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聰鋼琴獨奏會
傅雷不憚其煩的訓導傅聰──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次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集品格與學藝於一身,他本身就是一個實際的印證。 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家書
傅雷不憚其煩的訓導傅聰──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次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集品格與學藝於一身,他本身就是一個實際的印證。 一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家書
梁志民繼去年《公寓春光》之後,二度將美國導演比利.懷德的電影搬上舞台。這次的《巴黎花街》是一則以一九六○年代巴黎蒙馬特為背景,在巴黎紅燈區發生的愛情故事。由丁小芹、唐從聖分飾男女主角阻街女郎與警官,劇場演技派今士傑則擔綱冷眼看世情的酒吧老闆。
時隔二十年,金士傑的《明天我們空中再見》重新搬上舞台,這是一齣以一個太陽和月亮永不相見的神話,講述一段以希望告終的遺憾愛情的戲。
國光劇團今年歲末封箱戲以「戲裡帝王家」為主題,搬演第一家庭形形色色,戲裡從皇帝囚禁儒生、錯殺功臣、皇孫殺人、到駙馬重婚,犯錯指數不一。看戲可以鑑古知今,這正是最好的證明。
不管是沙特、品特、貝克特,都寫過這樣類似的處境──三兩個無路可出的人的困局。但傅凱羚的得獎劇本《太平洋瘋人院》的佈局、語言、暴力與抒情,仍然深富意外與趣味。一輛撞毀的車,兩個被往事所困的男人,一個不說話的女人,一個充滿喜感的感人情境。 參與者雖年輕,但都已有充分實力,值得期待。導演楊景翔,不久前以《囚》證明他細膩精準的手法;演員來自小劇場的不同角落,卻都已饒有經驗;音樂王榆鈞,則剛獲得臺北詩歌節的大賽首獎。而負責製作的「前進下一波表演劇團」,近兩年儼然成了不按牌理出牌的實驗溫床。 常常最美妙的體驗,就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發生。《太平洋瘋人院》彷彿離這種感覺近在咫尺。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作品充滿女性纖細特質,擅於營造妖嬈詭譎劇場氛圍的編舞家卓庭竹,今年邀請劇場編導杜思慧與旅德舞蹈家賴翠霜共同創作,以「成妖扮孽」為題,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卓庭竹說:「似乎在這規律的社會中,有特殊主張的人就代表著不好,非妖即孽,不被大眾所接受,在改變自己去符合規則的同時,卻同時喪失了自我的靈魂。」 三段舞作中,賴翠霜的《變形蟲》利用生活場景帶出心靈的無力及空虛感,穿著寬大西裝外套的上班族瑟縮在西裝的殼中,外表和內在看似兩人一體的連體嬰,卻時而融洽,時而對立,如人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意識般的迷失般,顯露對表象、命相及宿命的盲從。卓庭竹《出竅》以台上一群同樣造型的藏鏡人,在巨大斗篷下,呈現靈魂在身體軀殼中的慾望與騷動,彼此激烈的牽制隱喻內心慾望與現實環境的抗爭,一探他人無法窺視的真實。杜思慧《HOP-HOP》則讓夢與現實共存,一場現實發生的車禍與夢裡的動物世界看似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卻有共同的情感糾葛,外遇、爭吵、孤獨等情節,將虛擬舞台和現實人生巧妙連結。(廖俊逞)
