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劇篇
沃土上繁花似錦 新劇種迎風盛開
台灣人本就愛看戲,以漢人移民為主的台灣社會,戲劇活動與農業社會的作息、以及婚喪喜慶等生命禮儀息息相關。日本時代,是台灣社會現代化的重要階段。隨著日人開辦起殖民地娛樂事業,台灣人的娛樂場所迅速擴增,「去戲院看戲」成了新興城市生活的新選項。而戲院與戲院之間、劇團與劇團之間競爭的結果,也促成了「歌仔戲」與「新劇」等新戲劇的誕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新劇的天才10問
從日本時代紅到二次大戰後的台灣「新劇」,到底是啥米款的戲劇呢? 台灣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新劇的呢? 「新劇運動」又是怎麼回事呢? 趁著新劇經典《閹雞》的重新搬演,本刊特邀研究新劇的專家石婉舜,帶大家來一趟時光之旅,一窺那個新劇很夯的年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劇劇作的現代精神
一九四三年演出的《閹雞》與《高砂館》,在結構與戲劇精神上,展現了現代戲劇的特色,而這些特色,我們也可以在西方十九世紀末進入現代戲劇階段的劇作如《櫻桃園》中發現例如以日常瑣碎的對話去開顯人物自身潛意識的深層動機與隱藏情感,以及把「現代化」的問題置入成為情節的關鍵。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1942年的小說到1943年的舞台
《閹雞》首部曲 映照時代與人性
就在日本結束對台統治的前兩年(1943),「厚生演劇研究會」在台北永樂座公演《閹雞(前篇)》、《高砂館》等劇,不僅得到當時殖民地觀眾的熱烈反應、博得台、日文化界與學界人士的高評,演出經過及其意義也在戰後傳頌不止,甚至衍生出殖民地最後的「抗日神話」。台灣社會自解嚴之後,該次公演的主打作品《閹雞(前篇)》,則不斷被大學人文科系與政府單位挑選來重新製作、上演,二○○八年八月,它更將以完整版為訴求,登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究竟一九四三年的《閹雞(前篇)》是一齣什麼樣的戲劇?我們有必要從戲劇的原型說起。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謠入劇樂 曲曲動人心
《閹雞》是齣二幕六場的戲劇。研究會文友對配樂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具有台灣地方色彩」,以台灣民謠作為戲劇的配樂。就呂泉生自己而言,能為此次公演配樂,是一求之不得的機會。因為他一九四○到四二年在日本東寶聲樂隊擔任歌手期間,曾參加過多齣「國民劇」表演,對如何譜寫具有地方色彩的音樂並不陌生,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為類似的劇作譜曲,而《閹雞》的機緣來的正是時候。
-
特別企畫 Feature
想像,那個時代的那個女人——
在文本的演繹上,導演呂柏伸忠實保留林摶秋所留下《閹雞》兩幕六場的情節之外,返回張文環小說的全盤架構,加強以原著小說女主角月里的角色鋪陳為主要脈絡。鑒於時代的隔閡,他擔心以現代觀眾的欣賞,是否難以接受、不易理解劇情的進展。於是,他委請國內知名編劇王友輝額外增加序曲、尾聲兩場,企圖還原並突顯原著小說當中女主角月里的那份追求情慾自主的毅力和決心。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系列報導
綠牆與管風琴 敲開孩子的藝術人生
「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結出新鮮纍纍的果實!在兩廳院及台北市中山扶輪社與南山人壽陽光通訊處的安排下,偏遠地區和弱勢家庭的兩百四十位小朋友,首次走進國家音樂廳,免費欣賞七月十一日演出的「管風琴親子音樂會」節目。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兩個戲癡,與一爐沉香屑
從《一口箱子》的相遇到現在《針鋒對決》的排練,三十多年來,金士傑與李立群這兩位與台灣劇場界血脈相融的實力派演員,從不曾在舞台上缺席。從早期的基督教藝術團契、耕莘、蘭陵,到現在的表演工作坊、果陀劇場,他們一路走來,可說是有時風雨有時晴。 那天下午,在原本是酒廠的華山藝文特區,鬱鬱的天氣不時還零星灑下幾顆的豆大雨滴,悶啊!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的真誠,灰濛濛的天空讓人錯覺似地好像台北也樸素了起來。在對談的過程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兩人那份對彼此的相知、相惜的真情之外,沒別的,就屬他們對表演這份工作的使命感與堅持的熱愛了。 在接近三個小時的充滿回憶與沉思的訪談過後,盼他們給新生代的演員一些建議,兩人都謙虛的表示「唉不了」「自己都還在積累當中,哪能給別人甚麼建議啊!」問他們還會演到何時,他們都笑了,異口同聲地回答「還早吧,都說了自己還在積累當中唄」「就演到六十歲怎麼樣?」「好,就和台北、和我們的觀眾一起變老吧!」看來,這對同台多年的老友,除了有白頭宮女話當年的本事之外,也還有著繼續逐鹿中原的力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學音樂,真好「用」!
