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世紀當代舞團「慾土」邀請陳維寧與張子健,重新詮釋中國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世紀當代舞團「慾土」 新詮《金瓶梅》的兩種方法

中國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挑戰道德極限,可說是愈禁愈奇的代表之一。該書發表於明代,從數百年前手抄本秘密流傳的奇書,到當代電影、劇場翻演不絕,本月世紀當代舞團「慾土」堪稱「金瓶梅擂台大賽」,命題式地邀請兩位相異領域創作者陳維寧《賤斥樂園》、張子健《金瓶梅》新詮該作。 陳維寧為世紀當代舞團近年力捧的新銳編舞家之一,編創作品多著眼於女性自我認同。《賤斥樂園》走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惡女們的內心,「看沒有空間主導權的女子、缺乏經濟獨立的女子、看似依附男人的女子,在毀天滅地的心理動機下,如何在時間停止的庭院深深中自處。」 新加坡十指幫偶劇團導演張子健則以舞蹈劇場《金瓶梅》,嘗試融合文字、舞蹈及畫面成為有機的整體,將潘金蓮的性、李瓶兒的權與龐春梅的自由不馴再現於於舞台,讓觀者以三名惡女視角重塑觀眾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的想像。

文字|張慧慧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柳春春劇社《貓狗》 微觀視角下的生命「輕預言」

當小確幸已經成為末世代的幸福顯學,真正確實的「幸福」究竟該是什麼樣子?新銳編導鄭智源的《貓狗》嘗試從他者微觀視角下,透視社會構造中不被當真但卻真實的細微之處,揀尋生命的古典價值,述說一則「輕預言」。有別於柳春春劇社過往作品慣常著墨於人性內在深層的思考,鄭智源的路徑則是反向從生命表面,輕觸那些最淺層的生活切片。看似無害甜美、優雅從容的姿態,實則探究「異化重建再生」、「迷失救贖返歸」的永恆命運與課題。 鄭智源表示,《貓狗》文本構成原始靈感來自詹姆斯.喬伊斯小說《尤利西斯》,以意識流的現代主義美學為基底,去結構、去中心、去邊界的書寫思想,擺脫線性敘事的框架,拼組自由剪接的片段敘事,以囈語、幽默和古怪莫名,創造屬於當代的荒謬語彙。鄭智源長期與非專業演員工作,非經科班養成的演員,展現出不帶匠氣,幾無刻痕的質樸,是導演堅持的劇場美學,因為純粹所以美好。參與演出者皆為海選而出的素人,接近真正在社會中生存的你我樣貌,毫無修飾美肌。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戲劇新訊

《福品旅店》 體驗旅館的魔幻時刻

繼「夜市劇場」和「夜遊」之後,花蓮在地劇團山東野表演坊再以「參與式劇場」(participatory theatre)為主軸概念,結合表演藝術與在地居民,將一間位在花蓮溝仔尾舊街區的旅館「福品旅店」,改造為表演場域。秦嘉嫄表示,「福品旅店」的建物是老建築,本身的歷史,已提供了某種劇場幻覺,而旅館房間既私密又開放的特質,則塑造了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微妙的關係。作品《福品旅店》將以「旅館是遠方的家」為發想酵母,「孤獨」為主題,通過互動式劇場的形式,訴說旅人在旅店的休憩、密談、爭執、期待與記憶。 導演秦嘉嫄表示,旅館是臨時的住所,這個臨時的「家」,具備了所有拋棄式的生活備品,以及共用的傢俱。對房間主人而言,拋棄式的生活備品,同樣也反映房間主人與「家」的距離。而對旅館房間而言,無論如何任意丟棄或是多少人住過這裡,到了隔天退房後,彷彿不留痕跡,時間像是重新倒轉回原點,房間一如往昔等待下位客人到來。「這是一種魔幻,同一空間,卻有千萬種生活在此發生,在同一時間後,又一切消失。這樣的魔幻,如同劇場一夜成形又消失。」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兩廳院室內樂「民謠變奏」──聲樂室內樂

