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台前幕後
呈現「且安且走」的人生態度
在面對角色的要求時,趙自強認爲最大的挑戰在於表現世間凡人無力超越生命,且安且走的心態,並透過角色和滑稽的情境,引起觀衆的共鳴。
-
即將上場
帕哥.德.魯西亞──佛朗明哥之夜
帕哥.德.魯西亞(Paco de Lucia)生長於西班牙南部名叫Algeciras的小鎭,幼年時由父親的啓蒙接觸吉他,十二歲時與其兄Pepe de Algecirs錄製第一張唱片後即震驚樂壇。次年爲佛朗明哥舞王Gran Antonio演出的電影配樂,爾後開始接觸爵士樂,並與其他著名的爵士演奏家灌錄了三張名爲「Jazz Flamenco」的唱片,一九六七年出版的〈天才〉獨奏唱片集,更奠定了其世界地位。 帕哥師承一脈的傳統,卻不爲佛朗明哥固有形式所設限,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賦與佛朗明哥一個嶄新的生命,他重視和聲與立意構思,並隱居潛修法雅的作品及現代爵士樂;他也喜愛彈奏Rumba Flamenca這種融合倫巴、並適合演奏者自由即興表現的佛朗明哥,使其音樂領域更寬闊自由。此次演出的曲目有《美麗的小孩──隆達舞曲》、《愛的玫瑰──快樂頌舞曲》、《只盼獨行──探戈舞曲》《吉拉伯──佛朗明哥幻想曲》等十首曲子。
-
即將上場
金慶雲女高音獨唱會
現任敎於師大音樂系的女高音演唱家金慶雲,精硏德文藝術歌曲,這次將以「詩人音樂家」舒曼的藝術歌曲爲主題,演唱《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和作品39《艾辛道夫歌集》兩大聯篇歌集,由維也納音樂院藝術歌詮釋敎授華特.莫爾(Walter Moore)鋼琴伴奏。 一八四〇是舒曼的歌曲之年,也是他與克拉拉結婚之年。一年內他寫下了一百三十八首歌,大部分都是精品,包括了《艾辛道夫歌集》(作品39),《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作品42)、《詩人之戀》(作品48)等歌集。《艾辛道夫歌集》是浪漫主義最純粹的詩與音樂的結合,舒曼在其中注入了私密的個人情感,揉雜了人的孤獨和自然的神秘。《女人的愛情與生命》則是舒曼最嚴密的聯篇歌集,以深情的眼光透視一個女人的愛情,或即整個生命。這兩部歌集,是舒曼歌曲創作的最高峰。
-
即將上場
吳明宗「彩色木笛」音樂會
吳明宗是亞洲第一位在美國獲得木笛演奏碩士文憑的靑年音樂家,曾師事John Tyson、Walter Van Hauwe等木笛大師,並赴亞洲、歐美巡迴演出,現任台灣木笛團負責人,任敎於國內東海大學等校音樂系。 音樂會上他將展示所收藏的各類木笛,並吹奏示範,音樂會上將搭配鋼琴、電子鍵盤樂器共同演出,曲目有巴赫的《波蘭舞曲》、《詼諧曲》,莫札特《快樂的捕鳥人》(選自歌劇《魔笛》)、《何等的自在喜悅》(選自歌劇《後宮誘逃》)、《稻草裡的火雞》、《嘉禾舞曲》、《美麗的姑娘!戴芬妮》等數十首曲子,與台灣木笛團及各地小朋友直笛團一同演出,以多種不同型態及曲風呈現給現場觀衆。另外,現場吳明宗還將表演難得一見的雙笛獨奏(雙笛爲兩個笛身但只有一個吹嘴)演出現代曲目,演出當天,現場觀衆還可憑票根兌換一支木笛。
-
即將上場
「曲協現音」作品發表會
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爲鼓勵音樂創作,並推廣國人原創音樂,自今年起,每年春、秋二季於北、中、南各地舉辦「曲協現音」作品發表會。所發表之作品皆經由該會聘請之評審委員審核評選而產生,評審委員包括許常惠、馬水龍、沈錦堂、潘皇龍、許博允等知名作曲家。 今年春季發表會分別在台北、台中、高雄舉行,內容有當代國人經典作品──許常惠《盲》,以及前輩作曲家陳主稅、郭芝苑作品,另有數首具潛力的年輕作曲者之創作。 演出人員包括男高音袁長穗、阮文池,女低音廖雪貞,指揮涂惠民,長笛江淑君、黃貞瑛,豎笛宋威德、張文馨,鋼琴黃美莉、劉招秀,豎琴李嘉禾,小提琴孫正玫等多位國內優秀演奏(唱)家協助演出。