繼二○○四年《城市.數據》讓歌仔戲、現代舞、詩歌同台後,睽違兩年,年輕編舞家李名正再出奇招,新作《驚蟄》靈感雖擷自湯顯祖劇作《牡丹亭》,卻以大陸中生代作家余華《古典愛情》,極盡殘酷的手法示人愛情的另一面,口白、戲劇情節、多元意象拼貼、混血的舞蹈語彙,配上年輕世代的電音,全然顛覆了古典文學的動人淒美。 李名正震懾於兩文本之間的衝突與差異,引發對愛情的一種情殤,他強調,此作無意詮釋《牡丹亭》或《古典愛情》之橋段,但就個人觀感,提出「愛情看似有情卻是無情,以抒情手法橫越古典與現代之間,表現悵然若失的創痛,及難以為繼的恐懼,並流露一種情殤症狀。」《驚蟄》既有東方想像,也揉合西方思維,「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無奈春情似蟲兒般蠢動,現實中被壓抑的情感緊緊纏束,不論時空,沉睡千年,只為一夢,竟惹得終生尋覓。(廖俊逞)
一根繩子,如何勾動人與人間的牽引、綁縛、追逐、碰撞、糾纏、與相依共存?二十一世紀的世局,戰事陰影籠罩,國家之內與國族之間衝突不斷。旅德的前雲門資深舞者吳俊憲從現狀出發,編創充滿結構張力及動作原創性的作品《上天堂》,二○○五年於德國首演時,獲得熱烈回響。這次他帶來此齣企盼和平的舞作,法國籍妻子、前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團員Chrystel Guillebeaud並將發表個人獨舞作品《反射》Reflection。 在《上天堂》中,兩人創立的Double C舞團透過四個舞者的肢體衝激撞擊,配上強烈的節奏,間或穿插憂傷的鋼琴和薩克斯風合奏,揮演出一幕幕時而緊密、時而疏離的動作空間。舞者展現如鬥牛場的攻擊性,駝鳥勾脖子轉圓圈的競爭動作,繩子鞭打地板而於地面翻滾、露出彩色內褲的滑稽與挑釁,及至擁抱彼此,舞者牽著同一根繩索那是同一艘船的命運,亦是同一條臍帶的思憶。美好生活的想望,就在如心跳的鼓聲中,泛光前瞻。(周倩漪)
天地有繁簡大美。雲的輕盈純淨與花的丰饒華美,透過古典身段,將展現何種舞韻丰采?肢體音符舞團舊作新演《雲.想依 花.想容》,以雲揮灑變化無形之境,以花綻放雅緻有形的女性柔美,從〈行雲〉、〈雲囀〉、〈轉花〉、〈花容〉四段主題,微妙點出簡約與繁華、平靜與燦爛間的多層次感受。 舞作這次請來流行樂界的林隆璇、排笛演奏家張中立跨界製作,以國樂樂器編奏出底色中國韻味、充滿空靈感、New age曲風的音樂配樂。將吟唱現代詩詞的林隆璇說:「雲的變化多端與花的明顯和色澤感,在樂器配置上將呈現對比性。」張中立描繪:「排笛的高音有如飄過天空的雲,每秒鐘都在變動;琵琶的清亮音色,正可表現花朵盛綻。」 編舞家華碧玉用大圓裙與紗靈活舞擺雲之厚薄、大小型態,舞者身著白衣長裙,足蹬三寸金蓮,或緩走或快步,繽紛燈光映照如同晨昏的多彩花顏。現場將飄逸著花香,紅樓的桌椅不撤,供客人邊品茗邊看舞,這場視聽嗅味覺的五感饗宴,將讓人體驗愉悅而美麗的花芬雲影。(周倩漪)
來自維也納的「靚女郎吉他五重奏」(Gitarrissima),是由五位美麗的演奏家組成的吉他五重奏樂團。這五位畢業自維也納市立音樂院與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的高材生,二○○二年以罕見的吉他五重奏編制與燦爛的音樂呈現,贏得在德國歐斯納布呂克舉行的Open Strings大賽後,隨即在歐洲展開職業巡演,足跡遍及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克羅埃西亞、英國、盧森堡、土耳其等等。 「靚女郎吉他五重奏」的曲目除了經典古典音樂外,也收錄了不少稀有曲目,這些平時鮮少被演奏的作品,經由靚女郎的改編與詮釋,呈現出人意表的新面貌。再者,雖然成團於維也納,團員卻來自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不同的國家,國際性的組合為五重奏帶來更多的活力。短短四年中,靚女郎已經錄製了從巴赫、韋瓦第、舒伯特、羅西尼、布拉姆斯、蒙第、法雅等作曲家作品,甚至還包括了當代作曲家維勒(Lars Wller)與探戈名家皮亞佐拉的作品。這次來台,她們將帶來得到極高評價的舒伯特與韋瓦第之《四季》。(林芳宜)
