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 背起行囊走一趟作曲家的人生之旅
江靖波 親身體會馬勒「此生此世」
透過親身踏勘馬勒生平的足跡,指揮江靖波也更了解馬勒創作的想法與心情,在「樂興之時彩繪作曲家系列馬勒此生此世」音樂會中,江靖波選了他認為是馬勒最個人、最洗練、語法上室內樂成分最強烈的交響曲《第四》與《第九》精選樂章,讓樂迷也能跟著踏入馬勒的世界。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奇妙聲響 一世紀前的「新」體驗
NSO五月份的兩場演出,在觀眾熟悉的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作品中包含了「第二維也納樂派」三位作曲家的經典曲目: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魏本的《五首管弦樂小品》及荀貝格的《第一號室內交響曲》,讓樂迷在在名家的詮釋下,跳脫調性的從屬關係,享受音符自由伸展的另一種意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與臺灣國家國樂團首度合作
指揮家張國勇 趣味曲目揮灑精湛功力
「我給張國勇以莫斯科音樂學院指揮系有史以來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樂團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中國指揮家張國勇的導師,也是俄羅斯名指揮羅傑斯特汶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對音樂評論家們展現的驕傲,更是對於自己學生最高的保證。 擁有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博士學位的張國勇,是現任上海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他不但與國際著名的樂團合作過系列性的歌劇、芭蕾舞劇、交響合唱等作品,也和他的老師一樣,是公認蕭斯塔可維奇交響曲的最佳詮釋者之一。他的風格簡潔自然又富有熱烈情感,音樂造詣和出色的指揮才華令人讚嘆,不僅掌握交響樂團駕輕就熟,也曾與香港中樂團有多次搭配演出,對國樂曲的處理有豐富經驗。 臺灣國家國樂團(NCO)首度和張國勇的合作,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家劉光宇來台演出。胡琴演奏家劉光宇大有來頭,他不但是胡琴大師閔惠芬的入室弟子,也是現任重慶歌舞劇院院長及重慶交響樂團團長。帶來的曲目《螞蟻》是演奏家以重慶童謠《黃絲螞螞》為素材的胡琴協奏曲。樂曲一開始以左手按壓音高、右手撥弦的方式,奏出活潑俏皮的旋律作為序奏。接著使用胡琴特有的滑音配合打擊樂,輕快地將整首童謠唱出。整首樂曲在簡單的旋律基礎上做變奏,表現螞蟻那種伸出觸角向外探索的逗趣形象。特別是劉光宇的詮釋不僅肢體十分具有戲劇表情,在後段的急板有大段的快速音階,聽來趣味性高,但沒有高超技巧絕對無法達到那種輕鬆愉快的感受。 《桃花要過渡》取自歌仔戲的車鼓調,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樂曲。故事描述著桃花姑娘急著要渡河,卻碰上擺渡阿伯故意刁難,要她唱山歌比勝負,只要贏了就免費載她過河,但是輸了可就要當他的老婆。聰明的桃花不甘示弱,約定好了以十二個月份為主題搭唱。擺渡阿伯想盡辦法調戲桃花,但桃花也不是省油的燈,用歌詞暗諷對方老不修、不知醜、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就這樣一往一返,讓阿伯知難而退,免費載她過河。以這個故事作背景,笛演奏家暨作曲家陳中申發揮創意,將它發展為雙笛協奏曲,以曲笛和梆笛暗喻阿伯和桃花的對話,在樂曲進行中獨奏、合奏,互相較勁、互別苗頭。而樂團的角色就成了看熱鬧的民眾,對兩把笛子品頭論足,有時叫好、有時給噓聲,熱鬧喧嘩並且戲感十足。而本曲也將由陳中申本人與NCO團員劉貞伶擔綱,師徒二人聯
-
音樂新訊
三位鋼琴大師 展現「88鍵的國樂新天地」
