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寧
-
即將上場 Preview 勅使川原三郎再訪「新舞風」
《鏡╳樂》 虛無鏡像中的身體哲思
備受台灣舞迷期待的旅歐日裔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終於將在五月中再現新舞風!這次他帶來○九年編創的《鏡╳樂》,以鏡像與音樂為題,以舞蹈追問身體置身其間的存在意義。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驫舞劇場三位新銳編舞者
《男人與狗》 邁入三十前的人生回望
由陳武康、蘇威嘉領軍,標榜全男舞團的驫舞劇場,上半年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黃詠懷、黃懷德、鄭皓接力「男人編跳」的風格,推出新作《男人與狗》,從「男人像狗、女人像貓」的既定印象延伸,結合即將卅歲的生活經驗與成年焦慮,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舞作從三個人的獨舞展開,表現出各自的身體質地。黃詠懷時而流線、時而頓挫的動作,象徵對未來人生走向的猶豫。從數學系跨足習舞的鄭皓,透過仿如機器人以關節帶動的身體,反映原本習於運作腦袋的自己對運作身體的渴望和實驗。黃懷德和物件的共舞,是舞作中「狗與人」的意象最鮮明的,他的舞段充滿對童年與祖父母共度的回憶,搞笑也溫馨。 「男人與狗的共同點,是忠誠。」但,如何忠於自己?狗的難馴野性,某種程度也反射了人逃離現實圍困的渴望。《男人與狗》是三個大男孩走向卅歲人生分水嶺前的回望,回望孤單,回望無助,最終,回望帶來遁逃的小小快樂,而那樣的快樂,竟也成為支撐自己繼續前行的動力。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第三屆非關舞蹈藝術節
中生代自編自導自跳 各自詮釋「心動時刻」
有感於國內舞蹈工作者缺乏表演舞台與創作空間,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孫梲泰自二○一○年起,固定舉辦小型舞蹈匯演,邀請中生代舞者、表演者呈現編創小品。名為「非關舞蹈」,希望藉由跨界表演工作者的參與,對舞蹈和表演的身體提出新概念和新詮釋。 今年,「非關舞蹈3」除了老班底曾參與蔡瑞月舞蹈社行動的詹天甄、曾與國內各舞團合作的舞者楊琇如、資深接觸即興表演者朱星朗外,也特邀三位「舞蹈異族」加入:香港舞者王廷琳、台灣少見的乾旦兆欣、義籍舞者Mauro Sacchi,以「心動時刻」為題,自編自導自跳的獨舞,呈現出中生代表演者的創作眼界、內在心象與身體風景。 其中,兆欣有感於觀眾往往好奇他不同性別的扮演多於京崑表演本身,以不妝扮、不粉墨登場的方式詮釋《牡丹亭》〈驚夢〉一折,挑戰舞台上的真實與幻象。Mauro Sacchi旅居台灣多年,重返睽違許久的故鄉義大利後,不禁質疑和想像:「家」,是義大利、台灣、一棟房子、或是一個身體?而我們又該如何「回家」?詹天甄、楊琇如、朱星朗的作品,則挖掘個人內在,透過身體形於外,展現自己或強韌、或迷惘的心性。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傑重聚 就是讓你「搞不定」!
今年的「春鬥」,猶如一班好漢各自練功後,再度相聚的競藝擅場。雲門二團在三位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巧手聯彈下,展現的不是「轉大人」的隆重,而是更生猛喧鬧的年輕擂台夠騷夠嗆、能靜能動,靈活多變,讓二團走出副牌,跳出自己的舞台魅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聽、讀 讓你離《春之祭》更近!
