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

這齣戲我看過香港首演,所以推薦起來可以毫不心虛。不同於《水滸傳》的解構支離,或是《半生緣》對文字臣服迷戀的「從一而終」,林奕華版《包法利夫人們》採雙線並行──主軸是十五場電視談話或綜藝節目,再穿插演員每人一段的原典搬演。悲喜交錯、古今交織(而非交融)的結構,造成冷暖輪替的三溫暖效果;歌舞、敘事的往復輪旋,也是我們熟悉的林奕華風格。比小說更貼近當代人心的是,福樓拜描寫的是法國外省(編按:指巴黎以外的區域)生活情景,林奕華刻畫的則是都市現象寫真。

出身學院的一批年輕演員在輪流登場擔任「英雄」之餘,有如一群希臘悲劇的歌隊,以群眾身分發言,而且是一群十足聒噪的狗仔群眾。演員在自行發展出來的演出文本中不斷變身,表演之亮眼遠勝他們從前的演出。這批演員平均年齡較《水滸傳》年輕十歲,卻個個有大將之風,足以讓人欣慰台灣劇場表演後繼有人。

林奕華的可貴之處即在於他是一個永遠有意見的人,而那意見永遠在尋找一種陌生卻生動的表達語法,製造一次獨特的對話經驗。《包法利夫人們》採用拼貼的表現邏輯,但我以為,比起大多號稱跨文化的製作組合,這部作品卻靈肉一體,完全不見拼貼的痕跡。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