近年來一直以和西洋樂器合作、並藉此將國樂推展至國際的台北市立國樂團,繼小提琴、長笛、薩克斯風、長號及和打擊之後,即將再以鋼琴這個構造最複雜、和聲最豐富的樂器聯手,再度突破傳統音樂既有的限制。 從《黃河》鋼琴協奏曲之後,殷承宗一直就是本曲詮釋的最佳代表。五十年來,這首具有道地中國內涵的樂曲不但膾炙人口,也常常改變型態,與國樂團做協奏演出。然而,兩者的合作僅限於此嗎?那可不一定!這次的演出除了殷承宗外,北市國更邀請了台灣的驕傲陳必先擔任主奏,首演中國作曲家梁雷給鋼琴與大編制國樂團的作品《記憶的弦動》。擅長以現代技巧及精神賦予作品新生命、並且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她,自是觀眾最大的期待。此外一九七五年法國隆提博大賽冠軍的俄國鋼琴家魯迪(Mikhail Rudy)也特別應邀在這場音樂會帶來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位鋼琴家、三首協奏曲,將帶領觀眾聽見鋼琴與國樂共同開拓的國樂新天地。
-
音樂新訊
布魯克納《e小調彌撒》 純管樂編制唱出虔誠之心
從一八六三年到一八六八年,短短的五年之間,布魯克納一連創作了三部大型的彌撒作品及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這些作品的成熟度創造出他獨特的風格,同時也奠定了大師地位。而這個時期的作品,就以他的《e小調彌撒》最被人們讚賞。 這位浪漫派後期重要的德奧作曲家,出生在音樂世家,從小跟隨管風琴演奏家的父親學習音樂,因此布魯克納不僅以作曲家聞名,在管風琴上的造詣也非常高。由於他本身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信仰影響他的音樂創作非常大,因此在《e小調彌撒》中,時時可窺見他在宗教與管風琴兩方面所著重的影子。作品中他使用高達八個聲部的混聲合唱及由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低音管、四支法國號、兩支小喇叭及三支長號所組成的純管樂編制,營造出來的豐富和聲就如同管風琴特殊的「塊狀」聲響一般,不但是非常罕見的編制,也可說是以布魯克納特有的浪漫手法來詮釋虔敬、抑扼、沉痛或輝煌的力量。 《e小調彌撒》將由甫自美國返台的吳尚倫擔任指揮,演出經驗豐富的他曾連續兩年獲選入「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2007 2008),現任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指揮。經典曲目加上台北愛樂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的龐大陣容,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十個面向,讓你認識手風琴
手風琴是怎麼演變來的?它是不是有很多種類? 它的發聲原理和構造是什麼?怎麼能夠有那麼大的音量? 還有還有,手風琴的指法和鋼琴一樣嗎? 左撇子或右撇子拉起琴來有沒有影響?眼睛瞄不到琴鍵要怎麼彈? 您對手風琴的所有疑問,讓十個面向的解析來清楚地回答!
-
音樂 將與英國室內管絃樂團訪台演出
希拉蕊・韓 成功拓展創作與欣賞的兩端
兼具才氣與美貌的新一代小提琴偶像希拉蕊.韓,除了以灌錄的專輯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更擅長以網路與樂迷保持密切互動,也以邀請廿七位作曲家為她創作安可曲的方式,推介現代曲目也自我挑戰,成功地拓展了創作與欣賞的兩端。四月她將與室內樂天團級的英國室內管絃樂團一起訪台,令人拭目以待!
-
音樂 德國擊樂教父與NSO合作
薩德羅 敲擊雙琴演米堯名曲
德國擊樂教父薩德羅這次應邀訪台,將與NSO合作演出法國作曲家米堯的《馬林巴琴與鐵琴協奏曲》,演奏者必須同時演奏馬林巴與鐵琴兩種不同音色的鍵盤樂器,有時候演奏者必須要將鐵琴的踏瓣踩著,讓它的殘響與馬林巴的聲音交疊,交織成特殊的音響。
-
焦點專題 Focus 手風琴收藏達人
簡阿忠 玩賞研究又改裝 給手風琴一個「家」
手風琴的收藏達人簡阿忠,家中的手風琴收藏多達四十幾台,有西德、東德、義大利琴,有小巧可愛為兒童、女性專用的手風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鈕的巴揚琴。因為學口琴而與手風琴結緣的他,收琴、玩賞琴、也研究琴,甚至成為台灣少數幾位會維修手風琴的師傅。簡阿忠的家也是琴友們聚會的交流站,在收藏手風琴的時光當中,簡阿忠也同時「收藏」了修琴的經驗與同好的朋友們。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街頭到音樂廳 手風琴與管絃同台
班多鈕琴和巴揚琴 與NSO在四月相遇
手風琴早就不只是街頭藝人的表演而已,阿根廷探戈音樂大師皮亞佐拉早把手風琴與管絃樂結合,作出多首美麗樂章。四月,台灣少見的手風琴班多鈕琴和巴揚琴,也將分別與NSO在台灣同台演出,各由來自阿根廷的璜侯.莫薩里尼與來自法國的布魯諾.莫里斯精采詮釋,讓台灣聽眾聆賞與傳統印象不一樣的手風琴之音!
