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人間條件2 —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下,其實精神早已麻木,漸漸覺得自己像是個行屍走肉,唯有在觀賞表演的當下,投射在劇情的起伏中,才有了真實的七情六慾,這就是我愛上戲劇的原因。 喜歡吳念真的作品,從書至電影再到舞台劇,喜歡他平實中的感動。綠光劇團的《人間條件2》在九五年三月就演出過了,今年三月又將加演,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台灣阿嬤的一生,從年輕到年老,劇中的阿嬤YUKI遭遇許多風風雨雨,她用包容與堅忍去面對週遭的變化。有太多的片段是那麼熟悉,這不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幾乎貼近我們的生活,承襲了吳氏一貫的作風,平凡人的悲歡離合,笑中帶淚,淚中又滿懷感動,這是我看過的舞台劇中共鳴度最高的一部,也是讓觀眾很入戲的作品。 如果你很能享受戲劇帶來的喜怒哀樂,很想解放自己緊繃很久的情緒,隨著劇情一起笑一起哭,那《人間條件2》絕對是你的首選,千萬別錯過囉~~ 文字|李彥祥 無間地獄的行銷企畫,沒有下班只有加班,沒有放假只有放空,工作永無止盡。下了班寧可犧牲睡眠,也要看電影、聽音樂、觀賞表演,這才是在地獄裡的唯一救贖。

文字|李彥祥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音樂新訊

鋼琴家李宜珍 獨奏國人當代之音

現代樂集系列(四)-聲樂和鋼琴作品

在新世代的鋼琴家之中,李宜珍是少見在教學之餘,仍持續戮力於當代作品的演奏家。她曾獲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音樂比賽首獎、義大利國際鋼琴大賽Citta di Cercol 與德國Nigun 等獎項,並於一九九八年獲選台北國家音樂廳「樂壇新秀」。李宜珍自二○○四年學成歸國之後,即展開密集的演出活動,除了定期舉行獨奏會以外,還相當積極參與室內樂演出,尤其為本國作曲家發表新作,積極在海內外積極介紹國人作品。李宜珍目前任教於各級音樂系所,並為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會員。 此次獨奏會,除了莫札特、貝多芬與蕭邦等三首古典作品以外,也將演出作曲家潘皇龍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子聲的《南、樂lla》及蘇凡凌、宋婉華等人的作品。聲樂家林玉卿並將協助演唱潘皇龍之作品。(林芳宜)

文字|林芳宜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戲曲 戲曲史上頭一遭!

《孟姜女》 用水磨調哭倒長城

編劇曾永義表示,《孟姜女》的故事歷代有各種版本,最早見於《左傳》。之後,這則故事經歷代文人加工,增添天馬行空的情節想像。《孟姜女》題材也見於京劇、豫劇與各地方劇種,但以崑曲而言,係屬首創。曾永義以他的獨特視角,賦予古老的民間傳說新的思想,更企圖揭露自古至今中國歷史上長存的政治矛盾。

文字|廖俊逞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風采」—郭耿維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國光劇團《打瓜園》、《斬黃袍》

許多的戲曲故事皆取材自宋代,一則因為文化條件發展成熟,元代之後戲曲開始在文學上大鳴大放,再則諸如「楊家將」或「包青天」等忠孝節義類,「水滸傳」等英雄好漢類,抑或是朝代更迭、群雄爭霸之類的故事,一直是作家及觀眾喜愛的題材。到了晚清時期,京劇的發展不論是在舞台的表現方式、演員的表演形式、音樂、或是劇本上,都已經相當的成熟。 國光劇團近年除了在新編劇目有亮眼的表現之外,在演出老戲的挑選上也不落俗套,考驗著演員的表演功力,也讓老戲迷們大飽眼福。唐文華師承胡少安先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老生,唱念作表皆有其獨到之處,近年的演出更顯成熟。這次演出的《打瓜園》、《斬黃袍》是台灣較為少見的劇目,以此作為年度封箱大戲,讓老戲迷重溫舊夢,也讓小戲迷可以一窺堂奧,令人期待。 文字|段惠玲 現年28歲,愛看表演,戲劇、舞蹈、音樂、馬戲皆可。想看的表演太多,以致荷包經常失血。

