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消失的地平線》中,觀眾將會看到演員將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賦予道具新的生命。
即將上場 Preview 蠢動劇團《消失的地平線》

行李箱為翅膀 翱翔女性飛行版圖

蠢動劇團的《消失的地平線》,以知名劇場導演羅伯.勒帕吉式的說故事手法,藉由行李箱為核心物件,結合燈光、偶戲、地圖、紙飛機等道具,組裝出無數畫面和場景,例如翅膀、腳踏車、車站、旅館房間、洗手台等,突破表演空間的限制,細膩開展出女性勇於尋找自我的歷程。

文字|廖俊逞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三十舞蹈劇場《舞│台》

反芻生命歷程 吳碧容鋪展「舞台人生」

經歷婚姻、生子、受傷,以及心儀的編舞家碧娜.鮑許過世,三十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吳碧容思索:跳舞、表演、創作之於自己,到底是什麼?進而領悟「因為舞台,所以作品存在;因為作品,所以生命不死。」反芻這兩年的生命經驗,吳碧容以《舞│台》搬演了一場抽象到具象、狹義而廣義的「舞台人生」。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Play.包浩斯」展覽

去年臺北藝術節舉辦了「與佛塞同步」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以多元媒材活潑生動地展示了歐洲 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對舞蹈的深層哲思。今年,臺北藝術節再接再厲,邀請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特別為台灣的觀眾打造了「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表演 藝術展覽已經成為臺北藝術節最鮮明獨特的標幟了。 廿世紀初的現代舞思潮,尚在擺脫芭蕾說故事的起步階段,而向來崇尚理性思考的德國,則「不把人當人看」,深入探索人體及動作單純作為幾何構圖、造型、力量的運作等等,來開創美學的可能性。 「Play.包浩斯」將以各種互動裝置與表演,文獻和訪問影片,展現德國包浩斯自一九二○年代以來,對舞蹈、建築、設計等多方跨界溝通的思維和發展,再現包浩斯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 整個展覽的設計,恐怕連坐飛機到德國都看不到的。所以必看、必看。

文字|陳品秀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頑童與魔法》

身為摸琴摸了一輩子、一生花費許多時間關在琴房練功的鋼琴家,對我而言只要一提到拉威爾,馬上映入腦海的是那閃亮亮的《水之嬉戲》、或是精巧堆疊的 《波麗露》,不論是鋼琴或管絃樂曲,都充滿了細膩且豐富、令人目眩神迷的華麗聲響,彷彿在聲音這單純的點上進行著無止盡的拓荒之旅。 於 是當我的好友告訴我她要演出拉威爾的歌劇《頑童與魔法》時,我必須承認當下是有些難以想像的!對器樂家而言,我們真覺得拉威爾音樂中的元素已經夠多夠滿 了,如果還要再加上語言的演繹,況且還是一齣故事充滿想像力、人物角色也如此豐富的劇作,這下當場令我的好奇心升到了最高點! 二○一二年這檔《頑童與魔法》在國內並非首次搬上舞台,但這回請到了法國導演來親臨執導,再加上所有演出人員皆為目前樂壇上首屈一指的一流演唱家,讓我超級期待能夠聆賞原汁原味的法國風,讓我們心愛的拉威爾再現他的音樂魔法,迷惑全台樂迷的心。

文字|湯婉君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曾繁城 深耕台灣的文化心靈

凡事喜歡深耕,不喜歡火花短暫式的活動,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就是以這種穩定的心性來經營基金會的業務。回顧基金會的工作目標,不論是「台積心築藝術季」、「人才培育」、「藝文推廣」、「社區營造」都已累積十年成效。曾繁城說:「到底這樣的累積有多少成績我不知道,但是身為企業,就要成為企業公民的模範為期許,長期致力參與各項教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文字|郭士榛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音樂新訊

管風琴天才黑爾 首度訪台展現超技魅力

從小以「神童」之姿嶄露頭角,德國管風琴演奏家菲利克斯.黑爾(Felix Hell)可說是名符其實的「天才」。七歲開始學習鋼琴,隔年轉學管風琴後便發行了第一張錄音專輯。九歲展開演奏生涯,足跡已遍及歐亞美洲各個國家。在多年的學習下,他不僅成為知名音樂學院寇蒂斯音樂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管風琴畢業生,更獲得他的老師約翰.偉佛(Dr. J. Weaver)及美國管風琴演奏家協會(AGO)主席Frederick Swann一致讚譽他為「近代最具名氣的管風琴奇才」。 演奏之外,他更深入研究許多音樂家的作品,他曾分三輪演出彈奏巴赫全套作品,每輪演出大約廿小時,共演奏將近兩百五十首樂曲,此舉讓黑爾獲得全球樂評聽眾的矚目,當年他才廿一歲。除了年輕之外,黑爾目前所發行過的八張錄音,已準確地涵蓋五個世紀的管風琴作品。如此的成就也讓《美國管風琴家》The American Organist雜誌稱許地表示:「他開創的許多新紀錄,為管風琴演奏界注入了新的力量。」首度來台,安排的曲目從巴赫經典管風琴曲到法國浪漫作曲家的作品,現年廿七歲的黑爾,在舞台上散發的將是他年經的活力及超技的演奏能力。