五月是多麼迷人的時光,我常想:傍晚與友人漫步在兩廳院的大道上,看著天邊雲朵,吹著涼風,心裡等待著聆聽一場精緻優雅的藝術歌曲與動人的歌劇二重唱,心靈的滿足何止千萬?如果你對大型的音樂會給的震撼有太多感動,甚至不堪負荷,不如來點清粥小菜般的清新體驗:聲樂室內樂──五月十四日晚上於國家演奏廳演出的兩廳院室內樂系列民謠變奏曲「陳妍陵與她的黃金搭檔」。 曲目內容淺顯易懂,並且會慢慢進入心靈的深處,即使對於歌詞無法一時熟悉,但是優美的聲樂旋律線條在不同樂器高雅的音群中穿梭,保證可以消除您一日的心靈辛勞。 上半場曲目有難得聽到的「男高音」、「中提琴」與「鋼琴」的對話,宗教歌曲中微帶民謠風的對唱,令人耳目一新。下半場則有怡人動聽的歌劇重唱,有浦契尼、馬士康尼、董尼才悌,還有理查.史特勞斯的精緻藝術歌曲。 當晚演出的音樂家有女高音陳妍陵、男高音林健吉、鋼琴家王佩瑤、長榮中提琴首席蕭雨沛,都是國內名家,我十分期待當晚我們都在抑揚的音樂中得到心靈的滿足與美美的感動。

文字|蔡永文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拼裝家族》

曾幾何時,傳統家庭的組成與想像與現今世代的生活情境逐漸背離,情感親密的人未必是你的家人,距離親近的人甚至可能長期不在你身旁。都市人口組成與職場環境的快速變動引領著這條傳統家庭崩解之路,而千禧年以降,網路生活全面滲透日常則讓虛實藩籬逐一倒下,將整個世界帶往無法回頭的方向。 二○一四年NHK製播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揭示了以「羈絆」為核心價值的日本社會,在這樣的家庭崩解浪潮下,那群無人聞問默默死去的邊緣群體,成為這個無法回頭時代的肉身見證者。 由吳定謙執導與動見体合作的《拼裝家族》,創作靈感就來自於「無緣死」這個概念,事實上走在相似道路上的台灣,隱藏在水面下的無緣社會問題可能更加嚴重。觀看演出的同時,舞台上假裝成家的人們保有了一絲守護價值的期盼,但回望現實身後,我們的處境又如何可能樂觀呢?

文字|溫為翔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凡格羅夫 天才之劍再現鋒芒

一九七四年生於俄羅斯音樂世家,雙親是管樂及聲樂家的小提琴手麥可辛.凡格羅夫(Maxim Vengerov),自小就被視為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音樂奇才。年方十歲時就拿下了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首獎,隔年就被邀請在重量級的賽事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賽做開幕演出。十五歲贏得卡爾.弗萊許(Carl Flesch)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廿三歲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任命為音樂大使,為首位被任命的古典音樂家。卅歲以前,就把所有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小提琴協奏曲錄製完畢,並且獲得極高的藝術評價,而他叱吒風雲的眾多獎項與提名中,還包括一座葛萊美獎及留聲機獎年度最佳音樂家。 二○○七年前,他一年至少有一百廿場的演出,然而就在這時,他的手傷讓他無法拉琴。不過在這些年來,他一度改當指揮,沒想到表演同樣精采,獲得《紐約時報》讚許:「樂團如同被磁鐵吸引般,進入他的音樂語彙。」沉寂了四年,他的復出絲毫不減當年。二○一四年曾率團來台獲得熱烈回響,今年又將與鋼琴家法格.帕皮安(Vag Papian)搭檔演出貝多芬、法蘭克、易沙意與帕格尼尼等經典樂曲。

文字|李秋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布拉赫 無伴奏展現手上功夫

「這是一張徹底獨一無二的唱片當獨奏家布拉赫加入時,這張專輯提供的嶄新聽覺體驗又再度浮現在聽眾的印象中」著名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評論小提琴家柯爾亞・布拉赫(Kolja Blacher)的表現:「音色強烈、敏銳,且充滿張力,其中更有一種舊時代演奏風格中那種強調即時性的音樂表情,這是在今日樂壇幾乎已被遺忘的。」 融合了美國與奧地利兩地學派之長,布拉赫十七歲便出道,不久便受邀與柏林愛樂一同演出。在指揮阿巴多(Claudio Abbado)任職柏林愛樂總監時,布拉赫即以樂團首席之姿,率團參與許多經典的演出並且挑下音樂節活動的重責大任,受到阿巴多賞賜。在六年首席生涯後,他再度成唯一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獨奏家,不止廣受交響樂團的邀請,更與知名指揮家合作。在獨奏、錄音、室內樂領域都備受矚目之餘,近年來布拉赫那種「坐在樂團首席的位置上同時擔任指揮與首席(或獨奏家)角色」的「領奏」(Play-Direct)演奏會形式也相當受人讚賞。此次來台,他將帶來整場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除了巴赫、巴爾托克、貝里歐的經典作品之外,更有他父親波里斯.布拉赫所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無伴奏小提琴樂曲考驗著音樂家的功力,純粹的音樂處理,將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焦點。