文字|段惠玲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舞蹈新訊 萍影舞集「童話世界&四季心」

水袖揚起五月雪 芭蕾綻放蓮花姿

桃園觀音的蓮花季、復興鄉水蜜桃、大溪油桐花,到了編舞家眼底,通通化為一支支搖曳生姿的現代民族舞,於春夏秋冬四季風景中,生動展演台灣特有的自然生態與人文華美。「萍影舞集」藝術總監葉雅萍與呂耀宗所編作的《四季心》,第一幕舞者如荷塘花朵盛開;第二幕結合芭蕾技巧與現代創意,柔和卻傲然獨立的蓮花紛紛擎起;第三幕,夢幻五月雪桐花飛舞飄落,純白飄逸的水袖舞適足表現古典輕盈之韻;第四幕時至冬令,過年廟會節慶感熱騰,一曲〈但願人長久〉,洋溢暖暖祝福。 另一支舞碼《童話世界》,改編自古典芭蕾舞劇《胡桃鉗》。一只音樂盒,打開了裡面的動物世界和動聽圓舞曲。特別的是,老鼠舞衣由西裝換成了具有毛皮感的緊身衣;現代芭蕾與爵士舞的結合,靈活表現老鼠的生猛性。最後一幕由小朋友們裝扮各個國家的人物和舞蹈,阿拉伯舞、西班牙舞、俄羅斯舞異國風情豐富多采地瀰漫於舞台。(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戲劇新訊 「淫奔拳」強身保健兼體驗古典

從《詩經》得靈感,劉亮延推新作《淫奔》

繼自創「花痴劇場」系列,搬演《曹七巧》、《白素真》之後,遊走文學、視覺與表演藝術的新生代創作者劉亮延再從《詩經》得到靈感,以「李清照私人劇團」為名,發表新作《淫奔》。他自承,著迷於古典文學中許多幽微的美以及情感,就連團名也向清代女詩人李清照致敬,「古典和現代並非問題,也絕非切割,從日常生活的『細微體』當中經驗古典,李清照便是在經典中自成格局。」他強調:「既成也破,都就是了!」 劉亮延在新作《淫奔》創造出一套保健運動招數,他稱之為「淫奔拳」,這個作品與其說以舞蹈編排的形式呈現,不如說是教學示範,或更接近於行為藝術。在動作質地上,《淫奔》充滿四肢末端的延展變化,但其中強調的卻是來自骨盆腔「搖晃」的動力學。這些招數的創造,主要來自「握著你,就能前往戰慄的美地」這句話,依照劇情動線發表一套十式的「淫奔拳」,並在最後整合這十個招式,在台語版的〈國際歌〉中結束。(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戲劇新訊 《太平洋瘋人院》

以貝克特式的荒謬透視人生

一開始觀眾會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房間,但仔細一看房中的裝飾皆與航海的旅程相關;兩個渴望航行的闖入者,試圖透過死亡改變人生,但他們的死亡計畫,卻不斷被種種偶然與意外所打斷;最後,想死的人死不了,不想死的人卻死了。前進下一波劇團新作《太平洋瘋人院》,透過有如貝克特的荒蕪筆法,透視人不能掌握自己生命的荒謬和無奈。 《太平洋瘋人院》是出身台大中文系的編劇傅凱羚同名作品的二部曲,延續了首部曲「意外」與「重生」的主題,卻截然不同地以一種快樂、輕盈的基調,呈現死亡的命題。目前就讀北藝大研究所的導演楊景翔認為,該劇以喜鬧的形式推進故事,卻又將劇中人物的抒情幻想插入獨白,時時截斷喜劇的節奏,呈現兩種對立的形式世界,「全劇的挑戰就是如何在寫實場景中揉合獨白與對話,同時讓觀眾看見,劇中人低俗表象之下,無比浪漫和深沉的內在。」(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速度專賣店》

