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音樂廳舞台上,李惠美指出地板嚴重損壞的狀況。(許斌 攝)
焦點專題(二) Focus 休館為了走更遠.國家音樂廳「微整型」/計畫方向

以有限的資源 做最大的利用

訪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

「休館維修」寫起來只是簡單的四個字,但事前的規劃工程卻是長達數年!必須考量休館的時間對國內表演藝術界的衝擊、有限的經費如何用在最需要的項目上……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指出,維修訂定的方向依序有三:安全性、功能性、競爭性,在此中確定了修繕的內容,但常被提及的音響效果,因為風險太高、茲事體大,這次並未入列。九月時,音樂廳將由NSO的開季音樂會打開大門,屆時歡迎樂迷來「驗收」!

「休館維修」寫起來只是簡單的四個字,但事前的規劃工程卻是長達數年!必須考量休館的時間對國內表演藝術界的衝擊、有限的經費如何用在最需要的項目上……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指出,維修訂定的方向依序有三:安全性、功能性、競爭性,在此中確定了修繕的內容,但常被提及的音響效果,因為風險太高、茲事體大,這次並未入列。九月時,音樂廳將由NSO的開季音樂會打開大門,屆時歡迎樂迷來「驗收」!

耗資六億兩千萬,國家音樂廳加上戲劇院為期共十二個月的大整修,即將在六月啟幕。首先登場的是為期四個月的國家音樂廳。事實上,整個計畫得追溯到民國九十六年。當時已意識到設備狀態不穩,接連幾年的評估階段,兩廳院邀請國內專家、甚至國外團隊前來大體檢,就已經擬出修繕方向。

要說整修談何容易!它並不是排好時程、宣告休館即可,正因為兩廳院與國內表演藝術息息相關,它的脈動,將直接衝擊到眾多依賴這個場域演出的表演團隊。因此時程的決定,就是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關。對此,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說:「我們的考量是兩廳院一休館,國內沒有其他場館可以替代。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工,我認為壓力太大。」她回憶道:「最初期待有新的場館出現,不管是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台北藝術中心或大台北新劇院……陸陸續續聽聞即將要成立,但有些動工、有些卻擱置。我們也因為如此,只能數度延宕。」

資金、時間  樣樣用於刀口上

但延宕並非解決之道,因為除了生態面的考量外,還有經濟面的考量。李惠美感嘆:「我們第二個面臨的,就是高額的預算。在金額的限制下,要修到什麼樣的程度,也一直沒有辦法確定。況且物價連年上漲,再不修,將追不上攀升的速度。兩廳院所用的很多材料是台灣沒有的,必須前一年就招標,讓對方備料、設計。我們不能為了因應新場館的延期開幕,就放下原有的計畫。所以在兩年前就開始進行前置作業,確認今年整修。」

確立了修繕的日期後,最重要的就是工程的內容與規模。李惠美指出,在前年上屆藝術總監平珩任內,便訂定了幾項原則——第一是「安全性」,對於在兩廳院的工作人員及演出團隊有立即危害的,應當優先處理;第二就是「功能性」,只要是有利於團隊以及場館經營,都可歸類為這一點;最後才是「競爭性」,也就是國際新場館新技術的跟進。但此點必須在安全與功能達到後,再作考慮。

「在這來回拉扯中,我不放棄的就是希望將我們的經費用到最大的效益。就一定的經費下,能不能修更多?更多又是指什麼?」這是李惠美苦苦思考的問題。然而一轉身,另一個問題又令她陷入兩難。要修多久時間?在哪一個時段才不至於影響太大?怎麼做都沒有辦法萬全。暑假是樂季休息的時候,國內音樂家也會選擇這個時候進修或出國。當然也盤算過一、二月的淡季,但寒假馬上接著又是大型的國際藝術節,而且兩個月的時間不夠,因此最終選擇暑假期間,並且往前後延伸一個月,盡最大能力湊出四個月來。

沒有一定把握  寧願穩住現在

當然,音樂廳最重要的就是音響效果。換了椅套、修了隔音門、清理管風琴灰塵,舞台與地板也煥然一新,那麼音響呢?為什麼不在這次維修的項目當中?李惠美解釋:「我也常聽到抱怨效果不好,但兩廳院當初是為了管絃樂團的演出形式而蓋,只是現在演出形式愈來愈多元,在爵士、打擊等低頻樂器搬上舞台的現在,竄音就不是目前的隔音所能對應的了。」至於偶發的異音,則是因為季節交替、溫差過大導致木頭伸縮發出聲音,這就不是休館可以處理的,除非全部翻新。但這麼一來,建築結構本體的更動不僅花費數年,連整個質地也將大受影響。就兩廳院的音響來說,已是國際知水準,因此她說:「這風險太高,如果我們沒有把握提升,我寧願穩住現在。」

在這四個月中,觀眾也不必擔心沒有音樂可聽。因為兩廳院不但增加「城市角落」戶外音樂會,「夏日爵士派對」在藝文廣場將連演三天,更利用這個機會推出「藝術出走」計畫,將歌劇工作坊、「阿章師の拉哩歐」等節目進行全國巡演與館際合作,把藝術送到觀眾面前。待九月開館之後,全新的國家音樂廳將在NSO的開季中再現於觀眾面前外,更特地商請呂紹嘉總監安排一首管風琴曲,讓台下親聆調校過後的音色。此外,令人雀躍的是,荷蘭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也將在此時翩然來台,一解樂迷們久違音樂廳的等待。

五月時序,演奏家們在「見證歲月」的活動期間,紛紛在音樂會結束後,於舞台地板留下簽名,表達對這舞台方寸的懷念。在國家音樂廳大門重啟之時,也許地板亮一點、椅套新一點,管風琴看來沒有改變,其餘似乎沒有差異……然而,做有感的外觀容易,細膩的內在卻不那麼簡單。這個藝文人士的精神聖地,是眾人關注的目標,因此好、還要被期待更好。不過這樣的期待,也成為鞭策兩廳院進步的力量。短暫的休館不是停頓,而是為未來作好預備,迎接卅周年的新頁,就要在明年展開。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