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視窗 News「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決選成績出爐
【台灣】 「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決選成績出爐 「文建會二○○七舞躍大地藝術舞蹈創作比賽」參賽團隊達一百二十三隊,初選入圍三十支作品參加最後決選。此次入圍決選比賽的作品中,包含芭蕾、民族、現代舞, 也有使用媒體數位合成效果搭配舞蹈元素呈現的作品。經過激烈評選後,八支優勝舞作脫穎而出。金牌舞作是由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講師張永煜和林郁晶編創的 《戰.魂》,銀牌得主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副教授林秀貞的《與誰爭戰》,銅牌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邱瓊瑤的《MODEL》。佳作作品有蘇安莉的《浮 生一記》,張雅婷的《天淨沙》,楊雅媜的《What happens》,林秀貞的《水中玉》,瑪迪霖.巴魯的《處舊》。得獎作品將於十二月二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廳演出,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巡演 於十二月八日在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舉行,免費進場,請洽演出地點或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索票,電話02-27071756,02-27049931。(周倩漪)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揭曉,劇本類經典新詮獲評審青睞 九十六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日前揭曉,共計十一項獎項,今年一共有六百九十六件作品參賽,最後評選出六十件得獎作品,獲獎者年齡從十八歲、橫跨到六十幾歲。其中,教師類戲劇劇本由麥莉 《黑玫瑰》獲特優,吳秀鶯的歌仔戲劇本《蘭陵王》,以及來自馬來西亞的殷雪梅《茶店紀事》為優選。學生組戲劇劇本特優獎為甫自台北藝術大學劇場研究所畢業的鄒欣寧《漫長的告別》,吳佳韋《人造人鄧先生》、李漢臣《扮演》獲優選。戲劇劇本組評審李啟源表示,此次得獎作品能夠打破個人經驗的藩籬,是出線的主 因;其中,劇本〈鍾無艷傳奇〉雖只獲佳作,但重新詮釋經典讓他印象深刻。得獎名單詳見:http://www.arte.gov.tw/big5 /infomation/04race.asp#00(廖俊逞) 國台交甄選副首席 ,12月31日截止報名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明年度第一次的團員甄選,日前已正式對外開放報名,甄選對象為樂團副首席
-
藝術家的OFF學
純潔的土地(下)
嚮導的聲音有些緊張,提醒我們不要將頭伸出車外張望,他隔著車窗為我們介紹沿途「風光」:頹圮髒亂的阿富汗難民營、被炸彈攻擊燒毀的美軍卡車殘骸、當地最大毒梟的豪宅離開後,我們獲贈一只證書,書寫著日期及我們赴此一遊彷若恭賀我們全身而退毫髮無傷。
-
專題
王冠強 結合氣功與表演 就來碗「廣東細麵」!
練功之後,王冠強拿來運用於京劇表演與教學。京劇的各種招式,加入了呼吸運行及太極原理,走位更加順暢而富節奏感,隨著氣的細膩轉換,肢體多了份細緻韻味,方硬的招式霎時變得圓潤,表演訓練不僅重外在形體之功法,更著重氣韻流動之心法。
-
專題
王美珠 清新香氛藏療效 茶樹精油大學問
走進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王美珠的研究室,淡淡的香氣隨即撲鼻而來,而喜愛各種香氣的她,最鍾愛的卻是味道雖不討喜、但實在非常實用的茶樹精油,本著學者認真研究的精神,王美珠深入茶樹精油的世界,發現這小小一瓶萃取物的深奧無邊,讓她甚至想為它寫一本書!
