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珊
-
音樂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暌違6年再訪台
賽門.拉圖掌舵接地氣 樂團煥發新風貌
睽違6年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簡稱BRSO)12月將來台演出,這次他們會與2023年上任的首席指揮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一起到來,於國表藝3館進行4場演出,帶來他們的拿手曲目。有了「新老闆」的BRSO聽起來會有什麼不一樣,令人拭目以待! 今年適逢慶祝成立75周年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雖然與歐洲許多樂團相比可說是相對年輕,但表現絲毫不遜色,近年來經常被古典音樂媒體評選為全球十大樂團之一。2023年,英國線上古典音樂雜誌《Bachtrack》做了調查,在15位來自11國的古典音樂評論家票選下,BRSO緊接在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之後,拿到第3名的肯定。這個成果,不得不歸功於帶領樂團長達16年(2003-2019)的第5任首席指揮楊頌斯(Mariss Jansons)。2003年,楊頌斯從羅林.馬捷爾(Lorin Maazel)手中接下指揮棒後,憑著細膩、獨特並富有層次的詮釋,再加上與團員建立起的深厚情感,把樂團推到了高峰,可說是BRSO的黃金時代。然而在2019年12月楊頌斯過世後,樂團歷經了3年多「群龍無首」的日子,終於在2023年9月,BRSO迎來了他們另一個嶄新的局面拉圖時代。
-
焦點專題 Focus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音樂總監
安德里斯.尼爾森斯 跨越兩大洲的聲音魔法師
生於拉脫維亞音樂家庭的安德里斯.尼爾森斯(Andris Nelsons),是現今最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中生代指揮家之一。他目前同時帶領著歐洲與美國最負盛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也充分運用了這個契機讓他們彼此交流、產生出新的音樂火花。11月中旬尼爾森斯將帶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來台,這也是他2018年就任後第一次和布商大廈樂團在台灣演出,並將帶來與樂團有深厚連結的作曲家舒曼、孟德爾頌、華格納、布魯克納的作品。為了讓台灣樂迷更了解尼爾森斯以及他與樂團之間的更多面向,我們特別透過越洋專訪,讓他為台灣觀眾娓娓道來關於他及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二三事。 Q:請問您對音樂與指揮的熱情是怎麼樣開始的?在您職業生涯中,哪些關鍵時刻對您產生了特別的影響? A:我生長在一個音樂家庭,因此,我對音樂的喜愛與熱情是從我有意識開始就一直存在。我曾經學習鋼琴、小號,同時也唱歌。5歲時與父母一起在里加(編按:Riga,拉脫維亞首都)觀賞第1場歌劇演出《唐懷瑟》,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的音樂生涯最初是以小號演奏家開始,這使我有很多機會分析許多不同指揮家的帶領方式。在樂團工作同時,我一邊學習指揮,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的指揮生涯是從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開始的,之後又擔任了位於德國黑爾福德(Herford)的西北德愛樂樂團(Nordwestdeutsche Philharmonie)和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我感到非常幸運能有這些經歷,這些時期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並對於我不斷追求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多的養分。 Q:您認為哪些指揮家對您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是以什麼方式影響您? A:作為一位年輕的指揮家,我聆聽過許多指揮家的演出,並留給我深刻的印象,如伯恩斯坦、卡拉揚、克萊伯等等。楊頌斯(Mariss Jansons)對我個人的指揮生涯初期有很大的影響,他鼓勵我、支持我,我從他身上學到了
-
焦點專題 Focus
團員視角下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創立於1743年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市民階級發起而組成的樂團,一開始只有16位樂手,隨著時間發展,樂團的規模逐漸擴大,並在西洋音樂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史上許多知名的作曲家,都曾與這個樂團有著深厚的連結,由樂團首演他們的作品,包括貝多芬、舒曼、布拉姆斯、華格納、布魯克納等。孟德爾頌更是樂團的第5任首席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並帶來許多深遠影響。 在這280年的累積下,讓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特有的聲音傳統在國際樂壇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其中最獨一無二的,就是絃樂的音色,「比較暗、但柔軟的音色,這個聲音的特質,就是樂團深沉的基底。」樂團中提琴首席Dorothea Hemken解釋。為了要維持這個傳統,樂團在各方面皆做了努力,包括樂器的選擇,如堅持使用德式單簧管及德式長號。此外,2004╱2005樂季,樂團與萊比錫音樂院共同合作成立了孟德爾頌國際樂團學院(International Mendelssohn-Academy Leipzig),讓來自各地的年輕學子都有機會在樂團裡實習,並在排練和演出中,學習到樂團獨有的音色及語彙;其中一些學員甚至在實習結束後,順利通過甄選成為樂團的一分子。
