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台負責人的首要任務是對未來的節目拿出辦法來。對於面對社會大衆的文化建設,要自軟體開始考量,才有成功的把握。
公共電視台已經接近完成階段,照說文化界應該爲之歡欣鼓舞才對。可是由於民間的批評非常猛烈,大家對這個花費數十億,今後每年又要花上二十億的超級文化建設,似乎毫無信心。
對於社會大衆來說,公共電視台的人事糾紛並沒有多大意義。重要的是,當開播的時候,能呈現出令人滿意的節目。怎樣才是好節目呢?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了。
由於公共電視台的籌備人員從來沒有發表節目政策,立法委員也沒有問到這一點,開播後的節目會如何,似乎在賣關子,打算爲大家帶來一個驚喜。可是聽一位仔細看過已製作好的五百多個節目的籌備委員說,其內容與在三台看到的相差不多。我曾看過幾個,確實並沒有使我興奮之處。內容是一般的、平凡的,與三台自製的公視節目沒有甚麼區別。
我感覺到未來公視台節目的籌劃者,很痛苦的抱持著一個信念,那就是大衆媒體應該製作大衆願意接受的節目。公共電視台要負責推廣很多觀念,要負相當大的敎育與文化的責任,所以他們就沒法把生澀的知識,小衆的文化,用一種大衆可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的用心是可貴的,然而這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中,幾乎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公視台倡議之初就有很多人懷疑其可行性。善疑者並不是覺得要花幾十億建台有甚麼困難,令人擔心之處,正是沒有可播的軟體。因此公視台負責人的首要任務要對未來的節目拿出辦法來,以釋衆人之疑。節目的政策可以決定硬體建設的方針。並不是花了幾十億,買了最昻貴的設備,再考慮軟體。對於面對社會大衆的文化建設,要自軟體開始考量才有成功的把握。也就是要從需求面的了解開始動手。
大家所擔心的,是台灣的製作能力已經表現在三台的公視節目上,實在沒有特別精采之處,要怎麼找到或培養一些第一流的製作人員,產生那麼多優秀的大衆節目?不只是人才缺乏,老實說,經費也有問題。第一流的電視節目要第一流的經費,英、美、日本在節目上花的錢實在是天文數字。他們的國家大,觀衆多,人民知識水準高,所以可投入很多錢,而且國力旺盛,產品賣到全世界。這與圖書出版是一樣的。小國家永遠會遇到種種難題,最後只好多播些大國製作的節目,接受大國文化傘的保護。
所以要在未來的公視上看到一些國人自製的精采節目,實質上是很困難的。至於對象比較狹窄,知識文化水準比較高的節目,恐怕完全要靠外國的來源。以科學節目來說,最近才開第一次座談會,只是談談原則而已,文化節目恐怕也是開頭吧!要製作,談何容易。自然科學博物館廣場的節目大多不過三、五分鐘,自劇本撰寫到影片完成都在半年以上,尙不能完全令我滿意,何況那麼長的節目!
那麼,公視台的籌劃又回到零點了嗎?
文字|漢寶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