每個大人的身體裏都住著一個小孩,不相信?請看如果兒童劇團的表演節目。 會開始欣賞如果兒童劇團的表演是因為從事幼教業的緣故,陪小朋友看著看著,不知不覺也跟著投入了兒童劇超乎想像的世界中,甚至時常尷尬地發現自己笑得比周遭小朋友還大聲。 這一次如果兒童劇團的年度新戲《速度專賣店》內容更是絕妙有趣,現代人每天忙碌的生活著,個個恨不得一天能有個卅六小時、四十八小時,這個願望,如果兒童劇團幫您實現了,只要到「速度專賣店」,讓你一分鐘就可以睡飽、二分鐘就能夠吃飽、三分鐘立刻寫完所有的功課,這樣一來,大家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這一個發生在現今生活中的另類童話故事,讓成天嫌時間不夠用的我們,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如果速度可以用金錢購買,你想要過怎樣速度的生活呢?先保留您的答案吧,跟我一同去觀看《速度專賣店》瘋狂逗趣的演出後,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哦! 文字|華幼青 很想在鄉下生活的台北人,喜歡的工作不是公司財務有問題,要不就是倒閉,不喜歡的工作,那就別提了,儘管工作不停轉換,喜歡看電影、聽音樂、觀賞表演的熱情卻從未消滅。

文字|華幼青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戲曲新訊

三生一丑,征服台北戲迷

明華園天團《弦月霜天》以復仇試煉人性

由明華園第三代子弟兵組成的明華園天字團,近來迅速竄紅,除了在野台戲爭得一片天,連續兩年入圍「廟口歌仔戲製作專案」,更獲專家學者肯定;北上紅樓劇場的幾檔小劇場歌仔戲,口碑票房贏得好成績,也讓向來活躍於中南部的天字團,在台北多了不少死忠戲迷,身為叔父輩的第一丑角陳勝在就曾笑稱該團小生陳昭香「一晚拿到的戲箱(賞金),比我一年拿到的補助還多!」 再度進軍紅樓,天字團新作《弦月霜天》打出黃金陣容,除了依然由陳勝在擔任導演,天字團三位小生陳昭香、陳麗巧、陳昭錦,以及三花陳進興,四姐弟更罕見地同台演出,呈現整齊的排場。天字團小生各有特色,陳昭香扮相俊俏,唱腔圓潤,演技張力十足;陳麗巧攻武生、老生戲路,角色刻劃入木三分;陳昭錦嗓音嘹亮,別有風味。《弦月霜天》劇情藉「段弓弦」一角隱喻社會人生的醜陋黑暗面,他在親眼目睹雙親慘死後,復仇之心油然而生,但卻在親情與愛情、正義與道德之間的巨大波瀾中載浮載沈。劇情具外台戲靈活、草莽、緊湊的特色,也展現現代劇場複雜的場面調度。(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 「英雄的生涯」、「探索新世界」

傳出簡文彬堅不續約的新聞後,後繼者人選便成為熱門話題。我認為,總監如不是出身本地,樂團恐怕前途無亮。因為時空在變,觀念在變,一個對台灣毫無概念的老外,除非是眾所拜迎的超級大師,否則他不會明白本地觀眾的特性和需求。在這個情形下,幾乎場場勝投的呂紹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而一月份他也破天荒地連續指揮三場NSO演出,曲目都很特殊,是個值得矚目的事件和風向球。 第一場是呂紹嘉所擅長的德奧曲目,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荀貝格鋼琴協奏曲、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生涯》,恰可欣賞三個不同時代的音樂美學與詮釋手法。鋼琴由前輩台灣鋼琴家陳必先演出,雖不像新生代那麼華巧,但是她沈穩、內斂的獨特氣質,還是相當值得欣賞。我認為理查‧史特勞斯是個「聰明過度」的作曲家,作品內涵和技巧,都比「恰到好處」過頭一點點。雖然聆聽的當下,有些段落會受到華麗效果震撼,但聽完總生不出打從心底的好感。不過如果當成欣賞呂紹嘉魔棒威力的媒介,倒是非常適合。因為它色彩夠多、效果富麗堂皇之故。 第二場曲目來到東歐場景,從滾瓜爛熟的德弗札克《新世界》、鋼琴語言新經典的巴爾托克協奏曲,到現代作曲家李給悌的《氛圍》,顯現呂紹嘉詮釋曲目的突破企圖心。肯定的,這兩台曲目是一月份最值得用心聆聽的看門道音樂會。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音樂新訊

