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袖》意圖傳達的是,人在褪下虛偽的面具後,如何面對自己最真誠的愛情。(一心戲劇團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歌仔戲挑戰同志情 雙小生大談男男戀

一心戲劇團《斷袖》 搬演漢哀帝與董賢的禁忌之愛

近年不斷開拓戲路、挑戰多元題材的一心戲劇團,繼讓人驚豔的《狂魂》、《Mackie踹共沒?》,將推出極具爭議性的《斷袖》,將史事記載的同志故事搬上劇場,由當家「雙小生」孫詩詠、孫詩珮主演,在舞台上大談男男愛戀。《斷袖》以漢哀帝劉欣和美男子董賢的禁忌之戀為主線,編劇孫富叡強調,該劇意圖傳達的是,人在褪下虛偽的面具後,如何面對自己最真誠的愛情。

近年不斷開拓戲路、挑戰多元題材的一心戲劇團,繼讓人驚豔的《狂魂》、《Mackie踹共沒?》,將推出極具爭議性的《斷袖》,將史事記載的同志故事搬上劇場,由當家「雙小生」孫詩詠、孫詩珮主演,在舞台上大談男男愛戀。《斷袖》以漢哀帝劉欣和美男子董賢的禁忌之戀為主線,編劇孫富叡強調,該劇意圖傳達的是,人在褪下虛偽的面具後,如何面對自己最真誠的愛情。

一心歌仔戲《斷袖》

6/29  19:30   6/30  14: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26452962

同志題材在文學、電影、現代劇場屢見不鮮,但在保守的傳統戲曲界,仍是個禁忌話題。從古至今,戲曲只寫才子佳人的姻緣遇合、男憐女愛,即使處理同性情誼,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花木蘭》、《孟麗君》,也多半藉由扮裝、反串來「偷渡」同志性別意識,以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期待。然而,戲曲舞台上的顛鸞倒鳳,既有乾旦,亦有坤生,對不少關注性別議題的創作者而言,正好為性別認同、情慾流動,增添曖昧多重的解讀空間。

年輕、創作力旺盛的一心戲劇團,近年不斷開拓戲路、挑戰多元題材,不論是移植西方文學經典《浮士德》的《狂魂》,或是改編佈雷希特劇作的《Mackie踹共沒?》,都讓各界驚豔,也展現出歌仔戲驚人的包容力。今年,一心戲劇團更大膽邁開步伐,推出構思已久、極具爭議性的《斷袖》,將史事記載的同志故事搬上劇場,由當家「雙小生」孫詩詠、孫詩珮主演,在舞台上大談男男愛戀。

碰觸同志議題  愛情無關性別

編劇孫富叡表示,台灣本土劇種「歌仔戲」歷經百年發展,與時俱進、且貼近社會脈動。過去雖有擦邊式碰觸同志議題的新編劇碼,卻未見正面迎對同性之愛的主題。《斷袖》取材自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同志記載的皇帝,其最富盛名的一段軼事,就是在早朝前,為了不驚醒熟睡中的愛人,抽刀斷袖,方安心離去。

不同於《狂魂》和《Mackie踹共沒?》奠基於既有文本之上,《斷袖》的創作可說從零開始,為此孫富叡做足功課,不僅從正史和野史的記載中抽絲剝繭,也參考不少同志文學創作,深入體會同志的情感世界。孫富叡說,愛情其實無關性別,同性對愛情的堅貞,有時更甚於異性。他強調,《斷袖》意圖傳達的是,人在褪下虛偽的面具後,如何面對自己最真誠的愛情,「階級身份、性別禮教,從來無關愛情。愛情『她』,褪下皮囊,就純粹只是,愛情!」

《斷袖》以漢哀帝劉欣和美男子董賢的禁忌之戀為主線,劇情講述哀帝劉欣廿歲登基,在詭譎多端、人人自危的深宮中,他遇上了美男子董賢。董賢出身官宦人家,在劉欣還是太子時,他就曾當過太子舍人,有日在殿下傳漏(編按:報時之意,古以壺漏計時),哀帝無意中抬頭一看,不禁怦然心動。幾年不見,董賢愈發俊俏,比六宮粉黛還要絕色,哀帝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候,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輦而坐,同車而乘,同榻而眠。

禁忌之戀終成悲劇  丑角歌隊逗趣議論

孫富叡表示,古代君王寵男妾,是權力的象徵,但哀帝對董賢一見鍾情,付出的是真感情,而董賢則經歷抗拒到動情的自我認同過程,只是封建社會的壓迫,讓他們的愛,注定悲劇收場。為了淡化沉重的悲劇氛圍,孫富叡特別穿插許多逗趣活潑的橋段,他沿用希臘歌隊形式,安排朝廷文武百官,以丑角形象登場,時而抽離,時而入戲,時而說書,時而議論,時而跟觀眾對話,代表一般大眾的目光。

考量《斷袖》題材特殊,孫富叡特別「三顧茅廬」,找來資深劇場演員郎祖筠擔任導演,希望藉由她豐富的舞台經驗,提升兩位主角在表演上的能力。首度執導歌仔戲的郎祖筠說,她將大量運用戲曲的象徵之美,呈現劉欣和董賢兩人之間的情感,例如以光影手法,隱喻內心慾望。崑曲名家溫宇航,同樣跨界獻出他與歌仔戲的第一次,擔任該劇身段指導,指導兩位小生,如何談一場優美典雅的同性之戀。此外,演出陣容還包括封箱已久的資深藝人高玉珊,以及影視舞台雙棲的陳子強。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編歌仔戲 大玩同志情

就傳統戲曲而言,歌仔戲在題材上更具包容性。雖然歌仔戲無論文本或表演環境,價值觀仍較保守,然而透過胡撇仔戲、反串等表演形式,以及天馬行空的故事內容,反能投射流動不居的性別觀。

臺灣春風歌劇團在二○○六年演出的《飛蛾洞》,呈現現代社會性別模糊的概念。神怪戲《飛蛾洞》早在日治時期即已搬演,母飛蛾精思春的情節,當時被認為是「淫戲」。經過重新編寫,編劇葉玫汝將主角轉換成公飛蛾變身為母飛蛾,愛上公飛蛾的情節,透過雌雄同體的魔幻筆法,碰觸同志情慾。

民權歌劇團的《可愛青春》,則藉由奇幻的美貌交易與性別轉變,講述一對同門師姐妹的感情執著,反映出美的迷思與細膩的同性情愛。導演傅裕惠說,傳統戲曲的演出,男生演女旦,女生演小生,本來就具有性別巧妙變換的意涵,該劇讓觀眾透過細膩唱腔與身段、手勢、眼神和表情,感受女女之間含蓄卻深刻的情感。(廖俊逞)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