-
音樂 台北室內合唱團「共感覺・踹kóng啦!」
跳出框架 透過五感探索聲音
現代音樂很難懂?長年致力於發展當代人聲藝術的台北室內合唱團,為了讓大眾更貼近現代音樂,經過兩年的策劃,將在12月中旬在大稻埕推出「共感覺・踹kng啦!」,以「上街」、「來看」、「來摃」、「唱聲」4項主題活動,把現代合唱音樂的聯想轉譯成看得到、摸得到的實體,並透過互動拉近距離,帶來更多樣的體驗與感受。
-
特別企畫 Feature 江秋岑X賴國洲、傅秀香
讓音樂敲響生活圈,叮叮咚咚變年輕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加上才藝班的廣告總是營造大人帶著小孩學樂器的幸福畫面,帶給我們「學琴」等於「兒童」的刻板印象。然而,對藝文的愛好應該是不分年齡的,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活力班」提供了長者更多的選擇,就算不懂得看譜、也沒有音樂基礎,一樣可以在擊樂的世界中悠遊自在。
-
焦點專題 Focus 訪耳鼻喉科醫師張智惠&語言治療師蔡子培
「語言治療」有助聲帶消炎、讓繭消失
對於演奏家來說,身邊備著兩、三把樂器演出是常有的事,但對於聲樂家來說,他們的「樂器」就只有他們的聲帶,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因此,如何避免自己唯一的「樂器」受損,不慎受傷時又該如何重回最佳狀態,成了聲樂家一輩子離不開的課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揮灑音符的背後 不可承受之「輕」的坎途
近年來,台灣本地栽培出來的青年指揮,在許多國際大賽中脫穎而出,進而在世界樂壇嶄露頭角,這顯現了台灣這幾十年來音樂專業教育的成果,但背後之不易,更難以一言蔽之。不同於演奏家,一名指揮的養成需要龐大的資源、實地的演練,透過在職業劇團的觀摩、參加指揮大賽與研習營是重要且有效的學習,唯有在學校與環境教育的互相支援下,才能讓在台灣學習指揮的有志學子在國內就能獲得豐富的學習及上台練習的機會,並讓大環境能有正向循環發展。
-
音樂 搭起台灣與瑞士間的音樂橋梁
三位台灣演奏家聯手 向曼紐因致敬
為將瑞士的美好文化介紹給台灣觀眾,由大提琴家簡碧青及其作曲家夫婿法比安.穆勒創辦了「音樂瑞士之夜」,今年來到第七年,音樂會主題回到室內樂,並以此向小提琴大師曼紐因致敬,將演出布洛赫為曼紐因而作的樂曲,簡碧青邀來曾在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求學的鋼琴家辛幸純與小提琴家辛明峰聯袂演出,別具意義。
-
音樂 北藝大 X NSO「思鄉情懷」
交響樂音引領 演繹多元民族風采
今年的關渡藝術節邀到國內六大交響樂團共襄盛舉,其中與NSO合作的「思鄉情懷」由青年指揮家吳曜宇指揮,及小提琴家李宜錦共同演出,音樂會三首曲子都與「故鄉」有著深刻連結,包含柯大宜的《加蘭塔舞曲》、顏名秀小提琴協奏曲《補天穿》的世界首演與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讓樂迷感受作曲家們用交響樂呈現不同時代與不同民族的聲音風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古典交響樂團的行銷革命
在古典音樂式微、觀眾老化與流失危機迫切的現在,古典樂團如何找到、維持、培養自己的觀眾,可說是各大樂團都非常重視的課題。即將在十一月再度訪台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也在行銷與推廣上著力甚深,其中的重要功臣就是該團公關行銷總監彼得.麥瑟,透過他的分享,我們可以知道他如何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打造品牌、建立年輕形象,並不遺餘力地以各種方式「挖」出潛在的未來觀眾。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不妥協破力—DUO BUD」
上個月看完結合崑曲和日本能樂的《繡襦夢》後,對於各國傳統音樂的交流結合就更感興趣了。令人期待已久的衛武營開幕季即將帶來的「不妥協破力DUO BUD」,促成了以韓國傳統樂器為主的DUO BUD樂團和三位由箏、中阮及笛簫國樂家組成的「三個人」樂團二度攜手合作,讓我非常好奇這幾位充滿創作動能的音樂家能激盪出什麼樣的新想法、新聲音呢?怎麼樣能讓傳統樂器跳脫出原有的框架,從傳統元素發展出新的可能,走進現代人群中,我想這是這兩個知名「傳統」音樂團體一直致力於發掘的事情吧。尤其是當伽倻琴碰上古箏,這兩個看似相似卻又不同的樂器,如何在音樂上展現出它們各自的特性,相信也是一大挑戰。解構與建構之間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這即是最有趣之處。 文字|吳孟珊 音樂工作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因作曲家而名揚世界的可愛小城
造訪「拜魯特音樂節」 朝聖華格納之旅
每年在德國小城拜魯特舉行的「拜魯特音樂節」是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的音樂節慶,而整個拜魯特也與華格納家族關係緊密,只要跟著「W」記號,就可以處處見到與華格納相關的景點與足跡:除了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計的拜魯特慶典劇院,還有華格納博物館(包含其故居)、吸引華格納到此的侯爵歌劇院、李斯特(華格納的老丈人)博物館、華格納喜愛的「貓頭鷹餐廳」不管你是樂迷或是觀光客,來到拜魯特,就可以體驗百分百的華格納!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易北愛樂廳 從燙手山芋變身觀光磁鐵
