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音樂
魔鬼提琴手
克雷默的CD已達百張以上,曲目包羅萬象,得獎作品不勝枚舉。他不但樂於首演當代作品,更勇於發掘新聲,不少作曲家因爲他而受到世人矚目。
-
音樂
如果演奏無法在一起……
欣賞弦樂四重奏時,絕對不能只聽單一的旋律或聲部,而必須考慮整體,否則將無法聽到音樂的全貌。一個理想弦樂四重奏的演奏應該是大家一起都「同意」以某種方式來進行,然而茱莉亞弦樂四重奏這次的演出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
聲樂對談
可以唱一輩子的歌聲
一九九八冬夜,劉塞雲、李晉瑋首次在台北會面,從敎學、發聲法,一路談至樂評、文化環境、兩岸作曲家之觀察。全程四小時,席間有憂慮、讚歎;也有幽默、低迴
-
台前幕後
角色多重的唐美雲,其實最愛當「媽媽的女兒」
最近,原本就有好幾個身份的唐美雲,在歌仔戲演員、歌仔戲科主任、電影電視演員之外,又多了劇團製作人兼團長的頭銜,令人驚嘆她多方位的工作能耐,但謙虛的唐美雲說:「其實我不管在那個領域,都只是盡心盡力扮演好我的角色而已。」 成立劇團,對她而言其實是始料未及的事,她開玩笑地說:「早知道要組團,我從前就會拚命賺錢,現在才不會擔心經費!」劇團從去年五、六月成立,到目前爲止她都是獨立支撑著這個團的財務,有不少朋友要幫她找贊助,她還堅持必須是對方「眞的喜歡這個劇種、關懷本土文化」,她才要接受,否則她也不願去強求。 唐美雲笑著表示,當初要組團,就有不少人以爲她「頭殼歹去」。「其實我常常在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唐美雲說:「像當初答應去復興劇校敎書,不少人都勸我不要去,理由是我的舞台生命剛開始,應該全心投入,去敎書佔掉一半的時間,收入又減少很吃虧。可是我心裡想:有那麼嚴重嗎?」唐美雲認爲歌仔戲科的第一屆很重要,而與她同輩的歌仔戲演員眞正在還做歌仔戲的已經很少了,她應該擔負起傳承的任務,而且她覺得自己年紀比較輕,應該比老一輩的老師更容易接近學生、跟學生溝通。 從老師升格爲主任,經歷了四年春風化雨的生涯,唐美雲表示她從敎學中得到很多喜悅:「最大的快樂就是學生把我當作親人,他們願意跟我談一些不敢跟家長談的問題,我可以幫他們分憂或鼓勵他們。當我看到他們上台演出接受獻花,比我自己拿到花還高興!」當了科主任後,她必須調適自己學習繁重的行政工作,而爲了讓師資更豐富,她也貢獻自己了人脈,找來如許秀年、巫明霞等資深演員任敎。爲學生未來著想的心意,甚至也延伸成爲她組劇團的原因,希望「多我一個劇團能讓學生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因爲自己學戲學得晚(十五歲),許多狀況都是靠意志力解決的,這也使唐美雲日後相信,「只要自己有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唐美雲坦承,只要不是把她放在太不恰當的位置,她的適應力算是蠻強的,拍電影也好,演搞笑電視歌仔戲也好,當老師也好,當劇團負責人也好,她覺得她從沒有「亂」過角色的分寸。 那這麼多的角色當中,唐美雲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她的答案出乎意外:「當我媽媽的女兒」,原來巨蟹座的唐美雲不只是「愛家」根本就是「黏家」,對於不能陪伴媽媽常常心懷愧疚。不過,對目前各種角色都演得出色的唐美雲,恐怕也只能在偶爾的閒暇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用心
-
焦點
自由的靈魂與厚重的傳統
一位音樂性格深沉、保守而常靠近傳統;另一位則充滿即興和易變的特色, 且能讓艱深的音樂化作具親和力的作品。一位個性強硬而內斂;一位則活潑開朗且形象鮮明,自然散發一種魅力。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戲劇
虛擬緋聞與美學距離
庫尼取材於政治意味特濃的緋聞,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賣點。然而,如果沒有圓熟的編劇技巧,賣點不可能成爲賣場。活用傳統浪漫喜劇諸元素就是庫尼展現的編劇技巧。
-
戲劇
聖潔化的台灣歷史
洋溢《鄭成功與台灣》全劇的光明色彩,劇中不時出現「革命者」握拳仰視前途的畫面,如此單純信念是全體創作者的選擇;但「思想起」這素樸的聲音,與偉人聖潔化事蹟之間,連繫的是什麼?
