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應2023(五)

年度現象05

疫後景氣回春?!國際交響樂團來台巡演暴增

喜愛古典交響音樂會的理由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由多種樂器和音樂家組成豐富的聲響,常能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與能量;樂音中的優雅姿態、深度,歡愉與悲傷也能夠跟台下產生共鳴。總體而言,交響樂團的複雜性、感染力及文化歷史透過音樂的表現,都是吸引樂迷們沉浸其中的動機。2023年,在鄰近的中國尚未開放的情況下,國際職業大樂團巡演來台的密度大幅提高,如此的現象,究竟帶給台灣民眾什麼樣的影響? 從過完農曆年後的3月起,暌違33年,來自德國巴伐利亞邦的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 Symphony)來台巡演搶下頭香。指揮雅各.胡薩(Jakub Hrůa)搭配高人氣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當他宣布拿手曲目、也是榮獲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時演奏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在這一輪演出後決定暫時「封曲」時,造成一股催票的熱潮。到了6月,來自荷蘭的鹿特丹愛樂管絃樂團也翩然到來。首席指揮哈夫.沙尼(Lahav Shani)不但激起樂迷的好奇心,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與2021年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劉曉禹也是亮點之一。6月底7月初,紐約愛樂音樂總監: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親自領軍,來台開出膾炙人口的貝多芬《命運》、德弗札克《新世界》、柴科夫斯基《悲愴》等,更有當紅小提琴家希拉蕊.韓(Hilary Hahn),怎不教樂迷心動。
樂迷來敲碗:還是欠一味~樂迷的2024許願清單

林伯杰的敲碗名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賽門.拉圖

文字|林伯杰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樂迷來敲碗:還是欠一味~樂迷的2024許願清單

呂岱衛的敲碗名單:布達佩斯節慶管絃樂團+伊凡.費雪

文字|呂岱衛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樂迷來敲碗:還是欠一味~樂迷的2024許願清單

劉思楨的敲碗名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

文字|劉思楨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樂迷來敲碗:還是欠一味~樂迷的2024許願清單

張尹芳的敲碗名單:布隆斯泰特+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文字|張尹芳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我想挑戰這一曲!讓新世代指揮家怦然心動的夢幻曲目

林沂蓁的願望首選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文字|李秋玫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我想挑戰這一曲!讓新世代指揮家怦然心動的夢幻曲目

林韡函的願望首選 艾爾加:《Dream of Gerontius》

文字|林韡函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我想挑戰這一曲!讓新世代指揮家怦然心動的夢幻曲目

葉政德的願望首選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文字|葉政德
第358期 / 2024年01月號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應2023(三)

年度現象03

遲來的#MeToo時刻,改變表演藝術產製樣貌

搜尋《PAR表演藝術》雜誌資料庫,撇除劇情介紹、歷史事件或修辭隱喻不談,「性騷」關鍵字最早的紀錄,是1995年一篇關於民族音樂發展的文章(恰好也是年度回顧專題)。時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成立傳統音樂學系之際,文中連帶提及他校民族音樂教授被指控性騷擾案件成立(註1)。再次出現,已是2017年城市藝波的紐約報導。這次它有了個響亮的名字「#MeToo」關鍵字標籤(Hashtag)代表的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MeToo」一詞則讓個人經驗不再只是個案,而匯聚為集體經驗並形成社會運動。 在「#MeToo」這場社會運動正式出現之前,權勢性騷、性侵並非不存在;然而,一直要等到美國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在社群媒體公開指控好萊塢知名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引發多名受害者跟進發聲,過往私下流傳、彼此叮嚀的「耳語網絡」(Whisper network)才真正被放到檯面上。隨後而來的取消文化、親密指導、性別友善勞動環境等討論,更徹底改變了表演藝術的創作與產業樣貌。 從旁觀者到局內人,揭開傷口後的難題 2017年底「#MeToo」運動全球爆發後,台灣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以旁觀者的姿態參與其中。以表演藝術圈為例,媒體關注哪個國外大咖編舞家、導演、指揮涉入事件,創作者與團隊開始探討相關題材,機構與政府單位以國外經驗參考借鏡但對國內零星爆發的個案,多閉口不提。2018年韓國木花劇團《羅密歐與茱麗葉》原受邀來台演出,然導演吳泰錫在韓國的性侵案件,經台韓雙方劇場工作者的串聯,也在台灣社群引發軒然大波,成為台灣第一次因「#MeToo」取消演出的案例。 若說社會運動之意義,不僅只是揭露創傷與壓迫,而能帶著改變的動力;那麼「#MeToo」的積極意義,也不會只是「我也是」抑或「他也做過」,更要思考該如何前進。從這角度來看,台灣的「#MeToo」早在爆發之前,早已默默開始。韓國木花劇團事件之外,先是電影導演張作驥、鈕承澤相繼性侵判刑,後又有劇場導演Baboo性騷擾判刑、國家文藝獎得主撒古流被控性侵。一次又一次的案件,引發諸多關於「作品還能不能公開放映╱演出╱展覽」、「服刑後是否該被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