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藝@CD
收藏聖堂純淨之聲
成立於一九六八年的「國王歌手」合唱團,多年來都以純粹的聲音藝術風靡全球樂迷,即便歷經成員更迭,依然不改初衷。為慶祝成團五十年,他們發行了《榮耀時刻》紀念專輯,收錄多樣且以往專輯內未曾收錄過的六十首歌曲,還附上一支紀念隨身碟存有該團有過的精采軌跡,讓人打開這套專輯,就像打開壓箱的寶藏。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的「歌劇教父」
曾道雄 歌劇 是他肩上的信仰
聲樂家、歌劇導演、劇作家、作曲家都是曾道雄的頭銜,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也是台灣歌劇藝術發展的幕後推手。數十年來,他致力於音樂教育與培育工作,以紮實的中西文化底蘊為這塊土地耕耘,至今在國內外首演的歌劇已逾四十齣。雖然年近耄耋,他的創作力卻愈來愈旺,去年執導《月亮》與《浮士德》,一開年又要推出《馬克白》,為推展歌劇,他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實現,正如他所說的:「歌劇對我來講近乎宗教!」
-
音樂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巨人風華 近身接觸
繼去年舉辦「鋼琴藝術節」為國內外鋼琴學子打造親炙大師學習的機會,鋼琴家嚴俊傑今年再度擔任藝術總監,舉辦「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邀請國內外廿位頂尖鋼琴家共襄盛舉。除了有大師班與音樂講座,還有「明日之星音樂會暨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最重要的是兩場「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將由九位國際鋼琴家演出布拉姆斯及德布西與其他大師的經典。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手集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吳聖雄 透過包容與分享 傳達節奏的感動
「手集團」的演出融合了傳統鼓藝、打擊樂、肢體表演,呈現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風采,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吳聖雄正是這個特色團隊的重要推手。身為廿四節令鼓創辦人陳徽崇的得意門生,吳聖雄雖是美術科班出身,但卻投身擊樂藝術,更帶領團隊多方吸收各地音樂文化,而向上茁壯之外也認真向下扎根,投注心力在藝術教育中,不斷以身實踐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分享,並藉此傳達音樂節奏的無限感動。
-
藝@CD
用新的方式 聆聽傳統的聲音
二胡這項樂器看似傳統,但因不像鋼琴或古箏那般有固定音階,它自由的表現手法非常適合當代音樂聲響的開發。台灣二胡演奏家王瀅絜自二○一一年起,與各國音樂家分享,讓他們認識這項樂器、並進而激盪出嶄新創作,數年探索的呈現就是這張專輯《雲樹》,讓我們用新的方式,聆聽傳統的聲音。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四季》 連結你我的世界 唱遊四季
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
擔任今年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之一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造訪了新竹尖石鄉「泰雅學堂」的小朋友們,也激盪出將在十二月初演出的「唱遊四季」音樂會。山林的自然景致、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還有原鄉孩子的純真與音樂,讓陳銳想到韋瓦第的經典《四季》,於是透過這部歌頌春夏秋冬的作品,與原鄉歌謠揉合,聯繫起他與泰雅孩子的音樂世界。
-
焦點專題 Focus 暌違廿六年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再度訪美
讓太平洋彼端 聽見來自台灣的驕傲
在首席指揮吉博.瓦格的領軍之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暌違廿六年之後再度訪美,在加州的庫帕提諾佛林特表演藝術中心與聖地牙哥雅各布音樂中心柯普萊交響音樂廳各演出一場,特邀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擔任獨奏,並委託作曲家趙菁文專門譜寫了《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透過精湛的樂章音符,讓太平洋彼岸的樂迷,聽見台北、甚至台灣的驕傲!
