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文化部推台語主流化 米特音樂劇免費開播
米特動物樂園首推線上劇場!台語音樂劇《Do Re Mi 喜咧兜?》自2024首演以來廣獲好評,粉絲紛紛敲碗期待能再度觀賞。為了讓更多親子能夠一同體驗,米特動物樂園特別打造全新線上版免費開放觀看,於2月14日起在米特動物樂園YouTube頻道推出10集線上影音版,邀請知名台語KOL紅豆妹與台灣台語路協會理事長董力玄攜手參與,透過趣味劇場與專業語言指導,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家也能輕鬆學台語、聽音樂、看故事。
-
其他
2025國家兩廳院展現劇場多元性 聚焦國際交流與臺灣當代議題
國家兩廳院2025年將聚焦於永續發展、多元節目製作、國際交流合作、培養藝術家與開拓觀眾族群等層面,展現表演藝術對社會影響力。
-
其他
第23屆台新藝術獎15組入圍名單公布 關注個人、族群與跨國意識
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公布第23屆入圍名單,由九位提名觀察人阮慶岳、林怡秀、孫平、陳品秀、許仁豪、張韻婷、張又升、張尹芳、鄭勝華組成的評選團,歷經2024年全年度展演觀察、評論書寫、每季獨立提名到複選會議的共議討論,從80組被提名並同意參選的展演作品當中,選出15組入圍名單,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
戲劇(曲)
林懷民、幾米攜手打造 FOCASA馬戲團推出《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FOCASA馬戲團製作的台灣第一齣馬戲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從幾米的繪本發展出角色和故事,由林懷民導演,將於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旁大草地、7層樓高28公尺的台灣史上最大馬戲帳篷,自3月28日起展開將近1個月的演出,橫跨兒童節4天連假,令人期待南台灣由此掀起馬戲熱潮。 林懷民與幾米,一位是編舞大師,一位是繪本巨擘,兩人在創作上心靈知遇、惺惺相惜。2003年,幾米畫了《幸運兒》獻給林懷民;而今年,林懷民即將發表生涯的第一個馬戲作品,就是回贈給幾米的禮物。林懷民從幾米書中的文字「獻給勇敢長大的孩子」找到方向,去講述一個少年的成長。出入其間的是幾米最受歡迎的角色:盲女、小鼓手、玩具兵、抱著魚缸四處巡遊的先生,還有《向左走,向右走》相遇不相見的男女。他也把幾米精美的繪圖和文字投影到舞台背幕,建構了一個奇幻世界。 排練過程中,FOCASA團員神乎奇技的身手、獨輪車、踩大球同時拋接幾個小球的小丑、三四人高的高蹻「玩具兵」、離地8公尺的走繩人,常常讓林懷民看得目瞪口呆,屏息緊張,原本該記筆記,卻忍不住就為團員拍手、喝采。他也提到,這次的題目是如何的失敗、如何掉下來,「他們(馬戲表演者)在學校想的是怎麼樣上去安全,可是現在這個故事是失敗、再失敗。」 FOCASA團長林智偉也特別提到台南對此次演出的大力支持,「2023年第1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就在台南發生,黃偉哲市長動員各局處的資源全力支援,特別是葉副市長在擔任文化局長期間,就非常重視團隊的發展,這讓從事馬戲的我們無比感動。因此,當提到15周年要製作一齣帳篷定目劇的時候,我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水交社。」 而林懷民特別強調,《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沒有偉大的論述,沒有讓人納悶的創意,「我希望這齣熱鬧繽紛的演出會讓每一位觀眾看得開心,笑嘻嘻地走出馬戲帳篷。」期待大家可以在今年春天走進台南,共同享受這場繪本與馬戲碰撞出的燦爛火花。
-
其他
嘉義草草戲劇節「以上與未滿」3月登場 百場活動邀請曖昧探索
已是台灣重要在地藝術節慶的嘉義「草草戲劇節」,邁入第17屆,由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擔綱藝術總監,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創意總監黃銘彰擔任總策展人,諸羅設計墊創意長呂武隆為視覺總監,「裝咖人 Tsng-kha-lng」主唱張嘉祥擔任外野專案策展人,從17歲徬徨少年摸索生命中的模糊與流動為靈感,設定年度主題為「以上與未滿Almost, But Not Quite」,將在3月15日至3月23日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嘉義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盛大展開。
