型導演。她的劇場精緻繁複、又充滿詩意,真摯的情感和大膽的實驗齊驅並馳,《竇娥》題材雖老,劇場保證夠嗆辣新潮。 我還要為苗栗的觀眾推薦EX-亞洲劇團的《阿濕波變身記》。這齣戲在台北演出時看得我大感痛快淋漓。和《吶喊竇娥》異曲同工,以當代觀點詮釋古典傳奇,敘事手法環環相扣,深得說書的樂趣。情節匪夷所思卻合情入理,演員則不時出入於戲裡戲外、插科打諢,讓人在悲欣之間洗三溫暖。劇本構思縝密、導演手法豐富、演員精準鮮活、演出神采飛揚,配合歌曲也恰到好處,舞台與服裝雖精省卻細緻,是難得雅俗共賞的高品質演出。這位定居台灣的印度導演江譚佳彥取材自亞洲傳統的劇場美學,值得台灣劇場好好學習。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臺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
現代音樂劇場與古典題材的對話,本月相當熱鬧:《福春嫁女》取材西方經典,《梧桐雨》取材中國古典,製作上都是一時之選,值得期待。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對南亞地區古典藝術與現代劇場的結合,向來卻頗為隔膜。本屆臺北藝術節,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的幾檔「亞洲藝術共同體」,略可彌補此一缺憾。 來自泰國的油甘子劇團《死亡禁語》,由佛教神話出發;菲律賓的伊沛格劇團《黃金城傳說》,則取材民間傳說。兩個作品都與貧窮、生態、政治或宗教衝突等現實問題交織連結,形式也都使用面具、舞蹈、音樂、甚至影像等多種元素,應能帶來一場文化震撼。此外,甫從亞維儂征戰歸來的「泡泡小姐」楊維真,也將和中生代舞者王維銘、孫梲泰,共同在「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中代表台灣,演出《跨.舞蹈》,也值得一探。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越「老」越激進 堅持用戲劇改變世界
超過一甲子的亞維儂藝術節,已經有「三代」的觀眾前來捧場,但仍堅持以戲劇向現實發聲,志在改變世界。此次藝術節劇目,便明顯地針對當前世界的危機發聲。文化差異、族群問題、性別與性向、個人與時代、強權與弱勢的對峙等議題,爭相浮出檯面。而在藝術節的OFF部分,六個台灣小劇場團體也組成連線上陣,連演廿三日,贏得當地媒體的好評。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比爾.提.瓊斯《盲目約會》
一九九六年在亞維儂藝術節,我第一次親炙比爾.提.瓊斯的丰采。他的舞團應邀在教皇大殿演出根據比利時歌手Jacques Brel的歌曲編創的舞作,比爾兼含古怪的抒情手法,讓我印象深刻,低迴不已。相較於越來越流於概念化的美國後現代舞,比爾以不凡的當代感性,和如日中天的歐洲舞蹈劇場分庭抗禮,足以為美國舞蹈扳回一城。十年後,這位黑人編舞家終於要在台灣獻演新作,真有望穿秋水之感。 比爾.提.瓊斯的作品除了幽默、生動,更鮮明的是社會批判與抗爭性格,舞蹈在他手中擴張了現實向度,可以言情也可以議論。我知道碧娜《熱情馬祖卡》和勒帕吉《安徒生計畫》已經吸光大家的時間和荷包,信賴「新舞風」水準的觀眾想也不致錯過比利時金童西迪拉比和阿喀郎的攜手合作。然而我仍要認真提醒,萬勿錯失這場和比爾.提.瓊斯的約會。盲目約會,往往是一場難忘冒險的開始。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之路
一人多角的變身奇譚 以語言形塑角色
