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貂
-
愛丁堡
愛丁堡藝穗節重新開張
今年的藝穗節規模較小,有近800檔演出,而這些演出的三分之一都會透過線上呈現。
-
倫敦
搬演退休護士回憶錄 為前線醫護加油
五女一男的演員陣容,精巧捕捉了護理人員介於因挑戰而精神抖擻與挑戰後精疲力盡之間的微妙界線,也使觀眾充分感受到醫療人員對工作的自豪與熱情。
-
倫敦
劇場裡拍出新種莎劇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
疫情迫使劇場工作者開始嘗試用新的媒體創作,而過去這一年也證明了網路和影像擴大了作品的受眾。大部分劇場人還是相信「現場」的不可取代性。
-
伯明罕
伯明罕劇院出租當法院引發爭議
2020年對英國整個表演藝術產業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一年,伯明罕劇院也不例外。就紓困而言,伯明罕劇院將部分場地租借給法院辦理案件,是個有效且快速增加收益的方法。
-
倫敦
《英格蘭之死:德羅伊》的種族階級提問
英國國家劇院在全國二次封城前推出《英格蘭之死:德羅伊》,才演出一場就被迫終止。此作以倫敦工人階級的黑人德羅伊為主角,在疫情背景下,藉著一個平凡人在平凡生活中經歷的事,針對英國當前的種族與階級現況,向觀眾提問。
-
奇切斯特
保持距離的《渴求》 再度封城下的哀傷共鳴
位於英國南邊的奇切斯特節慶劇院十月底推出新製作莎拉.肯恩的《渴求》,原本就計畫現場演出同步直播,在英國二度封城後就只留直播形式。整齣製作從排演到演出都按疫情下的社交距離準則完成,演員在台上不僅沒有肢體接觸,彼此也保持至少兩公尺距離。四個演員各自在跑步機上活動,暗示了各角色困在自己的內在裡,於虛無無目的的現實中持續呢喃。
-
倫敦
封城到解封整整七個月 皇家芭蕾終能舞台獻演
睽違了七個月,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終於在十月初重返舞台,在嚴格的防疫規範下,四百位觀眾的面前,重新起舞。表演涵蓋多齣經典舞碼,且讓所有皇家芭蕾舞團的團員都得以上台演出。整場表演加起來超過三個小時,而且只有一場,但全程錄影。目前在皇家歌劇院網站上可以線上付費觀賞至十一月八日為止。
-
倫敦
《三王》為現場直播而寫 老維克劇院疫情下的探索
由倫敦老維克劇院製作,演員安德魯.史考特演出的獨角戲《三王》,是劇作家貝瑞斯福德特地為劇院的現場直播而寫,導演沃楚斯透過直播串流的特性及在螢幕上並置不同鏡頭角度的技巧,讓獨角演員在鏡頭轉換間像是兩個角色跟彼此對談,透過特寫演員的表情與肢體來營造親密感。在疫情未歇下,劇院也透過這樣的方式,探索鏡頭與現場直播演出發展的可能性。
-
倫敦
在劇場一起聽故事 《失明》映照當下人心
原本英國訂在八月一日開放保持社交距離的現場室內表演,但七月結束前又緊急中止這項政策,重新開門的丹瑪倉庫劇院推出的新製作《失明》,即以現場無演員、搭配聲音燈光裝置演出。此劇改編自葡裔作家薩拉瑪戈的反烏托邦小說,劇情描繪高度傳染性並使人瞬間失明的疾病在一夜之間大流行,深刻映照二○二○年的當下,表演形式也將觀眾帶回劇場的原初狀態:一群人聚在一起聽一個故事。
-
倫敦
班奈特《喋喋人生》重新製播 經典獨白安慰疫情下的人們
一九八八年首次播出的影集《喋喋人生》是英國知名劇作家亞倫.班奈特的獨白系列經典,透過演員的話語勾勒出活生生的人物,以及寫實又可信,時而荒謬好玩又時而讓人心碎的真實世界。在疫情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重新製作,並邀請多位國寶級演員與知名導演參與,這些深刻描寫人性的獨白,在疫情期間,除了比實際操作全新大陣仗節目更得以執行以外,也給予因疫情在家隔離的人們些許陪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爭取援助、創意開發 表演產業積極救亡圖存
在這段疫情期間,英國的表演藝術產業所受的打擊,更勝於其他產業,包括國會議員、產業業者都紛紛提出請願書,期盼政府出手,以避免英國表演藝術這個具全球代表性的產業因疫情而衰落。許多劇院、劇團在此中苦撐,甚至用去過半的儲備資源,而劇院產業的代表倫敦西區也積極尋求重啟,但最快要到八月才能開放。與此同時,業界人士不只為產業的生存忙碌奔波,創作上也不斷嘗試各種「遠距」的可能性,或製作廣播劇,或製作線上演出與線上藝術節,努力不懈,期盼度過難關!
