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百匯
另類拚台,八位角兒展創新
在以十五分鐘為限的每個橋段裡,台上就一個人演,他(她)要一人分飾多角,亦生亦旦,即老即少,能文能武,傳統戲曲向來講究行當的專攻,這種新型獨腳戲的表演方式簡直在挑戰演員的極限。
-
百匯
蘊發劇場生機的地下室
對小劇場觀眾而言,皇冠小劇場是一本持續在書寫的歷史。知名的團體,不時會回來獻藝。你也會不時遭遇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在任何人意想不到的時刻,迸發出驚人的創意。這個地下室,仍然發酵著奇異的土壤,仍然不斷以「發生」在改變著城市的空氣。
-
百匯
標舉跨界,歡慶二十週年
皇冠藝術節前身為「皇冠迷你藝術節」,在皇冠雜誌四十週年時擴大舉行,轉型為「皇冠藝術節」。十年後的今天,鎖定「跨界合作」模式為主的策展方向,每月以不同主題呈現,演出自四月至七月分別舉行。 四月皇冠藝文中心會與「女人組劇團」合作,從女性議題、女性導演出發,將發表「二○○四年十全十、美女節聯演計畫」之八項製作。(參見嚐鮮篇) 五月則有舞蹈空間舞團運用機械裝置與舞蹈即興所呈現的《域之二》,除由藝術指導楊銘隆主導整體結構外,並將由所有舞者共同參與主題的創作與發展;而近年在偶劇及劇場藝術上表現傑出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也將針對皇冠小劇場的型態,利用充滿創意及使用環保材質的各類偶,製作以中、高年級兒童為對象的作品。 六月起,皇冠劇廣場密獵者劇團的三位主要導演鴻鴻、陸愛玲及傅裕惠,將各自發表一段半小時的獨幕劇,搭配下一週以結構即興為主的古名伸舞蹈團與比利時音樂家彼得‧蔡司(Pieter Thys)的現場即興音樂演出《新地界爭霸》。之後還有新生代頗具膽識與創意的「外表坊劇團」導演李建常,以與皇冠出版社相關的「書籍」來創作。 七月則由「水母漂集團」導演陳俊明,與舞蹈空間舞團的年輕團員陳冠霖,合作《訊息消失》。二○○四年九~十月則有兩檔六場的「小亞細亞網絡──創作大匯」。邁入第七年的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這次將結合來自新加坡、漢城、東京、京都、北京、香港及台北的藝術家,分為舞蹈類及綜合類兩組,於今年共同參與為期四週的「創作與創意會議」(Creators Meeting)。 (本刊編輯 傅裕惠)
-
百匯
今年夏天,再度來搖擺!
去年這一系列「夏日爵士Party」共四場的音樂會,無疑為兩廳院的節目多樣化更添上一筆漂亮的紀錄。延續去年的熱情,二○○四年的夏天可以預期的更是魅力無法檔的卡司:奇克.科瑞亞、卡珊德拉.威爾森、托茲與喬‧洛法諾。
-
古意
巧描君臣間的「戀人」情致
《李》劇是一部從「小」處著眼的抒情小品,氛圍淡雅而空靈,唐太宗和魏徵的心靈深處,一個是欲迎還拒、欲拒還迎,一個是欲去還留、欲留還去,君臣兩人對彼此的欣賞愛慕「竟如此相似於男女戀愛相交」。
-
古意
曲折多年,終見老舍經典
新的《茶館》在導演林兆華手中,有了充滿現代感的門面,還有以不同時代的音響效果來取代傳統「數來寶」的背景鋪敘;而曾經因為文革禁忌以致不見天日的人物素材,則在新版中得以復活。
-
古意
連本戲卯勁演,老少演師秀本領
連台戲齣最能表現布袋戲表演的藝術特色,也最能看出藝人的真本事。小西園布袋戲大師許王與亦宛然年輕主演黃僑偉,可以讓觀眾看到不同世代演師的連本戲表演才華。
-
古意
老戲新編,為女人重新定調
徐棻的《田》劇有原故事的完整情節,但重新結構,並插入了神來之伏筆,讓莊周之妻田姐真的遇見有血有肉的楚王孫,並發乎自然天性地,心動了。
-
嚐鮮
戀人絮語
六個表演工作者以獨腳戲的形式,用自己的身體表演,演述六個誠實的同志情感故事。
-
嚐鮮
美學訴求多元,「產值」仍可期待
許多有心的創作者不但從性別理論、人性剖面與生命現象來看同志題材表演,,深具前衛與邊緣特質的同志表演藝術,未來仍有各種「產值」的可能。
-
嚐鮮
豐沛人聲,一新春天的耳朵
為了使台灣觀眾能夠體驗人聲的多樣貌與豐富因色,兩廳院推出的「嗆聲系列」,邀請了不同演唱風格的三個國外團體,讓聽眾能領略人聲真是最好的樂器。
-
嚐鮮
融合科技,跳出日本新舞風
相較於日本現代舞第一代舞踏風格,以及第二代以束力史川原三郎等為代表的身體探索風格,這兩個團可歸類為延續身體實驗,但以大量影像、聲光科技著稱的第三代,充分反映日本新一代劇場作風與思維。
-
嚐鮮
第三屆女節,展現女性旺盛創作力
第三屆女節今年為共襄盛舉地慶祝第十屆皇冠藝術節,訂定「十全十、美女節」的主題。邀請美國知名的女性主義劇團「開檔褲」與六位國內女性編導,一起呈現各具特色的最新小品。
-
嚐鮮
搞怪導演又出招,讓你來「聽」戲
王嘉明說,這次來看戲的觀眾可能看不到什麼畫面。原因是,他希望觀眾用聽廣播的方式來「聽」這齣戲。
-
複合風
人偶同台,布袋戲新挑戰
為了創造更迷人的表演,大稻埕偶戲館和亦宛然掌中劇團都做了許多實驗。今年亦宛然再次結合白舞寺舞團發表《驚見紅泥關》,大稻埕偶戲館則要在母親節前後推出《您是我媽媽》。兩個戲各有不同目標,不過有個共通處是「人偶同台」。
-
複合風
一則手指傳情的故事
《click,寶貝ㄦ》是一則手指傳情的故事,編導藉由故事中的兩男三女,影像、戲劇與舞蹈同台演出,讓觀眾一窺寂寞、虛偽、欺瞞、背叛。
-
複合風
預示未來、祝福未來
《2020》並不特指二○二○年,楊銘隆也不想用舞蹈講一個在二○二○年發生的故事,「是一種未來感,一種強烈而遙遠的image。」
-
複合風
《暴風雨》首次登「台」,魔法師大唱皮黃
吳興國將邀電影導演徐克,將莎翁晚期經典之作《暴風雨》搬上舞台。融冶了政治暗算、放逐、海難和魔法、精靈的《暴風雨》,由於內涵深邃、製作難度高,台灣自製,這是頭一遭。
-
複合風
家族再聚,卻見分裂
前兩部《黑夜白賊》與《也無風也無與》,皆從一個家庭開始,然後逐步呈現它的崩解。但在《好久不見》中,紀蔚然則選擇逆向操作。
-
舊剪新裁
推演舊作,李國修再探兩岸情
今年屏風表演班推出兩檔重製的舊作,恰好都與兩岸故事有關。《OH!三岔口》將重新挑戰三人飾演十五個角色以上的記錄。而《西出陽關》也將重現舞台大雨造成的「聲淚俱下」劇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