勒帕吉不斷快速變身成為眾多角色,出入於統涉全局複雜美學與技術的客觀操作、和投入不同人物內心肌理的主觀表演之間,只能說勒帕吉以此方式在治療他的性格/性別分裂傾向。一如他劇作中以跨領域手法呈現的跨文化/跨性別主題,反映了魁北克與加拿大之政治與文化的統獨議題,他在表演上的變身癖好更徹底地表達出現實生活中角色轉換的兩難或自得。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西遊記》
林奕華不是第一個拿《西遊記》談現代人生活的導演。二十年前兩廳院開幕大戲就是賴聲川的《西遊記》,談唐代、清代、現代的三種取經心路;東方的龍頭被斬,必須向西方求道,那齣戲可算是一部野心宏大的留學生文學。 林奕華則選擇從原著的話本特色出發,讓困在機場的旅客,展開一場「十日談」式的說故事比賽。以旅遊的渴望作為分析對象,應可抓住現代人急於逃離生活困局的心。光看這結構,無須導演表白,這齣戲已必然和《水滸傳》及《包法利夫人們》大不相同。但相同的應該是其語言的鋒利:這是林奕華的看家本領。他的劇場無疑是「話劇」的借屍還魂,觀眾可以輕易領會語言的抒情、議論、搞笑、質問,但不凡的空間和音樂處理,定會帶來更多言外之意,甚至是讓主旨更「盡在不言中」。是實驗,大型實驗,但也是娛樂,特種娛樂。放心進場,應該又是一個知性感性開放性俱能滿足的夜晚。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法國音樂劇《小王子》
不是由於「名著改編」,法國版的這齣《小王子》有幾點必看理由: 這次敦請的舞台設計是技巧精湛、意念超卓的Hans Schavernoch──長期以來德國歌劇導演大師庫佛(Harry Kupfer)的合作伙伴,八○年代拜魯特的科幻版《指環》就是他們的傑作。音樂劇《小王子》中,仍有他擅長的繁複鏡面技巧,讓記憶與現實自由交織,每一場景變幻如同魔法,展現令人屏息的美感與視覺詩意。 宣傳上說本劇情節、歌詞忠於原著,但事實上其成就遠勝「忠於原著」。導演用心詮釋每一個細節,有如在為全書逐句作深度導讀、心理分析。如飛行員為小王子編造星球號碼時,其實是看著自己的飛機編號;小王子的標誌圍巾,則是玫瑰送他的臨別贈品,增強他一直攜帶愛的遺憾的形象。劇中把飛行員身處的絕境沙漠,和小王子的生命情境平行類比,飛行員袋中的手槍和沙漠中的蛇同為兩人的死亡誘引。小王子既是飛行員的鏡像,飛行員又是聖艾修伯里的投影。澄澈的透視觀點,讓這部謎樣名著撥雲見日,於是熟悉原著的讀者看戲時仍然驚喜連連,也成為這部音樂劇格外動人的原因。 終於可以看到一齣名著改編的音樂劇,沒有簡化、反而深化了主題。作曲家Richard Cocciante之前操刀的《鐘樓怪人》將當代社會意識藉雨果小說還魂,可惜舞台表現仍略嫌媚俗;這次的音樂同樣美妙,視覺創意與導演品味則更臻上乘,以悅耳炫目的手法,展示了當代音樂劇的可能力量。 別再說音樂劇一定要金光歌舞,一定要灑濫情狗血、爆廉價笑料。去看看《小王子》吧!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萌荷舞團《拉摩的異想世界》
多媒體舞蹈演出一時風行,但能像萌荷舞團那麼出神入化卻著實罕見。《拉摩的異想世界》源自他們為巴黎市立歌劇院執導拉摩的歌劇《遊俠騎士》Les Paladins,該演出揉和嘻哈、影像、舞蹈等多樣元素,大獲好評,還曾巡迴到倫敦、雅典、東京及上海。後來他們將演出內容摻和拉摩更多歌劇音樂,發展成這齣純舞蹈完整作品。看過他們一九九八年來台演出《新天堂樂園》人與動物打破地心引力限制的共舞,這回定當不致錯失;不然從電影《偶然與巧合》的那種劇場幻術,也可以臆想萌荷魅力。十八世紀的歌劇音樂、哲學,加上當代的肢體語言和狂想,堪稱傳統與現代的又一媒合奇蹟。為我們的戲曲和當代藝術尋找共同出路,也許萌荷是另一個夠瘋狂的指標。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導演與作家/文學劇場漫遊者.答客問