作曲大師阿德勒 首度訪台現身說法

庫普蘭與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弟子、二十世紀作曲大師阿德勒(Samuel Adler)這個名字,在學作曲的族群當中耳熟能詳,因為他的代表作《管絃樂法》The Study of Orchestration中詳盡的內容與實用的錄音曲例,一直以來讓學子們在邁向作曲家的路上受用無窮,可惜在台灣鮮少聽到阿德勒的音樂。此次由東海大學主辦,邀請阿德勒來台,不但將演出阿德勒作品,並將在北中南舉行講座,讓台灣觀眾可以親聆大師現身說法。 阿德勒出生於德國曼海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逃亡定居於美國,作曲師承庫普蘭、亨德密特,指揮則是郭瑟維茲基(Serge Koussevitzky)弟子。除了從未停滯的作曲與教學工作以外,他也擔任許多國際交響樂團的指揮。無獨有偶地,他的台灣高徒金希文也是兼具這三種身分的音樂家。阿德勒門下另一位國際級作曲家徒弟為大陸作曲家葉小鋼。 這次訪台音樂會將展演的作品為:中提琴協奏曲與神劇《擇生命之路》,均為台灣首演,由鍾安妮指揮東海大學管絃樂團暨聖樂團、趙怡雯擔任中提琴獨奏、陳珮琪與林建吉、洪聖鈞擔綱神劇中之獨唱部分。(林芳宜)

文字|林芳宜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戲劇 再見比利.懷德 梁志民打造法式愛情狂想

果陀《巴黎花街》寫實情境中有華麗歌舞

梁志民繼去年《公寓春光》之後,二度將美國導演比利.懷德的電影搬上舞台。這次的《巴黎花街》是一則以一九六○年代巴黎蒙馬特為背景,在巴黎紅燈區發生的愛情故事。由丁小芹、唐從聖分飾男女主角阻街女郎與警官,劇場演技派今士傑則擔綱冷眼看世情的酒吧老闆。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太平洋瘋人院》

不管是沙特、品特、貝克特,都寫過這樣類似的處境──三兩個無路可出的人的困局。但傅凱羚的得獎劇本《太平洋瘋人院》的佈局、語言、暴力與抒情,仍然深富意外與趣味。一輛撞毀的車,兩個被往事所困的男人,一個不說話的女人,一個充滿喜感的感人情境。 參與者雖年輕,但都已有充分實力,值得期待。導演楊景翔,不久前以《囚》證明他細膩精準的手法;演員來自小劇場的不同角落,卻都已饒有經驗;音樂王榆鈞,則剛獲得臺北詩歌節的大賽首獎。而負責製作的「前進下一波表演劇團」,近兩年儼然成了不按牌理出牌的實驗溫床。 常常最美妙的體驗,就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發生。《太平洋瘋人院》彷彿離這種感覺近在咫尺。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舞蹈新訊

