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巴黎
頂級豪華劇團《墜落街頭》 粉絲觀戲心情也「墜落」
以超級大偶街頭演出聞名的頂級豪華劇團,這次在巴黎夏日藝術節推出的新作《墜落街頭》,卻是不同以往的定點舞台戲,但是選自美國西部電影的題材頗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加上令人感到冗長的插科打諢,又很難得到大家關心的淘金者槍戰及刻意幽默呈現的技術部分,兩個小時的演出終於結束時很多人不禁鬆了口氣。
-
香港
藝發局主辦「藝評獎」 獎金豐富嘉許優秀藝評
香港藝術發展局為了推動藝評發展,除了於去年推出「藝評啟導計畫」外,今年則推出「ADC藝評獎」,期望藉此發掘新一代的藝評人,而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金獎得主將獲獎金港幣五萬元,遠遠高於一般藝評稿酬。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古典光影中的動態雕塑
跨領域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因深深對伽里尼的雕塑作品著迷,加上他一直期待合作的法國著名女舞者茱莉.吉柏終於排出空檔,他決定以《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為名,讓吉柏在量身打造的裝置空間中獨舞。靈感來自當年伽里尼呈現《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的故事,赫佐讓吉柏,以緩慢的速度,系列性的肢體動作,從不同角度呈現自己,如同一座動態的雕塑。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台灣走向世界 讓世界來到台灣
許芳宜 舞動不盡 生身不息
她在初夏返台。開記者會、赴數不完的採訪,還有排練。這是她近幾年在台灣待最長的一段日子,一個月,不需南來北往,航站起落,不再因時差疲憊,身體回到自然的生息狀態。 許芳宜,出身台灣的國際級舞星,離開瑪莎.葛蘭姆舞團後,曾回台組舞團,環境的種種挫折又將她推向國外,然而,無庸置疑,那才是她的擅場,和同樣頂尖的舞蹈家一起工作,是她最適切的舞台。 如今,她視自己為一個舞團,戲稱「把自己賣到國外,再把所有人邀請回來」,這次她帶回了兩位明星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與克里斯多夫.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以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溫蒂.威倫(Wendy Whelan),兩王兩后的超級組合,加上許芳宜長期訓練的台灣年輕舞者,將在十月底為台灣觀眾帶來《生身不息》Timeless。我們在許芳宜啟程前往美國Vail藝術節演出前,探訪她和舞者工作的排練現場,並暢談此次作品和近年的國際演出經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如果在懸崖邊上
瓜地馬拉的小說家蒙德梭羅寫過一篇極短篇小說《恐龍》,小說全文是這樣:「當他醒來時,恐龍仍在那裡。」 我看著許芳宜這支《出口》的開場時,忍不住捏著衣領,忍不住想挪用這句話,來形容我所看見的:當他們醒來時,懸崖仍在那裡在腳下。
-
焦點專題 Focus
箏樂的新意與新藝
回溯歷代的古箏型制,有從古時的五弦、十三弦到今日熟悉的十六、十八、廿一、廿五、廿六弦;在樂曲上,隨著弦數的增加,樂曲也從傳統古曲到繁複的現代創作。無論是外觀或內在看來,都說明了這項樂器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相較於其他傳統樂器的改變,歷代樂人對古箏所做出的貢獻,可說是首屈一指。
-
焦點專題 Focus
樊慰慈 淵博學養 亦創亦奏新穎樂章
古箏對樊慰慈來說,是「初戀」、也是「永遠的情人」!雖然一路學習作曲、音樂學,任教後還作了十年的國際鋼琴比賽研究,但始終沒有放下練琴,所以能在暌違舞台多年之後,重新上台展開創作與演奏的「未來十年」。自創的新曲吸收了更多世界文化的養分與色彩,不但用了不同的指法,最重要的是他的「現代音樂」聽來一點也不晦澀。
-
焦點專題 Focus
葉娟礽 追求完美 挑戰傳統與現代
箏樂演奏家葉娟礽,彈的雖是傳統的國樂器,卻是國外音樂節邀請演出的常客,常常與國內外的作曲家合作,詮釋全新的現代音樂。現代音樂要求多面向的音樂表現方式,曾有作曲家要求她左手拉弓、右手彈箏,或是請古箏演奏巴赫賦格等,因為作曲家們本身並不見得了解古箏這個樂器,單憑印象覺得「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由於勇敢嘗試,讓她也因此發現,原來古箏能有這麼多種不同於傳統的演奏方式。
-
焦點專題 Focus
黃文玲 拒絕框架 自在揮灑新音
來自南台灣的黃文玲,完全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柔弱古箏美女,爽朗熱情一如她手下自在揮灑的琴音。「我一直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找些好聽的曲子來彈,從中尋找樂趣。」黃文玲不建立自己的風格、不局限於某個框架,只要發覺新鮮的音樂,打從心裡的表演慾望就又隱約地騷動她的心:「我就是愛挑戰!」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代傳奇劇場再排觀光定目劇
