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書
黑白琴鍵後 鋼琴家的音樂人生
從二○○七年出版至今,樂評人焦元溥的《遊藝黑白》再度增訂出版,從上下集兩本,到一套四大冊,除原有卅位鋼琴家濃縮與更新內容外,更添加了五十三位鋼琴家及一位大提琴家,總計收錄一百零六篇訪問、一百零九位音樂家。焦元溥說:「我只挑『我喜愛』和『我有問題要問』的鋼琴家。」受訪鋼琴家的剖腹回答,構築了精采的歷史,也讓此書成為最有用的音樂工具書。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
「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偶爾也需要返樸歸真。」 身為都市叢林長大的高雄視覺設計師,常常覺得自己喪失了創造及創造力,躊躇迷惘不知所措。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接觸了音樂類型的演出後,才讓我的視野從此有了不同想像。 這次想和大家推薦的是,即將於十二月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上演的《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不僅可以在全台獨有音場效果的音樂廳裡聽著現場伴奏,也同時觀看兩場動畫佳作,滿足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體驗,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好機會,是提前感受聖誕氛圍的最佳首選。 藝術環繞你我,正因如此般灌溉著日常,才能讓我們對生活有著更多不同想像。來!一起進劇場感受這股魔幻氛圍吧! 文字|尤洞豆 跨域視覺設計師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奇巧劇團《鞍馬天狗》
一年又即將進入尾聲,我被工作填滿的生活,也隨著逐漸下降的氣溫來到了低點。 我想看《鞍馬天狗》,二○一六年的我無緣窺見它在衛武營現身,今年正好可以一睹「天狗」風采。看看演出後造成熱烈回響的這隻「天狗」,能否也令我熱血沸騰。《鞍馬天狗》取其胡撇仔戲拼貼之特性,捻揉傳統戲曲及流行藝術於一身。身處於文化交融行為頻繁的時代下,異文化無疑已成為某些族群的生活信念與追尋目標。而這些異文化之元素在《鞍馬天狗》中,巧妙置於兩組對立的角色上,除了劇情上的「政權殖民」,同時也間接展現「文化殖民」之概念,但奇巧劇團是否會在二○一九年──這個對政治極其敏感的時刻──對「天狗」進行改造?實在令人期待。而歌仔戲、京劇、豫劇如何在奇巧劇團的創作脈絡下與現代搖滾、華麗寶塚、日本殺陣產生對話?眾聲喧嘩下,究竟會譜出高山流水之曲調抑或只是「傳統」與「創新」二者的雞同鴨講?端看奇巧劇團的混搭美學,在時過三年的時間,能否更為成熟,再創「天狗風潮」? 文字|戴宇恆 戲劇教育工作者
-
曉劇場《毛皮瑪麗》 男扮女裝扣問社會道德準則
今年適逢寺山修司逝世卅五周年,曉劇場取得《毛皮瑪麗》正式授權並翻譯演出,本週將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登場。
-
海納百川的文化大業 巴黎秋季藝術節的發展與演變
每年九月至十二月在巴黎綻放的藝術盛會,莫過於「巴黎秋季藝術節」!自一九七二年創辦以來,這個匯集了戲劇、舞蹈、視覺藝術、音樂、電影等不同領域創作的藝術節,挖掘出許多深具潛力的新銳創作者與叱咤世界劇壇的大師,可說是法國極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之一。今年秋季藝術節邀請了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國家兩廳院共製、由王嘉明編導的《Re:親愛的人生》前往,將於十一月底演出,與此同時,讓我們也認識這個重要藝術節的前世今生,一探其高瞻視野與重要地位。
-
余彥芳獨舞作品《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I》 探索自我生命歷程
藝術家余彥芳以黑眼睛駐團藝術家身分開啟更多未被定義的表演方式,結合舞蹈、戲劇、影像、音樂、燈光、舞台設計,帶來全新的獨舞作品《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I》,十一月廿二至廿四日於新北市板橋區驫舞劇場演出。
-
故事工廠《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 男男情慾舞台上真實呈現
故事工廠《他們等待的那位果陀》為第廿屆臺北文學獎舞台劇本首獎,編劇丁啟文致敬經典劇目《等待果陀》,採其對話形式套入現代思維,劇中以男同志Alan與阿喜間的嘲諷對話,講述潛藏在城市邊緣,藉由交友軟體匯聚的慾望暗流