趕不上一九一三年的首演,讓影集與電影帶你回到百年前時空;斯特拉溫斯基親自指揮與其他大師的詮釋,讓你的聆聽超越凡俗;對斯特拉溫斯基的深入閱讀,讓你了解他如何打造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世紀經典
-
藝@書
邊界,認識「我是誰」的起點
我們總是透過他者,才能看到自己不認識的自己;跨過邊界,也才更激盪出許多超越原本生命情境的思考。透過《憂鬱的邊界》與《靠左走:人間差事》,藉著作者的人生行旅,我們是否也能超越框線,踏上認識「我是誰」的起點?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教育+學術+演出 打造新品種藝文交流
由北京、台北、倫敦的舞蹈學院/舞蹈研究機構聯合舉辦的「跨藝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與地點在北京舞蹈學院。這個活動含括了舞蹈學院的學術研究、教育過程,創作演出更是重要的載體和成果展現,但真正的意義,落實在來自三個地區的人馬合作上述三項活動時的交流互動。過程中不無扞格與磨合,但也看到在共同工作下開啟的創作與身體可能性。
-
這樣過日子
鄭宗龍 水面倒映的五道風景
說,編舞家鄭宗龍是街頭長大的孩子,所以編出《在路上》。 說,他是狼,是狗,是「躁狂抑鬱多才俊」,即將在「2013春鬥」交出新作《一個藍色的地方》,講的正是日出日落,這段歐洲人形容為「茫茫夜色,狼狗難分」的奇幻時分,憂鬱與癲狂共舞的複雜心情。 說他細膩,他就能一口爽脆閩南語,和中藥行夥計問候生意套交情。說他霸氣,他偏偏指給你看,龍山寺裡高掛的一幅字那麼美。舉香凝神祝禱,想起來猛回頭,問我們拍編舞家拜拜,會不會有點奇怪? 看他工作也是。我從來沒遇過一個編舞家像他這麼愛問,看這個是不是很無聊? 問多了,你都疑心,這人到底怎麼想別人怎麼看他和他的工作的? 但他又說,他喜歡讓自己變透明。意思是,從學校的舞蹈明星,雲門一團的亮眼舞者,二團的特約編舞,到如今身兼助理藝術總監和編舞家,踏上成功之路的代價,是更多目光與檢視。與其神秘,他選擇讓自己以透明的姿態活在他人注視下。 我說,鄭宗龍是水。水很透明,但從一大片地表到一只杯,水能適應各種容器,不可小覷。面對一大片透明澄澈的水,怎樣才知道它有多深?貿然踩進去顯然不宜,怎麼知道後果是清淺或滅頂? 當然我們不必探測這片水的深度。有時我們只需站在岸邊,讚嘆水的平靜水的波濤水的不定,帶來變化萬千的風景。
-
藝@書
女作家的兩種旅行指南:身心自在vs.小城畸人
兩位六年級女作者,新年前後各自交出兩本散文集,所寫都是路途中的觀照;《此時此刻》集結了劉梓潔近年出國旅行的心情紀事,《小塵埃》則有房慧真行居台北,偶至異國差旅的路上觀察。主題路線各各不同,共同流露的,是敏銳纖細的旅人心和旅人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開「以色列」的8個問號
從媒體報導的印象中,我們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認知,多是與鄰國衝突不斷、烽火連綿的戰地景象,但對這個在強敵環伺下悍立中東的國度,您的真正認識有多少?讓我們透過八個問號,為您勾勒出以色列的大致輪廓。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色列編舞家暢銷全球的秘密
以色列由世界各地的猶太移民組成,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藝文菁英,讓以色列政府很早便意識到,除了科技和企業,藝術文化更是國家躍居國際舞台的主要推手。而在舞蹈這一塊,更是透過發掘栽培編舞人才、支持國內外巡演、藉由藝術節讓舞作曝光等做法,讓以色列編舞家的「舞力」傲視全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可小覷的舞蹈影像新勢力
由香港城市當代舞團舉辦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是華人地區第一個國際舞蹈影像節,到去年已經舉辦至第五屆,並在去年十二月初隨「香港週」來台展演放映。該節活動分國際影片邀演、本地與國際創作者的委約創作、一分鐘跳格競賽三大項目,而透過後兩者,也鼓勵了許多創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領域,讓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見。
-
即將上場 Preview 楊維真與姚尚德聯手創作
《泡泡秘密基地》 回溯童年觀照當下
由舞者楊維真與默劇表演者姚尚德合作的肢體劇場《泡泡秘密基地》,透過兩個經典文學角色哪吒與小王子,呼應兩人的表演;透過童年回憶的回溯,在劇場這個秘密基地,觀看自己何以成為今日的自己
-
戲劇新訊 莎妹劇團「一桌二椅X4」
回歸極簡舞台 探問劇場本質