「傳奇風雅2」 老戲新齣熱鬧串場
繼去年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推出定目京劇系列,當代傳奇劇場今年再度展演「傳奇風雅 2」挑戰連演六十六場,除了老戲如《武聖關公》、《包青天》、《王寶釧與薛平貴》等,還有親子京劇《新.鬧龍宮》與融入現代流行元素的《兄妹串戲2》。
-
即將上場 Preview 跟著音樂看世界 首站來到北印度
兩位大師 互動中帶你讀取音樂人生
兩廳院的講座型音樂會「民族音樂學堂」系列今年轉型為「我是這樣看世界」,藉由表演帶出世界各地的文化,突顯音樂在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的特殊角色與意義。首場來到北印度,「香料西塔.即興印度」將透過兩位大師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領略他們的文化、人生與精采音樂。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奇趣又動人的《電紫兔/克 2.0 版》
張開雙手 擁抱數位電音
由香港音樂人梁基爵製作的多媒體電子音樂表演《電紫兔/克》,強調運用生活中的新科技,以一套新穎、怪異又兼具趣味的裝置,配合互動影像及動畫投影來演出,顛覆了百年來演奏樂器的方式,也讓科技與人類拉近距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2-2013新樂季 全方位聆賞秘笈
放完暑假,樂團團員們歸隊, 各樂團的新樂季也紛紛出爐。 放眼國外, 歐債的經濟危機愈排山倒海, 樂團愈要找尋名目慶祝一番! 生日、新年、紀念日、連作品問世百年都得要大肆宣傳。 環顧國內, 節目依舊爭奇鬥豔、各顯神通。 哪些老朋友?哪些新面孔? 東方怎麼作?西方怎麼想? 要和哪些節目共度歡樂時光? 新樂季的全方位聆賞秘笈, 就待我們慢慢觀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從華格納到亨德密特 超級節慶年齊出爭鋒
從華格納、威爾第、布瑞頓、盧托斯瓦夫斯基到亨德密特,今年正是前述作曲家的誕辰或逝世特殊周年紀念,各大樂團也乘勢以他們為主題規劃樂季演出,熱鬧非凡展開慶祝,系列歌劇、現代音樂齊出,樂迷們也趁此機會聆賞以上大師難得被演出的曲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美—經濟危機烏雲罩頂 經典菜單力求心安
金融風暴和歐債問題,對表演藝術有沒有影響?英美各大樂團新樂季,可以明顯看出來!搬出大家熟悉的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馬勒、拉赫瑪尼諾夫美國再加上蓋希文,英國再加上艾爾嘉,再多邀請幾位明星,雖非萬靈丹,但至少保心安。而有點歷史的樂團則從倉庫中掏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老幹新枝各自開 曲目保守度小月
歐債危機陰影罩頂,法國各大樂團也必須審慎行事迎合普羅品味,以便抓住樂迷荷包。巴黎管絃樂團以多位元老指揮家壓陣,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及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則由多位中新生代的亮眼指揮上場;而各團的總監都以自己的長項系列作為票房保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指揮換上新血輪 東西交流勢不可擋
香港絃樂團本樂季迎來新總監范瑞韋頓,NHK則在新總監賈維上任之前,先以大師級的客席指揮打造「夢幻名單」;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則在本樂季安排了大規模的巡演,遠征歐美這股西方指揮家紛紛東進、亞洲樂團向西展現實力的潮流,似乎也反映了經濟態勢的變遷。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一
指揮/老朋友再度到訪 女指揮家展現台灣之光
樂季節目中,哪些指揮來擔綱領軍,自是樂迷們第一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也關乎一場音樂會的成敗。NSO的客席指揮熟面孔居多,但也有值得大家進場的新朋友;北市交依舊以客席指揮主打;國臺交則有令人驚喜的台灣之光女指揮上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二
名家/絃樂家眾星雲集 搞笑組合駭入歡心
「名家」是各大樂團除指揮之外的另一重要賣點。新樂季中除了有令人眼睛一亮的絃樂演奏家與鋼琴家,還有其他器樂的大家共襄盛舉。另類的名家搞笑出名的二人組伊古德斯曼和朱鉉基又將訪台,相信也是樂迷心中一大亮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三
探索/從曲目到演奏 鋪展多樣「斯拉夫」風景
最受歡迎與聞名的斯拉夫作曲家應屬柴科夫斯基,但還有更遼闊的音樂風景待台灣樂迷探索!國家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在新樂季中都以浦羅柯菲夫和斯拉夫音樂為主軸,且都邀請多位斯拉夫音樂家來訪演出,讓樂迷親聆原汁原味的斯拉夫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