-
台灣莎妹劇團+丹麥屋舍劇院跨國製作《人民之王》 瘋狂政治馬戲
葉利尼克針貶時事的劇作《人民之王》,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丹麥屋舍劇院共同製作,導演Baboo與丹麥導演莉芙.海爾姆合力執導,於十一月廿日起在哥本哈根的屋舍劇院連演三週,這將是《人民之王》首度在非德語區演出。
-
亞洲首屆Camping Asia跨文化世代領域藝術營 百場活動開拓藝術想像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策畫,在台北舉辦亞洲第一屆Camping Asia,透過營隊形式,打破機構、藝術家、學院之間的疆界,實踐人才培育、國際交流、跨領域對話的核心理念。
-
蕭邦大賽大滿貫得主布雷查茲本週訪台演出
被公認為當今蕭邦作品最佳詮釋者的鋼琴家布雷查茲受邀訪台,十一月廿一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一場獨奏會,帶來的曲目包括莫札特輪旋曲及鋼琴奏鳴曲K.310、蕭邦四首馬祖卡舞曲及波蘭舞曲《英雄》等,精采可期。
-
帕佛.賈維與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來台演出
英國《留聲機》雜誌讚譽為全球頂尖樂團之首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本週再度登台,十一月十四至十五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十一月十六日將移師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
明華園戲劇總團《大河彈劍》 少年英雄點亮舞台
明華園戲劇總團以廿年磨一劍的精神,以知遇、權謀及人心掙扎的衝突交織出創團九十周年壓軸代表作品《大河彈劍》,帶出隋唐英雄的升沉聚散、悲歡離合,本週末將於國家戲劇院首演。
-
共享創作中的風景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2019 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
國家兩廳院從二〇一四年開始了藝術基地計畫,拉近與青年藝術家之間的關係,陪伴他們創作及給予各種資源需求的支持。今年首次舉辦開放工作室,讓藝術家作品的「現在進行式」首度展現在民眾眼前。
-
朱宗慶打擊樂團2019擊樂劇場《泥巴》 打擊樂X陶瓷工藝一再打破、重煉
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年歲末推出壓軸鉅獻──擊樂劇場《泥巴》,以「陶瓷」結合「台灣在地風土」為跨界創新之本,與打擊樂共構出蘊含真摯情懷的新篇章,追求將「好」做到「最好」的極致境界。
-
阿芙蒂耶娃攜蕭邦《英雄》 並首次獻上《展覽會之畫》來台會樂迷
被《BBC雜誌》譽為「真正的蕭邦」,國際矚目且備受推崇的俄羅斯籍鋼琴家阿芙蒂耶娃,邀請台灣民眾一起進入台北國家音樂廳,跟隨她一同漫步神遊蕭邦與穆索斯基兩位大師的音樂世界與曠世名作。
-
國際級卡司與台灣好手齊聚「衛武營馬戲平台」 好玩、好看、好刺激的冒險之旅
邁入第四屆的「衛武營馬戲平台」,十一月十八日至廿四日,以「好奇、探險、體驗、生活」為策畫主題,讓民眾不僅可「看」馬戲,還可以身體力行、全民「玩」馬戲。
-
我們正處在具有挑戰性的時代 林懷民 ╳ 阿喀郎.汗
上週甫結束台中、台北兩城巡演的《陌生人》XENOS,是當代舞壇的傳奇編舞家阿喀郎.汗帶來的獨舞之作,作品講述一戰時的印度傭兵,被迫在異地為殖民母國打仗,戰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又不被認同,成為了異鄉人的心理狀態。 本作囊括了英國舞壇的重要大獎,同時也是阿喀郎告別獨舞舞台的最後作品。在台北場演出前夕,國家兩廳院「2019舞蹈秋天」特邀同樣作出了告別宣言的林懷民同台對談,訴說對彼此作品的想法與對世界局勢的觀察。
-
河洛歌子戲團新作《順天1786》 獻給離世老團長劉鐘元
成立多年的知名歌仔戲劇團「河洛歌子戲團」,將於本週末在台北大稻埕戲苑進行最新製作《順天1786》,特別邀請歌仔戲資深藝師陳美雲演出,飾演林爽文之父。他與陳禹安昔日為師生關係,此次首度同台合作飾演父子,意義重大。
-
紙風車《白蛇傳─許仙家的秘密》 以創意打開孩子的藝術視野
紙風車劇團改編傳統民間神話,帶觀眾一同參與白娘子與許仙的浪漫愛情故事、與法海的糾葛鬥爭,在許多精采大鬥法後,最終也讓孩子體會到該心中有愛,互相體諒,才能化解紛爭。
-
世紀當代舞團《噤聲.近身》 姚淑芬與舞者以身獻祭
世紀當代舞團廿周年之際,編舞家姚淑芬受鳳甲美術館邀請策展,重返美術館場域,以《噤聲.近身》回返編舞家的自我質問,再探舞蹈創作者追尋的「美的當下性」及空間藝術靜態性質中的本質差異。