-
即將上場
大人說給小孩聽的相聲《國民學笑》
台北曲藝團針對小朋友設計了一系列推動說唱藝術的表演活動,《國民學笑》即是第一階段的節目,設定對象爲小學中、高年級的小朋友。 這次演出是希望讓剛入門或是想入門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小朋友,藉著趣味化有系統的說明介紹,進一步認識相聲遣詞用句的玄機以及內容架構的巧思。製作人粟奕倩曾是兒童舞台演員、電視兒童節目主持人,這場演出邀請了趙婷、朱玲、二尹這三位電台、電視主持人共同參與。第一場三月七日下午二時爲開放義演,歡迎兒童殘障機關團體前來觀賞。聯絡電話:(02)2345610
-
即將上場
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
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成立於一九八八年,是由在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木管聲部的五位台柱組合而成。 該團在西伯林成功首演後,確立了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在德國的地位,之後巡迴世界各地演出。該團演出曲目由古典、浪漫派到近代的法國音樂甚至前衛音樂,不論是技巧或曲風的詮釋均非常純熟,他們的人數亦可因演出的曲目、環境而增加爲六重奏或七重奏。 此次音樂會並邀請國內鋼琴家陳郁秀合作演出浦浪克作品《六重奏》(彰化場次爲皮爾斯《小夜曲》),其他曲目爲:莫札特《F大調幻想曲》、貝多芬《降E大調五重奏》、巴伯《夏日音樂》。
-
即將上場
汲音木管室內樂團演出日爾曼的精華
「汲音木管室內樂團」的成員有長笛阮馨儀、雙簧管洪小琴、單簧管楊蕙祺、低音管熊正寧、法國號方文隆,這次音樂會的曲目以德奧作品爲主軸,有亨德密特、旦齊、克魯哈特等人的作品,囊括了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德奧地區木管五重奏的經典之作。亨德密特是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作曲家與理論者,此次即將演出的五重奏,是他於一九二二年爲「法蘭克福管樂室內樂協會」所譜,當時亨德密特正開始走出後浪漫派的風格,試著發展「實用音樂」的典型代表作。旦齊生於一七六三年,是浪漫派的開路先鋒,室內樂的作品不勝枚數,從二重奏到六重奏,從傳統的編制到少見的組合,他都做過多方的嘗試,其音樂帶有莫札特的色彩,並使用許多歌劇式的旋律。克魯哈特是十九世紀後期的作曲家,寫作範圍很廣,無論是歌劇、交響樂、獨奏曲,甚或協奏曲、室內樂到藝術歌曲,均可接觸到他的作品,他喜歡在室內樂作品中融入古典與浪漫派風格,這首五重奏作品79號便帶有強烈的貝多芬精神。
-
即將上場
畢業展演系列文化大學舞蹈系「三月的百寳箱」
節目內容有芭蕾舞、現代舞和中國舞蹈,芭蕾部分由新生代舞者謝明宏與葉玉瑛合力演出現代芭蕾《海盜華麗雙人舞》;現代舞由畢業班同學創作《機酷妹》、《魚、樹、蟻》、《蟄伏》等六支舞作;中國舞方面則邀請中、小學舞蹈班共同參與演出。
-
即將上場
文化大學廣吿系「劇場行銷」畢業展
由文化大學廣吿系李欣龍等三位學生,以表演藝術行銷爲主題,企劃製作劇場分析報吿,配合互動式電腦多媒體呈現,吳靜吉博士並將於展覽期間主持一座談會。
-
即將上場
台南家專舞蹈科畢業公演
