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采風樂坊2011年在多倫多和soundstreams演出。
即將上場 Preview 采風樂坊與加拿大Soundstreams

當東方遇上西方 綻放超越時空的精采

近年來以傳統樂器、現代演出在國際打響名號的采風樂坊,前年應加拿大多倫多的Soundstreams藝術機構邀請合作演出,今年再度合作,除了采風將赴加國首演多首新作,也將與偕同Soundstream樂團返台,在國家音樂廳呈現兩場跨文化的演出「當古老與前衛碰撞」與「鬼戲」。

文字|李秋玫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威瑪1857─李斯特的浮士德」

回到那一年 體會李斯特的激情與詩意

一八五七這一年,知名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發表了《A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與《浮士德》交響曲,這兩首重量級樂曲,將由簡文彬指揮NSO,分別與鋼琴家陳必先、男高音林健吉與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合作演出。這一夜,正可領略李斯特打造的激情與詩意。

文字|鄭逸伸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鐵血柔情」

鄧泰山揮灑詩意 浦羅柯菲夫幽默起舞

蕭邦的詩意柔情,與浦羅柯菲夫的幽默寫實,將在同場音樂會中展現!曾獲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鄧泰山,將與NSO合作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且看他如何以初戀情懷來詮釋這個充滿愛意的樂章!而浦氏的《灰姑娘》舞劇管絃樂組曲是如何鋪陳這個浪漫愛情故事,也令人期待!

文字|李雅玲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第六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在台灣

林懷民「體驗教學」 打開身體新象度

作為「第六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舞蹈類導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給了來自巴西的年輕編舞家愛德華多.福島非常不同的體驗:他邀請福島到台灣居住一年,直接親自體驗雲門舞集的創作與工作,同時,林懷民也督促福島到台灣各地、亞洲、甚至全球各地旅行,讓這一年的大旅行,在從未離開中南美洲的福島心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記。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超真的體系世界「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總之,我們是處於「真」的世界裡,如同於它本身的虛構,而虛假只不過是它的衍生現象。這種「真」,是傅柯繼承尼采所說的真理遊戲:真理在此不是藉由天啟、本質、本源、終極或恆定的法則等概念所能指稱的。「真」,是一種系統,任何一種模型的運作,包括騙人,如果這行為不是真的,如何說是騙呢!

文字|陳泰松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廖末喜舞蹈劇場「洄游舞集—玫瑰」、「菅芒花開」

老將新秀接力 呈現南台灣舞蹈風情

由資深編舞家廖末喜主持的廖末喜舞蹈劇場,向以編舞家個人創作與新銳舞蹈創作者發表平台「洄游舞集」為年度兩大公演,今年分別於五月中旬、六月初輪番上陣,展現南台灣生生不息的創作力。 「洄游舞集」以不同主題展現不同時代背景的女性風貌,除了反映傳統與現代差異的強烈對比,並透過母性包容、孕育、強韌的意象,呼應「洄游舞集」兼具傳承與創新的訴求。今年的「洄游舞集玫瑰」從詩人洛夫、陳怡瑾、林建隆等以玫瑰為題的相關詩作,以及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取材,邀請四位新生代編舞家蔡馨瑩、林宜頻、張志雯、謝佩珊共同參與創作,藉由玫瑰的姿態與意象展現女性多種風情。 廖末喜也於臺南藝術節推出台南詩人許丙丁的台語歌謠發想創作的《菅芒花開》,展現台南人樸實、強韌的性格;並演出舊作《土匪婆》、《蛾》等同樣由文學作品改編的舞作,持續以舞蹈連結府城文風鼎盛的傳統。(鄒欣寧)