舞出心靈的私密慾望和騷動

卓庭竹、杜思慧、賴翠霜「成妖扮孽」

作品充滿女性纖細特質,擅於營造妖嬈詭譎劇場氛圍的編舞家卓庭竹,今年邀請劇場編導杜思慧與旅德舞蹈家賴翠霜共同創作,以「成妖扮孽」為題,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卓庭竹說:「似乎在這規律的社會中,有特殊主張的人就代表著不好,非妖即孽,不被大眾所接受,在改變自己去符合規則的同時,卻同時喪失了自我的靈魂。」 三段舞作中,賴翠霜的《變形蟲》利用生活場景帶出心靈的無力及空虛感,穿著寬大西裝外套的上班族瑟縮在西裝的殼中,外表和內在看似兩人一體的連體嬰,卻時而融洽,時而對立,如人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意識般的迷失般,顯露對表象、命相及宿命的盲從。卓庭竹《出竅》以台上一群同樣造型的藏鏡人,在巨大斗篷下,呈現靈魂在身體軀殼中的慾望與騷動,彼此激烈的牽制隱喻內心慾望與現實環境的抗爭,一探他人無法窺視的真實。杜思慧《HOP-HOP》則讓夢與現實共存,一場現實發生的車禍與夢裡的動物世界看似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卻有共同的情感糾葛,外遇、爭吵、孤獨等情節,將虛擬舞台和現實人生巧妙連結。(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李名正狂想曲,電音版《牡丹亭》

體相舞蹈劇場《驚蟄》

繼二○○四年《城市.數據》讓歌仔戲、現代舞、詩歌同台後,睽違兩年,年輕編舞家李名正再出奇招,新作《驚蟄》靈感雖擷自湯顯祖劇作《牡丹亭》,卻以大陸中生代作家余華《古典愛情》,極盡殘酷的手法示人愛情的另一面,口白、戲劇情節、多元意象拼貼、混血的舞蹈語彙,配上年輕世代的電音,全然顛覆了古典文學的動人淒美。 李名正震懾於兩文本之間的衝突與差異,引發對愛情的一種情殤,他強調,此作無意詮釋《牡丹亭》或《古典愛情》之橋段,但就個人觀感,提出「愛情看似有情卻是無情,以抒情手法橫越古典與現代之間,表現悵然若失的創痛,及難以為繼的恐懼,並流露一種情殤症狀。」《驚蟄》既有東方想像,也揉合西方思維,「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無奈春情似蟲兒般蠢動,現實中被壓抑的情感緊緊纏束,不論時空,沉睡千年,只為一夢,竟惹得終生尋覓。(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舞蹈新訊

吳俊憲《上天堂》 一條繩子舞出和平企望

一根繩子,如何勾動人與人間的牽引、綁縛、追逐、碰撞、糾纏、與相依共存?二十一世紀的世局,戰事陰影籠罩,國家之內與國族之間衝突不斷。旅德的前雲門資深舞者吳俊憲從現狀出發,編創充滿結構張力及動作原創性的作品《上天堂》,二○○五年於德國首演時,獲得熱烈回響。這次他帶來此齣企盼和平的舞作,法國籍妻子、前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團員Chrystel Guillebeaud並將發表個人獨舞作品《反射》Reflection。 在《上天堂》中,兩人創立的Double C舞團透過四個舞者的肢體衝激撞擊,配上強烈的節奏,間或穿插憂傷的鋼琴和薩克斯風合奏,揮演出一幕幕時而緊密、時而疏離的動作空間。舞者展現如鬥牛場的攻擊性,駝鳥勾脖子轉圓圈的競爭動作,繩子鞭打地板而於地面翻滾、露出彩色內褲的滑稽與挑釁,及至擁抱彼此,舞者牽著同一根繩索那是同一艘船的命運,亦是同一條臍帶的思憶。美好生活的想望,就在如心跳的鼓聲中,泛光前瞻。(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舞蹈新訊 林隆璇、張中立跨界發聲

《雲.想依 花.想容》 品茗聞香觀花舞

天地有繁簡大美。雲的輕盈純淨與花的丰饒華美,透過古典身段,將展現何種舞韻丰采?肢體音符舞團舊作新演《雲.想依 花.想容》,以雲揮灑變化無形之境,以花綻放雅緻有形的女性柔美,從〈行雲〉、〈雲囀〉、〈轉花〉、〈花容〉四段主題,微妙點出簡約與繁華、平靜與燦爛間的多層次感受。 舞作這次請來流行樂界的林隆璇、排笛演奏家張中立跨界製作,以國樂樂器編奏出底色中國韻味、充滿空靈感、New age曲風的音樂配樂。將吟唱現代詩詞的林隆璇說:「雲的變化多端與花的明顯和色澤感,在樂器配置上將呈現對比性。」張中立描繪:「排笛的高音有如飄過天空的雲,每秒鐘都在變動;琵琶的清亮音色,正可表現花朵盛綻。」 編舞家華碧玉用大圓裙與紗靈活舞擺雲之厚薄、大小型態,舞者身著白衣長裙,足蹬三寸金蓮,或緩走或快步,繽紛燈光映照如同晨昏的多彩花顏。現場將飄逸著花香,紅樓的桌椅不撤,供客人邊品茗邊看舞,這場視聽嗅味覺的五感饗宴,將讓人體驗愉悅而美麗的花芬雲影。(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五位靚女郎 詮釋揮灑獨特吉他魅力