-
舞蹈
迷路的夢遊事件
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
回想與回響 Echo
巴洛克時期的演奏美學
自古以來,不論中外,人們爲藝術最高的境界定下了一個標準──眞、善、美。柏林愛樂首席獨奏家室內樂團首次來台的兩場演出,相信爲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們,對眞、善、美帶來新的省思。
-
追蹤燈
側寫 徐嘉琪
「其實我眞的很用功」,濃厚的「學生」氣質、削薄的瀏海貼著相當淸純的臉龐,徐嘉琪說這句話時讓人驚覺她似乎用盡全身的力量。 回國三年,超過一百三十場次的伴奏紀錄、平均每星期都有演出的她,在音樂會「景氣」不算太好的台灣,肯定是個「異數」。 徐嘉琪謙稱自己「運氣很好」、「來者不拒」,其實早在就讀藝專音樂科時,就經常獲選各種演出及大班課伴奏,「不過那時並不知道自己適合伴奏」,畢業那年藝專老師戴金泉提供了一個機會,到實驗合唱團擔任「助理伴奏」,就這樣一頭栽進伴奏「職場」,徐嘉琪形容「好像冥冥中註定往這條路走」。 在琵琶第音樂院拿的是「鋼琴演奏」碩士,卻意外因爲一次「代班」的機會,獲選爲學校歌劇部門專任伴奏,更提供她全額歌劇伴奏助敎獎學金,徐嘉琪形容她的老師Ellen Mack簡直跌破眼鏡,「這個機會幾乎不給『外國人』的」她繼續補充。「擁有這段經歷其實要感謝林惠珍」,她回憶當時剛從義大利學成的林惠珍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敎我念、講解詞意,我們差不多『走』過了所有女高音的歌劇曲目」當然那時甫從藝專畢業的徐嘉琪怎麼也想不到,林惠珍當時的「嚴苛」反而造就日後的奇蹟。 在聲樂家林惠珍眼中,徐嘉琪「可以用最單純的觸鍵,凝聚最強大的爆發力」,加上極好的視譜能力,如今儼然成爲聲樂界的「新貴」,徐嘉琪坦言台灣目前尙未能提供職業性的音樂環境,「可是你必須營造職業的氣氛」,因此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她儘可能「以量致勝」,藉由與不同獨唱(奏)家的經常合作,淬煉出更成熟的表現。 到目前爲止,徐嘉琪合作的各種組合裡,除了少量的室內樂組合,聲樂、歌劇排練仍佔「大宗」,她不諱言聲樂界的衆前輩確實「不斷給我機會」,只是這樣忙碌的行程,看在母親的眼裡,就經常好奇:「怎麼沒看到你同學練得那麼『辛苦』?」徐嘉琪形容伴奏是「沒天沒日」的行業,「你必須隨傳隨到」;也因此即使回國三年,累積了不錯的「口碑」,然而爲了讓出更多排練時間,她仍堅持「不收任何私人學生」,去年更是辭去了人人欽羨的實驗合唱團專任工作。目前她賴以維生的即是以「場」計算(非以鐘點)的伴奏費,「許多人看我這麼忙,都以爲我一定『賺翻了』」徐嘉琪顯得有些激動,「幸而一直有父母的諒解與經濟上的支持」,徐嘉琪在「伴奏」上還算是無後顧之憂。 獅子座的「愛現」外加月亮在處女
-
追蹤燈
側寫 葉思嘉
藝專畢業,旋負笈德國慕尼黑音樂院,葉思嘉一待就是八年。 目前專任於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前台南家專)的她自承「留學德國之前,完全不知『伴奏』爲何物」,在拿到鋼琴獨奏文憑之後,其實大部分的演奏事業是與「伴奏」相關。葉思嘉提及,在慕尼黑好幾位音樂院裡最優秀的鋼琴學生,都參加了Helmut Deutsch(註)的藝術歌曲詮釋班,因此開始對『伴奏』產生好奇;況且原本對文學就興趣濃厚的她,發現學Lied伴奏「旣能彈琴,又可以接觸詩」,當下對於「伴奏」有相識恨晚之慨。 Lied是詩與樂的結晶,在古典音樂的領域早已是一專門學科,葉思嘉形容Lied的特質雖然都「小小的」,然而「它就是一個世界」,透過讀詩、解詩,並注入作曲家的書寫詮釋,一首小歌其實盪著多義的文本性。