文字|鄒欣寧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動見体劇團《台北詩人》

走入詩人生命 追索創作源頭

生命走到盡頭的詩人,躺在病床上,重溫過往重要時刻。那是荷花盛放的夏天,青春騷動的七○年代,他遇見了十七歲的自己。他幾乎忘記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他是怎麼開始寫詩?怎麼開始喜歡上一個人?又怎麼開始學不會愛又學會不愛?漸漸地,他愈來愈不認得自己了。他想,如果這一切不曾發生;如果,他不曾是一個詩人? 動見体劇團新作《台北詩人》,編導王靖惇從自己的親叔叔、台灣現代詩人王添源生前寫下的詩集和日記取材,以戲謔而犀利的黑色喜劇風格,書寫詩人在最艱難的臥病長日中,如何重回青澀年代,面對家族流亡的傷痕,或是愛情的初始,以帶著微笑的距離完美告別,找回生命落幕前的心靈平靜。 編導王靖惇表示,王添源生前未出版的詩集《一本沒有ISBN的詩集》,正是詩人一生的對照,永遠尋覓不到一個被接納、可以安心著根的所在,仿若是他流離一生的結語。雖然詩作中題材廣袤,亦多社會批判,但他更真切感受到,詩人在文字中,不斷尋找著「家」的形象、一個情感的永恆安身之處。王添源之於詩、王靖惇之於劇場之間,存在著由血緣串起的對照呼應,詩人在失去生命後,遺留詩作為線索,《台北詩人》試圖藉此拼湊、尋找家族歷史中,那塊永恆失落的拼圖,同時探問,生命與創作的關係和距離。(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臺南藝術節

印象中,去年的「臺南藝術節」仍被高價「洋樂」綁縛著(猜想是改制後籌備緊迫),很不受看,今年攤開藝術節節目表卻著實震驚了一陣。 牢 牢綁著本地與本土題材:日治時期日籍劇作家西川滿作品《赤崁記》、佐藤春夫作品《女誡扇》、台南籍詩人葉笛、文人許丙丁、西拉雅傳說、大目降社傳說,以及 吳濁流、余光中、楊逵等相關作品。雖說「本土限定」也是窄隘的地域主義,但台南歷史資源之豐沛,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是命題創作的優選題目。而從節目預告來 看,這些作品也意不在複誦、正典化歷史或事跡,透過轉化或併用,這些作品有意給予歷史更多定位與論述空間。 同時,不少作品走進日常性生活空 間(如312巷聚落、廟埕)、地景再利用空間(赤崁樓、吳園、安平樹屋)。劇場空間的異質性,加上團隊皆為台南在地劇團或舞團或樂團,這股在地、生根、落 土印象,形象化了台南作為「古都」與「前衛」的雙重文化性格。在台灣各地藝術節面貌仍無法明顯立即辨識的此刻,臺南藝術節的策畫讓人嗅覺特色化的可能,文 化可以往內挖掘得多深,2013@台南或許是一次很好的檢驗。

文字|紀慧玲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戲劇新訊 改編佐籐春夫小說

《女誡扇》 敷演殖民地的愛與罪

佐藤春夫(Satou Haruo),一個台灣讀者陌生的名字,但若是提到魯迅作品的日文翻譯,則不可能不知道這號人物。 另一件會提到佐藤這個名字的,便是日本文壇著名的「讓妻事件」。佐籐曾經愛上文壇大家谷崎潤一郎之妻,原本谷崎公開讓妻、大方成全,豈料最後反悔,造成佐藤受傷而與谷崎絕交。一九二○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五十年裡的第廿五年,感情遭受傷害的佐籐,帶著抑鬱的心情,來到當時的殖民地台灣旅行,激盪出膾炙人口的外地小說,其中《女誡扇綺譚》便是作者最鍾愛的一篇。 南島十八劇場新作《女誡扇》,編導王瑋廉改編佐籐春夫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日治時期的台南,內地記者與友人意外在禿頭港的廢宅中,聽見「死靈的聲音」。數日後,同一地點發生離奇命案。死靈與命案,促使兩人展開一連串的辯論與調查,揭發了古宅過往不可告人的開發史。編導王瑋廉說,全劇從一個「綺譚」開始,一步一步窺見殖民與被殖民、壓迫與被壓迫、敘述與被敘述之間的因果相續,以及個人、世代之間的情感遞延與糾結,而重新發現中國/台灣人的性格與生活的一面,即是「斷代時空之中,人在愛與罪中的樣相」。(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艾莉森.鮑爾珊與蘇格蘭合奏團

