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編舞大師碧娜.鮑許三度來台,絕對是台灣表演藝術界的一大盛事,想當然爾,「她」就是本月份我們雜誌封面專題的絕對人選。在本期雜誌中,編輯部 除了對大師的生平做詳細的介紹之外,也針對「舞蹈劇場」對台灣編舞家的影響,有詳盡的探討。當我看到大師近年陸續為許多國家所編的「城市系列」舞作時,忍不住思忖:台灣或是台北,如果成為她的一支舞碼,她眼中的這個島嶼、這座城市,到底會是甚麼模樣?可是我一想到日前被一窩蜂炒作,以致浮濫淺薄的「台客文 化」風潮,就心中一驚,放棄想像。
由一塊土地出發所孕育的舞或藝術,無疑代表了這個地方、這群人共同的面像。記得日前某電視節目中 出現的「台客」少年郎,嚼著檳榔勾著「牽拖」,跳著由日本「啪啦、啪啦舞」改編而成的「台客方塊舞」之後,還大剌剌的說「鋼管舞」也是本地土產,「辣妹花 車」在鄉下婚喪喜慶、迎神拜佛時是絕對少不了!而主持人居然也說:「對啊,就連『檳榔西施』近來都已成為國外遊客爭相拍照的對象。」我實在不願承認,那就 是我們一直努力的「台灣印象」?當然也不希望日後碧娜.鮑許為台北所編的那支舞,會讓我們美麗的福爾摩沙走樣。此外,我更擔心的是,那支舞再經過全球的巡 演之後,會給不熟悉這塊土地的觀眾甚麼樣的感想?
「以前我因為恐懼、驚慌,而可能由一個動作開始,逃避問題,現在我直接由問題開始。」誠實 的面對問題,是碧娜創作的根本。我們是否也應該誠實地面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台灣的競爭力問題。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指出,藝術碩士(MFA)已成為目 前美國企業界最熱門的文憑,而且逐漸凌駕了以往企管碩士(MBA)地位。此外,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也指出,從一九九三年到二○○四年,雇員裡的MBA背景 員工比率自61%下降至43%。這都顯示了企業界對基本的技術性訓練需求已經下降,慢慢轉為重視具有藝術思維的創意人才的面像。而日後台灣所需要的競爭 力,不是也應該符合這個世界趨勢嗎?
未來的優勢人才培育,不但來自具有前瞻性的藝術人文教育,並且還要讓苦心栽培的人才走出去。於是本刊在本期也特別專訪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及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請他們一談如何讓台灣的藝術與未來的藝術家們,有著國際的視野,讓台灣發光。
看著碧娜.鮑許為里斯本所編的《熱情馬祖卡》片段,雖然在眼前閃過的舞者靈動歡愉,儘管在耳際掠過的音樂美妙輕盈,但是,在我心中那支舞,似乎還需要眾人的努力與時間的累積,才能夠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