-
舞蹈
香港聽障舞團「森林樂」跨越障礙 台北獻演《手舞觸動2》再現生命之火
「在你眼中,我是隨著悠揚的樂曲婆娑起舞;在我耳裡,宛如寂靜深谷,足下每一次輕踏、每一次旋轉,都是我對天地的靜謐詠嘆。」2010年成立的香港舞團「森林樂」可以說是十分特殊的舞團,成員清一色都是聽障人士,但卻選擇使用五感的缺陷,在舞台上演一齣自己對生命的認可及宣揚永不放棄的精神。
-
戲劇(曲)
故事工廠、瘋戲樂工作室聯手打造《火神的眼淚》音樂劇 燃燒生命真相與熱血
故事工廠攜手瘋戲樂工作室推出全新音樂劇《火神的眼淚》,改編自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同名影集,聚焦消防員英勇故事與殉職背後的謎團,由滅火器主唱楊大正、方宥心、王為、周家寬、羅美玲和是元介主演,作曲家王希文操刀音樂,將消防題材以嶄新形式搬上舞台。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透露劇中亮點:「音樂劇特別的是可以放大角色內心感受,這次將突破鏡框舞台,讓觀眾仿若置身火場,不但會將救護車、消防車、雲梯車搬上舞台,還將全面展現高空救援與震撼機關。」
-
音樂
國際大師鋼琴大賽掀起國際關注 美、俄、義三位千禧兒奪金銀銅
第二屆國際大師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Maestro Piano Competition)於1月12至16日假高雄大東文化中心圓滿落幕。三位決賽者連袂高市交演出普三、拉三、蕭一,在評審激烈討論中選產出樂壇新秀。第一名來自美國的Samuel Glicklich,即將受邀於今年8月回台與高市交演出;第二名是義大利的Davide Ranaldi,第三名則是俄國的Mikhail Kambarov。比賽期間亦有觀眾獎票選活動,最後觀眾獎得主為台灣的李綺若。
-
舞蹈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推出《翻轉系列》首部曲 以全新創作詮釋經典《天鵝湖》
台灣唯一以芭蕾創作為主、Taiwan Top獲選多年團隊「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曾被《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安娜.綺色果芙(Anna Kisselgoff)讚譽:「來自台灣的浪漫與傳奇。」本週末推出第33季年度芭蕾創作《翻轉系列》,其首部作品以經典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為藍本,透過翻轉創意以當代方式重新詮釋。此次創作由舞團新接班人尤儷蓉擔任製作人,特邀三位風格迥異的傑出當代編舞家陳壽琴、燕樹豪與蔡博丞攜手合作,共同挑戰經典芭蕾舞劇作品。
-
音樂
呂紹嘉領軍NSYO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呈現《孤塵》及柴科夫斯基經典之作
國家交響樂團榮譽指揮呂紹嘉將於今年1月21日至25日,率領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青年音樂家們,帶著「夢響」展開全台巡演,用音樂點燃冬日熱情。巡演曲目包含榮獲第三十五屆傳藝金曲獎最佳作曲獎顏名秀之作《孤塵》、柴科夫斯基《胡桃鉗》芭蕾組曲及第四號交響曲。本次巡演獲得各界支持,包含獲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及饗響文化藝術基金會鼎力相助,並由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共同主辦,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協辦。此外,嘉義場次則由嘉義縣政府指導,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並由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協辦。
-
戲劇(曲)
吳念真《人間條件四》宣告再加演 黃韻玲、林美秀強勢回歸
