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藝新2000/特別企畫/藝網開來 藝網開來 從BBS到網際網路(Inter-net)、 從收發E-mail到電子商務,數位化的電子資訊通訊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逐漸地改變與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數位網路」絕對在這個新紀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股新興媒體勢力,也挾著其高互動性、短時間距離的便利特質,正改變著表演藝術的行銷、宣傳甚至創作、演出、觀賞的方式。在這個世紀交替的當兒,面對著新科技與新世紀,就讓我們藉由對「藝術與網路」的探索,來預測未來藝術的新面貌。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街頭表演藝人藝象 街頭表演藝人藝象 近年,台北的街頭,已悄悄地出現了街頭藝人,他們用音樂、魔術、雜耍、默劇等肢體表演爲冷漠的台北添上了幾許詩意的生命力。街頭表演是藝術世界中有趣的一環,然而在台灣卻還有待開拓。這種帶有童話色彩和異國情調的街頭表演藝人,他們是從人生的哪一個街角鑽出來的?他們在藝術的世界與人的生活裡面起的作用是什麼?從大台北到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在充滿紛雜焦點的都會中引我們駐足
遍佈街頭,雅俗共賞的安地斯樂團 文字|韓國鐄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移動的表演饗宴 台北街頭藝人的光影 文字|錢麗安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雕刻都會時光 文字|蔡春秀、吳佩珊、兪秀靑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在集體節慶與個人自由之間 戶外表演藝術與街頭戲劇 文字|陸愛玲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特別企畫/競「技」遊「戲」 競技遊戲 幕起,演員在如夢似眞的場景中移位走動;幕落,可能有的記憶多是針對編導演的表現評價。然而,幕起幕落之間有一群黑衣人,他們是演出的推手,不會站到台前接受觀衆的喝采;他們腦中轉著藝術的思維,手中握著實踐、判斷的量尺,一步一步將藝術與技術融合,建構完美演出。他們是「技術劇場」的工作者。 此次,他們難得卸下黒色裝束,站在燈光打亮的舞台上、說著屬於他們的台詞。藉由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每場演出背後所需要的是怎樣的群體努力和環境才能支撑所有台上光鮮炫目的呈現,以及「技術劇場」曾走過的艱辛歷史和目前的難題。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黨「同」伐「藝」 黨同伐藝 在近幾年的台灣劇場當中,討論同性戀、性別認同、扮裝等所謂有關「同志」的作品,可說是除了政治、身體、女性主義等熱門話題外,另一常被提出的議題;不論是國外翻譯劇本的搬演,或是國內創作者的原創之作,這些「同志議題」的作品在九〇年代的劇場的確佔有相當的比重。但是隨著世界同志議題的退燒,這一年來台灣的相關舞台作品也有減產的跡象。到底台灣的同志劇場發展如何?邊緣性的議題又如何能進入主流劇場?本期就讓我們從劇場「同志議題」作品的歷史、演變、演員「扮演」等角度來探視這個現象。
身份跨界的導演、性別無界的表演 文字|秦嘉嫄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舞台燈下的同志花園 台灣同志議題作品簡述 文字|史丹力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春光乍洩的另類主流 九〇年代的台灣「同志劇場」面向 文字|但唐謨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 安能辨我是「同志」?! 同志扮演與扮演同志 文字|吳大綱 第82期 / 1999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