文字|李秋玫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動古典名曲的現代詮釋

余能盛與福爾摩沙芭蕾舞團新作《悸動》

余能盛與福爾摩沙芭蕾舞團的新作《悸動》,以舒伯特的經典長篇編曲之作《冬之旅》與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主題,編作全新的芭蕾舞碼,從作曲家的生命史發想,融合現場音樂演奏、聲樂演出及戲劇情節的設計安排,余能盛認為《悸動》比單純的古典芭蕾藝術性更高,「因為它集合了所有的表演藝術在裡面。」

文字|莊子沅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聊齋新編 顛覆性別框架

臺灣豫劇團《蘭若寺》

雖然打娘胎聽的就是梆子戲,《蘭若寺》卻是鬼才編劇劉建幗歷經舞台劇、歌仔戲、跨劇種的寫作磨練後,首度撰寫的豫劇劇本。「『欲』與隨之相伴的『情』,其實是全劇探討的核心命題。」劉建幗強調,《聊齋》原著主要著墨於寧采臣與聶小倩之間,超越人、鬼界線的愛情,本劇則在這基礎之上再做突破,增添寧采臣對燕赤霞的同性情誼。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移動,或不移動的風景 再拒劇團「公寓聯展」

今年再拒劇團的「公寓聯展」,以「位移之城」為主題,邀請五組創作者,跨出公寓,遊走不同的空間,探索人與城市的關係。五組演出為黃緣文的《Re:信》、黃思農的《日常練習:消失的動作》、十一位各領域創作者參與的《神遊生活》、陳仕瑛的《孩子》與張居米的《從心設定》。不一樣的觀演形式與距離,唯有親身參與,才能體驗創作者提供的非常規劇場風景。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為戲情深 大腕齊聚

專訪《春江花月夜》演員:張軍、魏春榮、史依弘、關棟天、李鴻良

精湛的劇本、精采的角色,永遠都是好演員的執著與追求。中國「崑曲王子」張軍心懷大志,為摯愛的崑曲找到精采的新編劇本《春江花月夜》,以熱情感動了四位大腕級的演員北方崑劇院旦角魏春榮、文武崑亂一把抓的京劇名旦史依弘、被譽為中國京劇界男高音的老生關棟天,及崑曲名丑、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五位戲曲界表演菁英同台,排練打磨表演細節,成就《春江花月夜》這齣立基傳統、更上層樓的當代崑曲。

文字|李玉玲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聆聽「最完美的音樂形式」——絃樂四重奏

2016誠品室內樂節

二○一六首屆「誠品室內樂節」以絃樂四重奏為核心,將邀請NSO國家交響樂團的「Infinite首席四重奏」、代表德奧純正音樂傳統的「萊比錫絃樂四重奏」、創立已滿七十年的美國頂尖室內樂團「茱莉亞絃樂四重奏」,演出橫跨十八世紀末至廿世紀初的九首經典作品,音樂內容大異其趣,清楚展現絃樂四重奏雖僅四把絃樂器,卻能做出千變萬化的音樂可能,更因此被譽為「最完美的音樂形式」。

文字|張偉明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

《仲夏夜之夢》 由內到外挑戰複雜錯亂

莎翁多線交織、錯中帶笑的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在法國編舞家克雷梅尼斯手中,又翻出新貌。帶著百年老店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克雷梅尼斯將舞台視角轉自仙王與仙后,以超現實的手法重新交織原始文本中錯亂的角色安排,別具一格的扮裝反串仙后,從原劇中關係的錯亂,進一步延伸到個體內在的複雜性。

文字|張慧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劇場頑童首度編舞

王嘉明《七》 透過身體再探人的「缺陷」

嫻熟於文字遊戲的導演王嘉明,這回放下擅長的武器,第一次編起舞來。《七》與楊乃璇、蘇品文、林素蓮、張堅豪、黃懷德、劉彥成六位舞者合作,透過身體,持續探索人的「缺陷」,他希望讓觀眾經由缺陷去進入真實生活的核心,戳破渴望與別人相同的「完美」的不可能。

