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新訊
俄國鋼琴大師 魯比莫夫首度訪台
一九四四年生於莫斯科的魯比莫夫(Alexei Lubimov),在莫斯科音樂院時受教於小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門下,鑽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之外,他也熱愛廿世紀作曲家荀貝格、史托克豪森、布列茲、艾維士、李格替等人的作品。特別的是,早在一九六八年,他還在莫斯科首演約翰.凱吉與泰瑞.萊利(Terry Riley)的創作。但也因為在俄國首演廿世紀音樂家作品的行徑,讓他受到當局的批評,並限制離境。為此他轉而將重心轉往十六、七世紀音樂,崇尚以古樂器演出外,更建立「莫斯科巴洛克四重奏」(Moscow Baroque Quartet)與「莫斯科室內樂協會」(Moscow Chamber Academy),也在一九八八年開辦名為Alternativa的前衛音樂節。 在解除出境禁令後,魯比莫夫巡迴歐、美、日等地,迅速躋身為世界知名鋼琴家之列。雖說他持續灌錄了許多「很古老」與「很新潮」的錄音,但對十八、九世紀的經典作品也很有見解。今年七十歲的他,終於將首度來台演奏。除了帶來莫札特、李斯特、舒伯特之外,更有來自愛沙尼亞的當代作曲家佩爾特(Arvo Prt)及俄國女性作曲家烏絲特佛斯卡雅(Galina Ustvolskaya)的經典,值得觀眾親炙大師丰采、細細品味。
-
音樂新訊 八十歲鋼琴演奏會
傅聰 永遠的東方鋼琴詩人
一九三四年,傅聰生於上海,在文學家父親傅雷的薰陶下,他浸潤於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學、詩、詞、小說、戲劇、美術、語文知識、道德觀念、老莊哲學等。他的血液、他的內涵中,埋藏的是深厚的東方文化。一九五五年,傅聰以壓倒性的優異琴藝,讓蕭邦鋼琴大賽破天荒將「馬祖卡獎」頒給一位中國人。從此,「賦有蕭邦的靈魂」、「中國籍的波蘭人」不但成為他的標誌,連鋼琴女皇阿格麗希對對於他深刻的音樂詮釋,都自嘆弗如:「傅聰的蕭邦、舒伯特與莫札特是我學習的目標。」他的韻味,可以超越西方,成為鋼琴詩人的化身。 今年,高齡八十歲的他,仍以世界為舞台,如自己所說的一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間「跑碼頭」。音樂是他畢生的信仰,即使無法再像年輕鋼琴家那般敏捷、靈巧,但他融合東西的氣質及睿智,讓他散發出一種無法仿效的古典美。「當今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是美國《時代週刊》對他的讚賞,而你對他的讚賞是什麼?只有自己來體會。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用聲音 重新認識我們的島
風吹過稻浪、浪花拍打沙灘、樹葉在風中摩擦窸窣你聽見了嗎?長年上山下海在台灣各個角落錄製聲音、創作歌曲、挖掘素人歌手的風潮音樂,以「聽台灣.我的土地音樂風景」音樂會,集結旗下范宗沛、聶琳、謝宛臻、王心心、金木義則、吳昊恩、芮斯、泰武古謠傳唱等音樂家,還有廣藝愛樂的演奏,透過台灣歌謠演奏與原民古調新唱,結合動態影像,讓樂迷透過聲音,重新認識台灣
-
即將上場 Preview 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
吳珮菁 六根棒子「打」天下
打擊樂演奏家吳珮菁的六棒演奏,技巧之精湛與創新,已贏得許多國際打擊樂家的讚嘆;暌違三年再開獨奏會,她依然使出六根棒子的絕活,而且「更上層樓」,推出全場全程使用六棒的曲目,給自己最高難度的挑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開創先鋒 打造全民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曾經擔當許多次「第一」的衝刺角色,陳國慈再次被賦予重任,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第一任董事長。任重而道遠的她,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為旗下三館未來的順暢運作與合作無間奠定基礎。她感謝文化部在中心籌備階段對體制的轉型與接軌做了完善的安排、並邀集一群優質的董監事成員;更欣然中心有三位優秀藝術總監李惠美、王文儀、簡文彬。她期待未來:「我們從這裡出發,希望將來讓全台灣,無論在各個角落的觀眾,全部進到三個場館來欣賞表演!」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藝術的故鄉 建構未來的亞洲文化中心
