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康
-
焦點專題 Focus
我們好像孩子 一起認真地玩
在《父親》中存在感十足的劉怡君,是科班出身的舞蹈工作者,「在學校的時候,別人都叫我大牛,對事情有好奇心,會我行我素地衝過去。」劉怡君形容自己是「想得很多,走得很慢」的那種「牛」,秉持著這種特質,她遊歷歐洲、參與舞團,從觀察中體驗、學習,直至二○一三年加入偷窺者舞團。在這個難以定義的創作團體中,自由又富挑戰性的工作方式,讓她開心地說:「可以吃這行飯是多麼幸運的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革命家的琴聲 多聲部交映的生命史
簡吉,一位出身鳳山農村的革命家,一位拉著小提琴的社會改革先鋒,在衛武營開幕季中,其生平將被改編搬上舞台。編劇周慧玲表示,自己寫出了三個簡吉,「那是簡吉的兩面、三面,我其實寫了很多人在裡面,而不是單一的一個人,更像是一個集體的展現;奏鳴曲的概念,當然也是要強調:這不是單一聲部。」 《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製作單位演員異動聲明:本演出因演出內容規劃調整,原訂參演之周定緯先生,因故無法參與本次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社會的怒濤聲中 啟動童年公寓中的回憶
知名加拿大導演羅伯.勒帕吉的自傳性作品《887》,是他第一次以自己作為主角的獨角戲演出,透過回溯他成長期間的一九六、七○年代,重建那個有著他與家人的居處,以及許多大樓鄰居的公寓建築魁北克市莫瑞街887號,以七、八歲的他,眼中所看出去的世界,回看當年魁北克的社會衝突和族群紛爭。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透過馬戲與雜技 看見創意與技藝
從二○一六年啟動的「馬戲平台」,在這次的開幕季中特別規劃的一週五天的秘集演出,如同馬戲表演的「黃金週」,有來自法國的新馬戲團隊與西班牙的馬戲表演與創作者,還有三組台灣團隊的五檔演出,演出場地從室內的繪景工廠到戶外的榕樹廣場,還有邊演邊走的移動式劇場,不同的體驗方式,讓觀眾看到當代馬戲與雜技揮灑的精采創意。
-
戲劇新訊
《馬爾他的時報鷹》 一個冷硬派偵探的台北故事
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在《八百萬種死法》裡,對委託他尋找旗下女孩的皮條客錢斯如是說:「辦案就應如此,GOYAKOD。」「你說什麼?」「GOYAKOD,意思是:抬起屁股去敲門(Get Off Your Ass and Knock On Doors)。」綜觀全系列作品,馬修正如他自稱那樣,走遍紐約街道、造訪各式店家、人物,敲門,又或是這邊戳一下、那邊踢一腳,挑絆著某些人的敏感神經、聆聽與案情相關或不相關的回應。 貪食德工作室新作《馬爾他的時報鷹》,劇名揭示了兩種主題:一方面借用漢密特經典推理小說《馬爾他之鷹》名稱,同時,這也是個與棒球有關的故事。導演蘇洋徵和編劇王健任試圖讓有如前述卜洛克筆下的「冷硬派」偵探特質,現身台灣、漫步天母,他們與演員一同,實際走訪並深入鄰近棒球場四周的街道,透過三條互不相關的故事線,組成人們共有的棒球回憶。相較於縝密的案情編排、刺激的辦案過程或懸疑的謎團解碼,冷硬派偵探的魅力在於他們對細節緊咬不放的頑固性格,以及遊走在法律邊緣、體制之外的道德原則。一個身處於台北的私家偵探,在他「抬起屁股去敲門」之前,可能得先替悠遊卡加值;一段段棒球回憶,其實交織著我們都不陌生的生命經驗、屬於台灣的特殊民情。
-
戲劇新訊
《白霧黑森林》 一段繪本故事般的生命旅程
鄰近卑南溪出海口的臺東森林公園,過去因種植整片木麻黃防風林而有「黑森林」之名。今年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與臺東大學兒童讀物研究中心製作、劇作家王友輝擔任編導的全新作品《白霧黑森林》,便以「黑森林」這聽似神祕、看似神奇的名字為發想,道出具有奇幻文學特質、深藏人權議題的台東故事。 三位主要劇中人分別以「蒲公英」中的一字為名,取其隨風飄揚而終將落地成長之意,暗示著角色的背景設定:小蒲在校飽受罷凌、無路可逃;公仔是無國籍孩子,不知何處是歸屬;而原籍印尼的英妹則為移工,三人在現實環境與個人遭遇的壓迫下,踏入了森林,開啟一段虛實難分、猶如繪本故事的生命旅程。 此前參與工作坊的當地學員們也加入演出行列,與劇場演員王世緯、廖威迪一同幻化為踏入森林的角色或歌隊,透過肢體表演和劇場空間,從無到有,逐漸形塑一個有著奇異氛圍的黑森林。王友輝表示,在故事與台詞中也呼應了劇名的「白」與「黑」,並以此帶出人們對於顏色所擅自賦予的意義和印象,這當中亦潛藏著平權概念。寓教於「戲」,看見社會鮮少關注的人物故事、有了更多的人文關懷。