文字|張慧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果陀劇場《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

用祖奶奶的話 演當代女子的「更衣記」

果陀劇場《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找來因犀利語言評點紅毯女星穿著走紅的部落客「個人意見」合作,打開張愛玲的衣櫃,循著《更衣記》的軌跡,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更衣記」。內容取材張愛玲多篇小說的人物,以禮服、高跟鞋、內衣、名牌包、制服、新娘服等服裝配件對應,展示屬於當代女性的服裝政治學,看今日的女人,如何在人生的伸展台上,活出自我。

文字|張慧慧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唐美雲再度挑戰一人飾二角

《冥河幻想曲》 黑色幽默的死神狂想

改編自希臘神話中音樂天才奧菲斯與妻子尤麗狄絲穿越陰陽愛情故事的《冥河幻想曲》,以喜劇包裝生死議題,鋪陳一場「死神的人間之旅」。繼創團作《梨園天神》後,唐美雲再度一人分飾二角,飾演暗夜女神的雙生子,分別是掌管長眠的死神與短眠的睡神,一個生性嚴肅、一個性格開朗,不僅得要快速換裝,角色個性、情緒更得精準轉換。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演繹全套「巴赫無伴奏全集」

大提琴家堤剛 體現上帝的音樂與思想

日本大提琴大師堤剛,在前四次來台演出中幾乎完整地呈現了大提琴經典曲目,包括海頓、貝多芬與柴科夫斯基等大師作品,而此次五度訪台的演出,更是誠意十足,將演繹大提琴「舊約聖經」全套巴赫無伴奏組曲,這不僅僅是他個人心理與生理素質的挑戰,同時也是他對於台灣愛樂者的最佳獻禮。

文字|蔡育昇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臺交「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

台上喜怒哀樂 台下戲劇人生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五月將演出「戲如人生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歌劇音樂會,這次不演整齣歌劇,而是以歌劇序曲、前奏曲及選段的模式演出,演出《法斯塔夫》、《卡門》、《安潔麗卡修女》、《莎樂美》等經典段落,讓歌劇世界的七情六慾在一個晚上搬演,台上的喜怒哀樂,正映照台下的戲劇人生。

文字|李秋玫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

弦音交織 一場心靈的對話

以波蘭音樂家齊瑪諾夫斯基為名的絃樂四重奏齊瑪諾夫斯基絃樂四重奏,優秀的表現,連大師級的阿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中提琴手Hatto Beyerle都大方稱讚他們是「當今最優秀的絃樂四重奏團」。屢獲大獎的他們今年適逢成立廿周年,訪台音樂會將演出多首四重奏經典曲目,展現室內樂獨特的心靈對話。

文字|李秋玫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小題大作中的逆向還原

《依據真實》觀後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處,還在於他採取了逆向還原的手段,不是從生活中截取動作元素,而是從傳統的民間舞步與既有的接觸即興套路裡,還原人的動律與形象。這種逆向還原,讓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種隨性的自在與活力,令舞動更具有常人的質地,並由此帶領觀眾,進入編舞者所嘗試敘述的個人與社群關係建構之想像中。

文字|張曉雄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戲劇新訊

演摩莎劇團《謝土》 一場告別練習曲

葬禮,是為亡者,或是生者而辦?葬禮的儀式過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結束了嗎?在「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下,我們如何面對死亡? 演摩莎劇團《謝土》是編導洪珮菁的親身經歷,在一場「跨國葬禮」中,她被指派負責將海外過世的親人送回家鄉,因此展開了一連串與繁文縟節的官僚體系抗爭、風土民情與宗教的衝突、及哭笑不得的繁複手續。洪珮菁說,此刻再回想這一段「旅程」,自己更能在距離之外觀看事件的全貌,一股幽默的感覺卻不知從何竄出,這麼一大群人,為了處理死亡這件事,展開了各種抗爭、辯論與選擇,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無法表達意志、已永遠離開了的人。 《謝土》發生在一場喧鬧的葬禮上,三個主角,分別面對社會運轉的常規與壓力,他們相互依賴在縫隙中生存,直到死亡將其中一人帶走,倖存之人該如何面對死者的缺席?對於他們而言「歸根」有什麼意義?人們寄託於宗教儀式來處理與死者的關係,而對他們而言什麼樣的「處理」才是最妥善的?死者的沉默、生者的各自表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在「死亡」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洪珮菁強調,全劇呈現了不同世代面對死亡的辯論與反問:如何練習告別?什麼是「歸根」?而「根」又在哪裡呢?