-
專題
李為仁 太極導引開路 身心創作展新境
台北民族舞團前團長與資深舞者李為仁,將太極同時當作養生及表演者的身體訓練功法:「運用於舞蹈中的慢動作,多了許多呼吸和流動,身體變成沉緩細膩而多層次的轉折歷程。」太極導引是底子,是種子,是神奇的渠道:「接通宇宙本質,創造力才會源源湧出。」李為仁如是說。
-
藝@書 邊聽音樂邊寫作過生活
村上春樹的音樂世界
村上先生提到自己的音樂收藏,CD不算,黑膠唱片就超過六千張,我想應該還在持續增加中。從村上的隨筆中知道,他住在美國那幾年,最大的樂趣就是到二手唱片行尋寶,村上說:「不成系統地一味亂買特價唱片的結果,如今看來,這種不成系統的雜亂性反而有可能增加聽音樂的樂趣。愛好上沒有過於偏重某個方面,未嘗不可以說是沒有人提建議的結果。」
-
藝@書 邁向總體藝術
歌劇革命一世紀
編按: 本期刊出黑眼睛文化「劇場手邊書」系列的第三本書《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精采摘要,針對「社區劇場」提出精采的見解。該系列由牯嶺街小劇場策劃,耿一偉主編,是一項長期的出版計畫。以手邊書的親和形式,兼顧前衛、時代性、深入淺出的考量,尤其注重以個別作者對國內現況的觀察,提出有用的論題方向,彌補中文出版的空缺。 作者序言:歌劇與現代劇場 歌劇經常被看成愚蠢的藝術,或殘缺的藝術你最好閉著眼睛聽,或是假裝無視於不合理的劇情、矯揉造作的表演。伏爾泰即曾如此嘲諷:「歌劇裡的故事都是那麼蠢,以至於無法用言語說出來,只好用唱的。」當然那是針對十八世紀而言。時至今日,歌劇演出的美學已經和伏爾泰的時代大不相同,在現代表演藝術的衝激下,一世紀來的製作觀念刷洗出許多被傳統演出風尚所覆蓋的珠玉。歌劇演出已經變成一門全新的藝術。 當代劇場無不以「總體藝術」為標的,歌劇並不獨獨例外。事實上,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這個概念,還是華格納在一八五○年首倡的。歌劇的義大利原文opera即「組合」之意,意味著歌劇本來就是門綜合藝術。華格納更推進一步,為未來的藝術作品描繪出一種統合了音樂、歌曲、舞蹈、詩詞、美術、甚至劇場空間的表現形式。他以歌劇的「進化」形式「樂劇」作為此一烏托邦的解答。雖然,今日在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領域,對總體藝術的實踐早已去華格納的臆測甚遠,但我們驚訝地發現,他提出的原則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 華格納的理念有許多實際的細節。他主張演出時讓觀眾席陷入全暗、將燈具遮蔽、將樂團放置在深不可見的樂池中凡此種種讓觀眾得以專注於舞台藝術呈現的現代劇場成規,莫不肇始於華格納。他甚至首先採用左右對開的大幕來取代升降大幕,以免幕啟時觀眾先看到的是演員的腳,如今這種對開大幕仍叫做「華格納幕」。雖然之前每一代的歌劇革命家,從蒙台威爾第、葛路克、到莫札特,率皆以增強戲劇表現幅度為革新音樂語言的動力,但華格納的整體劇場策略更為徹底而影響深遠。一八七六年拜魯特歌劇院開始營運,華格納為自己的理念創造了實踐的場域。劇場史往往將後來的易卜生、史特林堡、或契訶夫作為現代戲劇
-
藝@電影
金棕櫚加持 我們來看「羅馬尼亞之光」!
《4月3週又2天》拿下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使得國際的探照燈都指向羅馬尼亞,跨過共產體制的瓦解與共和體制的動盪,羅馬尼亞的電影爆發了更大的創作能量!
-
藝@CD
一個旅人隨性的拼貼故事
古典樂壇才女解瑄的Scarlet Sarabande專輯,記載的是「一個旅人隨性的拼貼故事」、「一段生命取捨間的自由告白。」藉著薩拉邦這古代緩慢的舞曲節奏,隱喻旅人漫步於天馬行空的世界。以各類感官敏感的意會,記述旅途中的一切。
-
舞蹈
女人與狼 後現代的身體童話
十八年來首次回台發表《紅帽.紅衣.紅舞鞋》,旅美編舞家余承婕拿出一身融會東西方身體的功力,與三十舞蹈劇場合作,編作這齣拆解童話符碼的作品。她在創作手稿寫道:「衣服、鞋子、帽子不過是角色扮演的外在符號。」余承婕敏銳地尋找,符號秩序外的身體和性別關係將是何種風味?
