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永坤至今不斷的迫尋音樂和音響的藝術。(白水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拜訪藝術「家」

音樂桃花源

曹永坤的家庭聆聽室

基於對音樂聆聽的品質要求,曹永坤花了十年的時間耕耘自己的家庭聆聽室;由於完善的硬體及主人的專業素養,曹永坤的家中吸引許多音樂作曲者及演奏者前來表演,前來享「樂」的朋友常常坐滿二、三樓的樓梯、甚至佔領飯廳。

基於對音樂聆聽的品質要求,曹永坤花了十年的時間耕耘自己的家庭聆聽室;由於完善的硬體及主人的專業素養,曹永坤的家中吸引許多音樂作曲者及演奏者前來表演,前來享「樂」的朋友常常坐滿二、三樓的樓梯、甚至佔領飯廳。

沿著台北中山北路旁的山路蜿蜒而上,攀坡而行,有幾棟看起來「氣度相當謙卑」的大戶人家。不像仁愛或敦化南路一帶「理直氣壯」的豪宅,曹永坤的三層寓樓,不在乎歲月的斑駁,安然地在山邊當一處主人心中的音樂桃花源。

曹永坤耗費大半人生追尋音樂和音響的藝術。對於一些聽說過這位台灣樂評家的年輕人而言,曹永坤的風範、學問與處事行徑,簡直就像目前這個資訊快速、消費氾濫Y世代社會中的一則傳奇。

愛知其所愛的執著

基於對音樂聆聽的品質要求,曹永坤花了十年時間,慢慢耕耘自己家庭聆聽室的理想。一般台灣家庭流行複雜多元的隔間,而曹永坤爲了尋找寬敞高大的簡便住屋,花了不少時間尋覓合適的地點;此外,基於噪音環保的標準,他經過朋友引薦,終於找到專業的冷氣規劃公司,完成嚴格的室溫調整與隔音要求,隨時保持室內百分之三十的空氣調節。最後他聘雇國內專業的音響規劃廠商,以兩個月的時間測試環繞音響和殘響效果,終於將一樓的客廳,轉變爲一流的家庭聆聽室。

進入聆聽室的大門,厚重的材質足以媲美國家音樂廳的標準;周圍的窗戶,也都加裝雙層玻璃,避免音響干擾。每一面牆,除了貼置吸音棉,也都分層裝滿了國內外的音樂CD和唱片,數都數不完。即使CD數量驚人,收藏罕見,曹永坤還是要耐著性子,根據樂器、編制將一張張CD分門別類。這數萬張的CD唱片,就是他多年的積蓄與珍藏,其中顯現的不只是一個樂迷的執著與好奇,其實還有「愛知其所愛」的篩選原則。經典演出與歷史錄音自然在曹永坤的收藏之列,而作曲家自創自演的作品,與錄音史上極具突破性,和深具當時時代意義的紀錄,也是曹永坤獵藏的對象。

停頓與留白,等於多元與包容

聆聽室的後方兩側,有兩具幾乎像是曹永坤幻想出來的水泥牆號角,中央深處裝了一組超低音音響,負責傳遞四十五赫茲以下的聲音,配合前方堪稱爲聆聽室座標的兩座中高音環繞音響,塑造聲音的空間感和立體亮度。處於這麼一個理想的聆聽室內,透過現代科技的幫助,曹永坤可以隨著個人喜好,立刻喚召任何一位音樂家來跟前演奏。憑著多年來評賞音樂的心得,曹永坤相當淸楚一個人在聆聽室裡聽音樂的孤獨,以及當下難得和不同的感動;於是他藉此訓練自己「批評」(critical)音樂的學養,與嚴苛的評賞態度。

曹永坤所練就一流的音響知識,也深深融貫在他周遭的生活裡。曹永坤認爲,一支樂曲的停頓,就像國畫裡的留白,當你保持安靜,就能包容更多不同的聲音。所以一般人在熱鬧的宴會中,反而會聽不見對方在說些什麼。也許是老而圓融的心境,搭配他對音響品質的要求,曹永坤非常了解家庭聆聽室的多元化和人性化;而他多年收藏的骨董與繪畫,甚至模型,都成了這個聆聽室裡塑造音響反射的道具。

聆聽室每面壁牆中央的櫥櫃裡,放置著他周遊列國購置的雕塑品,或是在法國買的農莊模型;櫥櫃上方則掛著親友贈送或自己添置的圖畫。熟悉音響原理的人都知道,不規則的反射板,才是理想的聲音擴散板。曹永坤不喜歡生硬喧鬧的音質,他硬是把骨董門或骨董箱子拆了開來,用來當作櫥櫃或者門把;他說骨董門上的雕刻設計,最有利於反射與通氣。他不追求世俗人間的金錢價値,反將所謂的骨董用爲塑造抽象美感的工具。因此當你抱持著敬畏的心情拉開骨董櫥櫃門,卻赫然發現裡面的現代視聽裝置,或是冷氣風管,人一下子迷失了時空,甚至會狐疑究竟曹永坤把眞正的「寶物」藏在哪裡。

分享與擁有,無入不自得

當初聆聽室完成聲學量測報吿,曹永坤參考客觀的數據,來調整聆聽室的座位、地毯與屛風等設備的擺置;後來,他找來一些朋友試聽,作爲最後擺設的決定,因而無論以任何姿勢聆聽音樂,都會是最理想的享受。曹永坤說,只有在音樂廳裡跟同好朋友一起欣賞現場演奏的音樂,才能領受集體催化下音樂藝術的感染力;所以即使曹永坤花了許多心血裝潢這座私人聆聽室,然而他最後的目的,仍舊在於「與人共享」的原則,眞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聆聽室裡除了CD唱片多不勝數外,一樓和二樓的主要空間,都擺滿了「歡迎光臨」的座椅;叫人很難拒絕這些座椅的魅惑,不由自主地放鬆接受現場音樂的感染力。二樓雙鋼琴的演奏空間,完全不同於一樓火辣辣的視聽享受;曹永坤開玩笑說,自己辦的家庭音樂演奏採取的是「老鼠會會員制」,前來參加的朋友一個拉一個,有時候甚至還會坐滿二、三樓間的樓梯。爲了聽衆舒適方便,曹永坤還讓出飯廳,把飯廳佈置成「包廂」,並且還設置點心餐桌,以盡地主之誼。或許就是共享對音樂的熱愛和堅持,在曹永坤家裡的音樂演奏會,不論聽衆或表演者,總能融洽地相互交流,甚至在會後溝通談天,變成如「演奏講說」(Lecture Per-formance)的演出形式。

不但名作曲家許常惠曾在曹永坤家裡發表作品,中外鋼琴家如魏樂富和來自巴西的Chris-tina Ortiz也都曾在這裡做過小型表演。雖然沒有嚴格的評審篩選,但所有志願來此表演的年輕演奏家,無不戰戰兢兢;至少也難以抗拒曹永坤這兩架分別來自義大利和德國超長型鋼琴的吸引力。

曹永坤日復一日追求想像的邊際,滿足自己對科技的好奇,在音樂熱情的引領下,和經年累月的知識薰陶,他早已成了一本音樂與音響的活字典,正等著有緣的年輕愛樂者去發掘。別人的家,或許是隱密和休息的小窩,不過曹永坤的這間聆聽室,反倒是共享與共賞的音樂桃花源呢。

 

文字|傅裕惠 劇場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