若問台灣最厲害的管絃樂作曲家是誰?我不是指名氣很大,在課堂虎虎生威的大師。再扣除一些外地來的音樂家,金希文無疑是國內頂尖的管絃樂高手。不論是對大架構樂曲的結構掌握、成熟壯麗的配器法、雄厚多變的和聲依筆者之見,實力不在世界級作曲家之下。金希文的作品完成度都很高,經得起資深樂迷「高手過招」的聆聽,加上以我們切身相關的生活、環境、思想做題材,愛樂者可以聽到親切的素材,確實值得大大推廣。 為讓國人有機會好好欣賞金希文的作品,兩廳院極罕見排出個人作品專場。不管主導者是誰,我都覺得是件令人欣慰的事。音樂界總算能愈來愈正確的,給下苦功筆耕的創作者較公平的待遇。這次除交響詩《夸父追日》是舊作,溫哥華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為大提琴家范雅志寫的大提琴協奏曲,都是國內首度發表,足見其創作能量。 這麼好的作曲家,為什麼好像亮度不夠呢?要說金希文有較「弱」的地方,就是他嚴肅的個性。身為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作品少了一點「使壞」的魅力。我絕無冒犯之意,但如果金希文走華格納、浦契尼、譚盾或洛伊.韋伯的路,早就紅透半邊天了。無論如何,他的音樂有其純粹性,這也是他可貴的地方,適合有「心」的人去聆聽。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藝術製作人,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甫獲得二○○六年匈牙利巴爾托克國際合唱大賽總冠軍的台北室內合唱團,首開國內合唱團先例,委託五位當代作曲家為其創作新曲。參與的作曲家有李子聲、陳玫君、陳瓊瑜、嚴福榮與鍾耀光,可謂作曲界之少壯派,從李子聲的《蝶戀花》、陳玫君的《我想寫的詩》到鍾耀光的《後現代的詩篇》,曲目詩意濃郁,未聞先醉。 此次音樂會將由作曲家們現身說法,解析各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樂曲特色,這五位作曲家同時也都為國內知名的音樂科系教授,將在感性的合唱節目中,加入知性的探索旅程。(林芳宜)
教育無數英才的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知名小提琴家蘇顯達,即將於全台展開返國二十年紀念獨奏會。 蘇顯達曾拜在鄭昭明、李淑德、陳秋盛、謝霖(H. Szeryng)、普雷(G. Poulet)等教授門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獲小提琴與室內樂雙文憑。這二十年間,蘇顯達投身於音樂教育之餘,並一直維持演奏活動,合作過的音樂家與樂團包括傅聰、林昭亮、紐約愛樂室內樂團、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國家交響樂團等。除此以外,他並擔任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首席一職,更主持台北愛樂電台「迷人的小提琴世界」,可謂全方位的音樂家。 這次獨奏會,蘇顯達將偕同鋼琴家許耿綸,演出西貝流士、法雅、史特勞斯與台灣作曲家金希文等精采作品。(林芳宜)