-
戲劇 屏風《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敘事美學顛峰之作
戲中戲中戲 從遺憾到傳承的舞台、人生
首演於一九九六年的《京戲啟示錄》,在多重時空並置跳躍的劇場敘述結構上,達到空前的高度,成為李國修二十年創作生涯重要代表作。屏風二十年再度搬演,李國修說,除了沉潛和自我反省,也讓他重新發現這齣戲內在蘊含的深層意義──傳承和遺憾。
-
戲劇
以物件訴說記憶 用城市書寫生命
《一城一命:戀物癖日記》結合三位台南在地資深劇場演員,取材個人不同城市的生命經驗、空間記憶,融合「物件劇場」的美學概念,在單一命題下,發展三齣獨角戲創作,串連成一整場看似獨立,實則透過物件連結呼應的演出。
-
戲曲
王心心與打城戲 「閩韻風澤」雅俗並陳
由王心心和福建梨園戲、泉州南音樂團共同創作的《霓裳羽衣》,以大唐皇室為背景,以玄宗和貴妃知音識音為主軸,將結合梨園科步、創新南管音樂曲風,重現盛唐古畫韻味。《目蓮救母》是打城戲最具代表性的劇碼,深具福建閩南特殊的風土民情與地域色彩。
-
音樂 NSO「田園時光」 Timpani定音鼓首席上陣
連雅文《老鼓手》 暢敘半生「音」緣
中文取為《老鼓手》的這首定音鼓協奏曲,可算是連雅文的「前半生回憶錄」。小時候受限於行動不便,從爬行、扶東西走路,到手術的艱苦歷程及渴望親情與有限的環境條件,培養了他細膩又豐富的情感。珍惜記憶中每個珍貴場景,也珍惜用聲音說故事的機會,連雅文以熱愛的音樂,記述他對生命的體驗。
-
音樂 與台灣好友同台展默契
全才音樂家魯丁 用音樂「愛台灣」
被俄國音樂界譽為羅斯托波維奇第二的天才型音樂家亞歷山大.魯丁(Alexander Rudin)可說是台灣樂迷們最親切的朋友。曾任台北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並擔任過NSO「羅斯托波維奇暨協奏曲之夜」指揮的他,不論是推廣本土音樂表演或是提攜新生代音樂家,都對台灣樂壇貢獻深厚。魯丁沉穩細膩、內斂踏實的特質,可謂當今樂壇炫技風潮中的清流。他對音樂的執著,也顯現在音樂才能的全面發展:擁有驚人且多面優異天賦的他,幾乎「沒有一刻不是以音樂為伴」,指揮、獨奏鋼琴、拉大提琴、擔任國際大賽裁判、教學等,由於涉獵廣泛,使得他也幾乎成為一位音樂全才。 對台灣獨特的情感,魯丁也與台灣音樂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鋼琴界夫妻檔魏樂富與葉綠娜等人是他合作多年的好伙伴。向以浪漫詩人情懷來詮釋不同時期音樂作品的他,此次更與北市交法國號首席陳彥豪、大提琴家劉姝嫥攜手,除帶來舒曼、舒伯特、浦朗克的感性外,他也特別將聖桑知名的炫技小提琴曲《序奏與綺想輪旋曲》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cioso改編為大提琴演奏在台首演。其技巧上的難度增添及與好友們的絕佳默契,將使音樂會的演出更為精采可期。(李秋玫)
-
音樂 年輕女生的瑞士傳統新風
Eliana Burki 讓阿爾卑詩長號很「搖滾」
看過瑞士的傳統樂器「阿爾卑詩長號」嗎? 聽過瑞士傳統樂器「阿爾卑詩長號」演奏放克和藍調嗎? 木製的阿爾卑詩長號(Alphorn)身長約四米,直徑從吹奏端逐漸增加,中間挖空,外表裹以樺樹皮。號角末端藉助原樹木根部的自然彎曲製成喇叭口,四周描繪精緻圖騰。由於高山中的交通不便,古代山區牧民和村民常用渾厚悠遠的號角聲相互聯繫,後來也運用在各種慶典和喜宴中演奏。 在功能性逐漸減弱的當中,耆老們憂心著這項代表瑞士的樂器就要絕跡,然而年方二十四的Eliana Burki卻讓這傳統的樂器演奏邁向全新紀元。出生於醫生世家的Eliana五歲起便立定志向學習阿爾卑詩長號,九歲起便開始舉辦音樂會,十二歲時已贏遍各大小型的傳統音樂獎項。從古典到現代,Eliana的演出曲目彈性極廣,由莫札特至奧乃格,從傳統到爵士、放克、藍調、靈魂和搖滾。Eliana多元風格的演出足跡,曾達澳洲、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土耳其、荷蘭、西班牙、中國及香港等地巡迴。融古貫今的來台演奏,將帶給樂迷們全新的體驗,以及全新的視聽宴饗。(李秋玫)