光州是韓國知名的文人輩出之地,也是特定曲藝與畫派的發源處,種種因緣讓它有了「藝術的故鄉」美名;而一九八○年慘烈的「光州事件」,讓它成為韓國近代史的重要地標,也因此規模宏大、企圖深遠的文化造鎮「亞洲文化城市」計畫就落在這裡,期待與亞洲各國攜手合作,將源源不絕的資金、人才、創意聚集在此地,並且塑造光州成為亞洲地區文化資源匯聚、交流、整合的大型平台。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透過「阿卡貝拉」 串起滿滿感動
舉辦迄今已是第四屆的「唱響亞洲音樂節」,以無伴奏人聲音樂阿卡貝拉為主題,八月中在光州舉行,活動包含大師班、論壇及音樂會,透過響亮的歌聲,讓所有與會者分享著滿滿的感動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以畫說禪 心自在
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林谷芳參禪悟禪,「禪者」之稱名實相符。新作《諸相非相畫禪(二)》延續前作從畫中談禪,畫的好壞不是重點,最主要的是以一個禪家的角度,提出畫中相關的公案,也就是「以畫說禪」。
-
音樂新訊
鋼琴家野平一郎駐節演出 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將登場
繼去年音樂節邀請鋼琴家陳必先為駐節藝術家,並且帶領師生成功向國人展現前所未有的現代音樂經典後,二○一四年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特別邀請到日本鋼琴家暨作曲家野平一郎前來駐節。 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與靜岡音樂館藝術總監的野平一郎,在古典及當代領域都有優秀的表現。除日本外,也與歐洲許多重要樂團合作演出的經驗,創作至今已累積八十餘首,並委由法、日最負盛名的音樂出版社Henry Lemoine及日本全音出版社發行。此次來台,野平將同時展現他演奏及作曲的才華,除了整場的鋼琴獨奏會外,更將與「現代音協樂團」合作演出。作品包或當代重要鋼琴樂曲與融合日本當代超現實主義與法國前衛風格。 音樂節的重頭戲還有委託創作──為「現代音協樂團」打造的多首作品,也將在音樂節首演。而在閉幕當天更邀請豎琴演奏家解瑄共襄盛舉,以電子豎琴,結合聲光、舞者共同詮釋。六場音樂會、四場講座的音樂節,將一次展現歐、日作曲家多元曲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夢幻組合氣象新 周年拚場展絕藝
對國內各大樂團來說,今年,無非是個喜氣洋洋的一年。北市國和臺灣國兩個國樂團適逢卅五和卅周年慶;北市交在音樂總監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的帶領下,已呈現一番新氣象。國臺交在藝術顧問水藍屆滿後,請來了大將簡文彬坐鎮;而國家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呂紹嘉即將約滿的最後一年,宣布首肯續任。生日的歡慶、新任音樂總監的就任總有一番轟轟烈烈、爭奇鬥豔的菜單,而得利的,總是張大眼睛、豎起耳朵的廣大樂迷們。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當旅行碰上創作 兩個女孩如是說
一個與陌生人一道搭火車的故事,成了旅居德國自由藝術創作者鄒永珊的小說題材,寫成了《鐵道共乘旅遊手冊》。但這趟旅程並未在文字書寫完成後停靠終點站,而將由作曲家林芳宜接續,以充滿聲音的文字為藍本重新創作,在「新點子樂展」中演出。 想邀他們一起聊天,但一個在柏林、一個在台北,面對面的機會等於零。所幸即時交談的工具,可以讓我們在白天與黑夜,短短幾個鐘頭的交錯時間,用飛快的打字速度代替言語。雖然看不到對方的表情,但突然覺得在電腦前,大夥兒都顯得自在。不必注意穿著打扮、可以使用表情符號、遇到問題可以在對方打完字前找資料,「已讀」、「打字中」的訊息,讓我們知道對方在思考、在回答、在等待 談到旅行,不管是什麼年紀,總會回到小女孩般的愉悅,所以我們的問答也爭先恐後地交錯其中。聊著竟發現,兩人就算不寫作也要塗鴉,就算冒險也要旅行!一個將從文字寫出音符,一個預計從聲音創作文字,兩個愛做夢的女孩在地球的兩端同時上線,在聊天室裡集合。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幫你打好包 荒島絕不寂寞
如果你只能帶八張唱片和一件沒有實際用途的奢侈品,你會帶什麼?這套「荒島百選」,幫樂迷把重要的古典樂經典錄音蒐羅打包,內含交響曲、協奏曲、管絃樂曲、器樂曲、室內樂曲、藝術歌曲及宗教歌曲、歌劇詠歎調七個章節,都是獲得唱片大獎、評鑑最優的版本,帶著上路,就算在荒島,相信也不會寂寞!