學音樂,念音樂系,就只是學演奏、作曲、聲樂與音樂學嗎?那可未必!現在台灣也出現了「應用音樂」的課程與科系,著眼於音樂藝術的最新發展趨勢,以及更新穎的運用方式,讓學音樂的學生可以學到更好「用」音樂的知識。就讓我們來告訴你,學音樂,如何能夠很「應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治療 不只是聽音樂
雖有很多人聽過「音樂治療」,有不少人對它的認識仍停留在「有什麼音樂可以治療我的失眠?」「我腸胃不好,應該聽什麼音樂?」等觀念,以為音樂治療就只是聽聽音樂,只要「要到處方」,就能「藥到病除」。其實不止於此喔!本刊特邀現職音樂治療師的汪彥青、陳譽齡與楊嬿琁三位撰文,從定義說明到臨床實例,讓大家認識這個新興的學科。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錄音製作 記錄聲音的美好
「錄音製作」也是音樂系中相當具應用性的課程,重點在於學習如何將美好的聲音藝術記錄下來並能有效傳播。本刊特邀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饒瑞舜與楊敏奇兩位老師,從定義說明與教學實務兩方面,為讀者介紹這門在國外頗有歷史、在台灣卻方興未艾的課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術行政 拓展音樂推廣之路
在音樂系裡學音樂行政,學的不只是「如何辦音樂會」而已,包含商業知識、策展概念、表演藝術行政實務等等,都是當代藝術行政課程的範疇,主要在養成具高度整合力與創意、並擁有優秀執行力的行政人才。而藝術行銷,也是現在的藝術行政者相當重視的課程之一。本刊特邀南藝大應用音樂系主任張瑀真與真理大學音樂應用系講師李慧珍,分別以專文介紹「音樂行政」與「藝術行銷」這兩種課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校園戲劇兩岸情 盡在交流中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應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之邀,於五月下旬赴上海演出該系製作之《收信快樂》。雖然因四川震災取消了當地大學戲劇校系的競賽活動,而無法看到中國校園戲劇的現況,但仍參與了觀摩交流與演出座談,與上海戲劇學院師生互動熱烈。領隊的北藝大戲劇系主任洪祖玲,特以此文記述此行的交流狀況與感想。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未敢遊戲到底的顛覆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的劇作《山海經傳》首度搬上舞台,在五月三十日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舉行世界首演,這是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之「高行健藝術節」中最受人矚目的演出,由「香港戲劇工程」製作、香港資深藝術工作者蔡錫昌執導。高行健的每一個劇作都是一場徹底的劇場實驗,《山海經傳》探索的是中國神話和文明起源與當下的「我」的關係,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陳國慧為本刊讀者評介這一場「實驗」的過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拋開文字語言 歡慶肢體嘉年華
韓國春川市,在還沒以韓劇《冬季戀歌》的拍攝景點聞名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知名的嘉年華節慶春川國際默劇藝術節,創立迄今剛好滿二十年,邀演節目不局限於默劇,而是一切與語言文字分庭抗禮,訴諸視覺和肢體的劇場和街頭表演,不管是室內或戶外,街頭小戲或大型活動,工作坊或專業座談,多元豐富地提供觀眾與藝術工作者一個難忘的藝術經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電影版到歌劇版 跨界組合備受矚目