-
特別企畫 Feature Mnouchkine & Théâtre du Soleil
陽光浮生錄.藝術的力量
她的王國,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六十個,不同種族文化膚色的子民 她的領土,是一個儲藏軍火,荒廢許久的彈藥庫房 她的統治,蠻橫獨裁、專制強硬、爭議不斷卻教人難以抗拒 她的作品,寓西方文本於東方形式,美學風格獨一無二 她的關懷,相信藝術能改變世界,企圖在政治洪流之中創造歷史 一位偉大的女導演與她打造的戲劇王國── 亞莉安.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崛起於法國六八學運,陽光劇團以「東方劇場」為美學形式,以現今棘手的政治問題為作品議題,不斷探索藝術與真實的距離,從中找回驚奇與想像的能力,改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四十年來,陽光劇團一如兀自照耀的太陽,在時代洪流中屹立,在騷動不安的年代,給我們擁抱生命的勇氣! 趁著莫努虛金此回將率陽光劇團來台演出最新作品《浮生若夢》,本刊特別帶領讀者,透過莫奴虛金的行事作風、作品美學、創作方法、關注議題、以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探索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如何創造藝術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果你怕吃苦,請勿進入!
陽光奇蹟破曉處——彈藥庫劇場
二十世紀初頁,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與「莫斯科藝術劇院」,為世界劇場發展開創了許多新的可能。他們的演出,讓大家知道演員、導演、編劇、舞台美術,可以在導演的統領之下,煥發出無限的光彩。 那時,史坦尼就曾經說過,他很希望演員們可以住到同一個社區,希望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排戲在一起,演出在一起。史坦尼的夢想,的確迷人又有道理。但是,這樣的畫面即便轉化到各國的國家劇團,也很難如願。 然而,莫努虛金跟陽光劇團的團員們,卻從一九七○年開始,就得以在他們的「彈藥庫劇場」(La Cartoucherie)開始身體力行。 「我認為,劇場需要的是一個屋頂,還有在下面工作的演員們,就可以了。」 莫努虛金二○○一年來台北時,曾經就被問到,她怎麼會那麼幸運,可以爭取到那麼棒的場地。莫努虛金說,她哪裡是去爭取,她們是去「佔領」那個已經廢棄的彈藥庫! 這個位於巴黎地鐵1號線終點站的劇場,原本是儲藏軍火的地方。一九六八年五月學運前後,整個巴黎社會與政治環境沸沸揚揚。有人給他們通風報信說,有個彈藥庫自成天地,而且荒廢許久。這些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二話不說,立刻連夜搬了進去。並透過當時一位政府人士的協助,順利獲得該址無人使用的證明,而得以持續經營至今。 劇場距離地鐵站約五分鐘的車程,一進門就是一個還在使用中的馬廄。接著是豁然開朗的草皮跟挑高很高的廠房。目前,劇場裡面有三個劇團進駐。