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立體聲》中舞者身體周圍的空間崩塌,人與空間的互動透過科技得以無限延伸。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2016科技藝術節登場

《立體聲》3D呈現 舞在虛實之間

本屆台灣科技藝術節,以「潮」為名,由邱誌勇策展,以科技藝術、流行音樂、生活親子為元素,力求讓向來冷調的科技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匯集國內外共六檔演出,包括台南人劇團《Solo Date》、安娜琪舞蹈劇場《Second Body》、耗資八百萬由陳鎮川主導的《潮派對》、黑色流明的《X_Xroom》、山豬影像《小王子》等,其中來自丹麥的Recoil Performance Group《立體聲》STEREO,將帶給觀眾不同於以往的視覺經驗。 雙人舞《立體聲》以3D圖像世界呈現,觀者必須配戴3D眼鏡觀看,編舞家Tina Tarpgaard近年創作多以當代科技與視覺藝術結合,本作舞者身體周圍的空間崩塌,人與空間的互動透過科技得以無限延伸,讓舞台處在現實與非現實的交界,時而捲起,時而滑開,為劇場的幻覺衝擊體驗開啟全新章節。

文字|張慧慧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阿瑪迪斯電影交響音樂會

一九八四年,描寫莫札特一生傳奇的電影《阿瑪迪斯》上映後即橫掃影壇,不只在全球大受歡迎,更一口氣拿下了奧斯卡八項大獎。名導米勒斯.福曼以傳說中莫札特的死對頭薩列里作為引子,帶出全劇一段段高潮迭起的故事。有別於一般音樂電影給予大眾的距離感與陌生感,導演藉由莫札特一首首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貫穿全劇,搭配神來一筆的編劇和一干演員精湛的演技,讓這部電影成功突破了大眾對音樂史主題電影冗長無趣的刻板印象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就算在卅年後的今天再看一次,依舊令人大呼過癮。 八月底,這部卅年前的經典鉅片即將以電影音樂會的形式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並由NSO國家交響樂團擔綱演出。和過去曾在台演出,多以現代作曲家原創作品為主的電影配樂音樂會不同,這場音樂會將遵循電影編劇彼得.謝弗爵士的原始劇本,全場演出超過廿首莫札特經典作品的橋段,配合電影的播放,讓影迷再一次回味當年一幕幕的經典場景。

文字|高浩涵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國光劇團《關公在劇場》

猶記初次看到國光與兩廳院共同制作的《歐蘭朵》,早已打破我對傳統戲曲演出印象,近年更不斷嘗試實驗現代意識與經典戲曲結合,推廣拓新不遺餘力,絕對大可盡興觀賞~ 本齣難能匯聚港台重量級團隊不僅有王安祈編劇(國家文藝獎得主)、多媒體跨界先鋒的胡恩威導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與飾演關公的唐文華,光看這個組合就可以預約行事曆直接訂票了;其中導演也兼任舞台設計,此回貫穿祭典儀式的手法讓人充滿畫面藝術想像,透過獨到演繹宗教美學的觀點以嶄新技術視覺呈現,十分令人引頸期盼。 在意識紛亂的年代,回頭找尋自己的根總能收獲最多。經典的戲曲、傳統的色彩服飾與祭的儀式美學如何結合?快一同進劇場搶先感受關公巡遊護境,天佑台灣。

