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大師妙手難回春 《兵馬俑傳說》音樂會
國樂大師彭修文此番特地跨海來台指揮北市國演出,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全心投入;反觀北市國的表現,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如不再痛定思痛,勢將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廣西舉辦國際民歌節 一項名爲廣西國際民歌節的活動,於三月十五日在廣西揭幕。有新加坡、俄羅斯、越南、寮國等十多個國家參加。但主要演出仍是廣西民族,因此主辦機構除刊印了一册介紹中外優秀民歌的《中外民歌三十首》外,還編印收集百多首廣西民歌的《歌海情潮》和民歌集《民俗禮儀歌》。 (周凡夫) 沈湘在北京舉辦聲樂培訓班 著名聲樂家沈湘最近在北京以個人名義開辦了一個聲樂大師班,旨在培養高層次的聲樂藝術人才。該班的對象是三十五歲以下有發展前途的靑年歌唱家,每期兩個月,沈先生親自授課,已于二月十五日正式開學。 七十二歲的沈湘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敎授,在長期的藝術敎育生涯中,曾培養了郭淑珍、李晉瑋、楊比德、孟貴彬、金鐵林、梁寧、迪里拜爾、殷秀梅、鄧桂萍、程志、范競馬、劉躍、關牧村等幾代優秀歌唱家,桃李滿天下。近年他應邀訪問俄國、美國、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國從事講學活動,在國際樂壇也頗有聲望。 沈湘具有自己獨特的聲樂訓練思想,即所謂「頭、身、心三位一體投入法」,他對歌唱的要求是發自心底的感情流露,形成整個身體的共鳴。其系統的理論和特殊的技法,被國內外公認是具權威性的。 (蕭勇) 「上交」成立董事會 中國最老的「上海交響樂團」,多年前已進行體制改革,大刀闊斧做過不少手術,但成效仍不甚理想,樂手仍大量流失;樂團最近到香港訪問,水平更令人失望。今年二月一日,樂團成立董事會,則是一次革命性變化,有可能爲上海交響樂團帶來新的轉機。 董事會的成立,是作爲樂團的領導機構及後援組織,而且明確地表示,是要將「樂團隸屬於政府文化部門」單一的行政模式,逐步過渡到由各方力量(包括吸引海內外團體,個人以投資方式加入董事會)組成的社會化、企業化聯合管理形式,也就是說要將「上交」從一個官辦樂團,轉變爲一個民間團體。政府終於願意放手,樂團才有希望。 根據「上交」董事會章程顯示,董事會職責在於審議及監督樂團的發展方向、年度計劃、財政
-
讀者來函
讀者來函
二月號的實驗劇展彙評令人興奮,台彎的劇界好多年沒有這樣密集的討論與交流了。謝謝《表演藝術》提供了空間,讓愛戲與做戲的人,可以聽到不同的意見。只是希望: 1.如果要評論一齣戲,請把它看完──不管它多難看。這是基本的「敬業」精神吧?(事實上我對參與座談的評論者能有如此誠實的品德,坦承有些戲沒看過或沒看完,而感到敬佩!) 2.當今許多劇團的成立眞是以參加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爲目標?評論者如果對劇場活動及劇場人的想法先深入了解,再下判斷,會更好。 3.如要使用「垃圾」、「掛勾」、「最爛的詮釋」這樣的詞句來下結論,請同時提出理由,好讓讀者更能知其所以然。 4.該檢視的是創作的「實驗」是否成功,而不是齣戲「應該變成怎樣」的「指導原則」。是不是? 片面之見,敬請諒察。希望戲越做越好,評論也越評越高明。 劇場人 劇場人先生: 上期刊出的劇評,有不少讀者都和您一樣「興奮」。畢竟,有多角度的評論,才能使表演藝術的得失得到較多面的鑑鏡,而多角度且嚴謹的評論,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謝謝您的來信。 編者敬覆 《表演藝術》辦得眞好!前兩天我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台柱林連昆(編按:即將來台演出之《天下第一樓》男主角)又講到這本刊物,我說當你把這本刊物拿在手裡的時候,你就感到戲劇是高尙的藝術! 北京 陳祖芬 表演藝術啓事 爲使更多愛好表演藝術的朋友能把觀劇賞樂的感想或心得發表出來,本刊的「回想與回響」單元徵求三百字以内的演出短評(不限兩劇院節目)。來稿請註明所評節目之名稱、演出者、演出時地(來稿本刊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來稿請寄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表演藝術編輯部 刊出後稿酬從優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佇立欣欣向榮的《原野》 展望中文歌劇的發展