艾莉森.鮑爾珊是現今古典樂壇銅管演奏界最亮眼美麗的小號演奏家:學經歷完整的她曾在倫敦、蘇格蘭與巴黎音樂院學習,而在二○○一年正式開啟職業生 涯的她,曾擔任倫敦室內管絃樂團(London Chamber Orchestra)小號首席;二○○二與EMI唱片簽約發行唱片以來,榮獲多項獎項,迄今為止更已出版十張個人演奏專輯,張張叫好叫座,是外型與實力皆 相當突出的樂界幸運兒。 筆者不想在此只提「天使臉孔、魔鬼技巧」的梗,然而,聆聽艾莉森.鮑爾珊的演奏絕對是相當令人舒適悅耳的經 驗,她的音色亮麗而不壓迫,能夠輕易地將音域拔尖拉高(其實是嘴勁與身體協調性極佳,技術超群),輕鬆展現出華麗燦爛的銅管之音。而她在歷年的多張專 輯中,也展現出對各種號類樂器精湛技術與多元化風格之演奏,可說是技巧全面且精緻無比的年輕演奏家,絕對值得愛樂朋友們親臨現場聆賞! 而這次她與蘇格蘭合奏團連袂來台,更是令人期待因為雙方已歷經數張唱片合作(《義大利巴洛克小號協奏曲(2010)》、《天使號角:現代小號協奏曲(2013)》),展現出來的合作效果具有絕對之說服力,五月份能聆聽現場,令人無比期待!

文字|林仁斌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法國鋼琴家

卡薩里斯 奔馳琴鍵上的鋼琴騎士

塞浦路斯裔的法國鋼琴家卡薩里斯(Cyprien Katsaris)一九六六年的首次登台,地點就在巴黎的香榭麗舍戲劇院,那時他被視為是青年鋼琴大賽裡的「騎士」,演奏李斯特《匈牙利幻想曲》深獲好評。隨後更陸續獲得幾次大獎,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一九七四年在凡爾賽獲得國際季弗拉大賽的首獎。 卡薩里斯曾先後為在Sony Classical、EMI、DG、BMG-RCA、Decca、Pavane等唱片廠牌錄過音,並且有過相當優異的成績。曾榮獲華沙的蕭邦唱片大獎、兩次的布達佩斯特的李斯特唱片大獎與大不列顛音樂大獎,而他灌錄李斯特改編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鋼琴版錄音,也曾在德國拿下年度唱片大獎。他在紀念蕭邦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的演出,讓挑剔的紐約古典樂迷起立鼓掌;莫札特兩百五十周年冥誕的音樂會,也得到廣大回響。他的成就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他為和平藝術家(Artist of Unesco for Peace),在二○○○年更獲頒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Knight of the Order of Arts and Letters)。首度來台,卡薩里斯將帶來一首由台灣民謠為主題的即興作品,並將誠意十足地,獻上他親自改編為鋼琴版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和李斯特《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獨奏版本。(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音樂開始的地方」 讓年輕的聲音飛揚

為了讓演奏家、作曲家及學生樂手更多的發展機會,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積極提供演出平台,讓年輕音樂家有一展長才的機會。此次由指揮鄭立彬帶領演出耳熟能詳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之外,更邀來旅居瑞士的小提琴家黃義方與排灣族歌手林雪兒與樂團合作,為音樂會增添多元的色彩。 將演出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黃義方,十七歲即在哥隆大劇院(Teatro Colon)大廳與樂團協奏演出,被西班牙《塞維亞日報》Diario de Sevilla形容為「亞洲面孔,拉丁情懷」。曾獲得義大利Rodolf Lipizer、查格勒布Vaclov Huml、瑞士Renata Molinari等國際小提琴大賽獎項。於一九九四年獲頒「阿根廷音樂最佳詮釋獎」,此獎項評審團由阿根廷主要各大報樂評家組成,為至今唯一非阿根廷裔獲獎者。而獲頒第廿三屆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的領唱林雪兒,今年只有十四歲,但低沉的嗓音具有說故事般的魔力。三首排灣族古謠〈為什麼〉、〈不要小看我的心〉及〈婚禮之歌〉即選自「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專輯《歌開始的地方》,在李哲藝的重新編曲後,將再次帶給觀眾一個全新的驚喜。(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大提琴家林若禪 將首演馬可諾亞的《台灣記憶》