文字|黃顯勛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戲劇新訊

酷集劇場《易》、《馬伯司氏》 實驗戲曲創新

傳統戲曲又見青春能量集結!「酷集劇場」是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熱愛傳統戲曲的年輕創作者的新舞台,希望匯集新生代的豐沛創作力,體現實驗戲曲的各種可能性。首檔演出有京劇身體實驗《易》與改編莎翁悲劇的《馬伯司氏》,前者由演而優則導的兆欣編創,從易經的陰陽爻變推演,拆解京劇身體程式,後者是劉亮延繼《曹七巧》後,再為乾旦劉欣然量身打造的獨角戲。 《易經》由正負陰陽無限二元組合,看似各具其狀,實則相生相衍;既能解讀天地萬象,更寬慰人生境遇。兆欣表示,唱念做打亦復如是:「從《易經》發想,並非耽溺卦象、穿鑿附會,而是藉爻爻卦卦內外衝擊融匯,拆解京劇功法原始碼,重啟演員身體無限性。」《馬伯司氏》則取材莎劇《馬克白》,劉亮延將時空設定在清末民初,透過一位滿清遺老的叨絮,揣摩一九○四年,莎士比亞第一次被譯介到中國時,這個驚世駭俗的女性角色如何經由轉述湊就、穿鑿附會,進入現代中國人的視野,登上了現代中國的舞台。

文字|廖俊逞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悲一喜,京劇新生代旦角亮相!

國光劇團《西施歸越》、《春草闖堂》

《西施歸越》是當年知名旦角郭小莊膾炙人口的大戲,她演出懷了孕的西施,展現了為母則強的堅定與力量;《春草闖堂》則是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心中「百年難得一見的喜劇」,相當挑戰旦角與丑角的功力。國光劇團特地排出上述兩劇,讓團中三位新生代旦角飾演西施林庭瑜,分飾春草的凌嘉臨與黃詩雅擔綱主演,一悲劇一喜劇,要讓觀眾看到新秀的精采可期。

文字|廖俊逞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青春活力能量滿滿 打造台語版《馬克白》

流山兒祥與阮劇團跨國合作 年輕演員揮灑群戲魅力

這次與阮劇團合作的《馬克白》,是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第三次執導該劇,也是他首度在台全程執導完整作品。他與強調常民、草根美學風格的阮劇團合作,流山兒祥說,這次台語版的《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

文字|廖俊逞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盛夏魅力人聲 全台引吭飆唱

每年暑假的合唱饗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在七月底登場,今年邀請了國立新加坡大學合唱團、芬蘭夜鶯女聲合唱團、拉脫維亞Balsis合唱團、瑞典Dynamic Vocal人聲樂團、英國阿波羅五重唱、香港拔萃書院合唱團等來台,開閉幕音樂會更安排台灣指揮家莊東杰與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分別領軍演出伯恩斯坦《齊徹斯特詩篇》及莫札特《安魂曲》,繞梁歌聲,將全台飆唱。

文字|鄭逸伸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硬要說是

陳曉朋2016個展「指鹿圖」

在藝術家與作家之間擇選身分,讓這個問題更像是在談職業選擇而非認同轉移,是生活方式而非抽象理念,於是這是個出路問題如果我們想在當代藝術圈混出名堂,必須寫過無數篇的創作論述,成為作家除了揶揄了當代藝術有時過於空泛的論述要求,同時也迂迴地表達陳曉朋對於這種能力的渴望。

文字|簡子傑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飛馳的車廂 移動的劇場

當火車車廂變成舞台,乘客也是演員,小丑就在車廂內玩雜耍、變魔術,還有樂手即興打起非洲鼓,這會是什麼樣的劇場風景?《移動劇場》是「雲嘉嘉營劇場」今年推出最獨具新意的節目策畫,觀眾只要買張火車票,就可以體驗這班奇幻列車,沙丁龐客劇團、嬉班子非洲鼓舞劇團等表演團隊,突破火車空間的局限,帶觀眾走入如夢境般的異想世界,創造出不同的車廂風情! 結合台南市、雲林縣與嘉義縣市四區的藝文資源,共同合作的「雲嘉嘉營劇場」,以「移動的劇場體驗」為發想,思考跨域劇場的可能性,分別以「移動劇場」、「越域演藝」、「交藝市集」等主題串起今年的夏至藝術節。觀眾將可在新營、嘉義、民雄、斗六四地,欣賞十二檔包含戲劇、舞蹈與音樂的演出,另有創意市集、藝術派對,邀請民眾在今年夏天,來趟西岸的藝文輕旅行。