-
音樂新訊
王乙聿作品專場 展演絲竹風情
台灣國樂的發展從廿世紀中期開始,無論是大型樂團型制、獨奏樂曲到演奏形式等,皆受中國的民樂發展影響。尤其是大師級指揮、作曲家、演奏家的改革和創見更令熱中國樂者趨之若鶩。早期雖也有多位前輩作曲家留下經典作品,但在國樂教育與訓練逐漸完善與吸收西方養分後,新生代的幾位國樂作曲家,已經能從舊有作曲手法脫穎而出,並與對岸媲美王乙聿便是其中一例。 身兼二胡演奏家、作曲家與指揮,王乙聿自幼便有紮實的音樂訓練,不但以二胡演奏打天下,鋼琴、小提琴甚至管風琴都是他精通的樂器。有別於傳統作曲手法,他所創作的樂曲不但富有新意,並且深受國內樂團與觀眾的喜愛。為此,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將以他的作品為主題,主辦「青年築夢III王乙聿作品專場音樂會」,讓觀眾能夠在音樂會中欣賞他的音樂風格與創見。 此次演出,精選《風兒》、《風之谷》、《台北樂響》、《sol la do re》、《快板》、《六重奏》等絲竹合奏作品展現。而為了本場音樂會,將首演絲竹版的《戲柳》,藉由柳琴展現的各種演奏技巧,娓娓道來一段在熱鬧的台北東區巷弄的小酒館裡,怦然邂逅的愛情故事。而在《庫伊的愛情》裡,作曲家大膽地將西方長笛技法移植在中國笛上,並且嘗試在排灣族傳統歌謠中置入爵士樂的節奏。此外,作曲家更將親自指揮演出,讓樂曲中所有冒險、趣味、突破及自我的國樂新語法,原汁原味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當西方指揮大師碰上台灣布袋戲?!
來自芬蘭的國寶級指揮家約瑪.潘努拉,將應北市國之邀,來台演出「指揮大師潘努拉的東方奇緣」音樂會。這次的「東方奇緣」有多奇?潘努拉除了要指揮國樂團,還得跟布袋戲同台演出鍾耀光的《哪吒鬧東海》,一邊指揮管絃樂團一邊與布袋戲北管鑼鼓呼應;此外,除了演出西方管絃經典,也要挑戰樂名曲《東海漁歌》與《古槐尋根》大師使出渾身解數,場面想必精采可期!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思珊、何鴻棋 聯手二重奏
認真「聽」與「說」 重新認識老朋友
吳思珊和何鴻棋這兩位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頭號人物,為樂團同台演出一年少說上百次,但只有兩人合作的二重奏,這回可是第一遭。在「你說我聽.你聽我說」音樂會中,兩人特地委託作曲家周莉婷新創《我說你聽》,用一種概念性的銜接將擊樂、對白、人聲、戲劇元素串在一起。透過這次的合作,也讓認識了廿多年的這兩人,重新像學生一樣向對方學習。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來自圖瓦的跨界女高音
珊蔻.娜赤婭克 讓人無法定義的女聲
出身游牧民族的圖瓦女高音珊蔻.娜赤婭克,不僅打破性別禁忌,學會了原本只限男人能唱的呼麥,更跨出國境,從傳統出發,結合爵士即興、噪音音樂、前衛音樂和美聲唱法於一身,和世界各地傑出的音樂家、表演團體合作巡迴。游牧民族的血液,讓她不管在那個地方、不管遇上什麼樣的表演者,她都能夠與之相和、也彼此刺激,也是她成為無法定義的精采女聲。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揮舞創意 讓樂團邁向廿一世紀?