-
倫敦
單人視訊獨角戲 呼應當下的隔離
四月中丹瑪倉庫劇院於線上首播獨角戲《午夜你的時光》,由劇院藝術總監朗赫斯特執導、戴安娜.葵克演出,這齣戲是劇作家亞當.布雷斯(Adam Brace)二○一一年首演的單人劇作,講述一位退休律師通過視訊與身在巴勒斯坦卻總是不在線上的女兒進行單向對話。此作旨在探討遠距溝通和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恰與因疫情影響的社會現狀相符,劇本很適合透過螢幕呈現,改編後彷彿就像是為螢幕而創作的。
-
倫敦
疫情撲倒劇場大國 如何為暗夜照亮未來之路?
武漢肺炎疫情不止讓熱鬧的倫敦西區一夜之間歸於沉寂,全英國各地的劇院也一樣暫時熄燈,隨著封城措施的延長,英國劇場產業勢必面臨更多危機。根據「倫敦劇院協會」與「英國劇院」的調查,顯示英國劇場界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停滯的現狀也讓他們對未來的財務問題更加憂心。而觀眾是否還願意回到劇院,與陌生人同席看戲,也是業界人士憂心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劇場藝術度過黑暗時代,重新亮燈開演呢?
-
倫敦
導演希爾-吉本斯 接任「黑德隆」巡迴劇團總監
曾任楊維克劇院副藝術總監的喬.希爾-吉本斯,日前由巡迴劇團「黑德隆」宣布將接任該團總監。希爾-吉本斯近期作品是英國國家歌劇院與德國烏帕塔歌劇院合作的歌劇《費加洛婚禮》,曾對古典作品毫無興趣的他,在一次德國劇場參訪之旅後大大改觀,也成為其創作的轉捩點。接手黑德隆劇團,希爾-吉本斯表示:「等不及要與隊友們共同質問「我們在這個世代的身分是什麼」,並持續挑動和刺激我們的觀眾。」
-
倫敦
基根-多藍新作《瑪姆》 一場末日前舉辦的舞會
《瑪姆》是愛爾蘭編舞家麥可.基根-多藍的最新舞作,近期登上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相較於前作《癲鵝湖》,此作以較為抽象與直覺性的手法呈現,但依舊強而有力地表現了一個現代主義入侵傳統生活的概念。基根-多藍與一群當代舞者在丁格爾半島居住並創作,《瑪姆》也裡裡外外都顯示著其與丁格爾半島景觀與居民的密切關係,演出像是一場在世界末日前舉辦的舞會,面對毀滅時,舞者肆無忌憚地釋放能量。
-
倫敦
愛爾蘭劇作家麥佛森 挑戰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
多年前以作品《堰》聲名大噪、征服倫敦西區的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二○一七年更以美國創作歌手鮑伯.狄倫的歌曲入戲,織就《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才華頗受肯定。一月他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演,他將原劇設定的一八九○年代往後移至廿世紀,麥佛森認為,這才能突顯俄羅斯在一九○五與隨後的一九一七年社會巨變裡的風起雲湧。
-
倫敦
《馬爾菲公爵夫人》 聚焦女性命運的心理驚悚劇
阿爾美達劇院導演芙雷克娜爾的《馬爾菲公爵夫人》,重新詮釋英國劇作家約翰.韋伯斯特的作品,以令人眼花撩亂的手法將這個十七世紀的悲劇翻轉成令人緊張的心理驚悚劇。這個描寫跨越階級之禁忌愛情的故事,導演重新剪輯的腳本以快速且流暢的清晰手法呈現韋伯斯特字裡行間的詩意。而劇中被謀殺的女人形象是這個製作的核心,即使在戲末隨著劇中男性角色的死去,台上音樂仍透露女人們遭受背叛的嘆息。
-
倫敦
劇院天花板坍塌意外 《推銷員之死》演示應變與互助
首演於楊維克劇院、頗受歡迎的《推銷員之死》於十月底轉戰倫敦西區皮卡迪里劇院演出,卻在十一月六日演出時發生劇院天花板的坍塌意外,觀眾受傷,後續演出也被迫暫停。但除了市議會與劇院業主積極調查原因,原首演場地楊維克劇院也出面支援,讓《推銷員之死》的簡易版在該劇院演出三場,對許多人來說,他們經歷了一場不僅特殊,同時也非常親密的觀戲經驗。
-
倫敦
《信仰,希望,與慈善》 低調描繪社會底層的溫柔一隅
繼二○一四年《關懷之外》與一六年的《愛》之後,劇作家兼導演亞歷山大.札爾丁於九月份在英國國家劇院推出新作《信仰,希望,與慈善》,透過在老舊社區大廳中,一群志工與來此享用熱食的貧窮人們,讓觀眾看到現實生活的片段與人性溫暖。這齣戲踏實地透露生命的某種樣貌,而即便生命蒼涼,人類的意志、韌性與幽默感還是透過一鍋鍋義大利麵和參差不齊的合唱聲,微弱而堅定地站立著。
-
倫敦
俄國特務遭毒殺事件搬上舞台 黑色笑點展現政治荒謬
前俄國特務利特維南科在英國遭人以釙201毒害的事件,由英國劇作家露西.佩蓓兒改寫為《一帖極其昂貴的毒藥》一劇,並搬上倫敦老維克劇院舞台。這齣劇以在「真實歷史事件」與「故事」間來回穿梭的手法敘事,並探索「歷史事件」作為「故事」的各種可能性。佩蓓兒透過微小的生活細節、看似愚蠢的笑料,強烈地突顯了這個慘劇核心的荒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