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來樂想》 焦元溥著 聯經出版( 聯經出版 提供)
藝@書

《樂來樂想》 穿梭樂海串珠玉

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

 

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

 

身為樂評,焦元溥很有話題:他的父親是曾任海基會秘書長的焦仁和,妹妹是歌手張懸,自己是台大政治系、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但卻又「不務正業」,沈迷於古典音樂的世界,二○○七年進入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班,還獲選為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不但有津貼,在大英圖書館裡有專屬書桌,系上全體教授還發函公開祝賀,表彰焦元溥光耀音樂系門楣。

不過,到底政治和音樂,哪個是焦元溥的正業,恐怕還很難說。因為焦元溥早在就讀政治系之前,從十歲就開始接觸廣播,在學校裡把古典音樂介紹給同學,十五歲開始寫樂評,今年剛滿三十歲,已經出版了六本古典音樂的相關著作,號稱累積了一百二十萬字。去年出版的《遊藝黑白》,上下兩冊厚如電話簿,訪談了五十五位世界各國的知名鋼琴家。照理說本來是冷門小眾的難銷書,卻在焦元溥的熱情奔走鼓吹下,勤跑宣傳通告,居然翻紅暢銷,成為冷清書市的異數。

在《遊藝黑白》的銷路帶動之下,焦元溥歷年所寫的一些專欄文字集結成書,也就有市場的想像,於是推動了這本《樂來樂想》的出版。

隨筆篇篇串成音樂珠玉

書中收入的四十七篇隨筆短文是為不同媒體、在不同時間所寫,有為報紙專欄撰稿,有焦元溥在《台大法言》擔任總編輯所寫,也有把寫給陳長文的一封信改寫成專欄文章,再收入書中。因此,篇篇各有主題,並不相連屬,全書也無架構可循,事實上也無此必要。

隨筆不管寫什麼題目,首重趣味。焦元溥樂海浮沈十數載,各家珍奇軼聞收了不少,這幾年四處訪談鋼琴家,事前做的功課、親身接觸聽來的私房故事,林林總總加起來,就是他寫文章的大倉庫。

他光是以「巧克力」為題,就可以從波哥雷里奇、嚴俊傑、雅布隆絲卡雅不為人知的巧克力情結,談到十八世紀義大利作曲家裴高累西的《女傭變管家》(一譯《管家女僕》)、奧斯卡.史特勞斯的《巧克力大兵》,乃至蓋希文的諷刺喜歌劇《笙歌喧騰》與柴科夫斯基《胡桃鉗》中的巧克力仙子。我唯一想到還可納入此文的「遺珠」只有莫札特《女人皆如此》,女僕戴絲蘋娜為女主人泡巧克力,美食當前,更引發心中不滿,抱怨上天不公,主人為何總是吃香喝辣一例而已了。其他文章讀來,心中都要嘆服「他怎麼知道得這麼多?」

這類文章焦元溥寫了不少,舉凡運動、颱風天、甜點、咖啡、蘑菇、伊莉莎白女王,都可成篇,而且在焦元溥「鉤沉」一番之後,也都有創作與演奏的諸般事跡充實了文章的趣味。

加上焦元溥自言從小讀了些古文,文字流暢而老練,有時還有一種與年齡不太相稱的老氣,也難怪會有人以為作者已經上了年紀,不知作者還是個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的春風少年兄。

異想妙文好比莊裕安

我想,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

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在這方面,焦元溥讓人想到十幾年前以共冶音樂文學於一爐而著稱的莊裕安,兩位作家都各有一套異想的方式與趣味。

莊裕安行醫為業,有人來就看病,沒人來就看書,形體雖然囿於診所,但神遊古今中外,化為一篇篇專欄。比較起來,莊裕安文學的氣味重些,往往用的是文學想像來驅策音樂知識,而焦元溥雖然有他受政治薰陶而有的從社會、歷史架構來觀照音樂,但比較是「就樂說樂」。

不過,莊裕安這幾年寫得少了,焦元溥則是大有「一瀉千里」之氣勢,也讓人有種「江山代有才人」的世代交替感。以焦元溥的年紀,未來十年恐怕都還能保持寫作的速度高峰,所以,張懸這次建議用「元溥奔樂」作為書名未果,以後應該還是大有機會的。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