文字|廖俊逞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羅伯.勒帕吉 x 機器神《癮.迷》

「倘若書寫不是為了愛,那麼書寫就只是書寫而已。」愛注定必須是先是唯物主義的,其後才有機會轉化為唯心的感覺材料,橋接素來不相識的兩人,將彼此帶到遠方。可惜戀人都無視心物的轉譯缺損,一味以行動電源的放電模式消耗愛剝削愛,或者在物質裡迷途,終致愛的耗竭永久斷電。 加拿大藝術家羅伯.勒帕吉的《癮.迷》似乎有在古老文本的架構上,演繹劇場版的《機遇之歌》Blind Chance,而其中最令人翹盼莫過導演如何利用劇場的第四面牆舞台化偶遇的愛以及愛與藥物的過渡。期待據聞暌違廿年的奇作能帶給觀眾的,不會只是一齣動用高度視覺元素所營造的健康喜/戲劇。

文字|黃午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天天想你》

看到廣藝《天天想你》音樂劇再度上演的宣傳影片,耳邊不由得自動播放起那一首首曾經伴隨著我走過青澀歲月的旋律,那個獨一無二、清亮高亢的嗓音,好熟悉,好感傷,好熱血,好懷念張雨生,一位由偶像歌手走向創作兼製作的音樂人,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又會為我們這個眾聲喧嘩的世界帶來什麼樣不同的音樂風景呢?當然,連老天爺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對於以串連張雨生作品來作為骨幹的音樂劇而言,到底是否能滿足大家的期待想像,甚或帶來意外的驚喜感動,卻是台上見真章,一翻兩瞪眼的考驗啊。 平時多半遊走在舞蹈、戲劇、古典音樂會的我,此番卻被〈天天想你〉勾起了歷歷往事,想起了一張張青春稚嫩的臉龐,想到了那些沒來由先離開的人,很久以前和不久之前。「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在〈口是心非〉充塞的塵世間,我想就在舞台下默默地想念,靜靜地聆聽吧。

文字|倪若喬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音樂新訊

貝瑞佐夫斯基 獨到琴音精湛獻禮

當年,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到了美國,首場鋼琴獨奏會後,當地的《達拉斯晨報》宣示性地下筆斷言:「這是場重要的演出!」如此的讚賞歸因於鋼琴家全然出人意表的詮釋方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音樂,使得該媒體評斷:「甚至可以說這是正在鋼琴演奏中得以復活的事物。」一九六九年出生於莫斯科的貝瑞佐夫斯基,是一九九○年國際柴科夫斯基大賽鋼琴金牌得主。事實上,早在得獎前兩年,他在倫敦的初登場,即被倫敦《泰晤士報》形容為「一位前途無量的藝術家」,由此看來,得獎,只是遲早的事。 多年來,他依舊以其獨到眼光與感受力聞名於世。曲目多元之外,所灌錄的拉赫曼尼諾夫奏鳴曲榮獲德國碟評人大獎;拉威爾大碟則獲法國《音樂世界》、《音叉》雜誌、《BBC音樂雜誌》及英國《周日獨立報》等特別推介,且於二○○六年榮獲BBC音樂雜誌大獎。不僅如此,他的室內樂作品更廣受推崇,並獲獎連連。此次來台,他將與指揮瓦格所帶領的TSO演出拿手的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而樂團更將演出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樂曲,以此作為瓦格帶給觀眾的隆重獻禮。

文字|李秋玫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太陽如此溫暖,一切都會沒事?!

侯非胥.謝克特SUN 反思政治與既有秩序

繼《政治媽媽》之後,肢體風格狂放爆烈的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再度訪台,將帶來二○一三年的作品SUN。一樣不離對自由、衝突、秩序的反思,舞作以太陽為名,謝克特的創作概念是:我們總是渴求太陽,然而它也有危險、熾熱的那面。舞作中充滿各種不協調的抽象意象:人類、社會、動物、造物主在流露動物野性的舞蹈肢體中,讓觀眾感應到平靜無波下的隱隱伏流一切,都會沒事嗎?

文字|魏君穎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