她坦承厭惡長期消耗在炫技似的手指練習,「在德國你才發現,音樂的領域是非常廣的,不是每個人從音樂院出來都是要當獨奏家。」 於是她從音樂院畢業後與男低音Holger Ohlman甄試選入「藝術歌曲詮釋」班,親炙大師Helmut Deutsch,歷練許多德國歌曲,葉思嘉第一部走完的套曲竟是艱深非常的《冬之旅》Winterreise。她描述當時在練第一首〈晚安〉Gute Nacht裡著名的「脚步聲」音型的困難,「這和你會不會彈琴完全是兩件事」。等到她進行到〈菩提樹〉Der Lindenbaum之前奏時,敎授提醒她:「我不能彈的像你那麼乾淨,但是你知道『這是什麼』嗎?」葉思嘉的「伴奏美學」便是這樣滴水穿石練出來的。 也許因著留德的背景,使她合作的對象、音樂會曲目也都瀰漫著「德國味」。葉思嘉給人第一印象實在非常「冷峻」,自稱是音樂界的「晚輩」(甚至一度因此婉拒訪談),說起話來字字斟酌、句句充滿多義性(polysemic),我打算下次還要問她:伴奏與「性格」有沒有關係? 註: Helmut Deutsch,生於維也納,爲目前德奧最著名的藝術歌曲伴奏家之一。曾與多位知名歌唱家如:Cotrubas、Fassbaender、Prey、Schreier、Bonney等人合作。去年九月曾應邀訪台開授藝術歌曲硏習營。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島嶼翻天覆地,改組權位的彼時,一齣闡釋人性的戲碼,並不因躬逢其盛,或登國家的表演殿堂而增色票房。 物換星移,權力更迭,史乘因時而異。唯人性千秋萬世,亙古不變。
-
表演賦比興
髮膚
宛若海潮的肌膚 洶湧 在天幕上的光影交界線 在半導體記憶晶元構陷的城市底層 錄下世紀末肌膚癌的宣導片 你豔紅非常的裙擺 只象徵粉飾的膚色 當慾望開始顫動 喉結也會顫動 你的肌膚就染上了 那一抹海水的寒霜色調 舞動!宛若暗戀異鄉的舞孃 卻遺忘自己的不治情節 樂音只能在單位時間裡禁慾 在種種電子導線零件間 反覆舞弄一種自憐的頻率 再裝點一種 赤裸的原色 在你的髮、你的紅眼鏡 與跟前的台灣啤酒間 預告第一座島的死訊 而那浮游海面的空氣泡 就開始浮躁 鬍髭 也開始浮躁了 ──有人已在爭奪私人領海權! 而你們的腦下垂體的存亡投影圖 是千年記憶的髮膚 漂流在黑潮海域 那漸漸浮躍而起的透明外牆面 (我似 曾經靜默的漫步牆垣的雲霞) 文字|吳士宏 英國瑟瑞大學舞蹈博士班
-
音樂
大師同台重奏成競奏
除了擁有「技巧無懈可擊」的共通性之外,阿胥肯納齊的冷峻工整與祖克曼的感情奔放或哈瑞爾的和煦柔腴,可說是南轅北轍,非常不搭調。因此他們的演出,並非建立在親密的合奏關係,反倒像是互較高下的競奏。
-
戲劇
意識流的拼貼,終究是一場夢
整齣戲是一幅意識流的拼貼,雖有神秘意境,但事件的軌跡卻模糊難辨。劇本刻畫人物與情節用盡極巧、非常細瑣,但大量卻片斷的歷史訊息以及過多全知觀點的敍述,讓這場皇帝夢像喃喃自語的散文篇章。
-
戲劇
頻道切換間的疏離愛情
多樣片段的影像在視覺中殘留,卻也似有似無巧合般地銜接,給荒謬劇場一個新的窗口,也使得多焦的思緒同步運行。結局是什麼?什麼是完整?似乎不是很重要了。
-
戲劇
好難揹的大書包!
許多參與貝克特作品演出的演員,都在歷經挫折之後,放棄動機和情感的分析,轉而投入外在肢體和聲音的摸索,反而把握了貝克特作品的神髓,關鍵就在於Simple(簡單)和True(眞實)兩個字。不知道會不會是陸愛玲想太多,想講的也太多,而讓這齣《無言劇》無法拔地而起。
-
戲劇
眞假一線間
這種依附史實(或歷史故事)變奏創造的人物與情節,有其創作的方便性與結構的曖昧性,更有時間與空間、遊戲與競賽、眞實與虛擬的多重辯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