鴻鴻:優異的劇場文本往往很不劇場
一座在小說裡的「看不見的城市」,如何在劇場中呈現?參與這場建城工程的四位導演,建城過程中腦袋裡轉的是怎樣的工程藍圖?我們的好奇轉成六個問題,四個導演用文字丟回答案。 面對原始造城者卡爾維諾,參與這場建城工程的四位作家如何參與這場劇場對話?我們讓他們用最擅長的工具文字來回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不要逼我》
當代舞蹈劇場的最大貢獻,在於泯除優雅肢體與平凡身形的差異。也就是說,表演者不再偽裝天使。牯嶺街「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邀來的英國「藍眼靈魂舞蹈團」更進一步。他們組合身心障礙者與正常舞者的創作,讓我們看到世間體型各有所長也各有特色。《不要逼我》這齣在各國藝術節廣受好評的舞作,有如同「新馬戲」的奇想與詩意,以將人體懸空的巧思,將不同型態的肢體與動態發揮到極致,徹底改寫了舞蹈的定義。 台灣的光之舞藝團、柳春春阿忠,向來在表演藝術中展現殘障者的自信與魅力,「藍眼靈魂舞蹈團」則開拓出另一重視野,讓觀眾調整看表演、甚至看世界的眼光。殘障作家史鐵生曾歎惋殘缺者渴求社會認同的心態,讓他們更為殘缺。但《不要逼我》的力量與美麗,則幾乎要讓我們自卑自身的完整。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
這齣戲我看過香港首演,所以推薦起來可以毫不心虛。不同於《水滸傳》的解構支離,或是《半生緣》對文字臣服迷戀的「從一而終」,林奕華版《包法利夫人們》採雙線並行──主軸是十五場電視談話或綜藝節目,再穿插演員每人一段的原典搬演。悲喜交錯、古今交織(而非交融)的結構,造成冷暖輪替的三溫暖效果;歌舞、敘事的往復輪旋,也是我們熟悉的林奕華風格。比小說更貼近當代人心的是,福樓拜描寫的是法國外省(編按:指巴黎以外的區域)生活情景,林奕華刻畫的則是都市現象寫真。 出身學院的一批年輕演員在輪流登場擔任「英雄」之餘,有如一群希臘悲劇的歌隊,以群眾身分發言,而且是一群十足聒噪的狗仔群眾。演員在自行發展出來的演出文本中不斷變身,表演之亮眼遠勝他們從前的演出。這批演員平均年齡較《水滸傳》年輕十歲,卻個個有大將之風,足以讓人欣慰台灣劇場表演後繼有人。 林奕華的可貴之處即在於他是一個永遠有意見的人,而那意見永遠在尋找一種陌生卻生動的表達語法,製造一次獨特的對話經驗。《包法利夫人們》採用拼貼的表現邏輯,但我以為,比起大多號稱跨文化的製作組合,這部作品卻靈肉一體,完全不見拼貼的痕跡。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鈴木忠志《酒神》
《酒神的女信徒》的大膽狂放,古今少有。希臘戲劇本為酒神祭典而作,但在戲裡把蔑視酒神的國君大卸八塊,還讓母親提著逆子的頭顱遊街,實不讓薩德侯爵和巴索里尼專美,果然也吸引現代劇場不斷重新詮釋。六○年代,謝喜納就在紐約車庫裡演出《六九年的酒神》,誘引觀眾集體裸舞並上街遊行,成為環境劇場先驅。柏格曼也曾採用女演員扮演酒神,另闢新解。 鈴木忠志脫胎自能劇與歌舞伎的演員訓練方法,令名勝過他的演出作品,但他的導演風格也絕不含糊。以壓抑手法表達激烈情緒、把每句台詞錘鍊成鋼條般紮實、以高度舞蹈化的肢體語言和場面調度營造肅殺氣氛,在在都是高手。雖然台灣觀眾對日本當代劇場的表現並不陌生,但鈴木版的《酒神》仍值得一探,看大師如何詮釋這齣畢生總該見識一回的名作。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無獨有偶《孫悟空大戰蜘蛛精》