來自維也納的「靚女郎吉他五重奏」(Gitarrissima),是由五位美麗的演奏家組成的吉他五重奏樂團。這五位畢業自維也納市立音樂院與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高材生,二○○二年以罕見的吉他五重奏編制與燦爛的音樂呈現,贏得在德國歐斯納布呂克舉行的Open Strings大賽後,隨即在歐洲展開職業巡演,足跡遍及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英國、盧森堡、土耳其等等。 「靚女郎吉他五重奏」的曲目除了經典古典音樂外,也收錄了不少稀有曲目,這些平時鮮少被演奏的作品,經由靚女郎的改編與詮釋,呈現出人意表的新面貌。再者,雖然成團於維也納,團員卻來自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不同的國家,國際性的組合為五重奏帶來更多的活力。短短四年中,靚女郎已經錄製了從巴赫、韋瓦第、舒伯特、羅西尼、布拉姆斯、蒙第、法雅等作曲家作品,甚至還包括了當代作曲家維勒(Lars Wller)與探戈名家皮亞佐拉的作品。這次來台,她們將帶來得到極高評價的舒伯特與韋瓦第之《四季》。(林芳宜)

文字|林芳宜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金希文樂展—管絃樂之夜

若問台灣最厲害的管絃樂作曲家是誰?我不是指名氣很大,在課堂虎虎生威的大師。再扣除一些外地來的音樂家,金希文無疑是國內頂尖的管絃樂高手。不論是對大架構樂曲的結構掌握、成熟壯麗的配器法、雄厚多變的和聲依筆者之見,實力不在世界級作曲家之下。金希文的作品完成度都很高,經得起資深樂迷「高手過招」的聆聽,加上以我們切身相關的生活、環境、思想做題材,愛樂者可以聽到親切的素材,確實值得大大推廣。 為讓國人有機會好好欣賞金希文的作品,兩廳院極罕見排出個人作品專場。不管主導者是誰,我都覺得是件令人欣慰的事。音樂界總算能愈來愈正確的,給下苦功筆耕的創作者較公平的待遇。這次除交響詩《夸父追日》是舊作,溫哥華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為大提琴家范雅志寫的大提琴協奏曲,都是國內首度發表,足見其創作能量。 這麼好的作曲家,為什麼好像亮度不夠呢?要說金希文有較「弱」的地方,就是他嚴肅的個性。身為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作品少了一點「使壞」的魅力。我絕無冒犯之意,但如果金希文走華格納、浦契尼、譚盾或洛伊.韋伯的路,早就紅透半邊天了。無論如何,他的音樂有其純粹性,這也是他可貴的地方,適合有「心」的人去聆聽。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合唱不設限 聆聽台灣作曲家的詩意

台北室內合唱團唱新曲

甫獲得二○○六年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首開國內合唱團先例,委託五位當代作曲家為其創作新曲。參與的作曲家有李子聲、陳玫君、陳瓊瑜、嚴福榮與鍾耀光,可謂作曲界之少壯派,從李子聲的《蝶戀花》、陳玫君的《我想寫的詩》到鍾耀光的《後現代的詩篇》,曲目詩意濃郁,未聞先醉。 此次音樂會將由作曲家們現身說法,解析各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樂曲特色,這五位作曲家同時也都為國內知名的音樂科系教授,將在感性的合唱節目中,加入知性的探索旅程。(林芳宜)

文字|林芳宜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