文字|廖俊逞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七種靜默:懶惰》

二○一二年首演的《七種靜默:懶惰》,終於再度演出。這是我人生一定要看到的戲之一。 高俊耀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導演,在他戲裡的「人性」與「底層人物」都描繪得相當驚人,往往在無法逃脫的社會輪軸裡重重地呼吸,而連帶的是觀看者可以透過這些角色,來與身處的社會或是在自我價值拉扯之間達到平衡與寧靜。 對我而言,懶惰可以是毫無交流的糜爛,也可以是積極斷裂的疏離,每當看了高俊耀的戲我都可以同時獲得絕望與希望,這是我相當喜歡的。也同時是身為表演創作者的養分,而我正想在燠熱的天氣裡感受到極度的陰冷,我想《七種靜默:懶惰》或許是最適合在高熱之下,走進「懶惰」,靠近「罪」裡,好好地失去現實,盡情地懶惰一番。

文字|賴玟君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我城劇場《我記得……》

「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一開始抓住我的是文案,《我記得》探討的是關於青春的主題,個人特別喜愛的議題,也許是進入而立後,易感慨時間流逝而抓不住,也懷念那青春年少裡不畏懼的自己。長大後的我們,少了年輕時的衝勁,曾幾何時我們為了生活、為了生存而忘記了自己的夢想與那最真實的初衷! 我城劇場首發《我記得》期待回歸劇場陳培廣導演,將如何訴說關於我們的青春,又如何詮釋帶來給我們觸動內心感受,更好奇這五位實力派演員:黃健瑋、謝盈萱、朱芷瑩、莊凱勛、隆宸翰,如何利用精湛演技相互過招,身為觀眾的我們更能帶著滿載的感動出劇場。 劇場迷人的地方就是舞台上的故事,就像你我過往片段回憶,如虛實之間,觸動著你我不悔的青春故事!

文字|鄭詠玹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史密斯與葛萊利管風琴打擊音樂會

經典樂曲量身再造 視聽經驗另類衝擊

由管風琴演奏家克萊.卓斯克爾-史密斯與打擊樂家、作曲家喬瑟夫.葛萊利合組的Organized Rhythm管風琴與打擊樂二重奏,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樂曲以管風琴與打擊樂二重奏的全新風貌呈現,讓經典煥然一新,給予樂迷豐富的視聽饗宴。此次訪台,Organized Rhythm將為樂迷帶來多首經典曲目改編版,包括霍斯特的《行星》組曲的選曲、聖桑《動物狂歡節》組曲等,其中多首曾收錄在樂團專輯Beaming Music中,並獲得極高評價。

文字|陳相瑜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每場演出用心調音 美妙琴聲再現舞台

聽真正的普雷特涅夫 唯有親臨現場

身兼鋼琴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的普雷特涅夫,從二○○六年宣布不再公開演奏鋼琴、只專心致力於指揮與作曲,讓喜愛他琴音的樂迷悵然不已。所幸他在二○一二年決定復出演奏,更將在睽違多年後,為台灣樂迷帶來莫札特的經典曲目。演奏之前總是因應音樂廳不同的氛圍,費心調教音色,讓他的現場演奏獨一無二,想聽真正的普雷特涅夫,唯有親臨現場才能領略!

文字|李秋玫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演唱會推手陳鎮川 首度跨足劇場

《服妖之鑑》 穿越時代探問自我認同

早在電視圈時期就懷抱劇場夢的知名演唱會製作人陳鎮川,首度與劇場人合作,創立「耳東劇團」,正式開啟劇場製作之路。創團作《服妖之鑑》邀請到編劇簡莉穎為「劇場女神」謝盈萱量身打造,透過一個平凡上班族每日重複的夢穿越前世今生,看不同時代、身體語言喜好皆不合時宜的「服妖者」,探問古今中外每個人皆存在的性別與自我認同。