大陸作曲家金湘的歌劇作品《原野》於去年年初以全本中文躍登美國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而受到熱烈回響,在台灣省交的引進與策劃下,台灣版的《原野》也於二、三月間在全省各地盛大巡演。 「中文歌劇」不只是各種藝術(音樂、戲劇、美術、文學)成熟度的試紙,也考驗著我們如何淬取西方文化的精華,而以自己的文化爲基點再思考、再出發。 《原野》的作曲者金湘寫下了《原野》的創作理念,曾道雄以他的執導經驗提出對中文歌劇的心得與建議,石依華報導了台中省交排練室裡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音樂家們正積極地賦予《原野》新面貌。除此之外,我們也追溯義大利歌劇發展的源起,略窺歌劇舞台設計的藝術,透過這些「穿引」呈現出中文歌劇的遠景。
-
即將上場 Preview
春天的廣場
在春風中,你可曾離開蟄居的小窩,來看一場表演?三月的表演藝術廣場,《小孩與魔咒》以悠揚的音律召喚;大衞寶燈帶著澳洲的無尾熊來台獻藝。「果陀劇場」以《淡水小鎭》步入第五年,《孫臏與龐涓》也以新編劇本之姿翩然而至。《舞躍台灣情》《菊豆與天靑》則舞出這一季的傳統美與現代感。
-
近期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團「快樂音樂屋」巡演
一年一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企劃演出的兒童音樂會,將於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巡演全省十九個縣市,展開三十一場演出。 這個定名爲「快樂音樂屋」的系列音樂會,特別爲小朋友設計演出多首可愛的樂曲,其中〈小丑組曲〉並將穿揷故事,好幫助小朋友更容易瞭解及欣賞音樂。另外,樂團成員還要帶領小朋友一同唱兒歌並上台玩各種音樂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體驗節奏及音色的千變萬化,進而認識打擊樂及音樂世界的豐富和趣味。除了小朋友,邀請爸爸媽媽一同參與也是整個音樂會中另一項重要的設計,因此,這不僅是一場屬於小朋友的演出,也是一場能促進親子互動關係的音樂會。詳細時間地點請洽主辦單位(02)5063268。 (劉佩貞)
-
近期演出
彭修文來台指揮《秦兵馬俑》
彭修文爲大陸極負盛名的國樂指揮家兼作曲家,他所創作和改編的樂曲多達四百餘首,此次音樂會擔綱指揮,演奏代表作品《秦兵馬俑幻想曲》,以及吹打樂〈將軍令〉、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等。 其中《秦兵馬俑幻想曲》爲彭修文一九八四年創作作品,因觀秦兵馬俑後有感,伏案奮筆一氣呵成。全曲分爲三段,以擬人化的手法,描述秦兵久戌不歸、思鄕心切的苦痛,以及苛政之下離人嫠婦的淒涼,富於悲劇性色彩。共同演出的有台北市立國樂團,與著名二胡演奏家張方鳴等。 (魚兒)
-
近期演出
民心演出台北「狂言」.也養《熱帶魚》
日本「狂言」是在戲劇演出幕間休息時,穿揷的玩笑小戲,除了作爲觀衆的情緖調劑之外,也對先前的沉重劇情以嘲諷的方式作故事提要,討喜逗趣。民心劇場這回選取了狂言的代表性劇本《武惡》,由出身劇校的李小平導演,將在傳統戲劇與現代劇場的結合中,尋找不同文化的切入點。 《武惡》有狂言中典型的侯爺、管家角色,藉著一個被迫扮演鬼魂的逃亡者,揶揄了貴族階層的虛張聲勢;內容也意味著統治勢力的崩解,一個文明、理性社會誕生的契機。一面與現代台北生活發展共通的脈絡,一面重塑劇場的狂想與樂趣。 在成立近一年之際,民心劇場也準備向外發展,廿七、廿八日在台北永琦東急百貨演出的兒童劇《熱帶魚》,將是他們首度在外演出。 (吉訶德)
-
近期演出
《菩提樹》舒伯特兒童音樂劇
舒伯特短短三十一年生命裏,創作了極多的樂曲,旋律優美,許多至今仍爲大家琅琅上口,最著名的就是〈野玫瑰〉、〈菩提樹〉,都是國小音樂課本中的敎材。陳郁秀等一群有心爲兒童音樂敎育貢獻己力的老師們,便製作、企劃此一《舒伯特兒童音樂劇》。 節目上半場將以多媒體方式介紹這位浪漫派大師的一生,以及有關樂曲的小故事,其間並穿揷有舒伯特重要作品的現場演奏。故事性強的音樂劇型態,將有助孩子進入音樂國度的大門。下半場則以三十分鐘由兒童合唱團及國內著名音樂家演出的「故事」,將舒伯特幾首著名的曲子串連起來,使音樂可看、可聽,又可想像。 (魚兒)
-
近期演出
帕卡冕希可夫大提琴獨奏會