柯能堡《變蠅人》 演員很稱職音樂缺特色
一九八六年的電影《變蠅人》,由原班底的導演大衛.柯能堡與作曲家蕭爾改編成歌劇版,於今年七月在巴黎世界首演。集合東尼獎編劇黃哲倫、知名男高音多明哥擔綱指揮,這齣歌劇備受期待,可惜音樂不算突出,但演員表演和聲音都令人信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BBC逍遙音樂節 讓大不列顛成「樂不落國」
一年一度全球最盛大華麗的音樂盛宴「逍遙音樂節」,從七月下旬開跑,接下來兩個月,將有世界一流大師、各種主題迥異的音樂會連番登場,讓大不列顛成了名符其實的「樂不落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歡慶二十成年禮
柏林國際舞蹈節 推出國際頂尖節目
德國規模最大的舞蹈節柏林國際舞蹈節「舞在八月」,今年適逢二十週年,更是擴大舉辦,邀請無數國際知名編舞家與舞團來共襄盛舉,如崔莎.布朗、阿喀郎.汗等,在短短的十七天內,共邀請了三十多個團體,於十座劇場中呈現近二十五個演出製作,推出超過五十場次演出。
-
藝壇動態
罹癌攝影師邱瑞金推出「追悼無聲大師—馬歇.馬叟影像回顧展」
【台灣】 罹癌攝影師邱瑞金,推出「追悼無聲大師馬歇.馬叟影像回顧展」 於2007年9月去世的法國默劇大師馬歇.馬叟,曾在二十多年前來台演出幽默風趣卻又善感的默劇角色「畢普」,使一位罹患肝癌的攝影師印象深刻,懷念至今;如今,這位剛動過五次癌細胞切除手術的攝影師邱瑞金,將透過其攝影專業表達對這位默劇大師的尊敬,再現其迷人的舞台魅力。本此展出所得扣除基本支出後,將捐助給「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防癌篩檢工作之用。展覽將於8月15日至9月17日假爵士藝廊舉行。(范辰旭) 睽違三年,「內地風華─蒙藏民族舞蹈比賽」再登場 蒙藏民族舞蹈在傳統祭祀與慶典裡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發展至今,也出現許多優秀的職業表演團體,卻因屬於相對少數而較不為當代台灣人所認識。秉持著推動族群互識、鼓勵多元文化之宗旨,蒙藏委員會將於今年再度舉辦睽違了三年的蒙藏舞蹈比賽。活動將於8月21日及22日兩天假台灣藝術大學演藝廳舉行,屆時將遴選出二十支優秀作品,總獎金高達七十萬元,比賽現場可免費入場觀賞。報名自即日起至八月十二日止。詳情參見網站www.nda.org.tw或洽02-20701756、27049931。(范辰旭) 文建會「2008舞躍大地舞蹈創作大賽」開始報名 號稱舞蹈界星光大道的「文建會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已邁入第十年,比賽不分舞蹈類別,鼓勵藝術舞蹈創作,以「創意力」和「藝術性」為最高原則,並以「舞台演出」形式呈現。今年採「入圍即得獎」制,比賽總獎金高達一百四十萬。決選之得獎作品將在10月25日於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11月14日於台中中興堂舉行巡迴展演,11月5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演出,皆開放一般民眾免費索票欣賞。比賽第一階段為DVD/VCD影像初審,審查收件自即日起至8月31日止,第二階段入選作品將於9月27至28日於台北藝術大學進行現場決選。詳見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網站www.nda.org.tw/或洽02-27071756、27049931。(林侖靜) <p
-
藝術家的OFF學
巴格達咖啡館
走過許多國家看過各式咖啡館,這座距離最近城鎮至少約三小時車程幾近孤絕忘世的沙漠咖啡館最叫人動心;我遙望遠處偶爾才有人車經過的筆直公路,四望無際,往北可通土耳其伊斯坦堡,往西是地中海,往南直下約旦,往東是伊拉克,也是進入巴格達重要門戶這裡大概是我最接近巴格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