文字|廖俊逞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現代人看唐朝 明皇多情又愛權

《京崑戲說長生殿》 兩皇兩妃同台飆戲

台北新劇團新作《京崑戲說長生殿》邀來大陸崑曲名家錢振榮、徐思佳,呈現「兩皇兩妃」的陣容,且跳脫京崑分別對唱的方式,不僅將對唱崑曲經典橋段,最後亦會以京劇唐明皇、崑曲楊貴妃,及崑曲唐明皇、京劇楊貴妃的「跨劇種組合」登場。另除了以京崑特長分別描述唐明皇愛權與多情形象,也加入現代主持人、舞蹈等元素,試圖拉近傳統戲曲與現代觀眾的距離。

文字|廖俊逞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綠蔭園區化身兒童樂園

衛武營童樂節 處處驚奇玩翻天

七月的衛武營園區,全面變身為兒童樂園了!隨著《風神寶寶之火焰山》的開幕,超過卅場的演出在園區內外展開一連串驚奇的旅程:戶外有就有多場展演,其中荷蘭De Dancers舞團的《俄羅斯方塊》是一大亮點,還有去年備受好評的戶外裝置《我家,你家》;劇場則有五檔演出,包含偶戲、音樂劇、滿載光影與遊戲互動等不同類型,一起打開想像的黑盒,繽紛迸發!

文字|廖俊逞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物的奇妙生活(之一):最無用的機器

因為「最無用的機器」這個主題的引入,也使得王仲堃的創作脫離了介於玩具和樂器之間的層次,多了一些靜觀的哲理,而這便體現在「無時鐘」這件鐘擺作品身上:擺子只是不斷地往復,但這規律的自我平衡,並不導向任何用處,它只是呈現正負間的歸零,卻終究帶來一種安然的快適。

文字|林志明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瑪華.香卡 舞動古典優雅的印度傳統

《寶萊塢生死戀》自一九一七年以來被翻拍無數次,而二○○二年上映的版本是其中之最,本次來台演出的瑪華.香卡(Mahua Shankar)就曾在這部堪稱印度的國民電影中參與演出。 香 卡十四歲時投入印度古典舞蹈的傳奇性代表人物Pandit Birju Maharaj門下,是當時最年輕的弟子,如今已是印度表演藝術家的佼佼者。本次來台演出的是有兩千年的傳統,北印度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卡薩克舞蹈 (Kathak,另譯卡達克),這位寶萊塢明星不只傳承,也擅於從傳統翻出新意,卡薩克的快速腳踏、連續轉圈,與優雅肢體為特色,都承襲自古典宮廷的高度 審美精緻文化傳統神話來源,與中世紀以來的伊斯蘭文化。 有趣的是,本次節目在音樂選擇上亦結合中西特色,除了有在印度被譽為樂器之王的塔布拉鼓(Tabla)、具廿條弦奇幻音色的西塔琴(Sitar)外,還有小提琴配合。

文字|張慧慧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策馬進3城」 舞出對嘉義的想像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與雯翔舞團自二○一二年首度合作開創「嘉義新舞風」,年年邀請三位編舞家發表作品,這個年輕創作者的演出平台,過去四年分別以「速極」、「未來式」、「看不見的溫度」、「獨語」為主題進行編創,至今已邁入第五屆。 有趣的是,今年度以「策馬進3城」為題,除了邀請台灣民謠學者簡上仁彈唱鄉土歌謠引述諸羅意象外,亦首度邀請編舞家實際駐地進行文史採集,三位編舞家蘇品文《Spirit》、黃懷德《3》及鄭伊涵《四人房》將納入地方的土地風格進行編創,比如黃懷德《3》即是「山」,從嘉義的古名「諸羅山」出發,演繹山的地方風采。 除此之外,今年度亦邀請雲門2舞者李尹櫻進行講座分享,邀請鄰近社區民眾及國高中學生共同參與,推廣與擴大對舞蹈的想像。