「一桌二椅」是中國傳統戲曲舞台的配置,簡單的桌椅,透過高度抽象和寫意的方式,化繁為簡,衍變出各種象徵性的符號,界定表演的空間與環境,激發觀眾無盡想像。莎妹劇團新作「一桌二椅X4」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和Baboo,四位導演在一桌二椅的遊戲規則下,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切入表述,探問劇場本質。 魏瑛娟以《2033 沒事,Happy Birthday John Cage》向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致敬。約翰.凱吉生前狂熱投入蘑菇研究,關於蘑菇與音樂的關係,留下許多重要筆記。魏瑛娟說,蘑菇並非如我們想像全然沉默,相反地,蘑菇飽含豐厚的音樂性,只要深刻思索,必能體會。王嘉明藉由《笑場》摸索演員在嚴肅與輕鬆、悲劇與鬧劇、哭與笑被語言界定之前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王嘉明說,「笑場」不是一個帶有道德指責的劇場術語,而是一個關於劇場和人生的哲學命題。徐堰鈴的《別》描繪人生中「不得不離開的情狀」,作品透過動作與音樂的共同發展,組合不同人物,故事和情境,承載了離別的畫面和狀態。Baboo的《檢場》延伸傳統戲曲中檢場人的功能,讓檢場人走入戲中,時而凝視劇中人演戲,旁白敘事,時而化身劇中角色,說白入戲。(鄒欣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PAR事件.最PAR演出
體例說明: 本單元為編年紀事。 先敘重要演出,引雜誌報導/評論內文為點評。 次敘雜誌重要事件與專題。 另列雜誌重要出版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私回憶/2003.高愛玲
音樂劇《貓》在國家劇院演出那年,某一場主辦單位邀請某國外交官員來看演出,官員夫婦遲到了,偏偏他們的位子在第一排,是樂池增加的座位,距離舞台非常近,加上那對夫婦體型非常龐大,一坐進去膝蓋都快頂到舞台了。坐了十分鐘後,他們覺得不舒服,走出劇場說要離開。由於對方是國外使節,就這樣讓他走實在不太好,我們當下安排了貴賓室的其他座位讓他們坐。沒想到才坐進去那兩個空位原先的貴賓就來了,對前台來說這非常尷尬我們是不能讓觀眾隨便換座位的。但這又是當時唯一可以應變的方式。主辦單位和我們連忙向這對國內銀行界的貴賓道歉並說明原因。幸好他們也覺得理當尊重外賓,在三方都OK的情況下,總算解決這個臨時狀況。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藝術類刊物 紙上舞台秀
編按 出版界的一句老話:要害一個人莫過要他辦雜誌。當中「為害最甚」的,恐怕又以表演藝術類雜誌拔得頭籌。表演藝術向位居小眾邊緣,在「文創」搖著一桶金叮叮噹噹走來前,表演藝術絕非「一門好生意」,相關雜誌更不可能是。然而浪擲千金/熱血者永遠所在多有,編輯室特別蒐羅同道中人前仆後繼的心血成果進行紙上展演,供讀者一探表演藝術類雜誌的生態演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義大利艾德現代芭蕾舞團首度訪台
比戈哲提舞作 溫和又提神的義式拿鐵
義大利艾德現代芭蕾舞團演出風格橫跨古典、現代,十一月將帶來前任藝術總監、現駐團編舞家比戈哲提的兩支舞作。比戈哲提擅以古典樂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就像午後的義式拿鐵,牛奶中和了咖啡的苦澀,提神,溫和,不過分挑釁。
-
藝術節新訊
新人新視野「音樂舞蹈篇」 擦撞跨界火花
為培育新一代表演人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兩廳院合作舉辦「新人新視野」創作演出計畫,將年輕戲劇、舞蹈創作者引介給國內觀眾,自二○○八年起至今已來到第五年,今年的舞蹈篇也前所未有地加入音樂人與舞蹈跨界合作,新秀登場,跨出原本專擅領域尋求創作的刺激和火花,令人期待。 今年的新人有「想讓聲音成為被看見的可能」的音樂人王雅平、與三個親弟弟組成「長弓」舞團的張堅豪、曾參與「下一個編舞計畫」的田孝慈,以及擁有多次國內外編創經驗的林素蓮。 王雅平的《諷刺詩文》,題名意象強烈,在「音樂劇場」的概念下與編舞者林宜瑾合作,試圖顛覆劇場中聽覺與視覺的傳統主客關係,製造一場實驗性的聆賞過程。張堅豪以舞者身分多次與國內編舞家合作,反思舞者的身體若不隸屬於某個編舞家而是自己的,該是什麼模樣?與張堅志、堅貴兄弟三人在《合體》中,表現具一體性又各自獨立的身體/舞蹈。田孝慈的《旅人》從生命就是一場漫長旅行的意念發展成舞蹈。林素蓮的《細草微風》則脫胎自一段結束的戀情,從中觸動創作者思考「愛」呈現在生活的微小事件中,如何被表述、被實踐、被分享。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回返百年古宅 讓當代與歷史相遇
為了舞團廿周年,編舞家古名伸把製作拉回她家族位於大溪的百年老宅,演出《回來》,對古名伸而言,這是具象的行動,也承載著個人的創作與生命歷程,意味深長。雖然感覺受到老屋召喚,古名伸卻無意取材家族歷史進行創作,「我的舞團從不是一個懷舊的團,進老屋演出是把當代放到過去的時空,希望產生某種反差,有特別的時空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