一般偶戲的最大局限便是演員太小──往往只有一隻手掌大,而太大的偶又很難操控到栩栩如生。光影戲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真人和道具同步配合,投影到一面巨大的布幕上頭,雖然只是剪影,卻可以生動傳達微妙的肢體和表情。再利用不同的光源和遠近,除了景物和人物大小隨心,更可以迅速換場、換構圖、變焦,造成神奇的電影感。 導演Larry Reed雖來自美國加州,卻有和東南亞傳統偶戲(如峇里島)合作的豐富經驗,三十年來的光影戲創作,讓他的編導手法出神入化,充滿節奏、動感、幽默、詩意、和視覺的驚奇。無獨有偶工作室的嘗試相當多元,光影戲不過其中一環,卻成績斐然。上回看他們的工作坊成果發表,已覺十分愛悅喜歡,現在又發展出大規模的《孫悟空大戰蜘蛛精》,更是令人期待。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平洋瘋人院》
不管是沙特、品特、貝克特,都寫過這樣類似的處境──三兩個無路可出的人的困局。但傅凱羚的得獎劇本《太平洋瘋人院》的佈局、語言、暴力與抒情,仍然深富意外與趣味。一輛撞毀的車,兩個被往事所困的男人,一個不說話的女人,一個充滿喜感的感人情境。 參與者雖年輕,但都已有充分實力,值得期待。導演楊景翔,不久前以《囚》證明他細膩精準的手法;演員來自小劇場的不同角落,卻都已饒有經驗;音樂王榆鈞,則剛獲得臺北詩歌節的大賽首獎。而負責製作的「前進下一波表演劇團」,近兩年儼然成了不按牌理出牌的實驗溫床。 常常最美妙的體驗,就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發生。《太平洋瘋人院》彷彿離這種感覺近在咫尺。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Cloud 9 九重天》《a Number 複製人》
無巧不巧,接連兩週,英國劇作家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的兩部精采作品,由國內兩大戲劇學府搬上舞台。在我心目中,莎拉.肯恩過世後,邱琪兒絕對是當代最富開創性的女性劇作家。這位年近七十的老祖母仍然創作力旺盛,題材縱橫性別、政治與社會問題、資本主義批判、科技文明、以及反戰,視野遼闊而觀點犀利;手法則迥異於前代劇作家,她特別注重表演的趣味,經常採用扮裝、歌舞、一人分飾多角的設計等等,與當代表演藝術的變貌並駕齊驅。 台大戲劇系公演的《Cloud 9 九重天》是邱琪兒七○年代末的代表作,也是女性主義課堂必讀。以同一個家庭複製到兩個不同時代,挑釁、更挑逗約定俗成的性別與身分界定,是一份妙趣橫生的解放宣言,如今看來一點也不過時。台北藝術大學搬演的《a Number 複製人》則是她二○○二年的近作,直搗科技文明造成的道德困境。就像最優秀的科幻小說關切的終究是現實,你我雖然還沒有自己的複製人,卻都是父母複製的兒女,甚至也是複製了兒女的父母。戲中對於親子問題的深刻探究,如何彌補人生缺憾的大膽質問,則足以撼動每個人心靈。 衝著這兩個尚未有中譯本面世的現代文學經典,雖然是校園製作,不見得能保證面面俱到的品質,也值得一探演出。話說回來,若不是校園製作,還有哪個劇團願意鼓勇挑戰這樣的劇作?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差事劇團《敗金歌劇》