-
音樂 細膩「原」聲訴說代代不滅之愛
《米靈岸音樂劇場》 傳唱祖先的睿智
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運用一則則動人的寓言與傳說,從床邊故事說起,讓老祖先的睿智與教誨一代代地傳遞下去,這些故事,就是排灣族語中的「米靈岸」。RS傳唱者劇團的藝術總監芮斯與團長胡建,結合吟唱、儀式與音樂的說故事方式,打造《米靈岸音樂劇場》演出,讓觀眾也能感受到這令人感動的代代相傳之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嚴俊傑:我將我的未來與台灣託付於你的手中
親愛的俊傑, 想到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後的自己,我手中的筆頓時像滿載責任似地變得異常地沉重。意外的,在短暫地被橫行於前、溼黏渾沌的未來迷霧震懾後,我的思維卻開始如脫韁野馬一般興奮地亂竄,恨不得我能夠直接與你對談:你會是那發光發熱、我深切期盼認識的音樂家嗎?住在哪兒呢?你那可愛的出生地台北、台灣是什麼樣子? 狂想曲 記得多年前在台北師大附中的樂教館裡,眾多恩師中的魏樂富老師問你,如果你的人生是一種曲式,你會如何選擇?當時懞懂無知國二生的回答似乎使魏老師感到很意外:狂想曲!回首過去,你的人生果然是一首狂想曲:十三歲在聖彼得堡驚喜得獎;十五歲旋即決意開始旅歐在德國展開求學之旅,途中八年曲風發展終於成型;廿四歲時卻於德國沉潛謐靜中乍然現身搬遷到以陽光、好萊塢文化為代表的美國洛杉磯;廿七歲的你(亦即現在的我)於台灣服兵役,度過我認為到目前為止這首狂想曲技巧最艱難的部分,咬著牙根撐著頭皮一邊牙牙學語似地抱起一點也不懂的薩克斯風於服役期間彈完了蕭邦全套練習曲是否十年後,你所唱的生命之歌,還是國二時的你所選擇的狂想曲嗎? 或許不然,或許隨著年齡的沉澱你會捨棄絢麗奪目的狂想曲式,將其轉化為身後結構龐大的奏鳴曲式之第一樂章霎時我的耳邊響起了貝多芬巨人般的Hammerklavier奏鳴曲,李斯特其天人、魔鬼與愛緊扣撕裂靈魂式的奏鳴曲,舒曼熱情奔放毫不掩飾之如奏鳴曲般的幻想曲,其眼界之遠大、恢弘傾訴世間。這也是我要在此提醒你,希望你眼光更加遠大,猶如前人的偉大傑作般;沒有忘記這廿七年來你在甜美成果的收成前做的所有努力,猶如音樂中不斷的堆疊轉調而最後達到的高潮一般;雖然容易受傷,但請你放膽積極地愛你的世界,美化它,猶如貝多芬、舒曼、李斯特般的無私。十年後的你,是如何譜寫你的第二樂章呢? 光陰如梭,記憶猶新 十年,似乎是一段很長的光陰,但回眸一盼,十年前所走過的一切卻似乎都像昨日雲煙一般,歷歷在目。兩年前,是我於一九九九年第一次國家音樂廳登台之十週年紀念,今年的我,手握著環球發行的兩張CD,甫演奏完蕭邦全套練習曲,而十年後的你,想必肯定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范姜毅:期許我們能擁有一同的感動,一同的激勵!