文字|李秋玫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錢南章《十二生肖》 南腔北調逗趣演繹

夫人賴美貞寫詞 台北愛樂歡慶四十周年

今年的「國際合唱音樂節」,正逢主辦單位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四十周年團慶,於是特邀作曲家錢南章量身訂作開幕作品。搭配合唱團加國樂團的演出陣容,錢南章想出了《十二生肖》的主題,與夫人賴美貞的歌詞協力發展,民間故事、南腔北調、創意聲響一起來,把十二生肖的趣味面貌「唱」得活靈活現!

文字|李秋玫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美國芭蕾舞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七月中,是喜好芭蕾的舞迷們捧著大筆銀子得去看的美國芭蕾舞團ABT!這次難得來台,雖然可惜沒有當紅的駐團編舞家Alexei Ratmansky的作品,但在兩廳院坐擁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每年只演出八週的(且常搶不到票)大型古典芭蕾,看著一級的線上舞者在台,再怎麼不捨也值 得! NSO與澳洲跨國製作的《蝴蝶夫人》歌劇,也是一個我想看的典雅經典!在這樣的傳統之外,魏瑛娟想出來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 術節」,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之前看過她一篇談論臉書的文章,亦莊亦諧,辛辣損極!沒想到即採取了行動!這回邀來的都是很有看頭的藝術家:余彥芳是個人色 彩強烈的舞蹈創作者,還有四把椅子劇團《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編導許哲彬、編劇簡莉穎、音樂人蔣韜。其中的簡莉穎,既是高俊耀日前執導的《懶 惰》的編劇,也創作了本次女節的一齣戲,還是藍貝芝先前《無枝Nostalgia》二度呈現:「離家行動計畫」的劇本協力,是廣受邀約的創作人。 為了拓展好奇心,我也推薦看看台北兒童藝術節的國外節目!如果搶得到票的話。我曾在那兒發掘到了一張至今最珍愛的小提琴配樂,是個以色列舞團的原創。由是證明了兒藝節臥虎藏龍,不見得都是「頭腦簡單」的作品呢!

文字|鄒之牧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蝴蝶夫人》

神秘的東方情調、淒美的愛情悲劇再加上浦契尼蕩氣迴腸的音樂鋪陳,讓《蝴蝶夫人》成為西方世界探尋東方文化的最佳入門之一, 也是東方歌者登上世界舞台的最佳跳板。NSO繼二○○九年首次成功引進《卡門》後,再次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再次的跨國大製作,相信也會是再一次的成功。而 當年讓黃英一炮而紅的歌劇電影版中的帥氣男主角理查.卓克希爾,此次也應邀來台詮釋平克頓。更讓人好奇的是,除了來台演唱第一組女主角的雪兒.巴克外,呂 紹嘉在第二組演出陣容中,大膽起用國內新銳女高音林玲慧,演唱為了持守愛情與貞節、犧牲自己的蝴蝶夫人秋秋桑。讓曾經執導第二幕的筆者無比興奮與盼望,東 西方新秀與高手的碰撞會擦出什麼樣的音樂火花,令人充滿無限期待。

文字|林中光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藝術節新訊

「春艷舞展」舞動多元 《金小姐》探尋女人命運枷鎖

台積心築藝術季邁入第十年,本年度以「合鳴」作為主題,其中與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合辦的「春艷舞展」,甄選出風乎舞雩《關係─精緻篇》、迪迪《舞動宴席2─拼圖》、曙光種籽《Dream High 70們的復古音樂趴》、稻草人《內心獨白》等七個在地團體帶來的舞作。其中,另類的《內心獨白》以卡夫卡的超寫實作品及日記為題材,呈現出介於荒誕夢境與現實間的矛盾世界。 今年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推出的創作,還有本月的台語音樂舞蹈劇場《金小姐》,以五○年代經典台語老歌〈安平追想曲〉裡所刻劃的人物「金小姐」為靈感。由音樂創作者謝銘祐重新編創台語詞曲,藝術總監羅文瑾與舞蹈創作者左涵潔編舞,特別以女性角度加以詮釋,描繪一位深情女子執著地等待一去不返的男子。此作場景虛實交替,不強調敘事,而著重於刻劃金小姐象徵的意象,即命運的束縛,藉此道盡古今女性在父權社會裡所面臨的無奈。