在疫情期間由觀眾票選最想加演的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呼聲最高的是《人間條件一》及《人間條件四》獲得此殊榮,去年重新製作的《人間條件一》才剛以全新卡司完美落幕,今年初《人間條件四》以原班黃金卡司強勢回歸,15日記者會上由剛風光落幕的《人間條件一》女主角方宥心以經典阿嬤一角將幸運接力棒交給此劇的人間影后黃韻玲與林美秀,正式宣告《人間條件四》強勢回歸,不少觀眾喊話這次回歸像是拼圖的最後一塊,要填滿「人間系列」空缺。開賣後,台北場次已熱銷九成,劇團現場宣告6月27日至7月5日於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加演六場的好消息,以饗劇迷。導演吳念真更深情表示,這齣戲不論是16年或是32年後再演,想不出除了黃韻玲及林美秀還有誰能勝任。
-
戲劇(曲)
2025臺灣戲曲藝術節「有(界」無)衝撞虛實界線 翻玩有無辯證
「2025臺灣戲曲藝術節」重磅登場,今年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張啟豐教授、游富凱助理教授共同策劃,策展主題為「有(界」無),以「戲曲虛實論」具現戲曲美學核心,自4月11日至6月8日止,在臺灣戲曲中心匯聚11組戲曲團隊,一同開展「戲曲vs.虛實」新旅程。
-
戲劇(曲)
林懷民首度合作幾米 助陣「FOCASA馬戲團」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幾米的繪本角色都出走了!盲女、小丑、玩具兵統統跑到馬戲大帳篷裡碰頭,倒立、翻滾、跳躍、飛翔。這是台灣第一齣馬戲帳篷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
其他
文化部啟動青少年表演藝術節目開發計畫 向下扎根培養藝文欣賞人口
為因應文化禮金今年起試辦納入13至15歲國中生族群及表演藝術青年席位等相關政策,文化部積極拓展青少年藝文參與管道,自即日起至2月14日止,開放114年「文化部推動表演藝術青少年節目開發計畫」徵件,歡迎各類型的表演藝術團體踴躍提案,共同為青少年打造豐富多元的藝文饗宴。
-
其他
北藝中心推出「北藝嚴選」系列 將首度打開「超級大劇院」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2025年盛大推出「北藝嚴選」系列,匯集來自世界各地頂尖藝術家和其作品,包括德國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法國編舞家夏瑪茲(Boris Charmatz)《自由大教堂》、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女先知》、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Łukasz Twarkowski)《共和國》、黑眼睛跨劇團《末日前的冬之旅》等,五部充滿實驗性與深度內涵的劇場作品,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社會變遷及未來的可能性。
-
其他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開放報名 114年2月8日截止
一年一度的傳藝金曲獎已邁入第36屆,自114年1月1日起受理報名,至114年2月8日截止,特別獎的推薦時間則至114年2月28日止。凡於113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間首次發行的傳統暨藝術音樂專輯及正式公開展演的戲曲作品均可報名參賽。延續第35屆恢復的辦理期程,本屆也自元旦起展開報名,並於8月舉行頒獎典禮,為各界提供一個發光發熱的重要舞台。
-
戲劇(曲)
史詩舞台劇《如夢之夢》跨年登場
由表演工作坊打造、賴聲川編劇、導演,金馬影帝莫子儀領銜主演的史詩舞台劇《如夢之夢》跨年登場,透過眾多角色之間層層交織的連環故事,為即將到來的2025年尋覓一種自我療癒的可能性。
-
音樂
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與鋼琴大賽1月登場 展現台灣音樂能量