台北市文化局七月中舉辦了「樂團營運管理工作坊」,邀請澳洲昆士蘭交響樂團執行長蘇菲.嘉勒,針對「21世紀國際樂團的發展趨勢」、「樂團的經營與永續:藝術行政」等主題,與國內樂團經理人進行分享。蘇菲.嘉勒強調創意與資訊是廿一世紀公司經營的重點,樂團也一樣,她認為好樂團具備的三大條件就是「社區參與」、「多元化」與「適應力」,擁有這些能力,才能躋身重要交響樂團行列。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憶馬捷爾大師的震撼教育
指揮大師馬捷爾(1930-2014)以神童出道,八歲登台、十一歲巡迴全美國,十五歲以小提琴家之姿演出,卅歲就登上拜魯特音樂節,甚至一度接掌維也納歌劇院。在指揮台上七十多年間,指揮過將近兩百個管絃樂團、近七千場表演。錄製超過三百片CD,包含貝多芬、布拉姆斯、德布西、馬勒、舒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及史特勞斯等等經典名曲。在音樂上的造詣不用多說,在數學、哲學、美術方面也相當擅長。而最引人爭議的,是在二○○八年,馬捷爾因率領紐約愛樂前往北韓首都平壤,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音樂會而躍居媒體頭條。 他曾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帶領匹茲堡交響樂團演出,也曾受邀客席指揮國家交響樂團(NSO),最後一次來台則是和紐約愛樂來訪。近年來他身體狀況不佳,曾在今年四月臨時請俄國指揮家葛濟夫飛到美國代打。六月才因醫師建議辭去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七月不幸卻因肺炎併發症病逝,享壽八十四歲。為紀念大師風範,本刊邀請二○○六年曾受邀參加馬捷爾大師班的指揮鄭立彬,以及NSO首席李宜錦,回憶當年與大師的接觸,將當時的故事,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打造宏大而細緻 脫穎國際的樂音
六月時序,是個一面關注NSO幾場樂季壓軸節目、一面引頸打探新樂季準備標注行事曆的時刻。幾道音樂總監呂紹嘉獲邀知名樂團演出的節目連結,總在樂團粉絲之間轉貼和討論,但在這些分享間,突然出現一條令眾人瞪大眼睛的訊息:他即將接任丹麥南日德蘭交響樂團(Sonderjyllands Symfoniorkester)首席指揮!該團又名南丹麥愛樂(South Denmark Philharmonic),是一個高水準的中型樂團,消息一出,讓忠實的樂迷們都異常興奮。而帶領NSO即將進入第五年,即使訪談中他為了尊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會而堅持不鬆口是否續任,但隨著時間的到來,答案也令人雀躍呂紹嘉終於應允續任音樂總監一職,五年新任期將從明年八月起至二○二○年止。在雙重的喜悅中,NSO將邁入二○一四/一五新樂季,感動的聲音已然規畫好,即將就此展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斷累積、碰撞 品味音樂的醇厚
翻開NSO新樂季手冊,發現有波瀾壯闊的大曲子、有故事性的音樂內涵、有委託作品發表、有揉合各類表演藝術的歌劇。在一場場精采的節目背後發酵著的,更有「累積」和「碰撞」。與國內外演奏家合作過後留下的痕跡,都將成為無形的寶藏,就像呂紹嘉所說的:「多位已與NSO建立絕佳默契的藝術家,將繼續與我們共創更美好、更沉澱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