文字|柯喬齡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戲劇新訊 三缺一劇團《Lab壹號.實驗啟動》

累積失敗經驗值的「身體實驗」

Lab是實驗室,也是一種精神,在Lab中演員建立自主的學習力,探索表演和創作的可能性,是讓創作者休息、呼吸、再進步的空間,突破已往劇場中以「演出」為主的合作關係。三缺一劇團推出《Lab壹號‧實驗啟動》,將是一場從反覆失敗中、不斷精進的一場身體實驗。 三缺一劇團團員賀湘儀二○一○年參加歐丁劇場每年的盛事ODIN WEEK,有感於具強大主動性的歐丁劇場演員,每人皆發展自己獨特的表演專長。有天,與團員相約散步,賀湘儀分享所見,《Lab壹號》從此開始受孕,展開長達兩年的實驗工作坊,實驗每個人感興趣的主題和表演形式,甚至以人體呈現獸體,以獸性隱喻人性。兩年來他們嘗遍失敗的滋味,一旦有新想法,就將它變成實體,再完全推翻,反覆透過創新實驗的過程,新想法不斷迸出,新實驗也不斷出現。而《Lab壹號》就是個歷經多次失敗後的積累。 這齣戲是三缺一劇團的一個宣示與承諾,對導演魏雋展而言,是他許下以劇場為終身志業的兌現時刻,透過這個實驗,反思他想要累積的東西。三缺一劇團計畫將此實驗發展成系列演出,每次招募不同型態的劇場工作者參與,將實驗概念延續下去,未來將持續推出系列作品。

文字|柯喬齡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戲劇新訊 改編俄國寓言 捷克偶戲大師執導

《躍!四季之歌》 精緻懸絲偶的驚豔之旅

立足於台南古都「影響.新劇場」劇團,由致力於兒童與青少年劇場的呂毅創立,新作《躍!四季之歌》將俄國寓言故事,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文本,邀來捷克偶戲大師Irina Niculescu擔任導演。戲中使用的十四具懸絲偶,皆由羅馬尼亞、挪威製偶師設計製作,精緻唯美的戲偶,人偶同台的表現形式,將打破一般普遍對兒童戲劇幼稚、浮誇的刻板印象,亦和傳統偶戲的表現方式十分不同。 《躍!四季之歌》透過小野馬的生命旅程,呈現在成長之際,所遭遇形形色色艱險古怪的誘惑及考驗,和伴隨而來種種相互扶持關懷的助人機會。孩子們將隨著故事主角一起學習是非善惡,如何從挫折中學習成長,體驗生命的希望、困境、突破與喜悅,同時啟發想像力與創造力。演出場地座落於台南市忠義國小的武德殿,為全台最具規模的州廳式建築,氣勢宏偉;《躍!四季之歌》將搭建獨特立體造型舞台,營造獨特的觀戲經驗。(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獲得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首獎的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 充滿神聖性的琴音

二○○九年,第十三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創下了兩項前所未有的紀錄首度由兩位參賽者並列冠軍,並且都是亞洲人。其中之一來自日本的辻井伸行,不但為祖國拿下此賽事的第一座獎盃,不可思議的是,他竟是一位視障鋼琴家。 辻井伸行的得獎堪稱為奇蹟,因為范‧克萊本鋼琴大賽的比賽過程相當嚴苛,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參賽者必須經過的考驗包括三場完整的獨奏會、演出新作品、室內樂與兩首協奏曲。明眼人要通過這些試煉都相當困難,何況是雙眼全盲的他。然而對辻井伸行來說,也許沒有了視覺的干擾,讓他的音樂更為純粹。他的學習完全依靠聽力,大量的音符與每個細微的音符都印在他心底。演出時傾聽指揮的呼吸與喘息來得到提示,靠觸覺和過人的記憶力精準地彈奏樂曲,無怪乎連擔任評審的范.克萊本自己都在賽後表示:「辻井伸行的演出十分神奇,擁有治癒人心的魔力,充滿神聖性。」 得獎後,他的母親更將辻井伸行的奮鬥故事與教育過程,寫成《今天的風是什麼顏色?》一書,感人無數人心。目前他的世界巡迴演出已超過百場,灌錄專輯外,更為許多知名日劇譜曲。想感受辻井伸行帶來的純淨和溫暖,絕對不能錯過這場難得的機會。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上帝創造的樂器 魅力無限的人聲饗宴