一九八三年,七十多歲的傅尼葉,五十餘歲的羅斯托波維奇,與彼時三十餘歲的帕卡冕希可夫,老、中、靑三代同時應邀藝術節演出,成爲當時藝壇盛事。而一九九三年今日,帕氏的技藝又更上層樓,以磅礴的生命力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將於三月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展現大提琴知性與感情的優美音色。 這位中生代大提琴好手自幼即接受嚴格音樂訓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列寧格勒音樂院,並多次獲得國際競賽獎。日前除相繼應邀於世界各地舉行演奏會,又受德國禮聘任敎於科隆音樂院。應邀來台的帕氏,爲觀衆帶來貝多芬、史特拉汶斯基、法雅與葛利格等大師作品,而手中一把一七三五年製的蒙塔瓜那名琴也將是矚目焦點。 (魚兒)
-
近期演出
古名伸/謝宗益師生聯合舞展
隨著暖春的到來,一齣以「人」爲主題的舞蹈創作,將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由古名伸企劃,謝宗益等參予編舞,演出〈狂人日記〉〈浮世繪五-行色〉〈緘默的島〉。 謝宗益與古名伸是兩種截然不同風格的舞者,一冷一熱,一暗一明,然而無論以晦澀或明朗角度觀看生活的世界,都充滿細膩關懷;而「人」這一永恆探討的主題,則是兩位編舞者共同的創作動力。舞台道具、服裝設計均精簡,卻富詩意,留給觀賞者想像的空間。 〈狂人日記〉是謝宗益的舞作,以反面的角度來肯定「愛」的重要,這也是他旅法之後的感懷。類似獨幕劇的舞蹈將「人」面對的孤寂、疏離、受傷一一呈現。古名伸的系列《浮生繪》舞作,這次以〈行色〉出現,幽默情趣流串其間,敍述的感觸是舞者的,也是你我的。〈緘默的島〉以雙人舞型態呈現男女之間互動關係,微妙而富詩意。一系列作品流曳的情境音樂,也有待心靈傾聽。 (魚兒)
-
近期演出
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
「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是由俄國著名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的菁英所組成,演奏家的平均團齡逾十年以上。他們擅長的曲目極廣,對三重奏、五重奏或是七重奏等室內樂曲目都熟練有加。在台灣的演出將有貝多芬作品20的七重奏、舒伯特F大調八重奏,以及布拉姆斯、莫札特等組曲。 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曾在指揮大師穆拉汶斯基領導下,成爲前蘇聯最好的管弦樂團,而「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即由此樂團孕育而生。八位精銳皆畢業於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多位如今並在該校任敎,而豎笛、巴松演奏者也都先後獲有俄羅斯傑出藝術家頭銜。 (薛玉娥)
-
近期演出
藝術學院畢業公演《魔笛》《重組》
《魔笛》是莫札特最爲世人熟知的童話歌劇,劇中將各類型音樂劇中的不同曲風,精密地加以統一。很難想像,去掉音樂的《魔笛》,還剩下些什麼?然而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今年度的畢業公演,就將呈現一齣「話劇版」的《魔笛》。 新版《魔笛》由劇作家鴻鴻與導演姜秀瓊共同改編,突出劇作的豐富意念,以現代觀點討論愛情、信念、背叛、試煉等主題,由大傀儡與演員一同演出,並由「東方快車」的鍵盤手侯志堅重新設計音樂。 同晚演出的另一齣戲《重組》則是美國六〇年代「開放劇場」大師柴更(Joseph Chaikin)的後期作品,一九七九年在紐約拉瑪瑪劇場首演。以一種注重「表演」勝於注重「戲劇文本」的風格,演出十七個歌、舞、對話或獨白的片段。本次演出由顏美珍導演。 (吉訶德)
-
近期演出
玉米田與新竹東門城對話
新竹地方劇團「玉米田實驗劇場」,三月起將走上街頭,圍繞著古蹟東門城演出新戲《與東門城的對話》,在鍾明德指導之下,以史詩劇的敍事、環境劇場的形式,運用歌舞、面具、大傀儡、大旱船等道具,在新竹的交通心臟地帶遊街、表演。 玉米田曾在文化中心演出《一根新竹的素描》,追溯客家人的遷台史。這次的戶外公演,以舊日居民攜手共建的東門城爲基點,來看新竹的過去、未來,更深入地呈現移住民、入侵者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對於近年來政府有意規畫科學園區,將新竹建立爲科學城的理想,更從文化發展與本土建設的觀點,提出省思和質疑。 配合「追求更多元生存空間」的主題,玉米田這次把市中心的圓環,變成群眾看戲散步的廣場,對向來單純的新竹市而言,將是一項創舉。 (吉訶德)
-
專題報導 Feature
成長的指標