-
戲劇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
焦點專題 Focus
「崑」與「能」 如夢似幻的回探與創新
歷時兩年,由國光劇團與橫濱能樂堂雙邊共製的新編作品《繡襦夢》,已在六月份於日本橫濱、新潟、豐田等三地演出,故事以崑劇《繡襦記》為底,以「夢幻能」架構編作,結合了偶戲、日本謠歌等,打造一齣開創性的現代跨國戲曲,於日本古典的能舞台演出。九月份《繡襦夢》將搬上台中與台北的鏡框式舞台,創作團隊將如何因應變化,呈現這難得的跨國奇遇,令人期待。
-
戲劇新訊
台、澳、法共同打造 《鏡花轉》演出紛陳的生命萬象
由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與台灣演摩莎劇團共同製作的《鏡花轉》是台、澳雙邊和法國陽光劇團資深演員莎莎(Shaghayegh Beheshti)共同創作。繼二○一五年「追尋當下的藝術」工作坊之後,一六年啟動「追尋島嶼的記憶」集體即興創作計畫,遴選來自台灣、澳門、馬來西亞、香港等地亞洲演員共聚一堂,經過了兩年多的創作進程,《鏡花轉》首部曲將在九月初於台北與澳門演出。 《鏡花轉》即是Kalidoscope萬花筒,在希臘文是觀看美麗的形式,在複雜紛陳、折影綻放的時間流裡,生命碎片轉瞬即逝如鏡花水月般,生活與記憶點點滴滴在宇宙裡反射出美麗的光。莎莎除以「追尋島嶼的記憶」工作坊中,演員自生命記憶中幻化出的角色、片段作為依據,也運用了自己在陽光劇團、與勒帕吉共事的各種歷練,將這許多故事、人物串連成彼此互有相關的劇情。同時,也從她自陽光劇團的創作方法出發,引領這廿多位有著不同訓練背景、生命經驗的演員,在這一方舞台上,將自我的「內在風景」、角色的內外形塑,轉化、組合而成了自微觀到宏觀的世事萬象。
-
戲劇
穿越回憶光年 撿拾快樂與不快樂的眼淚
自二○一五年開始工作的《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在經過四次階段性呈現之後,終於要正式現身舞台了。運用了4D BOX浮空投影,讓這個作品「很科技」,但導演周東彥在其中說的還是回憶、舊宅、夢境,透過詩一般的幻想畫面,說著快樂與不快樂、悲傷與忘卻悲傷的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迷濛氤氳的極樂地 風華轉換的文青區
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溫泉,讓北投成為國內外旅客熱愛的療養與休閒勝地,亦衍生出相關的娛樂產業。那些繁華享樂的過往,雖然都已是昨日煙雲,那曾經有過的風流,卻也成為北投深刻的銘記。而今,溫泉仍汨汨流淌,一樣能療癒遊人身心,從杯觥交錯的極樂地,翻轉成為富含歷史風華的文青流連區,北投的改變,正在進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日與夜,都這般美麗
攤開地圖 北投玩耍去……
丘陵與溫泉的地形,造就了北投獨特的人文景觀,日與夜,都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憩景點,且讓我們打開地圖,探訪這溫泉鄉的各種美麗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些年,北投酒後的心聲
陳明章所率領的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裡,每一位樂師都有「那卡西」相關背景,而成員之一、也在交工樂隊與好客樂隊擔任打擊樂手的鍾成達,更是從少年時期就跟著父親在北投做場打鼓,見證了那一段風華歲月從國中教室到了那卡西酒席,在一冊冊的流行歌本和鶯鶯燕燕來來去去之間,他將所有樂器玩了個透徹,造就出一身本領。 而自陳在家鄉北投,只做「酒客」沒做那卡西的陳明章,則是一面遙想著過去光景、一邊述說著他近來因《再會吧北投》音樂劇的製作成形而愈發明晰的大夢,他努力思考著如何運用此地的文化底蘊和多年來苦心培育的「軟實力」十年來已滲入北投人心底的月琴民謠音樂再創溫泉鄉的繁華盛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民阿伯的音樂劇 以「改變」映照台灣現況