旅義大提琴家林若禪,曾榮獲第十二屆歐洲盃音樂大賽(European Grand Prize of Music)及第四屆歐洲盃(European Citta di Filadelfia)兩大國際音樂大賽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去年剛以滿分畢業於義大利羅馬音樂院,師承Gambini Maurizio。曾與多位指揮及著名鋼琴家合作,並為義大利諾貝爾獎女科學家Rita Levi-Montalicini 百歲生日音樂會演出,去年更為前教宗約翰.保祿二氏宣福典禮擔任樂團副首席。就學期間接受過眾多國際籍大師指導,其中荷蘭大師Anner Bylsma還稱讚她:「我愛上你詮釋的巴赫無伴奏曲。」出自這位以巴赫大提琴無伴奏曲聞名的大師口中的讚美,對林若禪來說更是無比的鼓勵。 本次回台獨奏會除了以布拉姆斯、舒曼、蕭斯塔可維奇等作曲家來展現多方面的音樂風貌之外,更特別首演義大利作曲家馬可諾亞(Marco Noia)在造訪台灣後所創作的《台灣記憶》,以大提琴溫暖的音色與鋼琴的配搭,展現台灣濃厚的人情味及美景。(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春天到高雄 歌仔好戲連台

在地劇團紛推新戲 對岸薌劇共襄盛舉

今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一樣展現在地特色,整合南部豐厚的歌仔戲資源,在藝術節期間推出多檔好戲,除了有在地團隊如明華園天團、春美、尚和推出全新製作,也邀請唐美雲、廖瓊枝、明華園總團與福建漳州市薌劇團齊聚展演,精采菜單鋪展開來,確是一場歌仔戲的超值饗宴!

文字|廖俊逞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會是誰?」 懸疑氛圍大哉問

董昭民、林慧寬、王小尹與張藝生 聯手打造音樂劇場

作曲家董昭民、琵琶演奏家林慧寬、擊樂家王小尹、導演張藝生首度四人合作的演出「音樂會是誰?」,大膽地對長久以來的形式框架提出一個質疑什麼是音樂?音樂會是什麼?音樂會到底是誰?在刻意營造的懸疑氣氛中,樂曲結合劇情展開,什麼是最終答案?進場見分曉,是嗎?

文字|李秋玫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藝動Macao 跨國合作綻放新視

澳門藝術節五月揭幕 多元演出逾百場

亞洲地區最受矚目的藝術節之一,第廿四屆澳門藝術節將於五月三日揭幕。卅四項橫跨不同藝術類別、逾百場的節目,除了超過半數是澳門本地創作之外,尚有來自中國、葡萄牙、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以色列、台灣、越南及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地區,形式涵蓋當代舞蹈、多媒體、傳統京劇、兒童影偶戲、光影藝術、傳統書畫展覽等,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於澳門多個世界遺產景點及演藝場所上演。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崑劇新面貌 深入人性描寫

《范蠡與西施》 重塑愛情史詩

由台灣崑劇團與浙江崑劇團合作演出的新編崑劇《范蠡與西施》,改編自明梁辰魚《浣紗記》,編劇洪惟助在修編時去蕪存菁,著重描寫角色的內心矛盾衝突,使一部傳統傳奇劇本展現全新風貌。全劇藉由范蠡和西施這對戀人的愛情故事,譜出大時代的治亂興衰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文字|廖俊逞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艾維塔飆新曲 NSO首席絃樂團再出擊

蘭嶼、美國到歐陸 展現多元文化風景

喜愛打破形式、與各種文化、風格、樂器交朋友的NSO首席絃樂團,這次將與曾訪台演出、頗受樂迷喜愛的曼陀林演奏家艾維.艾維塔與打擊樂家尚恩.夏那漢合作「D吟.曼陀林」音樂會,艾維塔與夏那漢均帶來他們的個人創作,要與NSO首席們激盪音樂火花!

文字|李秋玫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一次展一件‧全部賣光光(註)

關渡美術館的One Piece策展靈光

對於資源不多的文化空間,不好用還是要用,而,「One Piece」確實是很好的對應,就只要一件,吊完就沒事,因為「挑高」,多半是要用吊的,閃過「挑高」空間布展的困難度,而且,因為「One Piece」,半強迫地使觀眾焦點凝聚,要好好地注意看,看完還要稍微思考一下。

文字|李俊賢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