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工具:相片大師。詠唱提示:在一片迷霧之中,遙想引路的光,也許那裡正是原鄉。(林桂如)
特別企畫 Feature 5,000天後的表演藝術世界

藝術家、表演藝術產製與AI,由誰擔任「養、套、殺」?

美國科技趨勢專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在2007年提問:「未來5000天會發生什麼事?」他當年預測未來將會是物聯網、注意力即貨幣的世界。現在的我們都知道了,那個未來已如期到來。接著,他在2021年出版《5,000天後的世界》(5,000日後の世界)中,再度預測下一個5,000日,將由人工智慧、擴增實境、加密貨幣接棒,引領世界變化潮流。而在各項人工智慧工具已躍上創作風口的此刻,藝術家們又是如何思考現在,並想像、預測5,000天後表演藝術領域?

美國科技趨勢專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在2007年提問:「未來5000天會發生什麼事?」他當年預測未來將會是物聯網、注意力即貨幣的世界。現在的我們都知道了,那個未來已如期到來。接著,他在2021年出版《5,000天後的世界》(5,000日後の世界)中,再度預測下一個5,000日,將由人工智慧、擴增實境、加密貨幣接棒,引領世界變化潮流。而在各項人工智慧工具已躍上創作風口的此刻,藝術家們又是如何思考現在,並想像、預測5,000天後表演藝術領域?

作為一位受過所謂「當代音樂」「完整學院訓練」的作曲家,我想先說個結論。

尤其我現在有一個才8歲的、很棒的女兒,我希望,人類及文明全數數位化的那天,永遠不會到來; 否則,那就是我們物種滅亡的時代。

是吧,科學上來說,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吧? 為了生存,人類需要的遠超過植物需要的陽光、空氣、水;文化之於人類生存的必要性,我毫無異議,但數位藝術╱或是AI對於音樂創作的影響以及必要,我總是提醒自己:時刻提出質疑。

但其實,如果將AI 視為音樂科技的一部分,尤其從西方音樂發展史的角度來看,音樂與科技不僅並存,更在世代變遷中,時時互相激盪。

先姑且不論諸多樂器的產生,是如何突破當時工藝及科技的限制,才成就了我們至今尚有機會聆賞的精采篇章。音樂與科技的對話,從20世紀初期,隨著科技的大幅進步,彷彿如阿姆斯壯登足月球、踏出無數大步。然而我認為其中有趣之處在於,所謂成功的發明,往往充滿了出奇不意。以大家也許不陌生的「特雷門」琴 (theremin)為例,發明者Leon Theremin在俄國時,同時具有研發無線竊聽設備的身分,合理來說,當年Leon先生最在意的,應該不是這個像在隔空抓藥的樂器吧;殊不知,據說列寧在1919年接見Leon時,對「特雷門」這個樂器大為讚賞,而特雷門琴更為普及,則是Leon Theremin移民美國之後的事了。所有的發明,之所以美妙,我想是在具備一定知識程度及使用技巧的前提下,以無比的想像力,允許預料之外的發生,加上人類無可完全控制的政經因素,促成了我們如今推敲而出的脈絡與背景。

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