時空膠囊的時代已只有在電影情節才看的到,所以Yi,你放心吧,我不會要求你在十年後的今天排除萬難奔去某一個山頭,還得挖出個陳年黑師傅捲心酥鐵罐找出信來,免得一邊咒罵我一邊讀此封信。 還是你想透過MSN與我對話?(如果那時還叫做MSN的話)算了,跟你說可不是我不關心你的現況喔,而是怕我的好奇心若是知道這一切會不會驅使所謂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產生?你呀就好心點,讓現在的我對未知的世界擁有更多期望與動力吧。 所以我決定把今天寫給你的這封信放在一個email帳號裡,既安全又不怕有時效性過的問題,設想的夠周到吧? 此時寫信給你的我正邁入所謂三十而立,而你將會是四十而不惑的年齡: 我是正值做許多重大決定的階段,而你所面臨到的狀況,所做的決定又將會是什麼?等等!千萬別想透露點蛛絲馬跡給我!!!你只需告訴我,古典音樂還存在嗎?世界科技進步的趨使之下是否還容得住古典音樂給人最簡單的感動?這或許是我最為擔心的 還記得十年前的我嗎?要是你已稀疏記不起當下的我,以及再更早之前的我曾經歷過些什麼,那麼我來給你一些提示吧! 廿歲的我,害怕孤單,顧慮別人對我的想法,而鋼琴是唯一能傾聽到我的「內聲部」,音樂更是我的避風港。讓我對世事都敏感是因為學習音樂的影響還是來自於我的天性呢?但唯一可以證實的是,拜音樂所賜,讓我攜帶著它有如我的護照般,行走於世界並認識各地喜好音樂的人們。所幸這期間,我學會熱愛並珍惜我擁有的。音樂開拓了我的視野,帶我進入藝術(繪畫、建築、雕刻與音樂的互通)、宗教(造物者上帝的萬能和作曲家的虔誠)、自然(音樂取自於大自然的規律)、人文(詩、文學作品)的大門,讓我更透徹了解到如何聯繫那人與人之間微妙的connection敞開心胸毫無畏懼的作自我! 即將要邁入卅歲的我,在德國求學與之後的教學工作總共十六年,離開所謂的第二家鄉,而回到家鄉台灣,異常的有如脫離母親的臍帶般的不願意,因為等待我的是充滿未知數及不安,然而讓我毅然做下決定的並不只是父母親的意願,更多是音樂賜與給我的勇氣、熱愛與使命。 今後,我想我知道如何找尋,有目標地在音樂裡找尋方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胡瀞云:我相信妳能一直保持一顆純真的心
親愛的瀞云, 是我,再321天就將面臨人生第一個令人畏懼的大關卡卅歲的前夕,我總是在和時間賽跑。卅歲?!誰能想到這個日子這麼快就來臨。我準備好了嗎?當我正在思索著這個日子的到來,其實我並不是要寫關於即將卅歲的事。PAR要我寫給十年後的妳,我親愛的瀞云,頓時,這感覺可遙遠了。 我必須坦承跟妳說我沒有明確的十年長遠計畫,這並不是因為我對人生的規劃不感興趣,而是因為此刻我實在是太忙了。單單這幾個月的行程就占據了我所有的心思。比如:這次南非三個星期的巡迴,十一場音樂會,練琴、演出、旅行,和經紀公司保持聯繫,行程排得密密麻麻的。除此之外,還要顧及夏季前其他的巡迴:台灣、以色列、德國、葡萄牙、美國、俄國六十多場演奏會的音樂季,跨越了四個大洲。 活在當下,是我現在的座右銘。 此刻的我,完成了兒時的願望,成為一個在世界各地演出的鋼琴家。我為現在的自己鼓掌,因為這真是得來不易。我能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居住的城市,和喜歡的朋友。我還有好多的夢想要實現。十年後,妳做到了嗎?妳生命中有誰?妳會是什麼樣子呢?妳的人生中又會有什麼令人興奮的變化?妳還會在漢諾威的小咖啡廳裡給十年後的自己寫信嗎? 與其想到妳,我腦海裡卻是個個曾幫助妳、鼓勵妳的長輩和朋友們。這些在我們生命低點時給我們力量及溫暖的人們,都還在這世上嗎?這個念頭頓時讓我很傷感。我將會思念他們。十年後的妳,會是一個給予力量和溫暖的人嗎?妳能帶給下一輩年輕音樂家們什麼樣的啟發與影響?妳的為人及妳的音樂又可以對社會有多少貢獻與回饋? 前幾天,我在某一機場看到一個投資企業的平面廣告,上面寫著:invest in the future of you. 我想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十年後的妳。我當下的每一個決定就影響著妳在未來的現實。我覺得我要為你付出全部的責任。就像妳要為十年後的妳負責。這麼說來,我是有十年長遠計畫的。雖然我不知道妳最後會選擇在哪裡當妳的家,但我可以確定不管妳走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妳都會過得很好的。 妳知道想要得到傲人的成就,就必須不斷的自我檢討、思索及