人聲,是上帝所創造的唯一樂器,因此自中世紀開始,教會與人們即用最純淨的聲音來讚頌上主,而這類的歌聲的名字就是「阿卡貝拉」(A Cappella)。近期此類歌唱形式的團隊不但在國內外比賽佳績頻傳,更以創新的歌唱模式登上國外知名音樂廳。因此兩廳院將國內最頂尖的團隊齊聚,舉辦「純粹人聲.阿卡貝拉」,讓觀眾在一場音樂會中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精湛的人聲藝術。 成團已屆十五週年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以古典的歌聲贏得了西方國家的肯定,至今已獲得十七座世界合唱比賽大獎,更曾被國外樂評讚譽該合唱團的歌聲是「來自東方的聲音奇蹟」。由台灣的泰雅族原住民青年組成的「歐開合唱團」,除改編爵士為主要演出風格外,也將原住民古調改編成阿卡貝拉版本演唱。「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的風格更為特殊,將阿卡貝拉與辛棄疾、漢代古詩十九首等古代詩詞結合外,還將白靈的新詩、謝宇威的客家歌曲重新演繹成一種華語的特殊風情。而利用麥克風維妙維肖地模仿樂器來伴奏,則在「公共澡堂人聲樂團」的表演中作壓軸。融合電子、古謠、打擊等不同的歌聲,整晚的璀璨音響,沒有任何「樂器」伴奏!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經典舞劇《舞姬》 東方風情中的三角悲戀

暌違十二年 美國芭蕾舞團再訪台灣

美國唯一的國家舞團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簡稱ABT),暌違台灣十二年後,將再度訪台,以一百卅人的大陣仗,帶來規模宏大、國內尚未曾全本演出的《舞姬》以饗觀眾。這齣由古典芭蕾教父佩堤帕編創十九世紀末的舞劇,結合當時流行的東方風潮,以印度王宮為背景,鋪陳一段三角戀悲劇,不同於公主王子式的童話情節,呈現人性的神秘陰暗。

文字|鄒欣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豫劇《量.度》 河南梆子再與莎翁交手

辯證法、理、情 提供觀眾思辨空間

繼《約/束》之後,臺灣豫劇團再度挑戰莎翁經典,這次挑上的是喜劇《量.度》,透過研究莎劇多年的學者彭鏡禧與陳芳的編修,這次的劇本忠於莎士比亞原著的奧義,保留論辯的哲思,探討寬恕與七情六慾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同時兼顧法、理、情。而導演呂柏伸更期待藉由莎劇對人性的深度刻劃,結合傳統戲曲的美學,提供觀眾思辨的空間。

文字|廖俊逞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臉書世代的生態報告

莎妹劇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鑑於臉書對現代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深深介入影響,莎妹劇團編導魏瑛娟策劃了「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新世代創作者余彥芳、許哲彬、蔣韜、李銘宸、陶維均和簡莉穎,共同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文字|鄒欣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文字|莫嵐蘭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周先生與舞者」《重演—在記得以前》

如果,歷史是一齣舞蹈劇場

從去年在北美館演出的作品《重演》出發,抽取人類何以鍥而不捨尋求進步的關鍵問句,延伸出這個名稱雖同、內容卻大異其趣的作品,編舞家周書毅展現《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中令人驚豔的編創能力,將對現代生活的種種省思,化為視覺意象驚人、能量酣沛的舞蹈劇場。

文字|鄒欣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梅湘名曲 廿世紀的經典之作

《愛之交響曲》 超越想像的奇琴妙音

法國作曲大師梅湘的《愛之交響曲》,被認為是廿世紀的傑作,當被問到這部作品整體意義,梅湘回答:「這是一首愛的歌曲。」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愛」的樂思不斷變形,出現在一種名為(翁特馬農電音琴)的樂器之中。這次NSO特邀以演奏此琴聞名的法勒莉.哈特曼與梅湘鋼琴音樂代言人羅傑.穆拉洛,一同來展現此曲中的深刻之愛。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再現俄國「阿公」的遺澤

NSO首席絃樂團 讓樂迷「再見巴夏」

被NSO團員暱稱為「阿公」的俄國指揮家魯道夫.巴夏雖然已經於前年底逝世,但他嚴格又精確的指導,也讓與他共事過的團員們深銘心底。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NSO由絃樂聲部首席領軍的「首席絃樂團」將之前巴夏指導的重要曲目再現,讓大家一起來回味「阿公」的遺澤。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