-
焦點專題 Focus 旅美小提琴家 黃俊文
以一把小提琴 與世界對話
這次應北市交之邀一起赴美巡演的小提琴家黃俊文,雖然從小接觸藝文、學習各種音樂,卻直到七歲才轉向學習小提琴,卻在開心學習、良師指導下,走上演奏的道路。雖然不愛比賽,卻依然備受肯定,贏得許多獎項與大師的讚賞。喜愛演奏室內樂的他這樣說:「拉不好協奏曲,樂團不會講;但是拉不好室內樂,夥伴馬上就會反應。」原來這就是黃俊文鞭策自己、永遠保持最佳狀態的好方法。
-
焦點專題 Focus TSO美巡演出現場直擊
台美連線 交織悠揚樂章
這次TSO美巡的兩個場地各有千秋,但樂團都能適時調整,呈現出漂亮的聲響。演出現場中,委創作品趙菁文的《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以聲音帶引故鄉視覺,小提琴家黃俊文以優秀琴藝展現與樂團、指揮間的精采拋接,還有團員們的實力、向心力及十足的默契。兩場演出,觀眾皆全場站立、爆出如雷喝采,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4:舉辦國際級賽事,讓世界看見台灣
在家奪獎吸睛 帶動樂壇蓬勃活力
世界樂壇讓全球樂迷最能投入的時刻,莫過於各種音樂大賽舉辦之時;以前台灣音樂家只能出國比賽,台灣樂迷只能遠端觀賽加油,今年本地樂界除了有「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更有第一屆「台灣國際打擊樂大賽」,舉辦成果令人矚目,台灣音樂家更表現出色,紛奪大獎!國際級賽事讓世界看到台灣,也可以帶動本地樂壇的活躍與蓬勃。從今年台灣兩大國際音樂賽事看來,台灣缺的不是踴躍參與的人才,而是給予鼓勵的平台。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群英細膩對話 展現室內樂高度藝術
暌違台灣十年,今年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在兩位藝術總監吳菡與大衛.芬柯的率領下,與多位樂壇菁英演奏家展開亞洲巡演,五月起點與十二月終站都選在台灣,讓樂迷聆賞具高度藝術性的室內樂;並將與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合作展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亞洲巡演暨人才培育推廣計畫」,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一週展開,將透過演出、講座、工作坊、演前導聆等活動,讓學生與大師們近距離學習。
-
即將上場 Preview 「簡文彬與TCO」音樂會
從曲目出發 探尋國樂多種可能性
已與北市國合作過兩次,這次再度站上國樂團指揮台,簡文彬拋出雄心壯志:「我想開發國樂器各種演奏或組合的可能性,去尋找不一樣的國樂聲響。」在十一月的「簡文彬與TCO」音樂會中,除了以過去的創新作開場,簡文彬並委託作曲家創作新曲挑戰演奏形式,別出心裁的實驗,讓觀眾聽見、也看見國樂無限可能的未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演出復刻當年 回首初心再創新猷
成立於一九七七年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歡度四十周年大壽,特地舉辦「初見」音樂會,全然復刻當年首場規格同一場地、同一時間、同一曲目,讓人重溫舊時感動!四十周年活動也包含了在音樂會前一天舉辦「情繫香港四十年學術座談會」,以「人才培育」、「社區服務」、「樂器改革」、「委約創作」、「國際拓展」五個主題,盤點整理樂團多年走過來的足跡。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 美巡行前音樂會 「聽城」
民謠交織 傾聽一座城市的聲音
暌違廿六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再度展開美國巡演之旅。由首席指揮瓦格領軍,並邀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一同在加州沿岸的聖地牙哥及庫帕提諾兩地演出。行前,樂團特別以「聽城」為名,安排一場在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的音樂會,曲目包含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特地為巡演而寫的新作,及德弗乍克與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巧合的是三首樂曲都交織了作曲家家鄉的民謠旋律,讓人分外能感受到故鄉情懷。
-
TSO精選 TSO Choice
擷取一段時空 讓TSO以樂相伴
為了音樂教育的推廣與普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未來每年皆有影音錄製計畫,今年則推出《品味TSO精選小夜曲》,收錄多首絃樂名曲。錄音指揮由樂團首席姜智譯擔任,他表示,樂曲都是從完整交響曲中抽出來的,不是澎湃激昂的段落,而是集合鮮少在音樂會中單獨拿出來演奏的樂章,這些具有一點深度,卻又優美悅耳的旋律,常讓人懷疑似曾相似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聽過。透過這張專輯,愛樂者不但可以發現「想要找的,原來都在這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無限可能 戲劇、音樂各自繽紛
在台灣,提到障礙藝術家,通常大家最快想起的,應該是多位表現優秀的視障音樂家如鋼琴家黃裕翔、許哲誠與女高音朱萬花等,其他值得注意的音樂團隊則還有混障綜藝團、極光打擊樂團等;而在劇場方面,除了有導演汪其楣持續帶領多障別者演出,長年探討身體未知可能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演出內容更跨越各種不同障別的藝術創作。多樣的表現,讓台灣近年的障礙表演藝術更顯繽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聲藝術節魅力 「港味」十足
成立於二○一○年、以台灣為基地的「Vocal Asian人聲樂集」堪稱為目前全世界僅見的阿卡貝拉純人聲音樂跨國性平台,其舉辦的Vocal Asia Festival是「唯一旅行的國際人聲藝術節」,造訪過許多亞洲城市。今年活動於八月下旬在香港舉行,活動包含了「亞洲盃阿卡貝拉大賽」、世界級人聲爵士大師「紐約之聲」坐鎮的大師班與各種特色課程,還有每晚精采的音樂會,更安排了白天的「阿卡日」,讓近廿幾個不同國家的團隊在青年廣場展覽平台、港鐵、渡輪、商場,以最靠近民眾距離的方式演唱,帶給民眾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歡樂。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動作與聲音的接龍遊戲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慶典之後的靜心沉澱 依然閃亮耀眼
結束繽紛燦爛、持續了一整個樂季的卅周年慶典,國家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選擇靜心沉殿,以三首莫札特晚期作品回歸自然,代表著樂團不浮誇、真誠面對觀眾的信心與決心。話雖如此,但樂季中的節目看來依然相當閃亮:經典樂章、演奏名家都不缺,更有多首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委創作品,加上活潑的電影系列與歲末跨年音樂會,最後以華格納歌劇收尾怎叫樂迷不動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打破既定印象 既新又潮更活潑
攤開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出爐的樂季手冊,可說是亮點不斷!除了以《十二生肖》精采開季、邀到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擔任本樂季駐團作曲家、與指揮簡文彬合作「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破天荒地以「武俠」為主題設計系列節目,讓國樂加入武俠電玩與科技藝術,吸引年輕族群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