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風采」—郭耿維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