這次舞展結合芭蕾舞、現代舞、民間舞及爵士舞,演出舞碼包括劉紹爐《旅程》,延續其一貫的肢體風格;林怡利《藝術家圓舞曲》以圓舞曲爲主題,古典芭蕾型式演出;戴君安Game以遊戲舞蹈爲主題,電腦遊戲爲創作動機,還有許春香《火之舞》、吳幸芳《蒙古舞》,以及多齣學生創作舞作。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招九玩舞」
第九屆舞蹈系畢業生以「招九玩舞」爲主題,呈現輕鬆、活潑、富想像力的舞蹈風格。演出舞作皆由畢業班同學創作,有Hight Flyers、《雲在空中斜視》、《向深幽洞口窺視竊笑的一束光》、《慟》、《兩者之間》等。製作群集合了藝術學院師生共同參與,李銘訓擔任攝影、林澤雄設計舞台燈光,以及宋敏惠設計服裝。
-
焦點
聲震山岳,音傳四方 嗩吶的分布與運用
雙簧氣鳴樂器早在五千年前就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和埃及一帶,並於中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傳入歐洲,從而促成了現代雙簧管的產生。隨著向世界各地的傳布,雙簧氣鳴樂器在形制和名稱上各有不同,傳至中國的嗩吶成爲民間樂器中極受歡迎的樂器;在中國管樂大王宋保才再度來台演出之前,且先讓我們對此一樂器源流作初步認識。
-
特別企畫 Feature
企業界激情演出的一年
企業贊助表演藝術活動由來已久,贊助形式大多是針對表演團體的演出給予經費協助,或提供企業宣傳管道協助宣傳,這種傳統的贊助方式,在近年來已有了大幅改變,企業體一反被動的資助政策,積極地投身表演藝術活動策劃、執行,甚至自行組成表演團隊,以實際行動參與表演藝術活動的演出,並將企業經營理念帶入新團的運作,呈現出和一般表演團體不同的風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爲藝術生活敲邊鼓 用個人力量帶動表演活動的謝安、鍾文雄
在一般人觀念裡,表演活動的推動應是一群人、一個團體才能做得來,一個人辦活動?可能嗎?經費、場地問題如何解決?謝安及鍾文雄便是「一人公關公司」的最佳楷模。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透明開放的公共空間 公家與企業附屬劇場導覽
新市府所帶動的新作風,公共空間相繼解嚴,民間企業也興起劇場流行風,推動表演藝術的發展。在官方與民間相交流,新場地與新團體相激盪下,多元的表演型態將是指日可待。
-
焦點
里昻來的芭蕾不古典 法國里昻歌劇院芭蕾舞團
許多世界上頗富盛名的歌劇院芭蕾舞團都經過一段古典芭蕾的洗禮,再轉型爲現代芭蕾甚或不轉型,但是里昻歌劇院芭蕾舞團屬例外。由於所處的年代使它接受了許多新觀念的衝激,而著重多元化的表演風格,並且不斷邀請國內外富盛名的編舞家來茁壯舞團的演出經驗。
-
焦點
山海塾經驗
前年,帶來《卵熱》的日本山海塾舞團及天兒牛大,在其全球性的頻繁巡演中,再度降臨台北的舞台──《寂靜》。
-
焦點
天籟之音、合聲之美 二場不容錯失的合唱饗宴
合唱音樂是最具普遍性、並且最直接深入人心的一種音樂型態。但由於合唱是「衆聲」之事,如何讓這許多的聲音在不同的音色中達到協調、平衡,甚至是相同的色彩,就是合唱音樂最困難之處了。即將於三月來台演出的美國西敏合唱團及前蘇聯俄羅斯國家合唱團將帶來截然不同的合唱風格,可供樂迷比較欣賞。
-
藝術節 Festival
非非之想 第三屆皇冠藝術節導覽
皇冠藝術節持續推出一些旣非主流也非另類當紅的演出,在「中間地帶」開拓出彈性極大、式樣繁多的一片天。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節中節」的概念,在四月中推出「香港雙週」的單元,請來一齣戲、兩支舞,及兩場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