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感取自夏卡爾畫作的《台灣出品》錯愕地呼應了原與舞作內容無關的命名。(白水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迷路的夢遊事件

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等待下一個故事」

1998年12月22、23日

台北市社敎館

在欣賞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歲末公演「等待下一個故事」時,讓我不住猜想的並非「爲何芭蕾舞團要演出現代作品?」的命題疑惑,而是「如果這發生在小劇場……」的假設問句。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選擇在座位數一千多個的社敎館演出這類作品,的確有些冒險;在失去與觀衆建立親密對話的可能性後,編舞者還得努力驅走偌大空間的冷空氣;而提筆爲文的我,若以大劇場的標準來衡量這些作品,又覺於心不忍。

文字意象與肢體表現落差

作爲一個創作者,黎美光無疑是充滿浪漫狂想的。「等待下一個故事」包含的三支作品4 Places for 2、《台灣出品》和《和一尾魚》,各源自於電腦變形合成、夏卡爾的畫作以及時間之河的聯想,而這些事前發布的文字說明,卻未出現在節目單裡。是爲了避免影響觀衆美感經驗的自由感受吧?我不確定。但對於曾經閱讀過相關新聞報導的觀衆而言,文字印象與肢體表現間確有相當落差存在。

4 Places for 2,顧名思義,是環繞兩人而生的四種情境。一男一女從黏滯、不明朗的動作開始,就著弦樂,或舞出不協調的鏡像、或在遲疑中緩慢推移,有時在風中伸展,有時在暖陽下搖曳;兩人的關係可以是互觀,可以是共舞。四段的關係並不淸楚,燈光與背幕的運用也未能配合段落轉換氣氛,各段的題旨只得留待觀者自由心證。即使如此,4 Places for 2流露出本地少見的大方隨興,意態頗爲淸新,如果編作者與舞者都能再放開一些,效果當不止於此。

構成元素品質的高低拉鋸

不知是黎美光極欲投入俚俗文化,還是某種弄巧成拙的反效果,靈感取自夏卡爾畫作的《台灣出品》錯愕地呼應了原作與舞作內容無關的命名,像是個一語成讖的惡意玩笑。開場由一名助選員似的男子演出陳腔濫調的脫口秀,接著卻轉成黑白藍的靜態構圖,並以音樂鋪陳出風雨欲來的莫名緊張;一束象徵愛戀的捧花爲畫面加入色彩,一對白衣男女以此追奪互嬉,在東歐風味的弦樂中舞出情戲。撐竿(原意爲粗藤?)而出的男子帶進另一個物件符碼,持花少女於是躍出情海,攀上這暗指婚姻的浮木,兩人就著片片落羽在愛情的圈圈中翻騰飛舞。

在同樣的圈圈裡,頹靡的黑衣女郞自我放逐在甜膩的流行小曲中,相對於她的悲悽,白衣新娘卻浸潤於幸福,以仰泳的姿態陶醉地扭行而出。在另一個過場之後,由於男人的選擇有變,悲喜的位置互換,孤寂的角色換成了白衣女子,此時跑出來安慰她的,竟是開頭那個俗氣男人,甚至還倒在土地抱著吉他,嘶啞地大唱過時的情歌示愛!

把一切怪罪給誰?

就算這莫名其妙的頭尾是種失敗的錯置趣味好了,《台灣出品》各構成元素的高低質感相互揪扯拉鋸,把一齣可望達一定水準的作品降爲憾事一樁。粗劣的放音品質絕對是肇禍元凶,各段選曲的風格不和也是問題;層次不明的構圖減低了動作的張力,渾濁的燈光又未能提供足夠的戲劇感。聰明的黎美光懂得利用片段的現象與音樂的停放來營造不確定的恍惚,卻讓通俗劇的邏輯糟蹋了白日夢裡隨意重組的自由。這樣吧,旣然舞名爲《台灣出品》,就讓我們把一切怪罪於這個社會的混亂失序,和我們背負的所有無名包袱,如何?

不幸地,作爲當晚壓軸的《和一尾魚》卻是全場的最大敗筆。六名女子身著花花彩衣,各抱著一件塡充玩具嬉戲翻滾,與其美名爲自我追尋,更像是場放肆忘形的舞衣派對,連背景歌曲都能任性地在唱畢中斷後重播。我眞心希望這般看似急就章的粗糙,就此絕跡於黎美光未來的創作中。好的編舞人才難求,相信寬厚的台灣觀衆會原諒並忘記這些成熟過程中的必然瑕疵。對於下一個故事,我們依然滿懷希望地等待著。

 

文字|黃琇瑜  倫敦城市大學藝術評論碩士後研究生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