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為芭蕾舞劇譜寫的《春之祭》在法國巴黎愛麗舍大劇院首演。這支在今日被譽為現代派經典,吹響現代音樂革命號角的作品,由於運用狂放大膽的節奏,生猛原始的不諧和音,瓦解了歐陸近三百年的調性音樂結構,讓二十世紀音樂走入無調的聲響,在當時演出引起了音樂史上空前的大動亂,向來優雅的法國佬喧嘩騷動,據說當年三十歲的斯特拉溫斯基跳窗落荒而逃,媒體譏諷為「春之大屠殺」(Le Massacre du Printemps)。
藝術創作,就是需要不斷地突破窠臼,不斷地往前走,不斷地向未來挑戰;今日的前衛,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經典,每個時代都應該創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春之祭》。雖然實驗並非每次都能成功,但如果不嘗試就永遠留在原點。作為國內表演藝術最重要的舞台,兩廳院走過二十年,除了見證台灣表演藝術發展上重要的時刻,為台灣表演藝術內涵,打下紮實基礎,也期待在未來能夠創造真正屬於台灣經典的誕生。今年啟航的兩廳院旗艦計畫,即在尋找新經典的可能。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將為兩廳院旗艦計畫揭開序幕。這齣堪稱「台灣第一部歌劇」的大型製作,從「原鄉」的文化元素與脈絡出發,透過當代的舞台思維美學,傳遞出豐富多元的台灣文化精髓、哲思、意象與靈魂,唱自己的歌、說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歷史。為記錄這則台灣新經典的誕生,由兩廳院的董事長暨本劇的製作人陳郁秀特別指導;作家、樂評人符立中協力,特為本刊企劃重量級專題,由《黑鬚馬偕》的創作、編寫及時代性為出發,進而探討縱橫近五十年來歌劇的生態發展與走向。
除了孕育經典,表演藝術舞台的傳承與累積,亦是刻不容緩。面對創作者的世代焦慮與斷層,兩廳院與國藝會共同策劃「新人新視野」系列,提供甫出校園的新銳創作者發聲舞台,十五齣涵蓋戲劇、舞蹈和跨領域的創意新作即將登場;由劇場工作者獨立發起的《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也不約而同號召創作力旺盛的潛力新秀集體展演,以社會觀察為主題切入創作,回應與探索當今台灣社會與文化各面向。這一個世代的年輕人,他們如何看待劇場?透過劇場說什麼?又如何說?將會是一個值得趨勢觀察的話題。
本期另一位封面人物是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這位被稱為「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的音樂家,歷經土洋音樂洗禮,藝術成就橫跨指揮與作曲。睽違台灣將近十年,即將來台與NCO(臺灣國家國樂團)合作的閻惠昌,如何征服東西方樂壇,獨成一家?本刊為您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