用十年的光陰、八億六千六百萬歐元打造出的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之前因工程嚴重延宕與建造預算持續暴漲,可說成為德國人眼中的笑話,但終於在去年一月開幕的它,第一年就交出漂亮成績單:一百四十萬歐元的盈餘,每日一萬七千人次的造訪,讓漢堡的觀光人數激增,因此也被媒體稱為「觀光磁鐵」。是如何的經營讓笑話變佳話?品質的堅持、用心的節目規劃、不遺餘力的推廣教育,都是易北愛樂廳打造成功光芒的必勝之道。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心理分析進入藝術領域 重現「世紀末」潮流
奧地利作曲家許瑞克曾是廿世紀初最火紅的作曲家之一,但因納粹掌權,有猶太血統的他被迫卸下國立柏林音樂院院長一職,作品被禁,他也因此被大眾所遺忘。今年剛好是許瑞克歌劇《被烙印的人》首演百周年,柏林喜歌劇院特地製作演出,並邀西班牙導演彼耶多執導。這齣導入心理分析理論的歌劇,在彼耶多手中,則呈現出主角拒絕長大的彼得潘症候群,把舞台打造成一個童趣卻又暗藏恐懼的兒童樂園。
-
企畫特輯 Special
《聰明的女人》 為孩子們特製的精緻禮物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年度歌劇製作,將推出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福一九四三年的親子歌劇《聰明的女人》,也是該作品的台灣首演。重視音樂、動作、戲劇三合一教育理念的奧福以此作具體實踐其想法,而北市交為了把這部經典的童話歌劇帶給親子們,製作團隊也將戲劇、舞蹈、影像都放進了表演中,特邀兒童劇導演趙自強領軍操刀,繪本畫家塔塔尼可夫為人物角色做造型繪圖,精緻的製作如精緻的禮物,要送給台灣的孩子們,讓他們認識藝術的美好
-
藝號人物 People 奧地利鋼琴大師
巴杜拉-史寇達 走過世紀風華的經典琴音
生於音樂之都維也納,被譽為奧地利國寶級大師的保羅.巴杜拉-史寇達,走過廿世紀的音樂風華年代,與多位傳奇指揮如福特萬格勒、卡拉揚、貝姆、蕭提等合作過,他就代表了上個世紀的典範。六月中,老大師選擇台北作為他「最後世界巡迴」計畫的一站,將再帶來他的精湛演出!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東方打造的西方古典 無國界的「N響」震撼
創立於一九二六年的NHK交響樂團是日本第一個專業交響樂團,在歷任指揮的奠基、及邀請國際樂壇一流指揮客座演出的合作激發下,成為可與歐洲頂尖樂團媲美的日本代表性樂團。距上次訪台已有四十五年之久,只在發燒友間口耳傳頌的精采樂音,將在指揮下野龍也帶領下再度訪台,兩場音樂會將分別呈現德奧及斯拉夫經典,展現「N響」的精湛功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造訪實景
布蘭登堡門 見證普魯士王國興衰
現在矗立於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其實一七九一年才竣工,比巴赫的經典名曲《布蘭登堡協奏曲》晚了七十年,但巴赫造訪柏林時,當時的柏林已經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發展中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這座赫赫有名的城門,當年是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為了替菩提樹下大道的盡頭建造一個宏偉的結束,也為了紀念剛去世的腓特烈二世和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兩百多年來與德意志民族有著不可分割的命運關係,一起經歷所有的興衰、並見證充滿各種喜怒哀樂的故事及歷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個民間習俗 描繪多樣人文風情
對台灣居民來說,「遶境」可說是相當熟悉的民間習俗活動,喧天鑼鼓、神明出巡,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希望與期盼的具象表現。北市國甫出版的《遶境.喧天》專輯,收錄五位優秀的台灣作曲家作品,以南管、北管、歌仔戲、布袋戲、臺灣民謠等元素作為音樂創作素材,不同的世代對「遶境」呈現同中有異的詮釋,微妙組合令人玩味無窮,亦象徵著一種文化薪火相傳的意念。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指揮大師慕提
二○一三年一月,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來台演出,原本應該是由他們的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領軍,就在演出前一週,慕提因病開刀而必須緊急取消亞洲巡演;這次樂團二度來台,終於能夠聽到他們的合體了!雖然之前紐約愛樂亦極力爭取與其合作,但二○○八年慕提決定情定芝加哥,自二○一○年起成為他們的音樂總監,二○一五/一六樂季已經是他第二任期的開始,經過五年的磨合,現在正是樂團與慕提的成熟發展期,知道彼此要什麼,但還沒「老夫老妻可能就沒太多火花」的階段;加上這次來台演出的演出曲目,都能夠充分展現樂團的實力特色(尤其是以磅礡著稱的銅管),令人非常期待這以嚴謹風格聞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七十四歲的大師指揮棒下,究竟會迸發出怎麼樣的精采火花?的確很值得讓人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