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唐美雲重現經典《天鵝宴》 再譜一世精采
1992年2月,河洛歌子戲團《天鵝宴》首演;時隔近30年,經典組合再現,並邀請許秀年、王金櫻兩位娘子加入,組成夢幻陣容。
-
曉劇場《之間》宮部美幸怪談 後疫情時代怪談中的人心撫慰
曉劇場15周年年度作品《之間》,改編宮部美幸書寫的「怪談」並非一昧趨向神秘、鬼怪世界,而是療癒人心惴惴不安之處。
-
《Re/turn》10周年全新卡司 重返心的縫隙
台南人劇團《Re/turn》10周年全新卡司Revival版,本週於台北率先登場。為此,台南人劇團特別舉辦演員甄選,從400多位報名者中挑選出12位劇場中新生代的優異演員,透過這次的重排,每位演員都賦予劇中角色不同以往的全新靈魂。
-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30周年 讓音樂成為一生的好夥伴
打擊樂教學系統在台灣各地的普及率,從2009年即超越小提琴、長笛的學習人口,僅次於鋼琴的現象看來,也堪稱奇蹟。朱宗慶打擊樂團30年來,至今培育打擊樂學習人口已超過15萬,在台教學中心也已有23間。
-
世紀當代舞團「三點一四」 奔跑在失速的經緯線上翻越3.14
擅長以「人性」為出發點的燕樹豪,這次在作品《帶著缺角的三點儀式》中,從當代舞蹈的連續性肢體動能起始,以豐富流暢飽滿的肢體語彙,在人生於世事事循環往復,一筆一畫從圈圓內無限多的多邊形刻劃。
-
2021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 想像未來表演藝術生態
作為基地計畫重要的活動「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11月29日正式啟幕。此次開放工作室以「讓我們一起幹嘛幹嘛」為口號,讓原本「不知道在幹嘛?」到「一起來幹嘛!」邀請大家一起踏入兩廳院。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2020年7月,一支《天鵝湖浴室芭蕾》(Swan Lake Bath Ballet)影片在YouTube瘋傳,這是英國編舞家貝克(Corey Baker)受委託製作,他坐鎮在家透過手機視訊指揮調度,再由來自世界各地27位芭蕾舞者自行運用羽毛、蠟燭、蓮蓬頭、游泳圈等道具,各自在家中浴缸裡進行拍攝,並完成這支逸趣橫生的《天鵝湖》。 不只他們,拜數位工具之賜,當疫情讓全世界按下暫停鍵,劇場幾度經歷停擺又重啟,失去實體舞台的創作者們,被迫得快速學習網路介面、舞台轉換,創造出大量的雲端創作。嶄新的科技篇章,注定在這兩年的表演藝術史寫下關鍵一筆。 歲末年終,12月回顧專刊特此以「未來,線上見」命題,留下2020-2021表演藝術數位轉型的書寫。我們也邀請藝評家、製作人、策展人及創作者從線上創作、國際交流、線上藝術節、乃至線上教學等面向,分享他們的近身觀察當表演藝術創作大量借助數位工具,是否因此激發出具前瞻性的線上創作?又是否激發出新型態的身體操演? 後疫情時代,當數據與參數成為人們演算與再造的基礎。新媒體藝評人邱誌勇透過他對智慧學習的了解,分析現階段AI發展如何透過學習擴張人類身體的極限。資深藝文工作者洪凱西則分享她所知道的NFT跨界應用,邀請劇場圈的朋友一起來腦力激盪。當Zoom、Google Meet、Gather Town等線上視訊會議軟體,乃至線上藝術節、線上展演平台如雨後春筍般竄出,引進雲劇場到台灣的吳維緯,則以自身經驗,分享平台如何讓創作者在線上視窗裡繼續造夢。 有了如手機、iPad等移動載具,線上隨時隨地都能成為現實世界的擴增,且看編舞家蘇威嘉、策展人蔡宏賢及評論人王柏偉三位,從《看見你的自由步》聊到近期如《reCONNECT》、《14》、《神不在的小鎮》等作品,談數位工具形同催化劑般地消融虛實的界線,遠端、即時、共同、在場等詞彙也因此有了新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全世界封城最久的墨爾本、卯足全力進行線上國際交流的日本、及早先就發展出數位轉型輔導機制的英國,封城期間都從中摸索出數位文化政策的發展方向,相信足以作為防疫模範生台灣的前車之鑑。 當我們不斷叩問科技之於表演藝術的意義,也別忘了,線上策略終究只是表演舞台的擴展,我們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2020-2021 疫時風景
全球疫情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劇院裡的社交安全距離,透視國家音樂廳梅花座位圖
2020年3月因確診澳洲藝術家於國家音樂廳演出事件,文化部首次公告「座位安排建議採梅花座、間隔座法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之安排」,對演出團體造成極大衝擊。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線上直播風氣盛行,衍生費用意外驚人
北市國一場演出直播耗資約50萬,高出實體音樂會至少一倍費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Watch from Home,舊作上線開啟「宅看戲」
綠光劇團於今年6月底將《人間條件》1至6集線上首映,累積超過280萬觀看人次。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虛實整合沉浸式演出大幅增加,5G發展銳不可擋
受2020年疫情影響,全球的遠距及虛擬娛樂藝術需求增加,推估產值至2021年將增加至69億美元,又以沉浸式vor遊戲及展演占比最大。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有聲市場需求增加,表演藝術Podcast相關節目大增
2021年5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收聽Podcast。
-
特別企畫 Feature Photo Stories
劇場演員斜槓YouTuber爆紅,正面迎接影像挑戰
嚎哮排演創造「匿名者」,疫情高峰期間頻道訂閱量漲幅將近1004%。
-
特別企畫 Feature Dialogue
開發新語法,擴增現場與現實
跨越場館的藩籬,以科技的行動主義建構表演與視覺藝術的元宇宙。
-
特別企畫 Feature Online Performance
疫下的線上展演實踐6大方案
讀通載體語彙,讓線上展演不只是實體演出的替代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Online Touring
線下有國界,線上無國界
不旅行的國際巡演,鬆動過去總是以國籍與地區為名的交流基礎。
-
特別企畫 Feature Online Platform
換個視窗繼續造夢,劇場裡的擴增實境
線上劇院得從「看不見的觀眾」思考,在外加的數據價值外,待線上觀眾如實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Tech Boom
聊聊我所知道的NFT
數位世界的浩瀚令人著迷,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發展如今更是進入猛爆性發展階段。
-
特別企畫 Feature Tech Boom
我們創造出「真正的」AI藝術了嗎?
當具高效能的AI涉足藝術領域,唯一前提條件似乎就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