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無際焦慮,無限創作 無際焦慮,無限創作 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的探索,它總是誠實的呈現自覺或不自覺的內在情境。九〇年代台灣的舞台作品透露出一股焦慮的氣味:不願談政治,卻又讓政治氣息無所不在;希望走出女性悲情,卻又點染女性血淚於篇幅中;渴望擺脫家國幻象,但又不斷表露重建理想家國的期待 ;自閉於孤傲的殿堂,卻嘆遍尋不著知音。 正因爲期望與失落的不斷反覆、環境與個人的難分主從,激起了創作者的辯論、抒發與擷抗。我們也終將發現,時代中的創作者,旣企望超越格局、又深涉於大環境中,無法自外
特別企畫/登台焦慮 與「焦慮」同台演出 口袋裡的油加利樹葉、一尊小佛像、《心經》,這些都是舞台表演者臨上場前藉以「保心安」的良伴。台下的你或許會納悶,舞台上的表演者不都是身經百戰、準備充分的藝術工作者,怎麼會膽顫、緊張呢? 有一種情緒它偏偏會莫名突襲臨出場前的表演者,新秀老將都難以倖免,與它理性奮戰,還是將它變形爲一股力量讓演出更精采?「焦慮」這個情緒調皮鬼,不因表演者的「藝齡」而稍有寛貸,總在上台前扑扑拍擊心臟。謝幕時想起來要找尋它,它又已消失無蹤。直到下一次再度登台
特別企畫/創作與婚姻 創作與婚姻 常有人以為藝術家在獨自面對生命時,才能錘鍊出創作的精華;然而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創作者,選擇了平凡人的婚姻生活,與對方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在這樣生命過程的轉化中,他們如何適應兩個人的生活,在日常煩瑣中沈澱創作?除了相互扶持的夫妻之情:兩人彼此不同的生活經驗與專業背景,究竟是限制了自我創作的空間還是使得彼此的藝術創作獲得了成長?
特別企畫/評論藝術的藝術 評論藝術的藝術 演出的「成功」指數有賴現場掌聲的熱烈及事後肯定的評論,然而掌聲的大小常常不等於評論的必然反應,演出者與評論者在一明一暗間,各有立場,台上與台下的距離似乎難以拉近可知,評論藝術的藝術也必須是一門專業的精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