又是一年之末了,翻閱粉紅的記事本,算一算今年又認識哪些藝文團體呢?對表演藝術的領域又增加多少的知識呢?但不可否認今年又是個豐收的一年。 在這充滿快樂耶誕的月份中,我想向大家推薦NSO的「卓別林與雪人」跟輕歌劇《風流寡婦》。雖然我接觸舞蹈表演有二十年的經歷,但對音樂欣賞的資歷還不是很久。今年陸續聽了NSO的「發現蕭斯塔可維奇」系列及前些時很熱門的「尼貝龍指環」,在這幾年中,我感覺到NSO在音樂總監簡文彬的帶領下,一直企圖與國外接軌,也讓我感覺到交響樂能以不同的風貌呈現。如這次「卓別林與雪人」的表演方式,想以一種輕鬆快樂的方式,讓交響樂可以很平民化且易懂,也想在每個大人小孩心裡種下更多音樂種子。告訴你們喔!雖然我未婚,但我不甘示弱找了五個朋友一起欣賞歡樂,你能想像跟一群大人小孩看卓別林而大聲發笑嗎?你多久沒如此呢? 至於《風流寡婦》,是我接觸歌劇的第一部戲碼,它讓我對歌劇不會一開始時就怯足不前,它是一部很輕鬆詼諧的喜歌劇。在這歲末最後幾天,不妨給我們來個快樂美好的音樂饗宴,當一年的結尾吧! 文字|王照如 目前於財訊文化事業任職,喜歡舞蹈、音樂、戲劇、畫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當熱情的西班牙遇到豪放的巴爾幹風情時,不是動搖天地的壯烈,而是繞樑的美妙樂音。卡瓦緹娜二重奏的成員為來自波士尼亞的吉他演奏家阿薩巴吉契與西班牙籍的長笛家莫林內爾,這對夫妻檔二重奏自從於一九九六年贏得鹿特丹青年音樂家大賽之後,世界各地的邀約便不斷湧來,優異的演出更讓許多作曲家為其量身打造作品。 這次來台,卡瓦緹娜帶來前南斯拉夫作曲家塔狄契(Miroslav Tadic)的《四首馬其頓傳統曲調》,這位作曲家對台灣觀眾而言或許十分陌生,但塔狄契橫跨搖滾、新世紀與世界音樂的曲風,相信會讓初識塔狄契的愛樂者驚艷。另外,卡瓦緹娜拿手的皮亞佐拉,相當然爾也在這次的曲目中,演奏的是由阿薩德(Sergio Assad)為卡瓦緹娜改編的《四季》。 (林芳宜)
中央電視台今年的連續劇《喬家大院》,在海峽兩岸掀起一股「晉商熱」,也是新一代晉商看準文化創意背後的商機,有意識地在傳統「煤炭山西」觀念上操作出「文化山西」新印象。祖籍山西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特別引進《喬家大院》的靈感來源、由山西省話劇院製作的舞台劇《立秋》來台演出,讓台灣人從舞台上體驗「晉商」的盛衰傳奇。
編劇楊忠衡說,他不選擇批判或者歌頌的角度,而是還原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想像,短短三小時演出中,將呈現蔣宋兩人橫跨三個世紀的重要生命場景。導演王友輝將用三次重要的抉擇來刻劃宋美齡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也道盡她的人生。全劇運用大量定格凝塑畫面,投影與場景並陳,更像是歷史的一個回眸映影。
在這個價值混亂、道德淪陷,「有料可爆、有利可圖」的時代,布萊希特的劇作《三便士歌劇》啟發了鍾喬,延伸出諷喻金錢社會、政治貪腐的《敗金歌劇》。本劇以喧騰一時的「高捷事件」為本,特別請來音樂人鄭捷任及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擔任歌曲創作,以濃厚台式曲風,唱出布萊希特的革命理想。
一九九○年,林秀偉經歷懷孕的水腫、發脹與高溫後產下一女,三個月後以新的母性身體挑戰獨舞《五色羅盤》;十六年後的《五色羅盤Ⅱ》,林秀偉交棒給年輕舞者王若湄擔綱,不同的是,林秀偉標舉出「新母性」:「《五色羅盤》是母親孕育生命的歷程,如今,是超越局限、擴大範圍的愛。」
《風流寡婦》從首演起,至雷哈爾去世止,四十三年間總共上演超過三十萬次,並被拍成多個電影版本;其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有趣的劇本以外,雷哈爾以快活動聽的歌曲貫穿全劇,也是吸引觀眾的主因。