陽光劇團使用最大的場地來排練和演出。通常,他們會花五到六個月來排練,接著在自己的劇場演出三個月或更久。然後,就是進行世界巡演。 劇團除了有排練場與劇場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佈景道具工廠。同時,過去演出劇目的服裝跟道具也都全部被收藏妥當。服裝間與道具間的門,總是會被仔細的關上。因為過去曾經發生過,有隻貓跑進來生下一窩小貓的紀錄。 「我認為所有排練場的門上,都該掛上這麼一個牌子:如果你怕吃苦,請勿進入!」 排練期間,演員們就在未來會使用的舞台上排練,道具、佈景、服裝也都在排練期間就開始使用。因此,陽光劇團的演員們可以很幸運地早早進入表演狀態。 陽光劇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專訪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
Miki Espuma:我們在尋求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
Q:你們的作品如《行.動》、Suz/O/Suz或Tier Mon等,都是在一些廢棄工廠等另類空間演出,這些演出的美學特色為何? A:我們讓演員跟觀眾處在同一水平,分享同一空間,由於人們沒辦法對整體演出內容一目了然,他們對即將發生什麼事的掌控度也變低,於是便製造出一種驚悚的氣氛。音樂和聲音在我們的演出中,也佔了重要角色。 Q:請問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精神跟七○年代的藥物文化(movida)崛起有關嗎? A:拉夫拉前衛劇團的確或多或少跟藥物文化的誕生處在同一歷史階段,因為那是西班牙一個強烈的文化運動,許多新的藝術創作都在當時誕生。 Q:你們喜歡挑戰一般的觀眾與演出的觀賞關係。那麼觀眾對你們的手法有何感受,他們會不會覺得不適應? A:就像以前我們說過的,在我們的演出中,觀眾強烈感受到「演出脫離了掌控」。人們總是習慣坐下來被動地欣賞表演,演出是跟觀眾分離的。但在我們的情況裡,演出是直接衝向觀眾,人們被強烈而直接的原始情感所包圍著。 Q:音樂在你們的表演中,似乎是個很重要的面向。你們可以為此作些解釋嗎? A:在我們早期的作品當中,我們跳過語言,直接挑動觀眾的內在情感。在此時,音樂是作為一種壓倒性的工具。另一方面,我們其實是在尋求一種總體藝術,一種能涵括所有感官的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 <stro
-
舞蹈新訊
人與影 「存在」的辯證角力
望著影子,你想到什麼?孤獨時的陪伴、內在情緒的投射、過去經驗的陰影安徒生曾有一個作品名為〈影子〉,講述學者的影子離開主人身體,出發探求詩神的世界,回來後卻變成完整的人,反過來操控主人。稻草人舞團新作《關於〈影子〉》,將這詭奇的童話轉換成現代社會的諸種暗喻,例如電視和網路的虛擬性,造就出「影子世代」,人類無法自大量擬像陰影中掙脫,甚至自己成了影子,脫離真實生活中的起伏和痛苦。 舞作在主人與影子的拉鋸辯證中探討實與虛、善與偽善、主體與客體間的衝突。初始以主人為主角,探問「我」是誰;到後來影子成為主體,強烈慾望如同影子宰制主人,人的內在分裂如是糾纏影子存在,帶來困擾,影子不在,又令人惶懼。音樂創作者謝銘祐以現場吉他演唱屢屢與變化的影子及人際互動,嗩吶、電吉他、詞曲唱腔構成節奏感強烈的人影之舞。藝術總監羅文瑾藉由遊戲發展動作,舞者的口白饒富思味:「影子是自己與地面的連結,是人的重量。」從人與影間的相依或糾纏,角力或馴服,現代人之存在到底是如何矛盾與拉扯的過程哪。(周倩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