-
音樂 北市國&漢唐樂府 展演南管鐘磬樂舞
《盤之古》 探索遠古太初之音
作為「2011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的開季節目,北市國邀來漢唐樂府,以兩種傳統音樂藝術的合作展現創新。演出以追溯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來探尋南管音樂的源頭,由笛子演奏家陳中申,在南管既定的曲牌上,做整場音樂的編寫。舞蹈方面則以「禪門太極」入舞,展現神仙的出塵脫俗。
-
音樂 歡慶廿週年 與韓國傳統樂合作演出
采風樂坊 打造國樂創意新平台
邁入廿週年,采風樂坊也自我期許打造創意交流的平台,讓台灣的國樂人才能有機會被凸顯。而從這次的團慶音樂會起,采風也將邁開與國際交流的腳步,音樂會中除了有《秦兵馬俑幻想曲》、《十面埋伏》等磅礡曲目,也會與韓國的傳統樂音樂家與樂團合作演出。
-
音樂 可以嚴肅 也能搞笑搞怪
NSO頑皮家族 顛覆形象幽默獻藝
平常在台上演奏、看起來總是嚴肅拘謹的NSO團員,這次要露出他們風趣搞笑的「真面目」!由活潑的小提琴手梁坤豪及大提琴手黃日昇擔綱主持,團內多位聲部首席如解瑄、安德石、傅永和、宇新樂等上場展技,藉著一身絕技搞笑演出,整場演出沒有冷場,充滿諷刺、搞笑、並且拿樂器的特性、甚至社會議題來大做文章。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作曲家
冉天豪 笑言「被動」創作 學習音樂謎題
從小學琴但非音樂科班,大學念的是英文系也從沒想過要走音樂這條路,但卻成為台灣合唱與音樂劇創作的第一把交椅這就是冉天豪,創作了《四月望雨》、《隔壁親家》、《渭水春風》等重演多次的音樂劇,卻還不到四十歲。笑稱自己只「被動」受邀創作,但他靠的都是實戰經驗,邊做邊學,在獲獎、原聲帶銷售名列前茅、邀約不斷的現在,他卻謙虛地說他是「每做完一項就等於多學會了一項才能。」
-
音樂 NSO「佩利亞與梅麗桑」音樂會
從布拉姆斯到荀貝格 精湛的世代對話
國家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呂紹嘉的指揮下,在「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中,推出「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佩利亞與梅麗桑」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中,安排了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荀貝格的交響詩《佩利亞與梅麗桑》,從典型的古典到接近現代的浪漫,呈現出屬於德奧樂派的一脈相承。
-
音樂 呈現台灣多樣人文風景
豎琴音樂劇場《河》 撫慰歷史傷痛
豎琴演奏家解瑄領軍的「粉月亮音樂劇場」,將以《河》作為節目的主題,在二月二十八日當天演出。為了改變觀眾對紀念音樂會既有的嚴肅印象,解瑄廣邀不同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以各自的專業營造出多采多姿的節目內容。演出採用當代都會生活為表現之場景,以輕鬆有趣且活潑的內容,將豎琴與豐富的台灣人文結合,產生出各式各樣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