無巧不巧,接連兩週,英國劇作家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的兩部精采作品,由國內兩大戲劇學府搬上舞台。在我心目中,莎拉.肯恩過世後,邱琪兒絕對是當代最富開創性的女性劇作家。這位年近七十的老祖母仍然創作力旺盛,題材縱橫性別、政治與社會問題、資本主義批判、科技文明、以及反戰,視野遼闊而觀點犀利;手法則迥異於前代劇作家,她特別注重表演的趣味,經常採用扮裝、歌舞、一人分飾多角的設計等等,與當代表演藝術的變貌並駕齊驅。 台大戲劇系公演的《Cloud 9 九重天》是邱琪兒七○年代末的代表作,也是女性主義課堂必讀。以同一個家庭複製到兩個不同時代,挑釁、更挑逗約定俗成的性別與身分界定,是一份妙趣橫生的解放宣言,如今看來一點也不過時。台北藝術大學搬演的《a Number 複製人》則是她二○○二年的近作,直搗科技文明造成的道德困境。就像最優秀的科幻小說關切的終究是現實,你我雖然還沒有自己的複製人,卻都是父母複製的兒女,甚至也是複製了兒女的父母。戲中對於親子問題的深刻探究,如何彌補人生缺憾的大膽質問,則足以撼動每個人心靈。 衝著這兩個尚未有中譯本面世的現代文學經典,雖然是校園製作,不見得能保證面面俱到的品質,也值得一探演出。話說回來,若不是校園製作,還有哪個劇團願意鼓勇挑戰這樣的劇作?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二○○四年瘋狂劇場的創團作《祖母弔詭》,曾同時給了我冷靜與熱情;今年年中的《先知大廈》,則讓我沉浸在無厘頭的嬉戲,以及直接感染一種關乎理想、信仰的燃進與喪退的情緒。 瘋狂劇場團齡年輕,但製作經驗卻不差、幾個導演亦各有風格,每一次找來的演員,雖不見得有什麼名,可往往演出稱職。這一次膽敢趁著以史詩劇場、疏離效果聞名的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逝世五十週年,搬出布氏流亡美國期間的最後一個劇作《高加索灰闌記》,而且請來夾子樂團的小應主演兼設計音樂,還沒演出就先嚇了我一大跳。 身為一個劇場(尤其是小劇場)的業餘愛好者,瘋狂劇場是讓我能夠放心,而且願意長期支持的表演團隊。現在,容我推薦這齣戲給你/妳們! 文字|薛西 1980年生,台北人,業餘劇場、文學、電影、籃球愛好者,崇尚閱讀第一書寫第二,偶有零星文章發表於台、港藝文刊物。現為常常遲到的小小上班族一枚(沒有辦法,布萊希特部是有部都市有如叢林的《都市叢林》)
本國作曲家金希文長年致力於作曲、指揮與教學,創作不綴,自一九七九年迄今,已累積超過百首作品,作品型態從室內樂到管絃樂、器樂曲到聲樂曲,可說囊括了各種不同的類型。而這二十年來,金希文來自世界各地樂團與音樂家的委託創作幾乎不斷,合作過的樂團包括聖地牙哥交響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西雅圖交響樂團、德國Tripercussion Ensemble、日本Euodia交響樂團等等,並在多國電台播出。 這次樂展邀集國內知名女高音徐以琳、Sony Label 旗下大提琴家范雅志、打擊樂家David Cossin 和鋼琴家Andrew Russo,加上日本指揮家大山平一郎與國家交響樂團、音契室內樂團等傑出音樂家於一堂,分為室內樂與管絃樂曲目各一場音樂會,完整地呈現金希文音樂作品的精華,曲目包括為范雅志打造的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最新的作品為鋼琴、打擊樂與大提琴三重奏《不確切的天空》,此首作品在台灣進行世界首演後,隨即將至歐美各地巡演。(林芳宜)
當亞洲最重要的編舞家林懷民,遇上名列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位藝術家之一的蔡國強,會「爆」出怎樣的火花?答案是《風.影》,一個以「黑」、「白」為主調,整場演出疾風颯颯,暨挑戰雲門舞者,也挑戰熟悉雲門套路的觀眾。
探索舞蹈二十年,編舞家樊潔兮把她融合小乘佛教舞蹈、日本能樂,及西方芭蕾舞與現代舞技巧的新風格命名為「舞想」,以獨特的S型腰身、變幻靈動的手勢、風姿內蘊的眼神表情為特色,舞者既如虔敬的獻舞門徒,又如開發身體的實驗家。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