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上的玻璃罩子終究成為囚禁公爵夫人和孩子的牢房。(Marc Brenner 攝 Almeida Theatre 提供)
倫敦

《馬爾菲公爵夫人》 聚焦女性命運的心理驚悚劇

阿爾美達劇院導演芙雷克娜爾的《馬爾菲公爵夫人》,重新詮釋英國劇作家約翰.韋伯斯特的作品,以令人眼花撩亂的手法將這個十七世紀的悲劇翻轉成令人緊張的心理驚悚劇。這個描寫跨越階級之禁忌愛情的故事,導演重新剪輯的腳本以快速且流暢的清晰手法呈現韋伯斯特字裡行間的詩意。而劇中被謀殺的女人形象是這個製作的核心,即使在戲末隨著劇中男性角色的死去,台上音樂仍透露女人們遭受背叛的嘆息。

阿爾美達劇院導演芙雷克娜爾的《馬爾菲公爵夫人》,重新詮釋英國劇作家約翰.韋伯斯特的作品,以令人眼花撩亂的手法將這個十七世紀的悲劇翻轉成令人緊張的心理驚悚劇。這個描寫跨越階級之禁忌愛情的故事,導演重新剪輯的腳本以快速且流暢的清晰手法呈現韋伯斯特字裡行間的詩意。而劇中被謀殺的女人形象是這個製作的核心,即使在戲末隨著劇中男性角色的死去,台上音樂仍透露女人們遭受背叛的嘆息。

瑞貝卡.芙雷克娜爾(Rebecca Frecknall)曾任倫敦阿爾美達劇院(Almeida Theatre)駐館助理導演(resident assistant director),並於二○一八年轉任該劇院的聯合導演(associate director),搬演了她在阿爾美達導演的第一齣戲——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夏日煙雲》Summer and Smoke,廣受劇評與觀眾歡迎,不僅轉戰倫敦西區劇院,芙雷克娜爾還獲得該年奧立佛獎最佳導演獎提名。搬到西區劇院後,她執導的《夏日煙雲》獲得二○一九年的奧立佛獎的「最佳重演獎」(Best Revival)。今年年初,她又再度於阿爾美達的舞台上執導了契訶夫的《三姐妹》,也同樣受到歡迎。年底,芙雷克娜爾再戰經典,於同個舞台上導演了英國劇作家約翰.韋伯斯特(John Webster)的作品《馬爾菲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Malfi,運用她導演《夏日煙雲》的魔法,以令人眼花撩亂的手法將這個「雅各布式」(Jacobean)的悲劇變成了緊張的心理驚悚劇。

舞台上的玻璃罩  公爵夫人的生命牢籠

《馬爾菲公爵夫人》是雅各布時期(註)的復仇悲劇,由韋伯斯特在一六一二到一六一三年間寫成。本戲一開始是先在布萊克弗里亞爾劇院(Blackfriars Theatre)以私人表演的形式呈現,後來才搬到環球劇院(The Globe)公開演出。《馬爾菲公爵夫人》以愛情故事開始,剛喪偶的公爵夫人愛上她的管家安東尼奧(Antonio),但是她的兄弟們不允許這段跨越階級的戀愛。義無反顧的公爵夫人偷偷與安東尼奧見面,並秘密結婚生子。然而,這段禁忌的戀愛最後卻導致安東尼奧、公爵夫人與其兄弟們間的誤會與殺戮。

莉迪亞.威爾遜(Lydia Wilson)扮演的公爵夫人既精緻又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她的表演超凡且近乎完美。觀眾對威爾遜的臉孔並不陌生,因為她曾出現在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裡。在傑出的威爾遜旁,飾演公爵夫人的兄弟的迪福德(Jack Riddiford)與馬庫斯(Michael Marcus)一點也不遜色,游移於瘋狂、狡猾與憤怒間,成就十足的張力。導演芙雷克娜爾重新剪輯的腳本,以快速且流暢的清晰手法呈現韋伯斯特字裡行間的詩意;公爵夫人與安東尼奧間的愛情故事,並未因為憂傷與各種緊張的橋段而黯然失色——他們求愛與家庭共處的場景依舊充滿熱情與純真。

舞台設計克洛.伊蘭芙德(Chloe Lamford)在台上擺上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子,這個罩子內,部分是淋浴間,部分是展示櫃。對公爵夫人來說,這個在罩子裡、她與家人共處的空間像是天堂,不過卻在接下來的劇情發展裡變成囚禁她和孩子的牢房。音樂設計喬治.丹尼斯(George Dennis)則給這齣戲帶了持續的不祥感。在古典音樂裡,丹尼斯摻入了不和諧的旋律,隨著劇情持續前進,這緊張感持續增強,與故事裡的恐怖發展相呼應,但卻在結束前以超然的方式傳遞某種深深扎根的穩定感,在情緒表現上層次十分豐富。

死後幽魂台上徘徊  悲嘆女人命運

韋伯斯特這個劇本基本上是非常不平衡的;主角公爵夫人在整個故事發展到三分之二時便在劇本裡消失了。不過芙雷克娜爾非常聰明地解決這個問題,她讓死後的公爵夫人在台上徘徊,如鬼魅般出沒來折磨這些摧毀她的男人們。劇中被謀殺的三個女人經歷了漫長的死亡過程,芙雷克娜爾用黑色取代紅色表示鮮血,並在她們不斷抽搐的過程中,生動且清晰地表現這些女人如何被男人們的政治陰謀踐踏。這些女人的形象是芙雷克娜爾這個製作的核心,即使在戲裡最後一刻,隨著劇中男性角色的死去,台上的音樂仍然透露這些女人遭受背叛的嘆息,而在劇末開啟整場災難調查的人,正是公爵夫人的女兒。

註:雅各布時期(Jacobean ear)指的是十七世紀初期英格蘭和蘇格蘭併為一國,共為蘇格蘭詹姆六世(1567-1625)統治的時代。雅各布在文化發展上被視為英國文藝復興的第二個浪潮。第一個浪潮發生在英格蘭為前女王伊莉莎白統治時,稱為伊莉莎白時期(Elizabethan era)。雅各布一詞通常用於代表該時期的雅各布式建築、視覺藝術、裝飾藝術、和文學的獨特風格。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