文字|張慧慧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跨時代的經典—茱莉亞弦樂四重奏」

近年來,國外有愈來愈多知名的室內樂團體紛紛來台舉辦音樂會,不僅一掃大多數樂迷對於室內樂作品感覺沉悶、嚴肅的刻板印象,更提升了許多經典室內樂作品的能見度,讓樂迷們透過現場聆聽了解到室內樂無窮的魅力。 就在六月,成軍至今屆滿七十周年的茱莉亞弦樂四重奏也將來台演出。這個被譽為「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的天團見證了歐美國家在二戰後的室內樂發展,同時也是許多資深樂迷初次接觸室內樂的啟蒙者。就在歷經歲月淬煉與團員的更易後,二○一○年茱莉亞弦樂四重奏迎來了首位華裔團員擔任第一小提琴手的林以信,並為樂團帶來嶄新的樂風。 這次該團帶來了三首樂派、風格截然不同的室內樂曲目,從莫札特最成熟的弦樂四重奏《不諧和》、舒伯特突破自我風格的《斷章》到德布西在樂壇嶄露頭角之時所寫下的唯一一首弦樂四重奏,這些作品兼具時代性與藝術價值,相信由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精湛的技術與高超默契,定能讓國內樂迷大飽耳福。 六月十三、十四日在台北誠品表演廳,六月十五日在台中中山堂,希望國內喜愛室內樂的樂迷們千萬別錯過了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所帶來的精采演出。

文字|呂岱衛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耳東劇團《服妖之鑑》

編劇簡莉穎加上導演許哲彬,還忘不了三姊妹的小鎮,就來到了前世今生的服妖輪迴,而名單上一字排開漂亮的演員名單:謝盈萱、Fa、王安琪、王世緯如此黃金到極致的組合,怎麼也不願錯過。 的確,剛開始看到這齣戲的介紹時,《服妖之鑑》成了「雖不理解但無法忘記」的四個字,經過一則則愈說愈明的劇透後,反倒期待了起來。「服妖者,男穿女服,女穿男服。」在古代,穿上與自己身分的不符的衣物,便成了「妖」,故事從明代、白色恐怖到現代,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服妖者」,相同的是他們在社會大框架下被壓制住的獨特之美。然而所謂的「妖」,反倒更像是無法容下異議的狹隘思維,擠壓變形後的集體暴力眼光。 這穿梭百年的服妖者異語令人期待,踏進劇場後究竟會有多少令我們驚喜或心碎的故事?

文字|侯曉君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品嚐家的百般況味 》

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窗明几淨》《拼裝家族》

什麼是「家」?一個千迴百轉也難解,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答案的大哉問,如何在劇場裡演給你看?兩廳院新點子劇展以「一家の味」為題,邀來同黨劇團《窗明几淨》與動見体劇團《拼裝家族》,分別由黃郁晴與吳定謙執導,透過國外翻譯文本與本土原創劇作,透視現代家庭辛甜苦辣、五味雜陳的多種況味。

文字|廖俊逞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讓舞者成為水 找尋變動不居中的身體

林文中新作《流變》

向來理性先於感性的林文中,一路在創作上留下清晰的思考軌跡,之前的《長河》、《空氣動力學》從思索身體如何動,鍛造賦予舞者群體如水、如風變幻莫測的型態,而新作《流變》則試圖走得更遠,物質(身體)表現非物質(水)的流動方式依然是本次創作母題,但他這次不去模仿水,而是要舞者成為水。「我們不再去扮演波光粼粼,而是利用身體的皺褶、關節的鬆緊而去強化水的閃動、流變。」

文字|張慧慧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東方打造的西方古典 無國界的「N響」震撼

暌違近半世紀 日本NHK交響樂團再度訪台

創立於一九二六年的NHK交響樂團是日本第一個專業交響樂團,在歷任指揮的奠基、及邀請國際樂壇一流指揮客座演出的合作激發下,成為可與歐洲頂尖樂團媲美的日本代表性樂團。距上次訪台已有四十五年之久,只在發燒友間口耳傳頌的精采樂音,將在指揮下野龍也帶領下再度訪台,兩場音樂會將分別呈現德奧及斯拉夫經典,展現「N響」的精湛功力。

文字|吳孟珊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