布萊希特逝世多少週年不是重點,劇名是否涉及對《拜金小姐》的反諷也無庸揣議。從十八世紀英國《乞丐歌劇》到二十世紀德國《三便士歌劇》再到二十一世紀台灣《敗金歌劇》,只是證明了每個時代的邊緣階層都有冤要伸、有歌要唱、有戲要搬。布萊希特給經典改頭換面從不手軟,演他的經典而不效法其手段,豈不被他笑煞?回頭看看,能夠抓緊台灣社會脈動的劇場,並非絕無僅有,但不流於悶鍋仿諷、不止於運將口舌,而能出以全面的社會觀察、伴隨痛快的歌舞娛樂,捨差事其誰!這一回,編導鍾喬擺明了左批中產小市民的自大盲目心態、右踢媒體和政客互相操弄的共犯結構,果然深得布氏反骨真傳。布萊希特向來就不在學院,而在市井、在劇場、在酒吧中間。差事一直在這些據點戰鬥,也越來越能夠掌握出擊的力道。盼他們這回能螁盡知識份子的言語和文藝中年的感傷,尋回市井旺盛的生命活力。讓台灣劇場可以無愧這個變化多事的年代,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藝術證言。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玩偶之家─娜拉》
十月份各大大小小藝術節一起登場,戲劇、舞蹈、馬戲如花火般接連迸放,一時讓台北較諸世界各國際都會亦不遑多讓。「德國狂潮」系列當然個個不可錯過,「新舞風」的巴西古朋舞團我早在坊間DVD見識其流麗深情的丰采,這次來台當然也令人企盼。 但如果你的時間或荷包有限,只能擇一觀賞的話,我還是要推薦來自柏林的《玩偶之家─娜拉》,一瞻歐陸「導演劇場」三十年來平地起高樓的豐碩成果。劇本不難找,讀過劇本再看戲,更能體會導演之犀利大膽、演員之不設退路,保證更加樂趣無窮。歐斯特麥耶以肢體和場面調度挖掘人物真實關係的本領,以及直指要害的詮釋觀點,有如一堂紮紮實實的劇場課,足以讓眾多把矯揉做作當優雅的導演、軟吞吞還以為在演內心戲的演員,徹底醒悟,也可為台灣向來用「寫實」掩飾創意匱乏的設計,下一劑猛藥。能看到這樣一齣易卜生,觀眾和劇作家,可都賺到了。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誠品戲劇節 《文生.梵谷》《小船幻想詩──為蒙娜麗莎而做》《變成雲的男人》
賴聲川在他的《創意學》中說,有創意的難題才能激發創意的解題方式。今年誠品戲劇節拉攏劇場和美術對話,就是一道精采的難題。三位解題導演各有獨特風格:擅長語言遊戲的王嘉明要探測濃重熾烈的梵谷,實驗現代崑曲的戴君芳要揭發達文西的雌雄同體,以超現實意象取勝的郭文泰,更是名正言順地幫超現實大師馬格利特作潛意識導覽。這幾位偶像級畫家遭到跨界粉絲膜拜頂禮與解構凌遲,是不可不看的盛事。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水影舞集《薄冰上之舞》
譚惠貞提名台新獎的《影子般的思緒》有對生死情感的詩意揮灑,去年的《二面舞台.雙面秀》則作大膽的形式實驗,也常見深沈時刻。即將演出的《薄冰上之舞》彷如兩者的融合延展,繼續開發雙面舞台概念,書寫一對年輕戀人面對死亡的內在經歷。但就像羅莎舞團的Rain雖取材溺水的文學描述,舞作本身卻不著痕跡;譚惠貞被自傳體小說打動,舞蹈本身注目的卻仍是多層次的情感變化關係。 要成為一流編舞家,必須一方面開拓藝術形式與肢體語言,一方面也要緊守情感純度,不致以文害質。譚惠貞一步一腳印,勤懇危顫,正如舞薄冰,迴旋不墜。繼續看水影舞集,不只是期待見證水到渠成的那一剎那,也是不想輕易放過每一次會心感動的機會。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
電影
再續劇場「一夜情」!
這次「穿過劇場的玻璃」影展,導演群一字排開,包括到過台灣的碧娜.鮑許,即將來台的歐斯特麥耶、羅伯.威爾森、鈴木忠志,以及更多與我們從來緣慳一面的大師。劇場貴在現場體驗,但傳奇演出卻未必有機會讓你親臨現場;透過劇場大師級導演的影像創作中,或可讓人領略其劇場魔力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