從「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International Maestor Piano Festival)到「國際大師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Maestro Piano Competition),台灣古典音樂正迎來雙星時代。自2017年起,「大師藝術」持續以藝術節為核心,集結國際頂尖與新生代音樂家,開創多元對話平台;到2020年,大師藝術進一步推出國際鋼琴大賽,為全球鋼琴選手提供發光發熱的機會。如今,經歷6屆藝術節的積累與大賽成功舉辦經驗,兩大盛事將於2025年攜手登場,不僅帶來音樂的極致享受,也成為台灣與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藝術節以豐富的9場音樂會描繪藝術的多樣面貌,而大賽則以高規格評審與國際直播賽程,將台灣推向國際音樂競技的巔峰。
-
戲劇(曲)
洪唯堯《落地前六釐米》 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馬戲詩篇
劇場導演洪唯堯首度挑戰執導馬戲作品,推出《落地前六釐米》,從空中飛人表演者落地時的六釐米可能遇到的變數為出發點,將哲學思維融入馬戲,透過大型道具、多媒體技術和極具挑戰性的動作設計,打造一個充滿張力的舞台空間,邀請觀眾一同感受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過程,一場屬於生命與用氣的探索。
-
音樂
妮諾.瑪嘉伊澤與NSO 名家歌劇選粹之夜、跨年音樂會迎接2025
喬治亞女高音妮諾.瑪嘉伊澤(Nino Machaidze)與NSO合作的「名家歌劇選粹之夜」及「跨年音樂會」將分別於12月30日、31日於國家音樂廳盛大登場,妮諾.瑪嘉伊澤、低男中音桂多.洛孔索羅(Guido Loconsolo)與義大利指揮卡羅.歌德斯坦(Carlo Goldstein)攜手NSO帶來經典歌劇選段與史特勞斯家族精采作品,共譜華麗音樂盛宴。本次亦策劃一系列力晶美學藝堂活動,包括妮諾.瑪嘉伊澤與桂多.洛孔索聲樂大師班、彩排觀摩暨交流座談、演前導聆等三場活動,讓樂迷更近距離感受名家的音樂風采。
-
音樂
鋼琴大師布赫賓德明春訪台 三天連演貝多芬五大鋼琴協奏曲全集
被譽為「能抓住貝多芬、莫札特精髓的維也納聖人」、「真正的貝多芬權威」的布赫賓德奉獻一生研究貝多芬與莫札特作品,已逾從心所欲之年的他明年春天即將重返台灣,攜手指揮準.馬寇爾及NSO,在短短三天中,為觀眾全本呈現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
-
音樂
Z世代策畫主演 朱宗慶打擊樂團《加乘效應:Zillennials & Zoomers》啟售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於2025年1月2日迎來成立39周年,同時也意味正式邁入JPG40倒數365天,樂團以「翻過關鍵之頁」定義這段邁向「2.0」的蛻變,當中核心之一為「跨世代人才」,象徵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學院專業與教學系統耕耘下,擁有橫跨四個世代的團員,並且不斷有新人加入,持續源源不絕的演出動能。另一方面,後疫情時代全球變動更形劇烈,從數位優先過渡到數位原生Z世代的時代儼然來臨。有鑑於此,朱宗慶打擊樂團2025第一季音樂會《加乘效應:Zillennials Zoomers》特別由Z世代出身的樂團團員策畫主演,展現社群媒體先驅族群的靈動特質。
-
戲劇(曲)
歌仔戲打頭陣 藝師技藝數位保存上線啟動
為數位保存及傳承傳統表演藝術資深藝師演出身段、做表、唱腔等珍貴技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首次系統性針對不同行當藝師的拿手劇目進行數位技藝保存及示範解說。更特別的是,與文策院合作,結合4D VIEWS容積擷取技術,將重點身段360度呈現,首期已完成小咪、孫榮輝、許亞芬、張孟逸等4位藝師影音,將開放大眾線上觀賞學習。
-
其他
線上表演無界限 第二屆廣藝「雲舞台獎」得獎名單出爐
由廣藝基金會主辦的年度盛事──第二屆「雲舞台獎」12月18日舉行線上直播頒獎典禮,揭曉音樂、音樂劇╱戲曲、戲劇、舞蹈、跨界五大類得獎名單,線上同步與得獎者連線,分享榮耀時刻,並抱回獎金10萬元,展現台灣表演藝術的創意與潛力,開創線上表演時代的新篇章。
-
舞蹈
艸雨田舞蹈劇場新作《遺屋》 關注「孤獨死」
艸雨田舞蹈劇場自2019年展開一系列沉浸式劇場創作,2020年以作品《共犯在線2.0》受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透過作品關注台灣當代社會議題,實踐如何建構以文本敘事為基底的當代舞蹈作品。2024年最新劇場作品《遺屋》則持續關注「孤獨死」議題,為生命尋找社會關係斷裂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