表演藝術是一種社會敎育,政府給予多大的支持,往往能作爲邁向一個健全社會的誠意與決心的指標。我們在這一期開始了國外的文化補助制度系列,以法國爲首,希望作爲國內文化政策的借鑑。 健全的文化政策和不斷反省的藝術工作者,是達成開濶而富啓發性的社會敎育的最大保障。 我們也在此引介美國的「敎育劇場」的觀念作爲有心以劇場發揮敎育功能者的參考;引介大陸傳統與現代劇場的各項革新,提供國內創作者思考的空間。
-
專題報導 Feature
陳祖芬談《死水微瀾》
《天下第一樓》是一部好戲,但《死水微瀾》令人震撼。一齣《死》劇推出了一個有激情、有才情的中年女導演査麗芳。大陸的話劇,首推越品越有味兒的「北京人藝」,不過,也需要「四川人藝」的熱辣辣的査麗芳。
-
編輯室
表演藝術與現代化
中國人的第一個現代話劇誕生在日本。一九〇六和〇七年之交,留日學生組成的春柳社演出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不僅轟動僑界,也受到日本劇界相當好評。中國舞台劇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旅程,一個脫離了唱腔、鑼鼓絲竹,開始用西方形式來包裝中國意涵的新途徑。 由曹禺的同名劇本改編的歌劇《原野》雖然不是第一齣中國歌劇,但無疑是迄今國人所演出的西式歌劇中受到最廣泛矚目的一齣。和《茶花女》一樣,它的聚焦之點也在海外,《原野》一年前在美國華府上演的成功,爲國人的歌劇演出重新開了一個契機。 而不同於《茶花女》的是,《原野》的題材和編曲都是中國人自己的。 從二十世紀初到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門檻的今天,漫長的近一個世紀裡,我們的戲劇、舞蹈、音樂界的發展,多少呈現的便是這樣的一個軌跡──從接受西方的演出形式,到以外來形式表現本土內涵或以本土形式融合外來題材這個軌跡,是表演藝術的現代化運動,也是我們自民初以來至今未竟全功的新文化運動中,與大環境脈息與共的一個重要環節。 是的,爭執西學和中學何者爲體何者爲用的新文化運動,即使名稱不復了,實際上是一個持續的社會文化現象。如果此岸仍在民主體制的門前學步,如果彼岸仍在資本體制的門外躊躇,率皆因爲,「現代化」的大名目背後,我們面對的仍是百年前那形式與內涵如何諧調共存共榮的老問題。 不過,我們畢竟已經走到能用純現代的舞蹈語言來表現最傳統的鄕愁,能用華麗的古典佈局搬演當代或西方題材的階段;我們還不斷嘗試在中樂演奏中表現交響,在西樂演奏中尋覓古老的漢唐主題。 這些現象,卻又不僅僅是現代化或新舊交融而已。我們還該留意到的是,其他的文化面相──文學、政治經濟,比如說──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都面對無可選擇的新舊衝突和調適:沒有一種文學創作,沒有一套政治經濟制度是可以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土的。表演藝術卻獨獨是一個可以決然地「純西化」的文化形式;我們如果組成樂團演奏貝多芬或組成舞團跳天鵝湖,無須作任何本土融合,也依然構成我們的「現代化」的一樁成績。然而,百年來的表演藝術從沒有滿足於以西洋形式表現西洋內容。嫺熟了西方技巧後,藝術家們不斷要回到自己的血脈族群的根源,不斷要藉著新取得的形式,記錄中國自有的感情面貌。 此所以我們有
-
里程碑 Milestone
琴音不再 紀念鄧昌國逝世一週年
在精神物質俱皆貧乏的六〇年代台灣,鄧昌國不畏大環境的艱困,篳路藍褸地砌造本土樂團的基石。凡走過那個時代的愛樂人,都不會忘記他在這個小島上所撒播的音樂種子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任重而道遠 寫在歌劇《原野》在台灣演出之前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晚八時,由我作曲的中國現代歌劇《原野》由華盛頓歌劇院製作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甘迺廸中心舉行美國首演。當帷幕在最後一個急速、強烈、悲壯的和音中徐徐落下時,全場近兩千名觀衆起立、鼓掌、歡呼達十餘分鐘之久。人們被這激動人心的音樂、緊張曲折的劇情、動人肺腑的歌唱所震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原野》的回聲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歌劇《原野》以中文在美國華盛頓首演,獲得熱烈的回響。在此摘選兩篇英文報刊──華盛頓郵報及紐約時報──的樂評、台灣樂評家呂懿德的評論,以及黃輔棠觀賞中國歌舞劇院在大陸演出《原野》的錄影後所作的評介,從不同方向對此齣中國歌劇的創作及演出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