接下陳明章原本已有的劇本,扛起改寫重任的吳念真說:「這裡面有些東西觸動了我,在想著這些人物的時候,我抓到了『再會吧北投』這五個字的意思。」而「改變」正是吳念真想在劇中說的關鍵詞,劇情的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好景不常」,那卻是改變的契機:「我覺得台灣最可貴的是,在困境中可以找到方法。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命過嘛!《再會吧北投》就是向一個舊的東西說再會,新的怎麼樣我們不知道,『讓他走走看嘛!』」吳念真強調著,當中有著對於改變的期待和呵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念真&陳明章 新曲與經典共譜溫泉鄉的故事
早在陳明章創作其成名曲〈再會吧北投〉時,音樂劇《再會吧北投》的劇情,就已經在其腦中醞釀,因緣際會,在多年後才終於能真的搬上舞台。由吳念真改寫的劇情設定在過去那個以溫泉、酒食及粉味著稱的北投,以「別有天溫泉旅館」中眾人所面臨的「危機與轉機」為主軸,延伸出了世代之間的彼此衝撞、互相理解和交接信任;劇情串接了許多陳明章的老歌和新歌,讓觀眾不僅可以感受故事裡的動人情節,也透過這些熟悉的曲目,再次體會歌詞的意境、曲調的感情。
-
藝術節 臺北藝術節「共想吧」演出
在台北,與亞洲各地創作者「在一起」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將在八月揭幕,除了演出外,也規劃了一系列名為「共想吧」的活動,包含小型演出、講座、身體工作坊、創作人對談與製作人交流平台,邀請多位亞洲創作者參與,與台北觀眾相遇。系列中的四檔演出也別具特色,除了有菲律賓編舞家的舞作、韓國作曲家與電鍋共演,還有台灣策展人藍貝芝邀請的澳門與新加坡演出,分別關注社會運動與同志議題。
-
戲曲 明華園戲劇總團《龍逆鱗》
從兄弟到父子 下克上的逆鱗之爭
去年初明華園推出了《龍抬頭》,劇中兩位命運不同、性格也大不相同的王子在市井相遇,因爭愛而衝突,又重返皇宮為自己、為母親鞏固地位;這個八月,明華園推出了續集《龍逆鱗》,故事將從這裡繼續發展,開始了一場皇城內的生死鬥,王位只有一個,當兩位「接班人」都進得了宮,誰才會是最後勝者?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竺定誼 不「斜槓」且專情地 說自己的話
在竺定誼自己的描述裡,他其實沒有「應該要」、「一定要」做演員的想法,但相較於近年許多人的「斜槓」狀態,他其實是很「專情」的!在每個製作裡面,他都試著全心投入、專注在自己的表演工作裡,「我在每個地方好像都是很安分守己地在做我當下面對的事情。」但會讓他感到徬徨的,反而是成為職業演員後,關於演出的內容:「最近也會質疑說,到了這個年紀、有了這些經驗,我到底該做什麼。」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系列之一
面對現況焦慮 面對歷史記憶
總結二○一七年的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作品,第十六屆的台新藝術獎選出了三項大獎,並於六月二日舉行頒獎典禮。這次的年度大獎是由龔卓軍領軍的策展團隊策劃的《近未來的交陪》奪得,視覺藝術類大獎由藝術家姚瑞中的個展《巨神連線》拿下,布拉瑞揚舞團《無,或就以沈醉為名》則獲得表演藝術類大獎。決選評審劉守曜指出,此屆作品大體呈現兩個面向:一是對於現況的焦慮,二是企圖解決與過去(歷史)相關的記憶。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觀念與實戰經驗分享 為青少年打造戲劇空間
兩廳院以國際論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青少年劇場」,作為今年新點子劇展「心之秘密青春就是半成品」系列活動壓軸;延續三檔演出積累之人氣與環境討論聲量,邀集國內外第一線藝文人士、台灣政務代表與學界三方,聚焦「青少年劇場」的現狀、過去發展與未來可能,共同探討在此細緻分齡下的群體,於劇場所能經驗的各種可能與未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