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與阮劇團合作的《馬克白》,是日本導演流山兒祥第三次執導該劇,也是他首度在台全程執導完整作品。他與強調常民、草根美學風格的阮劇團合作,流山兒祥說,這次台語版的《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馬克白》
7/30~31 13:30、18: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INFO 05-2261428
一九九一年,被譽為日本「地下劇場帝王」的流山兒祥首次在韓國執導《馬克白》,背景設定在越戰,強調原著中男人無意義的權力鬥爭與戰爭。這齣以亞洲視角重新詮釋的《馬克白》,得到了國際極高評價。
廿五年之後,為了紀念流山兒★事務所創立卅周年,再度搬演《馬克白》,演員男女老少都有,導演觀點從男人轉變為女人,強調反戰、非戰的議題。
流山兒祥首次在台執導完整作品
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流山兒祥與台灣的阮劇團跨國合作,三度執導《馬克白》,找來了一群廿、卅歲的年輕演員,語言轉譯為台語。流山兒祥表示,他對這群演員「怎樣重新講出有四百多年歷史的莎士比亞的台詞」這件事情很有興趣,「這些年輕人將莎劇語言重新創作,而《馬克白》確實應該是年輕的。」
流山兒祥至今執導超過兩百五十齣劇場作品,受邀世界各地巡演,也曾四度在台灣演出,台灣他而言也早已不陌生,然而,此次的《馬克白》,卻是流山兒祥第一次在台灣全程執導的完整作品。
當流山兒祥搭乘高鐵抵達嘉義,看著嘉義市的噴水圓環,喃喃自語道:「這就是KANO的故鄉呀!」台灣的跨國製作,多半發生在指標型的大城市。但流山兒祥卻選擇和深耕嘉義的阮劇團合作,他說:「我有一種清晰的感覺,這其中一定有某種獨特的意義。」
阮劇團自二○一二年起開始「經典創作,在地改編」計畫,以台語進行經典劇作的改編演繹,逐漸建立常民、草根的美學風格。在地扎根、本土移植的路線,並不局限阮劇團與世界接軌的努力。
藝術總監汪兆謙說,近年,嘉義的觀眾已不再視劇場為畏途,看戲口味也逐漸能接受更多元的類型。雖然嘉義並不是一座大城市,相較於北部寸土寸金,擁擠狹小的排練條件,南部反而能提供戲劇創作更友善的環境,這便成了阮劇團與流山兒★事務所合作的優勢與契機。
庶民角度出發揮灑青春活力
六月,多達五十人的龐大劇組全體進駐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園區,展開密集排練,大排練場甚至在開排前搭好一個比照正式演出的舞台,讓導演可以進行各種畫面的調度。四十天中,不只導演、演員,設計群亦全程跟排,演出前兩週就可進場裝台,讓劇組無後顧之憂,專心排演。
《馬克白》原著聚焦於馬克白和馬克白夫人,但圍繞這對夫妻的人們、眾多的小角色們也很重要,如何發展自己的角色、將之演出個性,是演員很必要的功課。流山兒祥說,阮劇團《馬克白》提供的是平民角度,透過大眾化、跟常民接軌,每一個演員都將表現出最精采的一面,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是戲劇、舞台有趣之處。
流山兒強調,主角當然是馬克白夫婦,但在流山兒★事務所的創作風格上,群戲是最不可或缺的,他對於自己調度群戲的能力深具信心。他舉例,劇中原為配角的三位殺手和兩位守門人,便相當受到重視。「這五個人的戲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幾個角色能玩出底層小人物的氣質就會很精采。也許,他們就是嘉義庶民的代表。」
透過廿六位演員的青春與活力,流山兒祥想創造一齣能量滿滿、非常有速度感,有年輕人感受的戲。「有歌唱、有舞蹈、有武打,這就是戲劇應該有的元素!」經過這個製作,流山兒祥也高度期待,年輕的表演者能夠因此蛻變、成長。
他的劇場藝術 與社會大眾一同創造
對流山兒祥而言,人與人以及與世界的相遇,是劇場的迷人之處。戲劇的藝術魅力,在於集體的創造,在他的作品中,通常集合了擁有多樣技能、不同領域的人,一起發現嶄新自由的表現方式。流山兒祥曾說,戲劇的世界,就是與社會的聯繫,因為現代戲劇是與社會大眾一同結合的藝術,一如能劇或是歌舞伎,其中必須包含社會性與運動性。所謂「前衛」是為那些在歷史的角落裡、社會的角落裡所活著的人們而創作的戲劇,但即使是前衛,也必須在實驗之中保有大眾性的戲劇形式。(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