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藝術家的母親肖像 藝術家的母親肖像 五月是康乃馨的季節。在一片歌詠母愛的歌聲中,我們想從表演藝術的角度,勾勒屬於「母親」的形象。 〈「攝影」母親〉希望透過影像,捕捉藝術家與母親相互聯結的生命經驗,本刊分別從戲劇、戲曲、音樂、舞蹈等領域,邀請八位藝術家與母親合照,並「翻箱倒櫃」找到珍貴的老照片,用來註解他們成長的軌跡。 〈經驗「母親」〉則是呈現藝術創作者如何兼顧母親的角色;在身爲人母之後,與親子互動的經驗,及孕育新生兒所帶來在創作風格上的影響。 將這個專題獻給所有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母親,及每個「以母爲名」的藝術家,妳們辛苦了!
特別企畫/我「信」故我「藝」 我信故我藝 藝術宗敎,宗教藝術 自古以來藝術與宗敎便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藝術常是酬謝鬼神的工具,而祭儀也常成爲藝術表現的形式。特別在新舊世紀交替的當下,宗敎不僅在引領人類朝向新未來的精神層面上似乎更顯重要,對面臨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衝撃的台灣現代表演藝術,更是創作精神與素材的重要資源。從傳敎到藝術創意、從廟堂到個人生活,宗敎在台灣表演藝術裡的面向,相當迥異於傳統戲曲在生活、表演型態上已形制多年的信仰習慣。於此,本刊將從「宗敎運用藝術形式」、「藝術運用宗敎元素」等幾個方向來一探國內現代表演藝術與宗敎間的互動與未來。
特別企畫/耳目藝新2000/傳統戲曲新趨勢 舊曲新唱 儘管市場反應冷暖不一,台灣的傳統戲曲界近年來仍出現了許多具有新意的創作嘗試。從跨劇種的形式實驗,取材多元化的新編文本,到結合不同媒體的經營策略,世紀末的傳統戲曲是否已經發展出一些値得期待的嶄新表現活力?其障礙何在?而在進入新世紀之前,面臨國立戲劇藝術中心即將於二〇〇一年元旦成立的新衝擊,戲曲界對於未來又有何憂慮與展望?
特別企畫/再探新東方肢體觀 耳目藝新2000再探新東方肢體觀 在進入下一世紀之前看台灣舞蹈界,從以身心靈合一爲依歸的舞蹈,到以翻新、整合傳統元素的再運用,不論是舊酒裝新瓶,還是推陳出新,在衆多創作者的努力耕耘之下,新東方肢體觀的創作儼然已成爲一門顯學。 然而,這股新東方肢體觀的熱潮,是否有潛力成爲下一世紀的主流?是否能發展出屬於台灣獨特的美學傳承?究竟,這只是一股東方熱潮下的短暫火花?還是一條通往藝術神殿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